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4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伽马刀治疗巨块型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2005年8月至2012年4月22例巨块型肝癌行伽马刀治疗,以40%-60%等剂量曲线为处方剂量线,中位剂量42Gy(范围30-50Gy),3-5Gy/次,9-13次完成。靶区为肝内病灶包括或不包括门脉癌栓。治疗后每1-3个月行血液和影像学检查(CT或MRI)。随访时间3-36个月,2013年9月结束。结果:总生存期3-36个月,中位生存期6.5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31.8%、22.7%、4.5%,有效率68.2%(CR3例,PR12例,SD6例,PD1例)。5例出现RTOG标准III级晚期放射性肝损伤。Kanplan-meier单因素分析显示AFP(P=0.002)、等效生物剂量(P=0.002)的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P〈1171ng/ml好于≥1171ng/ml,≥60Gy好于〈60Gy);COX多因素分析显示等效生物剂量是有意义的预后影响因素(P=0.009)。结论:伽马刀治疗为巨块型肝癌可选方式之一,巨块型肝癌仍应给予足够剂量以改善肿瘤局控率和预后。

  • 标签: 巨块型原发性肝癌 伽马刀 疗效 预后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高血糖介入治疗的疗效及在肝癌诊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3例肝癌合并高血糖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分析肝癌合并高血糖介入治疗的疗效,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期.结果:总有效率为23.1%,la、2a、3a生存率分别为:52.38%、26.19%、8.73%,中位生存期25.09mo。结论:肝癌合并高血糖完全可以行介入治疗。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合并症 高血糖 介入治疗 疗效
  • 简介:目的:检测Wnt7a在肝癌中的表达,分析Wnt7a对肝癌细胞活性、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探讨Wnt7a在肝癌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检测组织和细胞系中Wnt7a的表达情况;Hep3B细胞经人重组Wnt7a蛋白(rWnt7a)处理后,MTT法检测细胞活性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变化,Transwell分析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变化。结果:相对于癌旁组织,肿瘤组织低表达Wnt7a蛋白;经rWnt7a处理后,Hep3B细胞活性降低、细胞凋亡增多且迁移与侵袭能力下降。结论:Wnt7a蛋白能抑制Hep3B细胞生长、迁移与侵袭能力,可能在肝癌中发挥抑癌作用。

  • 标签: 肝癌 Wnt7a 凋亡 迁移 侵袭
  • 简介:目的:研究原发性大肝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0例原发性大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70例大肝癌患者分别在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进行自身调查,采用肝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和Piper疲乏修正量表。结果:手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与手术前相比,患者生存质量的四个维度、QOL评分总分以及自评总分均较前提高,Piper疲乏修正量表评分四个维度均较前降低,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和术后1个月比较,生存质量的四个维度以及QOL评分总分均有所提高,Piper疲乏修正量表评分四个维度均有所降低,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评总分无明显差异。患者手术后1个月生存质量维度等级分类与治疗前相比有明显差异,8~10分的比例明显提高,0~3分的比例减少,P值均<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大肝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以后能够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在临床护理中,有必要对患者术前、术后的生存质量进行评定,通过评价的结果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大肝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原发性大肝癌 生存质量 调查研究
  • 简介:目的:研究柴胡皂甙d(saikosaponin-d,SSd)对二乙基亚硝胺(diethylnitrosamine,DEN)致大鼠实验性肝癌形成的影响。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n=20),对照组(n=10)与SSd大、中、小剂量治疗组(各组n=20)。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其余各组大鼠均给予2g/L二乙基亚硝胺(DEN,10mg/kg)灌胃,每周5次,同时各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不同浓度SSd(2.0,1.5,1.0mg/kg),至16周停药。分别于第6、12、16周处死大鼠,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otalbilirubin,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和白蛋白(al-bumin,ALB)含量的变化,HE染色观察实验大鼠各期肝组织病理学结构的改变。结果:SSd各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SSd能够改善大鼠血清各项肝功指标,增加体重,明显减轻大鼠肝细胞的变性坏死,降低死亡率,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SSd各治疗组大鼠癌结节数及灶的大小均小于模型组,镜下单纯造模组癌细胞呈多形性,异形性明显;相反,SSd各干预组癌细胞分化程度高,异形性较低。结论:SSd对实验性大鼠肝癌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标签: 柴胡皂甙D 肝癌 二乙基亚硝胺
  • 简介:目的:观察端粒酶基因hTRT反义表达对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探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反义基因治疗对肝癌细胞恶性表型的逆转作用.方法:含620bp端粒酶反义hTRT基因的PBSTRT质粒用SalⅠ、BamHⅠ酶切后,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BamHⅠ、XhoⅠ酶切位点,构建成含反义hTRT基因的真核表达重组子.反义hTRT基因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1-6,观察其对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hTRT反义真核表达载体,并导入肝癌细胞株HepG1-6中,获表达hTRT反义基因的细胞系(HepG1-6/pCDNA3-反义hTRT),该细胞系出现显著生长抑制现象,端粒酶活性明显下降,G0/G1期细胞增加,S和G2M期细胞减少,而HepG1-6/pCDNA3细胞则无明显变化.结论:反义hTRT基因治疗可以明显抑制HepG1-6细胞的增殖,部分细胞受阻于G1期,提示hTRT基因可以作为治疗肿瘤的靶基因.

