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中治愈30例,好转4例,死亡2例。结论依据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等综合分析进行早期诊断,积极进行抗惊厥、降颅压、抗病毒、营养脑细胞等有效治疗的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减少后遗症。

  • 标签: 小儿 病毒性脑炎 诊治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7-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7年第1期
  • 机构:目前科学家们正紧锣密鼓地研究寨卡疫苗,开发新药,以应对日益严峻的寨卡疫情,但美国一组研究人员另辟蹊径,成功从现有药物中找到治疗寨卡病毒的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2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例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确定病情后,制定相关治疗方案,探究该治疗方案下的患儿康复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在血象及病毒学检查中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行脑脊液检查的患儿结果均显示异常,主要变现为脑脊液颜色透明,糖及氯化物正常,压力高同时伴有蛋白及细胞数轻度增高。脑电图检查显示10例患儿出现轻度异常,占50.00%;8例患儿出现中度异常,占40.00%;2例患儿正常,占10.00%;该组患儿的脑电波异常总人数为18人,占90.00%。该组患儿的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患儿经及时的治疗后,并对其进行随访后发现,治愈出院后19例患儿均无后遗症表现,占95.00%,其中1例出现运动障碍并发症,占5.00%,患儿康复人数较运动障碍并发症患儿数多,多90.0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提高患儿的存活率,患儿及其家属的满意程度较高,值得在临床范围内广泛推广。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 脑电图 辅助检查
  • 简介:摘要乙肝病毒性肝炎是非常严重的一种病症,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导致肝脏炎症性病变,会对人体内的多个器官造成一定的损害,对人体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因为这种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性比较强,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传播,一旦这种病毒进行了大规模的传播,就会造成严重的疾病。当前,这种病毒性肝炎的感染人群正在不断的增加,需要对这种病毒进行预防和控制,才都避免病毒的大规模传染。本文就乙肝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措施进行分析和研究。

  • 标签: 乙肝病毒性肝炎 预防控制措施 分析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诊治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0例小儿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各75例,对观察组的患儿施行利巴韦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对照组的患儿施行利巴韦林治疗,对两组治疗的效果进行比较评价。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综合治疗的同时,使用利巴韦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具有显著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脑炎 丙种球蛋白 利巴韦林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EBV相关胃癌(EBVassociatedgastriccarcinomas,EBVaGC)和与之匹配的EBV阴性胃癌(EBVnetativegastriccarcinomas,EBVnGC)VEGF的表达,同时检测EBV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它们在EBVaGC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取13例EBVaGCs、45例与之相匹配的EBVnGCs和58例相应癌旁组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RT-PCR和Southern杂交技术检测EBV相关基因(核抗原EBNA1和EBNA2编码基因,潜伏膜蛋白LMP1编码基因,早期基因BARF1和BHRF1)的表达。结果①癌组织VEGF阳性率为72.41%(42/58),明显低于相应癌旁组织87.93%(51/58)(P=0.022);EBVaGC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84.61%(11/13),明显高于EBVnGC组织68.9%(31/45),两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3.928,P=0.047)②13例EBVaGCsEBNA1mRNA均为阳性,而EBNA2和LMP1mRNA均为阴性;早期基因中有6例BARF1表达阳性,2例BHRF1表达阳性。结论①EBVaGC及EBVnGC中高表达VEGF,但是EBVaGC中VEGF的表达与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程度不如EBVnGC②EBVaGC组织中LMP1和EBNA2表达阴性,与c-myc的表达和细胞增殖无明显相关性,早期基因BARF1和BHRF1可通过转化细胞等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脑炎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患儿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病毒性脑炎患儿93例,随机分为两组,使其有可比性。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和饮食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运动功能、感觉功能、关节活动和疼痛以及总分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发热、呕吐、头痛、意识障碍以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对照组患儿治愈率、好转、无效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病毒性脑炎患儿实施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可以有效改善患儿预后,缩短治疗时间,而且无需特殊仪器设备,便于在临床进行推广。

  • 标签: 病毒感染 脑膜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腺病毒引起的成人呼吸道感染发病急,有一定的群体传染性。经过早发现、早治疗,及恰到的护理,短时间内可以控制。本文总结了我院2014年1月至2月收治的70例成人腺病毒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护理方法,以期为掌握正确的治疗护理以控制感染的发生和传播提供借鉴。

