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本研究采用种植体作为固定装置,初步探讨种植体固定与DDM植入的改良三明治增高牙槽嵴术应用可能性.方法:杂交家犬6只,随机分为3组.拔除所有的前磨牙,在下颌前磨牙区,施种植体固定的改良三明治增高牙槽嵴术,在术后4周、9周、14周依次处死两只动物,所有标本经脱钙组织学检查(HE、新三色)、非脱钙组织学检查(荧光、甲苯胺蓝).结果:术后14周,DDM已基本吸收形成骨,三明治区形成成熟的骨小梁及骨皮质,种植体为骨性结合.结论:种植体固定和DDM植入的改良三明治术是治疗萎缩牙槽嵴一种可采用的方法,为将来临床研究提供了客观依据.

  • 标签: 种植体固定 三明治技术 牙槽嵴萎缩 实验 DDM植入 牙槽嵴增高
  • 简介:目的:通过老年人口腔种植病例的疗效观察,探索老年口腔种植的可行性及规避风险的方法。方法:筛选2003-2005年在中国核工业北京401医院接受种植手术的92例76-82岁的老年病例,其中患脑梗塞8人,帕金森症3人,糖尿病29人,冠心病25人,骨质疏松症9人。手术方法为不翻瓣法,尽量不采用骨增量手术,尽量减少种植数量。但多数实施骨挤压,骨高度不足者采用短种植体。共植入181颗ITI种植体,植入术后4-6个月均成功地进行覆盖义齿(活动组)和固定义齿(固定组)修复。按成功标准进行分析,总结其5年成功率。观察两组种植体脱落和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情况。结果:5年后181颗种植体中11颗脱落,固定组4颗,活动组7颗(P〉0.05),种植体留存率为93.93%。发生种植体周围炎的情况:固定组2颗,活动组45颗(P〈0.01)。结论: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法,如不翻瓣技术等,在没有种植绝对禁忌症的情况下,老年人种植修复可以获得较高的成功率。从而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是种植体上部修复为覆盖义齿的病例应特别注意定期检查,清洁义齿和种植基桩,以防止种植体周围炎的发生。

  • 标签: 老年人 种植 存留率 不翻瓣法
  • 简介:目的:研究Wnt5a在炎症微环境作用下的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stemcells,PDLSCs)中的作用。方法:有限稀释法分离获取PDLSCs并进行干细胞鉴定;实时定量qPCR检测正常PDLSCs组及炎症因子组(10ng/mlTNFα预刺激24h)炎症因子TNFα及IL-1β的mRNA表达水平;实时定量qPCR检测两组成骨诱导前后成骨基因Runx2、ALP的mRNA表达水平、Wnt5a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两组成骨诱导前后Wnt5a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炎症因子组与正常组的克隆形成率无显著性差异、炎症因子组TNFαmRNA表达水平IL-1β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常规培养条件下,炎症因子组Runx2、ALPmRNA表达水平与正常组无显著性差异,成骨诱导后成骨基因表达水平正常组显著高于炎症组,(P﹤0.05);常规培养条件下,炎症因子组Wnt5amRNA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P﹤0.05),成骨诱导后正常组及炎症因子组Wnt5a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常规培养条件;WesternBlot结果示,Wnt5a蛋白表达量正常组diff(成骨诱导后)、炎症因子组undiff(成骨诱导前)、炎症因子组diff分别为正常组undiff的1.2709倍、1.8246倍、2.2176倍。炎症因子组Wnt5a蛋白表达水平增加,成骨诱导后两组Wnt5a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炎症因子组高于正常组。结论:在炎症微环境下,PDLSCs的炎症因子表达增加,成骨能力降低,Wnt5a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增加,Wnt5a非经典通路可能通过与经典Wnt通路的交通等参与PDLSCs炎症及破骨的过程。

  • 标签: 炎症微环境 牙周膜干细胞 成骨 WNT5A WNT通路
  • 简介:目的:本前瞻性研究是为了确定应用于萎缩上颌后牙区的多孔状短种植体的5年存活率。必要情况下植入种植体需结合上颌窦底内提升术.术中常常添加无机牛骨粉。材料和方法:在87例牙列缺损患者中植入110颗多孔状短种植体并随访5年。使用的种植体包括两种长度(5mm和7mm)和两种直径(4.1mm和5mm).根据患者牙槽骨的高度和宽度进行选择。在47个植牙部位实施了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其中8例直接提升窦底黏膜.39例提升同时加入异体移植骨).未负载的愈合期为6个月。总共63颗种植体用单冠修复.47颗相邻种植体联冠修复。观察指标是有无修复体和种植体失败,任何并发症和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结果:种植体修复后5年内无患者退出研究。11颗种植体失败:2颗发生于种植体未负载时,9颗发生在修复体负载后。11例患者(占12.6%)都失败了1颗种植体。6名患者(占6.9%)发生了修复体失败(种植体单冠修复)。1例手术并发症(膜穿孔)发生,但种植体正常植入。愈合期间无并发症发生。3名患者种植体负载后发生严重种植体周围炎而不得不拔除种植体。2颗基台松动和1颗烤瓷冠崩瓷。随访期末的种植体存活率是90%,修复重建的成功率是93.1%。平均种植体周围边缘骨吸收为1.4mm。结论:上颌后牙区使用多孔状短种植体治疗5年的研究报告显示具有可接受的临床结果.但仍需要更长时间的随访来证实这些结果。