  • 标签: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基因治疗 肝癌 反义RNA 基因表达 转染
  • 简介: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近期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方法对22例不适合手术治疗、不同临床分期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根据患者肿瘤大小及肝功能状况,每次分割剂量1.8~2Gy,每日一次,每周五次,照射次数为22~30次(中位27次),总剂量44~60Gy,平均(54±6.1)Gy.观察近期疗效及放疗毒副反应.结果22例患者临床分期I期1例,Ⅱ期10例,Ⅲ期4例,IVa期6例,IVb期1例.根据CT检查、AFP水平及临床症状,治疗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68.2%(15/22)、76.5%(13/17)、85%(17/20).毒副反应包括低热(18/22)、乏力(18/22)、恶心(16/22)、右上腹隐痛(6/22)、呕吐(5/22)及轻微肝功能改变,毒副反应均能耐受.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疗效 毒副反应
  • 简介:肝癌是全世界常见的一种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肝癌公认最有效的治疗方式。腹腔镜外科是当代外科微创化理念发展的主要潮流与趋势。自1987年Mouret首次报道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镜外科技术逐步被应用于腹腔、盆腔器官手术。而曾被视为外科手术禁区的腹腔镜肝脏外科,成为最后被攻克的外科领域。

  • 标签: 腹腔镜肝切除术 治疗方式 肝癌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外科微创化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肝纤维化指数(HFI)对肝癌手术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2011年4月至2015年4月,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接受肝癌切除术的65例患者分为低指数组(HFI≤5.4)与高指数组(HFI〉5.4)。分析两组术后疗效及预后情况。结果术前资料,两组性别、年龄、谷氨酰转肽酶、透明质酸、血小板、肝功能分级、HBV-DNA拷贝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中、术后资料,两组肿瘤数目、肿瘤最大径、肝纤维化类型、术后血管侵犯情况、切缘情况、肝门静脉癌栓和HBVDNA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指数组并发症发生率20.0%,复发率23.3%,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3.0%、53.0%、53.0%;高指数组并发症发生率22.9%,复发率25.7%,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0%、29.0%、25.7%,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数目〉3、HFI〉5.4、肝、门静脉癌栓是肝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肝纤维化指数对手术疗效及预后均有显著影响,是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肝硬化 手术前期间 肝细胞 治疗结果 肝纤维化指数
  • 简介:目的评价三维适形放疗结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1999年4月至2007年7月,对83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三维适形放疗。放疗分割剂量2—8Gy(中位4.6Gy),照射次数为6~30次(中位11次),每周3—5次,肿瘤剂量33.6~70Gy(中位52Gy)。肝动脉化疗栓塞术采用超液态碘油、顺铂、吡喃阿霉素、丝裂霉素、健择、羟基喜树碱和明胶海绵颗粒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结束后评价患者生存情况及应用WHO分度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患者近期有效率为42.2%,其中CR11例,PR24例,NC25例,PD23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9%、32.5%、25.5%。肝功能异常1例,上消化道出血3例,Ⅰ~Ⅱ度骨髓功能抑制16例,发热1例。结论肝动脉介入化疗结合三维适形放疗对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疗效,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三维适形放疗 化学栓塞术
  • 作者: 毛红朝
  • 学科: 医药卫生 > 肿瘤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21年18期
  • 机构:巴中市中心医院,四川巴中636000
  • 简介:胃癌在临床上指的是发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胃癌的发病与遗传因素、生活环境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伴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近些年我国胃癌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高的态势。大部分胃癌患者在发病初期临床症状并不典型,随着病程的推进会出现上腹不适、疼痛、食欲下降等症状。胃癌若持续性进展,则会严重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一些坏习惯也会增加其患胃癌的风险。但大部分人由于对胃癌这一疾病不甚了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也对这些坏习惯未加以重视。那么,究竟哪些坏习惯容易得胃癌呢?

