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1 个结果
  • 简介:环境产生和兴起于环境危机的时代,在法律领域承载着应对环境危机的历史使命。环境的基本品格和历史使命决定了环境成为保障和促进生态文明的首要法律部门。以生态文明为基本理念,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环境呈现出完全不同于传统法律部门的价值追求。作为环境的核心价值,环境的正义追求表现为多面的正义,包括代内正义、代际正义和人际正义。环境的正义追求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终极目的,这同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 标签: 生态文明 环境法 价值 正义追求
  • 简介:<正>经过了几十年的争论和市场经济的长足发展,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是商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可以说,商法是在经济的阻拦中站立起来的,商法业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部门。但是,商法的独立并非意味着商法与经济天各一方、老死不相往来,相反,商法正是在与经济的纠缠中凸显了它的思维本质特性。一、商法思维与经济思维——曾经的纠缠商法是规定商人和商行为的,一般指商事私法,但是私法中存在公法因素的现象明显地体现在商法中。因此商法学必定涉及某些相关商事公法的问题。①商法以商事关系作为调整对象,形成

  • 标签: 商法体系 经济法体系 商行为 商事关系 社会整体利益 商事法律
  • 简介:正1980年《婚姻》的修改,成为张春生走向法律之路的起点。他从最初"看着法律条文就犯困"的外行,一路成长直至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现为中国法学会立法学研究会会长。

  • 标签: 婚姻法 法制委员会 判决离婚 调解 法定婚龄 修改
  • 简介:<正>"调解优于判决,信服胜过屈服"、"案结事了"、"便捷为民"、"尚、明德、弘毅、精业"。这是河南省济源市人民法院一直秉持的理念、追求的境界和梦想。多年来,济源法院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工作主题,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断提升审判质量、队伍素质和司法公信力,保障当事人打一个公正、明白、便捷、受尊重的官司,努力做到让人民群众从每一个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截至6月20日,该院共受理各类案件4952件,审执结2481件。

  • 标签: 人民法院 司法救助 贯彻落实 司法公信力 人民司法 人民群众
  • 简介:近日,中科院公布了“大气雾霾追因与控制”专项组的最新研究结果。研究称,京津冀雾霾中检测出大量烃类及含氮有机颗粒物,与洛杉矶上世纪光化学烟雾主要成分相同。而洛杉矶烟雾事件共有800余人丧生,机动车排放和燃煤是污染主要原因。而前不久著名呼吸疾病专家钟南山院士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认为,“这个比非典可怕得多,非典你可以隔离,但是大气的污染、室内的污染是任何人都跑不掉的。”

  • 标签: 《大气污染防治法》 光化学烟雾 修改 中央电视台 呼吸疾病 洛杉矶
  • 简介:法律安全观念的生成逻辑经历了在民商法、社会和环境的不同部门法视域下交易安全、社会安全与生态安全的演变。生态安全正在成为以协调人与自然之和谐为宗旨的环境的首要价值。在环境的视域下,生态安全已然超越了交易安全与社会安全,正在成为之安全秩序的“基座”。而生态安全观念的确立与发展,又将引发环境的“反向运动”,推动环境的哲学思考、生态化变革与制度变迁。

  • 标签: 生态安全 环境法 生态化变革 制度回应
  • 简介:社会整体利益因事关人类社会整体生存和发展而成为所有法律部门共同维护的对象,但不同法律部门在法律体系中的具体功能有别,其各自对社会整体利益维护的路径也有异。基于市场失灵有损社会整体利益、国家干预是克服市场失灵的有效途径等认知,国家制定经济确认和规范国家干预,为旨在克服市场失灵的国家干预提供法律手段和制度框架,并通过在经济益结构中作出凸显社会整体利益的制度安排,最终实现对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

