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技术在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手术患者88例,研究时段自2016年9月—2018年9月,以随机化原则分组,分对照组(44例,直接实施根治性手术)、研究组(44例,将纳米碳混悬液注入患侧甲状腺后实施根治性手术),比较血清iPTH水平、血钙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iPTH水平、血钙水平显著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将纳米碳混悬液注入患侧甲状腺后实施根治性手术,可有效降低术中甲状旁腺受损情况,安全性更高,值得借鉴。

  • 标签: 纳米碳甲状旁腺负显影 保护技术 甲状腺癌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锚钉组合固定方法治疗Ⅲ°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方法、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2月36例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损伤(股骨足印区)的病例资料,治疗均采用锚钉组合固定手术方法,术后按统一标准化方案进行康复训练,均进行关节镜复查,与健侧进行统计学差异的比较。结果3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36个月,平均20.6个月,关节活动度与健侧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翻应力负荷下内侧张开间隙测定患侧与健侧差异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复查70°镜特定方位观察外翻应力下内侧半月板边缘均不可见。结论运用锚钉组合固定技术治疗膝关节内侧副韧带Ⅲ°损伤(股骨足印区)简单可靠,疗效确切。

  • 标签: 膝关节 内侧副韧带损伤 锚固螺钉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从我院近三年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6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图像分析结果。结果两组心率、LVESV、LVEDV、CO、SV等方面的组间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RS、GCS、GLS、GAS等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变化情况能够做出更敏感的反应,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 高血压 左心室 收缩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血管融合技术对复杂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54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分成两组,实验组26例,进行双血管融合技术,对照组28例,进行DSA造影、单侧颈内动脉的三维重建,分析两组术中可否观察弹簧圈脱位,术后是否出现并发症以及12个月存活率。结果双血管融合技术可观察到弹簧圈脱位,而单侧颈动脉造影无法观察到。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双血管融合技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单侧颈动脉造影低,一年存活率较高,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血管融合技术在复杂前交通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双血管融合技术 复杂前交通动脉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11月内收诊的78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根据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精神康复技术,研究组采用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NOSIE评分、SCL-90评分以及IPRO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方式康复指导后,研究组各项指标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在慢性精神分裂症中的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利伯曼精神康复技术 慢性精神分裂症 效果 影响
  • 简介:摘要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采用互联网+医疗信息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传统医疗体制中的“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我院通过实施该模式,建立并完善电子挂号系统、改善就诊流程、实施信息助推管理、建立并完善电子病历等方式,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就医效率,使其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挂号、就医、诊断及付款等过程,同时,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有效提高了患者与医院及医护人员之间的关联,在显著提高医生问诊率的基础上,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成本,为医院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互联网 医疗信息技术 医院精细化管理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适宜技术及护理干预对脑中风后遗症康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方法,研究组采用中医适宜技术及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00%,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研究组的NIHSS评分为(11.30±2.38)分,低于对照组的(15.35±3.30)分(P<0.05);研究组的ADL评分为(64.35±17.25)分,高于对照组的(54.90±18.70)分(P<0.05);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62.00%(P<0.05)。结论对脑中风后遗症患者实施中医适宜技术及护理干预的效果确切。

  • 标签: 中医适宜技术 护理干预 脑中风 后遗症 康复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与染色内镜联合应用于早期食管癌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食管黏膜可疑病变患者102例,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染色内镜检查,研究组应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与染色内镜联合检查。将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结果研究组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与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窄带成像技术联合染色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效果可靠,二者优势互补,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可靠且精准的依据。

  • 标签: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 染色内镜 早期食管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人工流产手术后患者实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关爱的效果。方法选择我中心收治的346例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73例。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人工流产手术,观察组患者人工流产手术后实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关爱,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阴道流血天数、月经恢复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盆腔炎及宫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避孕节育知识知晓率及避孕药具正确使用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随访1年表明观察组患者避孕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后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应用。

  • 标签: 人工流产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健康教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级创伤救治(PTC)方法现场急救联合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多发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中心2013年1月—2018年12月救治的400例多发伤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治疗,观察组采用PTC方法现场急救与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体征指标恢复时间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3.00%)高于对照组(73.00%),体温恢复时间、剩余碱(BE)恢复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恢复时间、乳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多发伤救治中应用PTC方法现场急救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联合可有效提高预后效果。

  • 标签: 外科 PTC 损伤控制 多发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人工流产手术后患者实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关爱的效果。方法选择我中心收治的346例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73例。对照组患者仅行常规人工流产手术,观察组患者人工流产手术后实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关爱,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阴道流血天数、月经恢复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盆腔炎及宫腔粘连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避孕节育知识知晓率及避孕药具正确使用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随访1年表明观察组患者避孕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健康教育应用于人工流产手术后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在临床应用。