  • 标签: 胃癌;恶性肿瘤
  • 简介:目的:探讨转录水平基因沉默(TGS)技术和转录后水平基因沉默(PTGS)技术对肝素酶(HPA)基因干扰效果及其对肝癌SMCC-772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从HPA基因启动子区和编码区分别设计并合成TGS和PTGS的干扰RNA(siRNA),并转染肝癌细胞SMMC-7721;实时半定量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TGS和PTGSsiRNA转染后48、72和96hHPA的表达,并设空白组作为对照;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干扰后SMMC-7721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TGS和PTGS两种技术在转染48h后,从mRNA和蛋白水平上均能成功干扰HPA表达;转染后72h,PTGS组HPA恢复表达,而TGS组仍保持沉默;转染后96h,两组HPA均恢复表达。Transwell小室实验表明,TGS和PTGS组HPA基因均能使SMCC-7721的穿膜细胞数减少,TGS组效果更明显。结论TGS技术沉默肝癌SMMC-7721细胞中HPA基因的能力优于PTGS技术,并使肝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降低。

  • 标签: 转录水平沉默 转录后水平沉默 肝素酶基因 肝癌细胞 侵袭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超声波导向射频毁损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注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应用彩超引导下对13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毁损联合瘤内无水酒精治疗和对103例肝癌患者进行射频治疗.比较观察该法治疗组与单纯射频治疗组治疗前后肿瘤大小、血供变化与临床疗效的关系.结果:该法治疗组与单纯射频治疗组术后肿瘤血供消失和减少率分别为96.1%和67.9%;3个月复查彩超肿瘤缩小25%以上者分别为89.2%和81.5%.结论:射频毁损联合无水酒精注射是一种有效治疗肝癌的新方法.同时,彩超为实时观察肝癌血供状态、声像图变化提供重要依据,在指导治疗和判定疗效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联合 彩超引导 原发性肝癌 射频毁损 无水酒精注射治疗 射频治疗
  • 简介:肝癌是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肿瘤之一,黄疸、肝区疼痛、纳差、腹胀、乏力、消瘦等症状是其常见的临床表现。癌性发热一般为中度发热37℃-38℃,少见高热,多为伴随症状。本病例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高达39℃,行介入栓塞治疗后,高热消退。癌性周围神经病的发病率较低,多见于肺癌,肝癌更为少见,故加以报告,并对癌性神经病的诊断治疗进展加以文献回顾。

  • 标签: 肝癌 癌性神经病 高热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livercancer,PLC,简称肝癌)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动态变化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对2001~2010年在我院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后1个月以上的42例患者进行动态随访、追踪观察。每隔2个月对患者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其中16例出现复发,26例未复发。同期检测10例健康志愿者为健康对照组。结果复发组与未复发组PLC患者术后CD3+、CD4+、CD8+T淋巴细胞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患者T淋巴细胞较未复发组低,以复发时最为明显,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术后无瘤生存时间的延长,复发组的CD4+和CD4+/CD8+的比值逐渐升高,CD8+、CD3+T淋巴细胞逐渐下降,而未复发组的CD4+、CD3+T淋巴细胞则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结论PLC患者术后普遍且比较持续地存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是影响肝癌术后复发的重要因素。动态监测PLC患者术后的细胞免疫功能,可作为评估肝癌根治术后预后和潜在复发风险评估的指标之一。