  • 标签: 市场失灵 国家干预 经济法 社会整体利益
  • 简介:有关国家豁免与国际强行之间关系问题的讨论早已有之。随着人权保护观念的兴起和普遍管辖原则等理论的发展,国际强行法规则如禁止侵略、奴役、贩卖人口、酷刑、种族灭绝、种族歧视与隔离,对国家豁免理论普遍的权威地位提出了挑战。然而,在国际司法实践中却罕见作出基于国际强行的判决,国家豁免的优势地位似乎依然牢固。本文拟从国家豁免理论的基本概念及演变历程入手,论述近年来因人权保护观念的兴起和普遍管辖权等理论的提出对国际强行与国家豁免之间关系的冲击和影响。同时,通过联合国国际法院德国诉意大利案等判例以及人权保护与国家主权豁免无冲突的角度,详细阐述国家豁免与国际强行二者的关系,并得出两者并不矛盾、可相协调的观点和结论。最后,笔者对国际强行与国家豁免关系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并对我国应如何在坚持绝对豁免主义与保护人权二者之间作出平衡的问题上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

  • 标签: 国家豁免 国际强行法 司法实践
  • 简介:经济的发展事关法律体系的结构调整和制度变迁,需要与宪法等各个部门法的发展相协调。"经济宪法"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宪法基础,发展经济既是宪法规范的要求,又是实施宪法的需要,同时,经济的发展也有助于宪法的完善和发展。基于经济与宪法所共有的经济性和规范性,应通过司法判断和非司法判断,不断提升两者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全面促进其协调发展。

  • 标签: 经济法 宪法 发展 协调
  • 简介:1776年CanervBoehm案被公认为保险上具有法源意义的经典判例,但保险合同“最大诚信原则”不是仅由这一单个判例,而是经由一系列基于对该案判决的片面理解和不当扩张而形成的。这一过程直到20世纪初才完全结束。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澳大利亚、美国等普通法系主要法域对该原则进行了反思与改革;最近的改革成果则是英国{2012年消费者保险(披露与述答)》。改革之后,“最大诚信原则”日渐式微,而且在消费者保险领域几近消亡。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在这方面的改革进度和力度方面的差异主要源于社会福利模式以及保险监管模式的差异;此外,美、澳两国与英国的司法主权关系变化也是一个特殊原因。

  • 标签: 最大诚信 披露义务(告知义务) 法律渊源 普通法
  • 简介:海德格尔向来很少提及哲学和政治哲学,而从海德格尔的黑格尔《哲学原理》研讨班的授课纲要入手,则可以系统地讨论其哲学和政治哲学理论。海德格尔在现象学存在论的阐释方法的指引下,考察了法权、国家、政治等主题并阐明了其本质。由此可见,海德格尔的政治哲学以政治存在论为奠基,最终表现为政治决断论。

  • 标签: 现象学存在论 法哲学 政治哲学
  • 简介:退休劳动者是否能够享受工伤保险保障,在理论和实务中争议颇多。问题纠葛的核心在于两点:其一,如何认识退休的法律含义?其二,如何认识工伤保险与劳动的关系?虽然退休劳动者不宜认定与所在单位存在劳动关系,但并不能据此剥夺退休劳动者的工伤保险权,在允许退休劳动者参加工伤保险的同时,应当在工伤保险强制性和工伤保险待遇等方面,结合退休劳动者的特殊性进行相应制度设计。

  • 标签: 退休 工伤保险 劳动法
  • 简介:英国早期(12~17世纪)制定法对合同的影响表现为:第一,通过限制教会法院及地方法院管辖权来促进皇家司法机关对合同诉讼的控制;第二,通过发展陪审制提升合同诉讼中证据规则的科学性;第三,确认和发展新的合同诉讼形式以扩大合同救济的适用范围;第四,通过增强国家对合同纠纷的司法控制以及对违约人施加刑事处罚程序来维护商业阶层利益并强化守约观念。《反欺诈》则对一定范围内的协议增加了得到司法受理的形式要件。英国早期制定法对普通合同的推动是以程序性规定作为突破口的,这种作用模式是对英美法律"程序先于权利"传统的实例解读。

  • 标签: 制定法 普通法 合同法 程序 权利
  • 简介:私募股权基金是定向募集,投资于非公众公司股权的基金运作模式,是一种现代金融工具和投资制度安排,其在现代资本市场中募集资金助推企业成长的作用不容忽视。从诞生之初,私募股权基金就一直被认为是小众的精英游戏,其隐秘性无不伴随募集、投资、管理、退出的各个环节,而基于商业秘密保护或投资过程中的保密需要则使得这样的一种金融工具略带神秘色彩。但即便是定向募集,私募股权基金在退出环节为了实现溢价的需要也要寻求公开市场的退出,在各种退出途径中与公众发生联系。这样就使得本来十分小众的资本运作具备了公开性,进入了经济的调整视野。

