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346例脑梗死患者静脉用药情况,为脑梗死患者合理选用静脉用药物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问医院脑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346例病历资料,统计患者的基本信息和静脉用药情况,以限定日剂量(DDD)计算用药频度(DDDs)和日均费用(DDDc)。结果:346例脑梗死患者静脉用药金额排序前3位的药物类型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中成药和抗感染药物,其中奥扎格雷钠在脑梗死患者静脉用药金额排序中居第3位,其DDDs排序靠前,具有疗效好、用药金额在患者可接受范围内和经济学属性佳的特点;乙酰谷酰胺的DDDs值为最大,DDDc值为最小,该药的经济学和药物治疗学属性均较为理想,为医院最常用的脑梗死患者辅助治疗药物;依达拉奉的用药金额、DDDc排序均居第1位,其用于治疗脑梗死的疗效较为显著,但经济学属性欠佳;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的用药金额、DDDs排序均居第2位,其DDDc值较大,价格较高,药物经济学属性不佳。结论:346例脑梗死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11%,提示治疗用药和病情基本匹配,但由于脑梗死患者病情的复杂性,需多种药物联用治疗,因此临床应根据患者的疾病特点,合理选用静脉用药物。

  • 标签: 脑梗死 静脉用药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手术室感染控制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2014年1月至2014年12的42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管理,在2015年1月至2015年12的420例手术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应用PDCA循环管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室切口感染率和空气菌落总数。结果观察组的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各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常规管理的对照组手术室空气菌落数明显高于实施PDCA循环管理的观察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PDCA循环管理手术室感染控制,能明显降低手术室空气菌落数,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手术室 感染控制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他汀类药物可以将其划分为真菌衍生物类、对真菌衍生物进行分离后提纯的药物以及人工合成类药物。同时能够对胆固醇的生物合成起到相应的抑制效果,并将细胞中胆固醇水平予以降低,与此同时,他汀类药物还具有一定的多效性,能够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临床治疗 应用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凶险性前置胎盘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选自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31例,对这31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了解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危险因素及产妇的妊娠结局,进而为临床干预提供可靠性的数据参考。结果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高龄、吸烟、酗酒、流产史及剖宫产史,胎儿的妊娠结局不乐观,其主要包括早产、窒息、新生儿死亡以及死胎等。结论在临床上,针对于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应做到及时确诊、及时干预,通过对其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降低产妇的生产风险,最大程度的确保产妇生产的安全,促进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和高质量的完成。

  • 标签: 凶险性前置胎盘 危险因素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合抗凝治疗在心源性脑梗塞中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62例心源性脑梗塞患者,按照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通过联合抗凝疗法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独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2个月后临床疗效、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96.7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80.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分别为(21.1±4.6)d、(37.1±7.5)d,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6.46%,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2.58%,P<0.05。结论心源性脑梗塞实施联合抗凝治疗,临床疗效较佳且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控制并发症情况,值得临床深入推广。

  • 标签: 联合抗凝治疗 心源性脑梗塞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可溶性细胞粘附因子(sCAM)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6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通过冠脉造影、心电、心肌酶变化分为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STEMI组,20例)、急性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组(NSTEMI组,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组,22例),同时选取同期住院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例(SAP组)及非冠心病健康者20例(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所选试验对象血清sCAM浓度变化。结果ACS各亚组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I(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因子-I(sVCAM-1)浓度明显高于SAP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sICAM-1、sVCAM-1浓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发生发展与sCAM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可溶性细胞粘附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教学中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效果。方法以我院80名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在舒适护理教学中随机分为两个组别,对照组(传统教学法)、试验组(体验式教学法)各40名。评估教学满意度,比较两组护生的护理考核结果。结果试验组学员对教学满意38名(95.0%),高于对照组的32名(80.0%);学员的理论知识、临床操作考核得分为(90.6±2.5)分、(93.0±1.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87.3±1.8)分、(91.2±1.2)分。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体验式教学应用在护理教学中具有积极意义,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护理考核结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教学 体验式教学 满意度 考核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细化管理应用于门诊护理管理的实践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2013年1月本院门诊部收治的53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基于此将2013年2月-2015年1月本院门诊部收治的52例患者作为研究组,予以细化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抽血等候时间、换药等候时间、投诉率、注射等候时间以及满意情况。结果通过对比检验,研究组患者抽血等候时间、换药等候时间以及注射等候时间均比对照组短,投诉率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各指标相比较差异明显,均P<0.05。结论在门诊护理管理中应用细化护理,效果明显,值得运用。