  • 标签: 肝肿瘤 原发性肝癌 术后 细胞免疫功能 复发 相关性
  • 简介:目前手术仍是治疗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但对不能手术切除及术后肝内复发的患者,非手术治疗方法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手段。本文就临床最常用的非手术局部损毁肿瘤治疗肝癌的方法作一综述。

  • 标签: 肝癌 非手术方法 局部消融
  • 简介:目的评价肝细胞肝癌(HCC)患者肝切除术前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华医学会数字化期刊中的相关文献(1989年1月1日至2009年3月15日).收集比较HCC肝切除术前行TACE与未行TACE(N-TACE)治疗的前瞻性随机(RCT)和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NRCT),由2名评价员筛选和提取资料进行质量评估,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篇,均为英文文献,其中3篇为RCT,1篇为P-N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前TACE与单用手术切除治疗HCC组相比,术后1、3、5年无瘤生存率的相对危险度RR(95%CI)分别为1.06[0.91,1.24]、1.21[0.91,1.62]、1.30[0.86,1.96](P〉0.05);1、3、5年总生存率的RR值(95%CI)分别为1.01[0.91,1.12]、1.11[0.92,1.34]、1.07[0.82,1.41](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合并分析其相对危险度的比值比RR值(95%CI)分别为1.16[0.67,2.01]、0.67[0.20,2.28](P〉0.05);1篇文献报告了术前TACE组肿瘤完全坏死与N-TACE组无瘤生存率无差异(P〉0.05).结论HCC术前TACE对术后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无明显改善,两组并发症及相关死亡率无显著差别.但由于纳入的研究文献少,病例数少,缺乏能解释临床结果的基础理论研究,需更多更高质量的结合生物学指标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评估其疗效及原因.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TACE 肝切除术 META分析 无瘤生存率 总生存率
  • 简介:目的:观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肝癌(HCC)的初步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选取病理证实或临床诊断及符合受试标准的中晚期HCC患者17例,行TACE治疗,术后口服索拉非尼,400mg/次,每日2次,每4~6周根据RECIST标准进行肿瘤应答的评价,并记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近期疗效无部分缓解病例,进行独立评价的12例患者中,共10例获得疾病稳定。观察时间内的患者总体存活率为76.5%。17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3%,经相应处理后绝大多数获得明显缓解。结论:TACE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HCC患者有可能获得较长的生存时间和疾病稳定状态,安全性好,值得扩大病例进一步观察。

  • 标签: 肝细胞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分子靶向治疗 索拉非尼
  • 简介:目的对104例不能切除的晚期肝癌病人通过体外肿瘤细胞培养及药敏试验,行肝动脉灌注化疗,以提高疗效。方法剖腹肝动脉置泵术中切取肿瘤组织,在体外采用ATP法肿瘤细胞培养及化疗药敏试验,分别用5-FU,MMC,ADM三种单药与联合用药比较有效性,根据结果以二联化疗药物作肝动脉灌注治疗。然后选30例条件相同病例,以传统的5-FU,MMC,ADM三联化疗药物肝动脉灌注治疗,两组均作三个周期的治疗后进行临床比较。结果单药敏感试验有效率为36%~44%,联合用药有效率为81%,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5%,对照组为56%,在缓解症状,缩小肿瘤,改善肝功能,降低AFP(CEA)等方面,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生存期6mo以上占80%,1a以上44%,对照组生存6mo以上60%,1a以上为30%。结论ATP法体外肿瘤细胞培养+药敏试验对晚期肝癌化疗有较好的指导作用,能减少化疗药物剂量,减低毒副作用,提高疗效。

  • 标签: ATP法 肝动脉灌注化疗 肝癌 肝动脉灌注化疗 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