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不同绝经时期雌激素对女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保护效应。方法:选取我院 56例( 2017年 8月 1日 ~~2018年 4月 1日期间)女性高血压患者,其中根据绝经年限女性患者分为近期绝经组(绝经时间 <5年)、远期绝经组(绝经时间 >5年);对比 2组患者的外周动脉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脉压( PP)等临床数据。结果:绝经近期女性高血压患者的雌二醇含量高于远期绝经高血压患者,差异显著( P<0.05);且近期绝经组患者的 SBP、 PP值均低于远期绝经组,差异明显, P<0.05,具有临床可比对性。结论:绝经近期女性高血压患者机体内雌激素水平仍可保护心血管系统;且对外周血压、中心动脉压等均有保护作用,但绝经远期女性高血压患者的雌激素水平对心血管保护效果不明显。

  • 标签: 女性高血压 雌激素 绝经时期 心血管保护效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下保留跟骨外侧骨瓣并利用可吸收螺丝钉进行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塌陷型跟骨骨折患者40例,实施外侧小切口保护跟骨外侧骨瓣可吸收钉手术,对比手术前后跟骨的长、宽、高、贝氏角及盖氏角的变化情况,并评估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经手术治疗后,患者跟骨的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明显改善,与术前相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的手术切口均为一期完全愈合,未发生切口感染、皮肤坏死等并发症;Maryland评分优良率为85.0%。结论微创小切口复位保护跟骨外侧骨瓣可吸收钉内固定是治疗跟骨骨折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微创 跟骨骨折 可吸收钉 内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氯沙坦联合川黄口服液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运动干预和血糖控制,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服用氯沙坦,观察组同时服用氯沙坦和川黄口服液,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mALB/Ucr)、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血清胱抑素C(Cys-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l)。结果与治疗前比较;(1)治疗后两组HDL-C升高(P<0.05),HbAlc、FBG、2hPBG、TC、TG、LDL-C降低(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UAER、mALB/Ucr、BUN、Scr、Cys-C和β2-MG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3)两组MDA、AOPPs、TGF-β和TIMP-1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SOD和MMP-9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氯沙坦联合川黄口服液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调节肾脏细胞外基质代谢有关。