  • 标签: 人工流产 计划生育技术服务 健康教育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口腔种植术中应用微创不翻瓣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照组患者在口腔种植术中采取常规的翻瓣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口腔种植术中采取微创不翻瓣技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用时、手术后肿痛的持续时间和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即刻骨吸收参数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三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骨吸收较对照组少,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口腔种植术中采取微创不翻瓣技术有助于避免发生骨吸收,同时可缩短手术用时并缓解患者疼痛感。

  • 标签: 口腔种植 不翻瓣技术 骨吸收水平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16排螺旋CT扫描及三维成像技术用于颅面骨骨折诊断中,对其价值及优势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0例颅面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扫描,并行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盖法(SSD)三维重建,对其应用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本组30例颅面骨骨折患者中,均行常规CT薄层轴位扫描,做冠矢位三维成像后,显示颅面部骨折呈连续性中断,存在移位、粉碎等现象。其中诊断出上下颌骨折6例,眼眶骨折2例,颧骨骨折3例,鼻骨骨折7例,蝶骨骨折11例,上颌窦骨折1例。软组织挫伤1例,软组织挫伤并局限性积气2例。结论对颅面骨骨折患者而言,采用16排螺旋CT扫描三维成像技术应用价值较高,经MPR、SSD三维重建可清晰显示颅面骨骨折患者骨折部位、范围、骨块移位、骨折类型等,可为临床诊断疾病、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值得应用。

  • 标签: 16排螺旋CT扫描 三维成像技术 颅面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技术配合微创处理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来我院采用膝关节镜技术配合微创处理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创伤患者26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治疗有效率为96.2%。结论膝关节镜技术配合微创处理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创伤具有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粘连情况不严重,并发症少,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镜 微创治疗 膝关节 骨折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技术配合微创处理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来我院采用膝关节镜技术配合微创处理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创伤患者26例,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无明显手术并发症出现,治疗有效率为96.2%。结论膝关节镜技术配合微创处理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创伤具有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粘连情况不严重,并发症少,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等优势,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膝关节镜 微创治疗 膝关节 骨折创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创伤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来我院诊治的骨关节创伤性骨折患者80例,将其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0例患者的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检查结果与临床诊断结果相符,符合率为100%。结论在骨关节创伤性骨折的诊断中,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够多角度、多方位观察骨关节结构,有助于明确骨折的位置、程度、范围、有无游离碎骨片存在、关节面及关节腔情况等,能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16排螺旋CT 三维重建技术 骨关节 创伤性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骨盆骨折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68例因外伤导致的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基线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X线和16层螺旋CT检查,比较患者在两种检查方法下的检出情况。结果68例骨盆骨折患者均能经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确诊,且对骨盆不同部位骨折的诊断均优于X线,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能准确反映骨盆骨折的部位及范围,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X线,减少漏诊、误诊,值得应用。

  • 标签: 骨盆骨折 三维成像 16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门子双源CT双能量融合增强扫描技术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分成甲、乙、丙三个组,分别进行80kV、140kV双能量融合增强扫描,100kV、140kV双能量融合增强扫描及120kV常规扫描,其中融合因子M取0.4,并比较三组图像。结果所有患者影像诊断均与临床相符合,经过甲、乙组利用A+B+M融合后的图像与丙组120kV常规扫描的图像对比,可发现甲、乙组的图像质量均明显优于丙组,且甲组辐射剂量更低。结论西门子双源CT80kV、140kV双能量融合增强扫描原发性肝癌的图像质量较好,能够降低对患者的辐射剂量,并对患者进行有效的防护。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双源CT 双能量融合增强扫描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SCT)及三维重建技术在肩胛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6例肩胛骨骨折患者,均行MS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成像。回顾分析其CT影像学资料,并与DR片进行比较。结果MSCT及三维重建成像检出率为98.48%,MSCT及三维重建检测骨折分型准确率为96.92%。结论MSCT及三维重建应用于肩胛骨骨折,可有效检出肩胛骨骨折,提高骨折分型准确性,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MSCT 三维重建技术 肩胛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观察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自本院2018年1月—9月收治的50例疑似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对所选患者使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结合患者病例进行综合性的回顾与分析。结果50例患者经诊断考虑为恶性肿瘤转移瘤者17例,良性肿瘤者16例,脑梗死者5例,脑出血者6例,炎性病变者5例,未见异常者1例。结论使用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病变部位,区分肿瘤的良恶性,结合临床可进一步作出更准确的诊断,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指导,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磁共振波谱成像技术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