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8 个结果
  • 简介:通过沙棘品种、栽培密度、施肥、灌水等项试验研究,总结分析各试验因子对沙棘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影响,提出良种选择、授粉树配置、栽植密度、肥水管理、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丰产栽培技术措施.

  • 标签: 沙棘 种植园 高效栽培 品种选择 授粉树配置 栽植密度
  • 简介:本文综合阐述了沙棘育苗各种技术,包括实生繁殖和以扦插、组培为主无性繁殖,介绍了各种繁育方式在俄罗斯、蒙古和我国研究现状,并在综合比较这些方法基础上,建议以组织培养方式作为日后发展沙棘产业主要技术措施。

  • 标签: 沙棘 实生繁殖 扦插 组织培养
  • 简介:“三北”地区和黄土高原是中国沙棘亚种分布中心,现已有大面积人工沙棘林,但其果小、刺多,产果量低,采果难。为此,作者于1997-2006年承担水利部“948”沙棘引进项目,以解决该地区沙棘优良品种缺乏问题。通过8年试验研究,引进俄罗斯大果无刺沙棘优良品种、类型40余种,分别在“三北”和黄土高原地区7个主要试验基地进行引种试验,从中初步筛选出效果较好9个优良品种、类型。它们生长发育良好,抗性较强,具高产、优质特性,并已开始利用引进俄罗斯沙棘与当地中国沙棘杂交,培育出第一代杂交种。在引种选育和对俄罗斯沙棘生物生态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基础上,对其良种集约栽培和繁育做了试验和示范推广工作,产生了良好生态、经济效益。通过本项目实施,为做好沙棘引种选育工作提供了良种,这对大面积建造高产、优质人工沙棘林和沙棘果园,加速黄土高原和“三北”地区环境治理、发展地方经济具重要意义。

  • 标签: “三北”和黄土高原地区 俄罗斯沙棘 优良品种 引种选育
  • 简介:沙棘是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主要造林树种,掌握其遗传改良和繁殖栽培研究进展对沙棘资源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由于沙棘是多用途树种,因此其遗传改良涉及多个性状、栽培模式也因造林目的不同而异。近年来,通过以选为主以及选、引、育兼顾系统遗传改良,获得了许多果实大、产量高、无棘刺优良品种,同时在良种繁殖和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后,应加强生长性状和雄株遗传改良、积极开展造林模式以及现有林分改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 标签: 沙棘 遗传改良 繁育技术 栽培模式
  • 简介:沙棘叶SDF提取最佳料液比为1:20。NaOH预处理最佳条件为50目,沙棘叶粉以1:20比例用蒸馏水调浆,用NaOH调至溶液浓度为0.5%,在50℃条件下预处理2h。纤维素酶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酶量50uL/g,温度50℃,时间4h,pH7.0。沙棘叶中原水溶性膳食纤维含量为11.38%,采用此工艺提取比原料中提高近2.5倍。H2O2漂白处理最佳工艺条件为:浓度3%、温度25℃、pH值8.0条件下处理3h。

  • 标签: 沙棘叶 水溶性膳食纤维 提取工艺
  • 简介:本文观察苎麻叶凝胶长期连续经皮肤给药对完整皮肤和破损皮肤实验大鼠可能产生毒性反应,为临床应用提供毒理学依据。利用1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完整皮肤凝胶基质对照组、完整皮肤苎麻叶凝胶低、中、高剂量组(相当于临床人用量20、40、80倍),破损皮肤凝胶基质对照组、破损皮肤苎麻叶凝胶低、中、高剂量组(相当于临床人用量20、40、80倍),每组20只,雌雄各半,每日涂药2次,连续给药4周,观察大鼠一般状况、体重、摄食量,测定给药4周及停药2周后大鼠血液生化指标,脏器系数、解剖学及病理组织学改变情况。结果表明,苎麻叶凝胶各组大鼠一般状况良好,体重增长、摄食情况、脏器系数、血常规、血液生化指标、解剖学和主要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正常,与凝胶基质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苎麻叶凝胶在临床剂量范围内毒性小,使用安全。