  • 标签: 腺病毒 成人呼吸道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9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依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和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添加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症状改善时间情况。结果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5%,对照组为7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止泻、退热等症状消除时间上,观察组各项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治疗中通过喜炎平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改善疾病症状。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 治疗效果 疗效 症状消除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的临床预防措施。方法对病毒性肝炎预防措施进行分析。结果加强管理,做好宣传、普及肝炎的预防知识,以减少肝炎的发病机会。儿童、青少年等易感人群可进行甲肝及乙肝疫苗注射。结论对病毒性肝炎患者结合传播途径,对病毒性肝炎的传染源,易感人群进行有效的防治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预防控制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性分析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50例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50例患者,经常规药物治疗及全面护理干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仅有1例因脑水肿导致长期昏迷,最终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全面、有针对性的护理有助于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巨细胞病毒肺炎 肾移植术 护理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本地区2800例农村已婚计划怀孕妇女血清抗风疹病毒IgG(RvIgG)抗体检测,筛查风疹病毒易感人群,降低出生缺陷风险。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结果抗风疹病毒IgG抗体阳性2478例,阳性率88.5%;RvIgG抗体阴性322例,阴性率11.5%。讨论人体感染风疹病毒后能产生特异性抗体,获终生免疫力。RvIgG抗体阳性表明机体对风疹病毒有免疫力;RvIgG阴性表明机体对风疹病毒无免疫力,在孕期易感染风疹病毒。因此在孕前开展抗风疹病毒IgG抗体检测对计划怀孕妇女风疹病毒感染风险进行评估,降低出生缺陷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抗风疹病毒IgG抗体 ELISA 孕前 出生缺陷风险
  • 简介:摘要病毒性肝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按病原分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及戊型。肝炎病毒甲、戊型以肠道途径传播为主,其他3型主要通过输血、注射、皮肤、破损、性接触等肠道外途径感染,在妊娠特殊时期,病毒性肝炎也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同时也对胎儿产生影响,例如流产,早产,死产和胎儿畸形。

  • 标签: 妊娠 病毒性肝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体检女性人群生殖道HPV感染率、多重感染和亚型分布情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相结合的基因芯片技术进行HPV基因分型。结果1321例21-66岁的健康检查者中,共检出阳性患者162例,阳性率为12.3%,其中高危型占68.7%,低危型占31.3%,检出前五位的亚型分别为HPV16(14.7%)、58(10.8%)、52(10.4%)、11(10.0%)、6(9.7%),未检出MM4、44、73、83型。HPV阳性者中多重感染率为40.2%,以二重感染常见(25.3%),不同年龄段人群HPV阳性率有差异,21-30岁人群阳性率最高为20.1%。结论本地区HPV感染主要见于21-30岁妇女,主要为单一基因型、高危型感染、常见亚型为16、58、5、11、6型。

  • 标签: 人乳头瘤病毒 基因芯片检测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2例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结果35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经治疗后,治愈10例,有显著效果16例,好转9例。结论对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和精心的护理,能够显著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常规生化检验项目特点。方法对研究组病毒性肝病患者与对照组健康人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完成两组常规生化检验工作。记录两组常规生化项目检验结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常规指标中研究组DBL、TBL、TBA、ALT、AST、ALP、r-GT、CHO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TP、A/G、CHE、ALB则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提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新指标中研究组PA低于对照组,而其ADA、LAP均高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准确掌握病毒性肝炎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检验特点,对疑似病例及时给予实验室检验确诊病情,根据治疗过程中各项指标检验结果变化情况判断其临床疗效并适当调整救治方案,有利于提高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率,保障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 标签: 病毒性肝病 常规生化检验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间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4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接受西医治疗的同时配合采用中医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90.48%)与对照组(65.22%)相比明显较高,两组临床疗效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毒性心肌炎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疗效确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病毒性心肌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病毒性肝炎是世界医学难题,其病因病机和症状比较复杂,变化多端,病因难查,治疗难愈的一种传染病,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为攻克这一难题,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精心探索苦心研究,笔者以独特的经验,总结出一套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并拟出治乙肝疗效较高的方药《乙肝灵胶囊》。

  • 标签: 病毒性 肝炎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