  • 标签: 去蛋白牛骨 种植修复 上颌窦底提升 上颌后牙 短种植体
  • 简介:目的: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唾液腺腺样囊性癌细胞ACC-2增殖的影响,并分析其对p16m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50—800nmol/L范围内不同浓度的TSA作用于体外培养的ACC-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PCR,MSP)、反转录PCR(reversetranscrilotionPCR,RT—PCR)和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分析不同时间(2、4、8、16、24h)100nmol/LTSA处理前、后ACC-2细胞中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p16^INK4amRNA表达的变化。采用SAS6.12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TSA在50nmol/L浓度即能有效抑制ACC-2细胞的增殖(P〈0.05),并使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抑制作用呈明显的浓度和时间依赖性。100nmol/LTSA处理ACC-2细胞2—16h后,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消失;处理2之4h后,p16^INK4amRNA表达显著增高。结论:TSA可能通过改变组蛋白乙酰化的水平影响p16^INK4a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的水平,使p16^INK4a基因表达升高,影响细胞周期,从而有效抑制ACC-2细胞的生长。

  • 标签: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曲古抑菌素A(TSA) P16^INK4A DNA甲基化
  • 简介:本研究利用已研发的聚四氟乙烯聚合体(e—P)和聚氨基酸尿烷共聚物/胶原(e—PPC)复合培养基做细胞培养基。将大鼠间充质干细胞(MSC)用含地塞米松的e—P和e—PPC聚合物培养。24小时后,MSC和e—PPC表面接触良好,14天后,MSC中碱性磷酸酶活性、钙沉积、骨钙蛋白表达明显上调。将MSC与聚合物培养1周,移植于鼠皮下,4周取材。

  • 标签: 间充质干细胞 聚四氟乙烯 聚氨基酸 共聚物 成骨潜能 胶原
  • 简介:三、橡皮障的安装(一)选择橡皮布橡皮布有不同的颜色可以选择。黑色或灰色的橡皮布与牙齿对比强烈,视野清晰。自然色或透明的橡皮布可以在拍摄口内X线片时看到下方的胶片。蓝色或绿色的橡皮布比较美观悦目,可以用于拍摄临床照片或日常使用,但会影响比色。橡皮布的大小应能完全盖住口腔。

  • 标签: 橡皮障 临床应用 安装 视野清晰 日常使用 临床照片
  • 简介: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说明口腔医生在选择固定局部义齿(PFD)或单个种植修复时如何评价各种因素的重要程度,分析这些不同看法是否与医生方面的因素有关,比如医生的社会人口性质、工作情况和态度。材料和方法随机对2059位瑞典全科牙医进行问卷调查,回复率为76%。问卷中提出一个临床病例,请医生们在固定局部义齿(PFD)和单个种植修复中作出选择。构建15个选项,请牙医们在直观量化表上标示出他们认为各因素的相对重要程度或提出不同意见。这些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3个主要因素为:“时间”、“健康”、“舒适”。以这些因素作为因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最重要的项目是:“治疗预后”和“患者的意愿”。虽然牙医之间存在很多不同意见,但是各组医生之间的差别小。与女医生相比,男医生认为“健康”和“舒适”更重要。“患者信息”所示的患者态度变化与“时间”因素呈明显的正相关,与“舒适”因素呈负相关。结论不同医生之间差别很大,但各组医生之间差别较小。“患者信息”的改变与“时间”和“舒适”因素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医生相关变量的改变小。结果进一步说明医生对种植修复知识了解有限。心理学方法可能对修复治疗方法的选择上表现出的个人差异作出更多的解释,但用问卷方式不易做到。