  • 标签: 氯沙坦 川黄口服液 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探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合用对急性重症脑血管病脑保护作用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 院 2017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患者 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甘露醇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地塞米松联合甘露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颅内压( ICP),并发症和格拉斯哥昏迷( GCS)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同时间段 ICP恢复正常例数所占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第 3个月,观察组患者的 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地塞米松与甘露醇合用治疗急性重症脑血管疾病,患者 ICP恢复速度快,患者预后情况良好,且不会增加治疗期间的并发症,能够有效降低颅内压、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 ] 地塞米松;甘露醇;重症脑血管;脑保护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异丙酚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急性脑梗塞患者2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拟行数字减影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术,随机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0)。观察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和异丙酚1mg/kg,继之以异丙酚4~6mg/(kg?h)和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维持麻醉。对照组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继之以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前即刻(T0)、再灌注后1h(T1)、再灌注后3h(T2)各取静脉血测定内皮素(ET)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术前两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正常值有显著性升高(P<0.05),T1时两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术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T2时观察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2h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T1和T2时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塞时,异丙酚麻醉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丙二醛浓度,对人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异丙酚 脑梗塞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黄栌口服液对异硫氰酸-萘酯致大鼠黄疸型肝炎模型的肝脏保护作用。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护肝宁片组,复方黄栌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10d。除空白组外,各组于实验第8天,灌胃异硫氰酸-萘酯造模,48h后处死大鼠,取少量肝组织制肝匀浆液和做病理切片,检测肝匀浆中MDA、SOD、TC、TG的活性以及肝脏病理组织学的改变为观察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复方黄栌口服液低、中、高剂量均可显著降低肝脏TC、TG、MDA水平(P〈0.01),可显著升高肝脏SOD水平(P〈0.01,P〈0.05);复方黄栌口服液低、中、高剂量的肝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复方黄栌口服液对异硫氰酸-萘酯诱导的大鼠急性肝损伤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复方黄栌口服液 异硫氰酸-萘酯 急性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异丙酚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急性脑梗塞患者25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拟行数字减影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术,随机分为观察组(n=15)和对照组(n=10)。观察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和异丙酚1mg/kg,继之以异丙酚4~6mg/(kg•h)和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维持麻醉。对照组仅静脉注射瑞芬太尼1μg/kg,继之以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维持麻醉。分别于麻醉前即刻(T0)、再灌注后1h(T1)、再灌注后3h(T2)各取静脉血测定内皮素(ET)和丙二醛(MDA)浓度。结果术前两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正常值有显著性升高(P<0.05),T1时两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术前均有显著升高(P<0.05),T2时观察组血浆ET和MDA浓度较2h前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而对照组均有显著升高(P<0.05),T1和T2时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性脑动脉内溶栓术治疗急性脑梗塞时,异丙酚麻醉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浆内皮素和丙二醛浓度,对人体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异丙酚 脑梗塞 缺血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氧液预处理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胃癌手术围术期心脏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拟行全麻下胃癌切除术老年冠心病患者60例,年龄60~80岁,ASAⅡ或Ⅲ级。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30),C组(高氧液组)与O组(对照组),两组患者麻醉管理均一致,其中C组采用高氧液10ml/kg在麻醉诱导前30-40min输注完毕;对照组在同一时点采用等量的生理盐水输注。分别于术前、术毕、术后24h、采集中心静脉血标本,测定肌钙蛋白I(cTnI)、CK-MB、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并在术后3天内采用心电监护仪监测患者心电图的变化,记录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血清cTnI水平、CK-MB、hs-CRP水平均处于较低水平且组间没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24h血清cTnI、CK-MB、hs-CRP较术前水平都显著升高,高氧液预处理组在术后24h血清cTnI水平、CK-MB及hs-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相比,高氧液预处理组术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氧液预处理能够降低老年冠心病患者术后血清cTnI、CK-MB、hs-CRP的水平,减少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 标签: 高氧液 老年冠心病患者 胃癌手术 心脏保护
  • 简介:目的探讨纳米碳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对甲状旁腺及喉返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行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的患者共67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67例患者分为纳米碳组(33例)和常规手术组(34例),常规手术组患者行常规手术治疗,纳米碳组患者术中加用纳米碳示踪剂。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分析,术中术后指标,术前术后甲状旁激素、血钙水平变化以(x±s)表示,采用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康复出院时间及甲状旁腺误切率(3.0%比32.4%)比较,纳米碳组均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Ⅵ区淋巴结清扫数目、Ⅵ区淋巴结转移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甲状旁激素、血钙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3d内纳米碳组甲状旁激素、血钙水平明显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后7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碳组患者术后声音嘶哑、自感发声无力、暂时性低血钙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P〈0.05),术后3、6个月复查肿瘤病灶复发率纳米碳组低于常规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中使用纳米碳可清楚鉴别甲状旁腺和淋巴结,对保护甲状旁腺和周围正常组织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 纳米管 甲状旁腺 喉返神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5月--2018年2月期间,回顾性分析120例乙肝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样,评价2种方式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第一,比较HBsAg、HBeAg、HBeAb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明显(P<0.05),比较HBsAb标志物,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第二,低水平HBsAg检测,化学发光法检出率高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P<0.05)。第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14IU/ml,化学发光法为0.03IU/ml。结论相比而言,化学发光法检出率更高,操作简单,敏感性与特异性好,在乙肝两对半检测中,应用价值高。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 乙肝两对半
  • 简介:【摘要】分别总结前人研究成果,从其化学成分及药理学作用出发,概要前人研究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学作用,总结中医学可治疗的常见疾病,进一步加强对其柴胡生物活性的研究深度和中医学可治疗的常见疾病的联系,得以应用和开发柴胡的药理学机制,对很多此类疾病有重大现实意义。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5月我院门诊以及住院患者中疑似乙肝患者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空腹静脉血,分别进行化学发光检测法和酶联免疫检测法,观察并对比两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结果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的32例疑似乙肝患者中,阳性乙肝患者为17例,阴性患者为15例,化学发光法阳性检出率为51%,显著高于酶联免疫法的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采用化学发光法检验结果阳性率高,提高临床对乙肝患者确诊率,能够准确地对乙肝患者进行定性与定量检测,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免疫抑制剂治疗对儿童疫苗诱导的免疫保护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7年6月期间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并进行常规乙肝疫苗接种的6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首次接种后免疫不应答的发生情况,随后30d内对照组患儿不予任何干预,而观察组患儿则停用免疫抑制剂。30d后再次对两组患儿进行常规乙肝疫苗接种,比较两组患儿的免疫应答情况。结果首次接种常规乙肝疫苗后,两组患儿免疫应答率相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免疫应答率显著高于干预前以及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儿童其自身免疫水平较低,在停用免疫抑制剂后能够显著提高自身的免疫应答率,对儿童疫苗所诱导的免疫保护性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免疫抑制剂 儿童 疫苗诱导 免疫保护性 影响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对乙肝病毒标志物血清学检测结果的对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的疑似乙肝病毒携带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静脉血样采集,并采用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对其乙肝病毒标志物进行血清学检查,对两组患者检出的阳性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采用化学发光法对疑似乙肝病毒患者的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之后,检出的阳性率为72.09%,采用酶联免疫法对疑似乙肝病毒患者的血清学标志物进行检测的阳性率为54.69%,说明实验组患者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化学发光法对疑似乙肝病毒患者进行检测,相对于采用酶联免疫法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在医学临床领域广泛推广。

  • 标签: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乙肝病毒 血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于2017年03月--2018年03月,以有无并发冠心病和糖尿病,将160例高血压患者划分为H组(单纯高血压,n=42)、HC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n=61)、HCD组(高血压并发冠心病和糖尿病,n=57),而后再对上述各组进行细分,即A亚组(奥美沙坦治疗组)、B亚组(非奥美沙坦治疗组)。结果①治疗前,相比于H组,HCD组与HC组一氧化氮显著减低,而内皮素1显著上升,且HCD组改变更显著(p<0.05);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HCD-A亚组、HC-A亚组一氧化氮显著上升,内皮素1明显下降(p<0.05)。②治疗前,相比于H组,HCD组与HC组外周血EPC明显减少,且HCD组改变更显著(p<0.05);治疗后,相比于治疗前,HCD-A亚组、HC-A亚组外周血EPC明显上升(p<0.05)。结论奥美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和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具有突出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奥美沙坦 高血压 冠心病 糖尿病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和神经的损害。糖网病中神经视网膜的损伤过程及机制十分复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内源性细胞因子,已被证明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实验聚焦于EPO与糖网病关系,结果表明在糖网病早期EPO起神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神经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高血压性心脏病对患者来说,具有极大的死亡威胁,该病能够极大的对患者的心脏功能产生负面影响,患者的生命时刻遭受着威胁,在最新的研究结果中表明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能够对患者的心功能产生保护作用,笔者先将该酶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 标签: 神经型一氧化氮酶 高血压性心脏病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