  • 标签: 门诊 护理管理 细化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高血压患者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和中医药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两者的差异,寻找更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随机抽样两组高血压患者,分别采用传统管理模式和中医药管理模式进行管理。观察比较管理1年后两组在生活方式、自我管理能力以及血压控制率等方面的改变情况。结果传统管理模式组和中医药管理模式组300例,两者皆无失访;1年后两组患者血压控制率均比入组前显著提高,分别从38.0%、39.7%上升到57.3%和68.3%,两组控制率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中医药管理模式组的运动习惯改善率、摄盐情况改善率、心理调整改善率、遵医行为改善率、服药依从性改善率和血压控制率等指标的改善程度均比传统管理模式组大,两组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小于0.01)。结论中医药管理模式对老年高血压的防控管理效果优传统管理模式。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解放军第一七五医院住院病人用药情况,为有效利用处方自动监测系统(prescriptionautomaticscreeningsystem,PASS)监测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PASS回顾性监测本院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47058例住院病人的用药医嘱,并进行分类和统计分析。结果:提取出2524896条用药医嘱,有效黑灯用药医嘱14343条,占总医嘱的0.57%。黑灯用药医嘱中,主要的监测类型是国内注射剂配伍。结论:利用PASS进行合理用药监测,可以防止用药差错,减少药品不良反应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但PASS本身尚存在一定局限性,有待进一步完善。

  • 标签: 处方自动监测系统(PASS) 黑灯用药医嘱 合理用药
  • 简介:目的:了解某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情况和变化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1—2015年我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品种、销售数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efineddailydosesystem,DDDs)、限定日费用(defineddailycost,DDC)等。结果:5年来,某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及DDDs、用药品种数均逐年增长;2015年口服降糖药DDC的算术平均值(该年各品种的DDC之和/该年总品种数)为4.41元,较2011年的5.89元下降了25.13%,但2015年口服降糖药的总DDC(该年总销售金额/该年总DDDs)仅较2011年下降0.87%(3.42元vs.3.45元)。结论:临床选用DDC较高口服降糖药的倾向性有所增加,某院门诊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基本合理。

  • 标签: 口服降糖药 限定日剂量 药品使用与医改的关联性 用药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常规生化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都进行生化血糖与血脂的检测。结果糖尿病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都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糖尿病组与健康组相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值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常规血糖与血脂生化检验具有很好的检测效果,能有效判定疾病状况,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2型糖尿病 血糖 血脂 生化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藏族膝骨关节炎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间治疗的359例藏族居民膝骨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在相同时间内随机选择200例非藏族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影响藏族膝骨关节炎患者出现膝骨关节炎疾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学历、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方面对比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12、1.045、2.234,P>0.05),观察组患者的体重指数为(24.61±4.12)kg/m2,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93,P<0.05),观察组患者中,长期处于高原低温的环境中有359例,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92,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蔬菜品种、长期服用乳类食物、长期转经、伏地膜拜方面对比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012,P<0.05)。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后,结果表明体重指数、蔬菜品种、长期服用乳类食物、长期转经、伏地、长期低温是藏族患者出现膝骨关节炎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藏族患者出现膝骨关节炎疾病的因素较多,其中体重指数、蔬菜品种、长期服用乳类食物、长期转经、伏地膜拜、长期低温是藏族患者出现膝骨关节炎疾病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藏族 膝骨关节炎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呼吸道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病症,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120例呼吸道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治疗方式,努力提高其临床水平。结果伴有胸闷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8%、伴有喘息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64%、伴有咳嗽症状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0%、伴有发热症状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42%。结论哮喘发病相关因素有病毒感染、肺炎衣原体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控制呼吸道感染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关键所在,积极预防,及时治疗对治愈支气管哮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诱发 支气管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对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价值作分析。方法选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60例,中心随机法分为2组,分别给予药物止血治疗以及内镜治疗,对比2种止血方法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经内镜治疗的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接受药物治疗的总有效率(66.67%),P<0.05;同时,实验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威胁患者的生命,患者采取内镜治疗价值较高,止血效果较好。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内镜 药物止血
  • 简介:摘要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12%~52%。为使患者避免发生尿潴留,对我院肛肠疗区住院患者122例调查研究。以便查找肛肠科术后尿潴留的诱因,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减轻患者的病痛,达到促进健康的目的。

  • 标签: 肛肠疾病 术后尿潴留,中医治疗
  • 简介: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研究证实血脂异常是引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的调脂治疗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一项Meta分析中提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LDL)的水平每减少1mmol/L(390mg/L)就能使主要心血管事件降低21%[1]。尽管目前对心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有一半以上的高危患者血脂未达标[2,3]。

  • 标签: 内分泌科 心血管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干预性研究 调脂治疗 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62例行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肺部感染等情况实施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护理的效果,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心胸外科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以及肺不张发生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带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方面和对照组相比都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呼吸功能恢复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接受心胸外科手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的防止和减少肺部感染情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心胸外科 肺部感染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秀英区65起医疗卫生行政处罚案件分析,了解秀英区医疗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做好医疗卫生监督工作的长效机制。方法对秀英区2011年至2013年秀英区卫生监督所65起医疗卫生行政处罚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建议卫生监督机构在日常卫生监督过程中对不同的医疗机构,监督内容及监督频次应有侧重点;2、建立健全打击违法行医的长效监管机制,构建违法行医监测报告网络,提高无证行医发现率。

  • 标签: []医疗卫生 行政处罚 案件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