  • 标签: 瑞典 口腔全科医生 修复设计 固定局部义齿 单个种植体
  • 简介:目的:分析第一磨牙缺失,采用双端固定桥修复,作为基牙的下颌第磨牙倾斜不同角度时,基牙牙周膜等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情况,为临床修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与Marc软件结合的方式,分别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下颌第磨牙向近中倾斜时,行双端固定桥修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施加载荷计算并分析牙周膜支持组织中的应力分布状况。结果:当下颌第磨牙近中倾斜24°时,其近中牙颈部牙周膜的应力值达到0°时的2倍,同时下颌第前磨牙牙周膜受力也呈现上升趋势。结论:固定修复时,当牙齿倾斜达到或超过24°时,应慎重作为双端固定桥的基牙。

  • 标签: 固定修复 基牙倾斜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本病例介绍了如何利用种植体外科规划软件设计种植体的植入位点.临床上在数字化外科导板的指引下.精准地植入12颗Straumann@种植体。最终修复时采用一体式氧化锆桥架的固定修复.利用现代的烤瓷工艺恢复患者的粉白美学,达到仿生的美学修复效果.

  • 标签: 固定修复 外科导板 种植体 数字化 无牙颌 导向
  • 简介:目的研究改良固定式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的面部侧貌改变。方法选择18例替牙期、恒牙早期以下颌后缩为主的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均采用改良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进行Ⅰ期功能矫治.平均疗程12.3个月。应用x线头影测量技术进行Holdawav软组织头影测量分析。并对功能矫治前、后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功能矫治结束后,患者软组织颏部变厚(P=0.045),软组织面角增大(P=0.008),下唇突点-H线距离变短(P=0.045)、H角减小(P=0.042)、颏唇沟深度变浅(P=0.027)和骨骼侧面凸度减小(P=0.044);鼻突度(P=0.051)、上唇凹深(P=0.172)、鼻下点-H线(P=0.393)、上唇基部厚(P=0.256)、上唇厚(P=0.120)在正畸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改良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不依赖患者的合作,可全天戴用,制作技术简单、成本低,对下颌发育不足的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在替牙期、恒牙早期采用该功能矫治器能改善患者的牙殆矢状关系及颜面外观。

  • 标签: 改良固定式Twin-block矫治器 AngleⅡ类错 功能矫治 Holdaway软组织分析
  • 简介: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评估使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传统固定矫治器患者的牙周指数变化,比较两种矫治器对牙周健康的影响,判断隐形矫治器是否更有利于口腔卫生和牙周健康维护.方法临床选取40名成人患者,分为隐形矫治组(Ⅰ组)和固定矫治组(F组),通过测量在其矫治前及佩戴后1、3、6个月中菌斑指数(PlaqueIndex,PLI)、牙龈指数(Gingiva-Index,GI)及龈沟出血指数(SulcusBleedingIndex,SBI)等牙周指数变化,对比两种矫治器对牙周健康的影响.结果隐形矫治组的PLI在治疗中明显低于固定矫治组,但GI及SBI除第一个月有差异外,后期无明显差别.佩戴矫治器后两组的各项指数均高于矫治前.结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一定程度上仍有碍口腔卫生的维护,但优于传统的固定矫治器,在矫治过程中短期内仍会对牙周组织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与传统固定矫治器并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固定矫治器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 牙周指数 口腔卫生
  • 简介:目的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论述牙科医生如何评估各种与选择固定局部义齿或可摘局部义齿治疗有关的项目,以及确定这种选择上的不同是否能从与医生有关的各种变量中得到解释(这些变量包括社会学及人口统计学、工作环境和态度)。材料及方法将问卷送至被随机选择的2059位瑞典全科牙医手中,回收率为76%。问卷中对同一种临床情况在固定义齿(FPDs)与可摘局部义齿(RPDs)之间做出选择,要求牙医在14个项目直观模拟比例尺(VAS)的相对重要性进行评价。通过主因素分析法得到三个因素“时间”、“健康”和“舒适”。将这些因素作为非独立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存在大的个体差异,但各组口腔医师间的差异较小。经评估这些项目中最重要的是“患者的期望”、“可能的基牙条件”以及“治疗牙的预后”。男性医师比女性同行更关注“健康”因素。与个人态度有关的变量“患者的资料”在多元回归分析中显示出与所有三种因素有重要联系。结论在有关各种重要项目方面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在多元回归模型中一些独立的变量显示出与“患者资料”有重要的联系。低相关值显示,有必要选择更多的变量来决定修复治疗设计。

  • 标签: 瑞典 全科牙医 修复体设计 固定局部义齿 可摘式局部义齿
  • 简介:目的检测ATG5、ATG7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自噬在口腔扁平苔藓恶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ATG5、ATG7在正常口腔黏膜、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和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ATG5、ATG7在三种不同组织中均呈阳性表达.在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表达量升高,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糜烂型口腔扁平苔藓组织中存在细胞自噬的异常。

