学科分类
/ 5
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骨密度对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44例骨质疏松性骨折PVP(骨质疏松性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手术治疗患者,根据其术后随访结果将两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为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对照组为未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骨密度QCT值明显比对照组低,P值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大于0.05)。结论骨密度可以对骨质疏松性骨折PVP术后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的发生风险进行准确评估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性骨折 PVP 新发脊柱压缩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工流产术后残留患者予以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2014年9月—2015年12月于我院接受人工流产后出现残留的患者96例予以随机分组,分别予以100mg米非司酮治疗(高剂量组)和50mg米非司酮治疗(低剂量组),每组48例,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高剂量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58%,与低剂量组比较相对更高(χ2=6.89,P<0.05);高剂量组的宫内残留物、血β-HCG水平和阴道流血时间分别为(7.49±2.47)mm、(164.38±8.64)mIU/mL、(5.18±0.68)h,与低剂量组比较均相对更短(t=11.46,12.57,11.89;P<0.05);且高剂量组的不良反应率较低剂量组更高,(P<0.05)。结论相比较而言,高剂量米非司酮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的疗效确切,可促进病情康复、缩短阴道流血时间,但其不良反应也相对更高,需结合患者病情给药。

  • 标签: 米非司酮 不同剂量 人工流产术后残留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4排VCT血管成像显示B型主动脉夹层再破口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B型主动脉夹层的CTA表现,120例中72例同时行DSA,且将72例患者CTA和DSA结果对照;结果本组120例,CTA共发现原发破口112个,再破口283个,人均再破口(3.41±1)个。100例(83.64%)具有多个破口(≥2个);12例无再破口患者,假腔中远段无明显强化,呈“血栓”样表现,其中7例假腔呈瘤样增宽。两种检查方法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0.827(P<0.05)。说明64排CTA与DSA在显示B型AD再破口方面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CTA作为一种无创伤的血管成像技术,能对主动脉夹层进行精准分型,明确夹层有无再破口及再破口的数目、位置;且能对夹层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 标签: 血管成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B型主动脉夹层 再破口 危险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逆行软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对于肾结石的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5年8月之间收治的90例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实验组患者则接受逆行软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结石清除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相对要长,但是出血量与住院时间明显更短,差异显著(P<0.05);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逆行软性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肯定,手术指标较好、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逆行软性输尿管镜 钬激光碎石术 肾结石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分段小切口在四肢表浅部位骨内固定钢板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我院进行四肢表浅部位骨内固定钢板取出术的患者,共90例,按进入医院的编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进行普通切口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应用分段小切口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情况进行科学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和术后的各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肢表浅部位骨内固定钢板取出术的应用过程中,与普通切口手术方法治疗相比,应用分段小切口进行治疗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显著增强,值得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进行大力的推广。

  • 标签: 分段小切口 四肢表浅部位 骨内固定钢板取出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磁共振成像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经导管化疗栓塞术后(TACE)的早期临床疗效并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3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在TACE术前、后分别5~12d内进行MR、PWI检查,比较分析术前、后负增强积分(NEI)及病灶达峰时间(TTP)、最大信号下降率(MSD)及信号增强比(SER)的各指标差异。结果TACE术后NEI明显增多,TTP明显缩短且SER降低相比术前(P<0.05),TACE术前、后MSD值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PWI能够敏感地观察到术前后的血流变化,用于评价TACE早期疗效。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肝细胞癌 经导管化疗栓塞术 早期疗效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应用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观察组给予泮托拉唑联合莫沙必利,两组就其临床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6%,相比于对照组明显更高(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泮托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还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泮托拉唑 莫沙必利
  •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联合应用贝那普利与螺内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与评估。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93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两组,一组为观察组,联合应用贝那普利与螺内酯进行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单纯应用贝那普利,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为95.7%,与对照组的78.3%相比发生显著升高(P<0.05);(2)在心功能改善方面,观察组治疗后的LVEDD及LVESD显著低于对照组,而LVEF则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联合应用螺内酯与贝那普利对CHF患者进行治疗,可充分促进其心功能改善,进一步提升预后及生存质量,且临床疗效要显著优于单纯的贝那普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螺内酯 贝那普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实施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在治疗效果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本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溃疡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实施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按患者血管狭窄状况分为通畅组(无狭窄)、轻度组(狭窄<50%)、中度组(狭窄50%~69%)、重度组(狭窄≥70%),统计分析四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畅组、轻度组、中度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与重度组相比明显较高,通畅组、轻度组患者治愈率与中度组患者相比明显较高,通畅组患者住院时间与轻度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实施下肢血管超声检查在治疗效果评估中运用价值高。