  • 标签: 私募股权 退出机制 经济法
  • 简介:缺失家庭是指因意外事件导致家庭成员死亡或严重伤残,原有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家庭严重残缺,家庭功能及家庭成员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的家庭。缺失家庭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在社会救助中明确规定对缺失家庭的救助,与我国宪法的立法精神相一致,是国家和社会对于公民生活现状关注的具体体现。从我国社会现实问题出发,提出一些对于缺失家庭法律救助制度的初步设想,希望对缺失家庭社会救助法律制度的建立有所贡献。

  • 标签: 缺失家庭 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法
  • 简介:通过提高金融包容促进人类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未来金融改革,无论是立法还是监管实践应充分考虑金融包容。从银行改革来看,提高金融包容应与维护银行体系稳定和保护存款人利益共同作为监管机构的监管目标。作为法定的权利,公众获得生命线性的银行服务,可以通过银行社会责任的法定化来实现,并通过私法和公法强制实施。从激励相容和成本效益监管原则出发,对提供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必须实施差异化监管。

  • 标签: 金融包容 监管目标 公司社会责任 差异化监管
  • 简介:学者通常将强制缔约制度理解为合同为了矫正私法形式正义追求合同实质正义而对合同自由进行限制的一种法律机制。实际上,强制缔约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家对经济主体经营自由的调整和干预,其实质是国家调节市场、排除市场障碍等调节方式的法制化;其目的是为了消除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障碍,更好地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利益,不是为了干预自由,而是为了自由而调节。从强制缔约制度的产生背景、价值理念、法律性质及其具体内容等方面来看,强制缔约制度与经济之间存在同质性。在经济法体系下的市场规制法、国家投资经营和宏观调控中均有与其相衔接的具体制度。

  • 标签: 强制缔约 经济法 契合性 学理解释
  • 简介:刑事简易程序有三个基本价值,即效率、效益、正义。新《刑事诉讼》对刑事简易程序做出了重要调整。在此背景下,为客观展现刑事诉讼运作的机理,针对刑事简易程序价值趋同下的追诉倾向、事实认定下的程序简化、辩方制约缺位下的职权主义、分权失效下的流程协作等检关系特点进行剖析。上述四个特点也表明立法上的刑事简易程序制度存在完善的空间:一是检之间的相互制约监督作用"弱化",一定程度上受检机关各自的目标考核机制和差错案件追究机制影响;二是代表国家公权力的检机关与私权利的被告人之间的权利明显"不对等",被告人的程序参与权、选择权、变更权及救济权尚没有得到足够保护;三是刑事简易程序控辩双方的作用"虚化",简易程序不等于简单化,甚至以牺牲公正为代价。我国的刑事简易程序制度在效率与公平之间仍需进一步协调平衡。

  • 标签: 刑事简易程序 检法关系 特点
  • 简介:法官道德包括个人道德内在自律和职业道德外在约束,法官的个人道德又包括作为常人的道德层面和高于常人的道德层面。道德自觉的法官既可在司法程序中维护法律的确定性,又能引领社会的变迁。法官、公众以及法律三者的道德价值取向,在实质内涵上都以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为根本。崇敬权利价值是法官道德信念的极致,是法官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的升华。法官是现代法治社会道德共同体的守望者。

  • 标签: 法的确定性 法官道德 个人道德 职业道德
  • 简介:《反垄断》颁布后,文本的制度供给与垄断规制的法治需求之间的紧张关系需要通过解释予以缓解和消弭,解释是反垄断实施的逻辑前提。囿于我国法律解释体制和实践,我国理论上虽有立法、司法和行政解释之分却仅有反垄断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之实践。但由于我国反垄断司法解释和行政解释呈现为以解释代立法的普遍性规范,易导致权力集中和滥权且不利于当事入的权利救济,因而亟需从解释思维、解释目标和’解释逻辑等方面推进反垄断解释的合理化。

  • 标签: 反垄断法解释 垄断规制 司法解释 行政解释 市场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