  • 标签: 苎麻叶凝胶 大鼠 长期毒性
  • 简介:我国重点石漠区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多年来以小流域生态型植物资源配置为其重点,近年来涌现了开展区域高效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新亮点。我国石漠区适宜水土保持植物资源配置区域很广阔,有数十种植物可以大显身手,造福与民。

  • 标签: 水土保持植物 资源配置 开发 现状 石漠化区
  • 简介:用沙棘叶、果、茎、根提取物和籽油,对患H22和EAC实体瘤小鼠进行灌胃实验。结果表明,沙棘不同器官提取物和籽油都具有显著抑瘤效果。在15个不同处理剂量组中,有10个剂量组抑瘤率都超过了30%,占到处理总数66.6%。沙棘不同器官提取物对实体瘤小鼠抑瘤率表现为:叶〉果〉油〉茎〉根,叶和果高剂量组抑瘤率分别为58%和46.7%。沙棘提取物抑瘤主要原因是增强了实体瘤小鼠免疫功能,提高了脾指数和胸腺指数,且胸腺指数效果大于脾指数。沙棘提取物有利于调节患病小鼠脏器活力。

  • 标签: 沙棘提取物 昆明小鼠 H22瘤株 EAC瘤株 抑瘤率 脾指数
  • 简介:在鄂尔多斯半干旱地区,杂交沙棘高产株优势,表现在表型指标:新梢数、果枝数、百叶重、单叶面积、总叶面积、果实数、百果重和果产量都明显高于中、低产株。生理指标:果实脱落率最低、果/叶比系数最小、净光合效率和日进程都最高、水分利用效率也高。高产株杂种优势实质,是能自我调节、合理分配源(叶)与库(果)间物质流和能量流结果,显示了高产株杂种在重组基因优势上能较好适应恶劣生态条件。

  • 标签: 沙棘 杂种 杂种优势 表型 生理型 果/叶比
  • 简介:本文研究了沙棘花结构、开花所需条件、花粉收集和贮藏方法及不同贮存条件下,保持沙棘花粉生活力时间长短,通过降低花粉水分含量和低温冷藏以及玻璃器具密封等保存措施,可以达到长时间储存沙棘花粉目的.同时对沙棘单交技术进行了介绍.

  • 标签: 沙棘 花粉 生活力 研究
  • 简介:按保健食品抗氧化功能检验方法,采用SPF级昆明种老龄小鼠作为实验动物,开展“沙棘花青素软胶囊”抗氧化功能酶活力测定,并按保健食品抗氧化功能指标判定其抗氧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沙棘原花青素受试样品组与老龄对照组及溶剂对照组比较,过氧化脂质(MDA)含量降低及抗氧化功能酶(SOD)活力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判定“沙棘花青素软胶囊”抗氧化功能试验结果为阳性。

  • 标签: 沙棘 原花青素 抗氧化活性
  • 简介:考查多种因素对苎麻叶总酚酸凝胶剂影响,并从中筛选其最佳处方组成。采用正交实验法,对甘油用量、碱用量、乙醇用量和吐温用量四因素进行考查。苎麻叶总酚酸凝胶剂最佳处方为:卡波姆10g,乙醇20g,甘油50g,吐温2g,羟苯乙酯1g,氢氧化钠3g,苎麻提取物10g,加蒸馏水至1000g。经检查苎麻叶总酚酸凝胶剂pH适宜,颜色、光泽度、均匀度、稠度等在实验条件下稳定,对皮肤无刺激,符合中药制剂规定。

  • 标签: 苎麻叶 凝胶剂 正交实验
  • 简介:为了研究鲜苎麻叶中总酚酸提取分离工艺,以惰性气体饱和氢氧化钠溶液为溶剂,提取鲜苎麻叶中总酚酸,以AB-8大孔树脂进行分离纯化,并采用均匀设计法优化提取工艺。惰性气体保护提取分离苎麻叶中总酚酸工艺适宜条件为,采用闪蒸提取器提取,提取次数2次,提取时间Imin,碱液浓度1.0mol·L^-1,料液比1:8,提取液调节pH3.5,取上清液用大孔树脂AB-8柱层析分离,每100ml大孔树脂上样量为2g,洗脱液为80%乙醇溶液。总酚酸粗品得率(占干燥叶片百分比)为4.225%;总酚酸在干燥叶片中含量为0.3681%。结果显示,该工艺采用碱水提取,避免使用有机溶剂,有效降低了提取成本;同时采用惰性气体保护,避免了提取过程中酚酸类成分氧化,简便可行。