  • 标签: 糖尿病足溃疡 下肢血管超声检查 治疗效果评估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评估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放化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进行放化疗的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4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放化疗前后进行磁共振功能成像,采用扩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分别于治疗前及放疗剂量20Gy、40Gy时行常规磁共振(MRI)及DWI检查,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DWI影像结果中形态及表观弥散系数(ADC)的差异性。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颈部淋巴结转移灶平均横断面积为(2.81±0.73)cm2,ADC值为(0.66±0.11)×10-3mm2/s,治疗后放疗剂量为20Gy时,平均横断面积(1.51±0.48)cm2,ADC值为(0.58±0.22)×10-3mm2/s,放疗剂量为40Gy时,平均横断面积(1.15±0.41)cm2,ADC值为(1.43±0.17)×10-3mm2/s,三次MRIDWI检查影像结果相互比较中,淋巴结横断面积及ADC值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DWI检查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病灶形态变化较为敏感,并且可根据ADC值对患者病情进行定量评估,因此采用MRIDWI对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放化疗期间进行动态监测,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鼻咽癌 颈部淋巴结转移 放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乳酸及降钙素原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评价及对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地方干部病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595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小时、治疗48小时、72小时、转出ICU或出院前或死亡前、出院后7天、出院后28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乳酸、降钙素原、血气分析、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水平,并分别对其进行APACHEⅡ评分及PSI评分,同时选取3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存活组相比较,死亡组PCT、LAC、氧合指数、白细胞、PSI评分及APACHEⅡ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而年龄、性别、CRP均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在治疗前PCT、WBC显著升高,当病情被有效控制后,PCT、WBC可以快速回降到正常范围,而LAC、CRP则在治疗前维持高水平,治疗过程中缓慢下降。各项检测指标在72小时与死亡前或转出ICU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在出院后7天与出院后28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及LAC的检测更能反映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在一定意义上提示预后。PCT、LAC、WBC、CRP与PSI评分、APACHEⅡ评分呈显著正相关。作ROC曲线结果提示72小时LAC和72小时PCT预测死亡的能力相当。结论血乳酸是直接反应组织灌注状态的重要指标,降钙素原水平升高可提示病情危重及感染程度,两项指标联合评估可作为重症肺部感染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动态监测72小时内血乳酸及降钙素原水平是判断重症肺部感染预后的最佳时段。

  • 标签: 血乳酸 降钙素原 重症肺部感染 临床应用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呼出气一氧化氮监测对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评估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67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组,39例非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呼出气一氧化氮监测方法诊断,观察两组患者FEV1%、FVC%、FeNO三项指标。对支气管哮喘者采用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治疗前与治疗12周后患者FEV1%、FVC%、FeNO指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FEV1%(84.25±19.63)、FVC%(94.21±20.00)、FeNO(66.36±18.45)μ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治疗后,FEV1%(92.02±14.57)、FVC%(98.87±15.34)、FeNO(40.39±12.77)μg/L,较治疗前相比,上述指标显著改善。结论应将呼出气一氧化氮监测用于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与治疗有效率。

  • 标签: 呼出气一氧化氮监测 支气管哮喘 诊断 治疗 评估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电解质、心肌酶谱和血糖变化对患儿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入选此研究中的88例病毒性脑炎患儿抽取时间为2015年6月—2016年8月,依据患儿病情程度分为观察组(重症)和对照组(轻症),随后对两组患儿的血清电解质、心肌酶谱和血糖变化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经检测后可知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Na+、Ca2+、CK、CK-MB、LDH、ASD以及血糖水平间经对比统计学意义产生(P<0.05)。结论病毒性脑炎患儿的内环境存在紊乱现象,而血清电解质、心肌酶谱和血糖变化情况和病情存在一定的关系,能够将患儿的实际病情进行客观反映。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血清电解质 心肌酶谱 血糖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标准化抗心衰治疗联合法舒地尔对老年心衰患者临床血浆脑利钠肽(BNP)水平以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6例老年心衰患者进行研究,将其根据随机字母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实施标准化抗心衰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法舒地尔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BNP水平变化和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经不同方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5%,具有显著性差异(χ2=5.03,P<0.05);观察组患者BN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标准化抗心衰治疗联合法舒地尔用于老年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BNP水平,同时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老年心衰 血浆脑钠素 心功能 法舒地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共收治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即他克莫司组和环磷酰胺组,每组40例。他克莫司组患者采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环磷酰胺组患者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时间6个月。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BUN-尿素氮、SCr-肌酐)、血脂水平(TC-胆固醇、TG-甘油三酯)、24h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等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在肾功能指标(BUN-尿素氮、SCr-肌酐)、血脂水平(TC-胆固醇、TG-甘油三酯)、24h尿蛋白和血清白蛋白等相关指标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国成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治疗中,与环磷酰胺相比,他克莫司治疗效果更佳,安全性及耐受性更高。

  • 标签: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他克莫司 环磷酰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熊去氧胆酸用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BI)胃肠外营养(PN)相关性胆汁淤积(PNAC)防治时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PN持续时间超过14d的VLBBI,符合本研究条件9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参考2006《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制定静脉营养应用方案,同时补充电解质、微量元素、脂溶性及水溶性维生素,PN的能量控制在70~80kCal/(k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PN开始2天给予原型谷胱甘肽和熊去氧胆酸治疗10天。两组患儿在入院后2d、7d、14d、21d时分别检测TBA、DBil、TBil、ALT和r-GGT等血生化指标;记录患儿基础疾病及住院期间合并症,黄疸及大便颜色;PNAC的发生率;PN时间及住院时间;观察有无皮疹、食欲不振、呕吐、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在干预后,其PNAC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体质量增长速度和日摄乳量增加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同时在PN时间、住院时长低于对照组,差异性(P<0.05)。两组在出生后2d内各项生化指标水平无明显的差异性(P>0.05),但在出生7d、14d和21d时,两组的多项生化指标水平具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熊去氧胆酸防治极低出生体质量儿PNAC安全有效。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 熊去氧胆酸 胃肠外营养 胆汁淤积 极低出生体质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