  • 标签: ATG5 ATG7 口腔扁平苔藓 细胞自噬
  • 简介:本研究用于评价上前颌骨后部齿槽嵴高度小于5mm患者的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术的疗效,尽管这种方法基于过去的经验曾不被推荐使用。共有160个羟基磷灰石表面喷涂的种植体被植入齿槽嵴高度为3-5mm的63名患者的63个上颌窦中。患者在固定修复后被追踪观察2-4年。术后未发现有上颌窦的并发症。术后9个月暴露种植体,临床和放射学检查没有证据表明种植体周围有齿槽嵴的吸收。从植骨区取得核心骨块进行组织学检查,显示已形成了骨结合并有高度的细胞构成。在随访中患者的种植修复体都保持了稳定。这些发现表明,术前齿槽嵴高度小至3mm,利用羟基磷灰石喷涂的种植体和自生骨,采用一步式手术方法行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是可行的。

  • 标签: 齿槽嵴高度 上颌窦提升 种植术
  • 简介:目的研究代谢性谷氨酸受体第5亚型(mGluR5)在牙髓各部位中的表达及分布。方法收集2009年7月至2010年1月山东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因正畸或其他治疗需要而拔除的健康前磨牙或第三磨牙5例,制成一系列石蜡切片,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牙髓各部位mGluR5的表达及分布情况,利用图像分析系统对其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探讨mGluR5在牙髓中的作用和意义。结果正常牙髓从冠部、颈部到根部牙髓成牙本质细胞中mGluR5表达均呈阳性,且由冠部、颈部到根部mGluR5表达强度依次降低。结论mGluR5在牙髓疼痛传递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代谢性谷氨酸受体第5亚型 牙髓 成牙本质细胞 免疫组化
  • 简介:在正畸临床工作中,AngleⅡ类错是常见的畸形类型。据我科近两年临床资料统计约占门诊病人的35%。AngleⅡ类错矫治的成功与否,关键取决于咬合打开及颌间关系调整。作者采用上颌前牙平面导板(MaxilaryPlaneBitePlane,MPP)结...

  • 标签: 固定矫治器 平面导板 上颌前牙 打开咬合 错 方丝弓矫治器
  • 简介:使用直接或椅旁技术制作纤维强化复合树脂(FRC)的临时局部固定义齿.需要较高的临床技术。修复缺失牙对临床医师来说是一种挑战,尤其是制作卫生桥。本文描述的是一种简便的椅旁制作纤维强化复合树脂(FRC)固定义齿修复方法。以透明模型为引导.确保恢复正确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 标签: 局部固定义齿 复合树脂 纤维强化 制作 临床技术 临床医师
  • 简介:目的描述用种植体支持的上颌固定修复的治疗计划及所需临床过程和技工制作步骤。材料和方法如果病人需要对上颌牙列缺失进行固定修复,我们必须尽快决定这种修复设计是否能满足美观、发音、舒适及功能的需求。这样,临床需检查某些重要的因素,同时还应用可改编的CT影像技术来评价合理的种植角度、可利用的骨量及冠修复体之间的关系。结果有少量骨吸收及适当颌间距离的病人,种植体通常可被安置在为固定修复而设计的特定部位。为了评价和选择最佳美观、生物性能和功能。在6个月的愈合期中,病人口内需带入暂时固定修复体。完美的暂时修复体将被用作最终修复的参照。结论如果临床和X线诊断指示,可用种植支持固定义齿进行修复,还需有精细的外科术前计划,设置精确的种植部位和循序渐进的修复治疗过程。只有这样,种植支持的金属烤瓷固定修复才能在适当准备和适合的口腔环境中建立。

  • 标签: 上颌牙列缺失 种植支持 固定局部修复 临床 技术设计
  • 简介:本文展示了一种制作粘结固定型种植修复体的新加工技术.在保证间接制作修复体精确度的同时减少医师和患者的椅旁治疗时间。该技术主要包括种植体的复制,采用制作单冠或多单位修复体的双层印模法或塑料基底代型制作种植体的工作模。所以采用原本用于制做瓷嵌体和高嵌体的复制型盒.以及高精度加成型硅橡胶材料和低收缩性聚氨酯树脂材料精确复制原始模型中与种植体相关的结构。在原始基台置入患者口内后.复制基台用于最终固定修复体的制作。连续检测了50个基台,将复制基台就位于根据原始基台制作的代型(19个单冠,31个固定局部义齿)上.由2名修复医师和2名技师采用视觉检测法(实验显微镜放大至16倍)对这50个复制基台的密合性进行检测。48例修复体“良好”(完全就位.边缘密合),2例“尚可”(未完全就位但调整后可就位),成功率为98%。该技术在保证精确制作粘结固定型种植修复体的同时可以减少患者的就诊次数。

  • 标签: 种植修复体 固定型 制作 复制 基台 粘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