  • 标签: 苎麻 总酚酸 提取工艺 均匀设计
  • 简介:为改良滩涂盐碱地,并合理地对其开发利用,2000年和2001在江苏省盐城市滩涂进行了来自中国、俄罗斯和蒙古不同沙棘品种引种选育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引进中国沙棘在盐度为0.1%~1.2%、土壤为重壤、中壤及砂壤区、地下水较高滩涂成活率在80%以上,4年生中国沙棘树高在1.5~3.0m之间,冠幅在84~230cm×94~204cm之间,长势良好,并于2002年正常开花结实.表现出较好抗逆、抗盐碱能力;(2)俄罗斯沙棘-"橙色"能较好地适应盐城滩涂生态环境,并于2002年正常开花结实,适宜在滩涂区大面积示范推广;(3)8个品种(辽阜1号、辽阜2号、杂交种、中国优、泽良、阿列衣、乌兰格木和红果)对滩涂生境有一定适应能力,但其适应性和可推广性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沙棘 引种选育 盐城滩涂 生态适应性
  • 简介:在干旱条件下,不同种质沙棘营养生长适应性差异较大,中国沙棘和杂交沙棘营养生长适应性显著强于俄罗斯良种沙棘,后者各品种间营养生长适应性有差异;干旱缺水是影响不同种质沙棘主导因素,年降水量少于400mm时,无灌溉或地下潜水补给沙棘,营养生长适应性将大受影响,造林建园时应给予充分重视。

  • 标签: 沙棘 干旱 营养生长 适应性
  • 简介:基于远缘杂交技术路线,以引进蒙古大果沙棘乌兰格木实生子代优株为母本,中国沙棘优良种源丰宁优良单株为父本,开展了蒙古沙棘与中国沙棘两个亚种间杂交育种工作,对杂种F1表型性状分离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杂种F1代性状分化严重,棘刺数、生长量、叶片、果实等性状变异程度依次降低,以蒙古大果沙棘为母本中蒙沙棘杂交能使F1代在株高、棘刺数两个性状上取得最为显著改良效果。F1代群体雌雄比符合1:1自由组合规律,红果型、杂种F1代果蝇危害率差异以及在重要选种性状上超亲现象存在,为沙棘良种选育提供了理论与物质基础。

  • 标签: 沙棘 蒙古沙棘 中国沙棘 杂交育种 表型变异
  • 简介:研究对2个沙棘杂交子代群体、亲本群体及对照实生中国沙棘在不同时间沙棘叶游离黄酮和部分叶样水解黄酮甙进行了分析.对内蒙古坝口子和九城宫2个基地7个群体沙棘叶分析表明:沙棘叶中槲皮素、异鼠李素及桑色素等黄酮组分均处于非游离状态,而只有芦丁以游离态存在.从2个基地研究群体游离总黄酮变化来看,6月初到7月中旬叶中总黄酮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其中坝口子群体变化在800~1000mg/100g,九城宫各群体叶中游离总黄酮含量变化在900~1380mg/100g之间.对九城宫杂交子代群体和当地中国沙棘2群体叶水解黄酮甙进一步分析发现,沙棘叶中主要有3种黄酮甙、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该2群体叶中槲皮素含量集中在6月1日到8月15日之间,变化在0.3~0.4g/100g,异鼠李素含量变化在0.27~0.38g/100g范围内;山奈酚2群体叶中含量接近,变化范围在0.6g/100g~0.2g/100g,水解总黄酮甙含量则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2群体变化范围在1.3g/100g~0.79g/100g.

  • 标签: 亲本群体 子代群体 沙棘叶 黄酮 变化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