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膀胱癌组织及细胞株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FLJ37505的表达,分析FLJ37505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迁移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63例膀胱癌和癌旁组织(来自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膀胱癌手术切除的标本)和膀胱癌细胞株(T24、J82、5637、BIU-87和UM-UC-3,均购自上海生命科学院细胞所)中FLJ37505的相对表达。将FLJ37505相对表达最少的膀胱癌细胞株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转染空白质粒)和FLJ37505组(转染载有FLJ37505序列的质粒)。MTS法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上调FLJ37505的表达对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生物信息学预测FLJ37505的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FLJ37505与靶基因的结合。qPCR和Western印迹分别检测上调FLJ37505对靶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FLJ37505在膀胱癌组织表达较低[(4.90±0.79)比(0.89±0.28),P<0.05]。与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相比,FLJ37505在膀胱癌细胞株表达较低(P<0.05),其中FLJ37505在UM-UC-3细胞中的表达最低(P<0.01)。与对照组相比,FLJ37505组UM-UC-3细胞中FLJ37505表达较高[(0.79±0.04)比(9.92±1.17),P<0.01]。与对照组相比,FLJ37505组UM-UC-3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均被抑制(均P<0.01)。生物信息学显示,FLJ37505的靶基因是miR-203a-3p,miR-203a-3p的靶基因是二型磷脂酰肌醇4磷酸酶(INPP4B)。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显示FLJ37505可互补结合miR-203a-3p(P<0.01),miR-203a-3p可互补结合INPP4B mRNA(P<0.01)。与对照组相比,FLJ37505组UM-UC-3细胞中miR-203a-3p的表达较低[(1.00±0.05)比(0.20±0.02),P<0.01],INPP4B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膀胱癌组织和膀胱癌细胞中FLJ37505的表达较低,上调FLJ37505可显著抑制膀胱癌UM-UC-3细胞的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吸附miR-203a-3p进而上调INPP4B基因的表达。

  • 标签: 膀胱癌 长链非编码RNA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 简介:摘要勃起功能障碍(ED)是一种常见男科疾病。近年来,低强度脉冲式超声和低能量体外冲击波两种机械力治疗工具已广泛应用于ED的治疗,并展现出了一定的治疗潜力。目前的基础研究表明,两种机械作用力对ED的治疗作用可能源自于局部血管新生和神经修复,而机械力生物链和内源性干细胞的募集和激活在这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然而其背后的作用机制仍不清楚,因此机械力生物链的构成以及内源性干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具体过程仍值得深入研究。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机械力生物链 内源性干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AC013472.3对脂多糖(LPS)刺激大鼠肺泡巨噬细胞(NR8383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以NR8383细胞分别建立lncRNA-AC013472.3沉默及过表达模型,沉默模型分为乱序无意义阴性小干扰RNA序列(si-con)组(转染si-con的NR8383细胞)、LPS+si-con组(10 μg/L的LPS处理转染si-con的NR8383细胞24 h)、小干扰RNA(siRNA)组(转染siRNA的NR8383细胞)和LPS+siRNA组(10 μg/L的LPS处理转染siRNA的NR8383细胞24 h);过表达模型分为空质粒(p-con)组(转染p-con的NR8383细胞)、LPS+p-con组(10 μg/L的LPS处理转染p-con的NR8383细胞24 h)、lncRNA过表达质粒(plncRNA)组(转染plncRNA的NR8383细胞)和LPS+plncRNA组(10 μg/L的LPS处理转染plncRNA的NR8383细胞24 h),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Western印迹法检测TNF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磷酸化的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在沉默模型中,LPS+si-con组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TRAF-6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i-con组(2.040±0.195比1.048±0.207、0.473±0.022比0.293±0.076和0.469±0.062比0.252±0.038)(均P<0.05);LPS+siRNA组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TRAF-6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siRNA组(4.158±0.119比1.028±0.019、0.700±0.104比0.231±0.023和0.771±0.095比0.258±0.050)(均P<0.05);LPS+siRNA组各指标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LPS+si-con组(均P<0.05)。在过表达模型中,LPS+p-con组TNF-α mRNA相对表达量、TRAF-6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p-con组(1.961±0.169比0.999±0.143、0.533±0.047比0.247±0.020和0.565±0.108比0.276±0.048)(均P<0.05);LPS+plncRNA组TNF-α mRNA、TRAF-6和NF-κB p65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plncRNA组(1.322±0.110比1.043±0.093、0.347±0.035比0.232±0.023和0.405±0.072比0.268±0.031)(均P<0.05);LPS+plncRNA组各指标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LPS+p-con组(均P<0.05)。结论lncRNA-AC013472.3可能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LPS刺激NR8383细胞分泌TNF-α。

  • 标签: 巨噬细胞,肺泡 RNA,未翻译 肿瘤坏死因子α 脂多糖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克罗恩病(CD)患者血清总25羟维生素D[T-25(OH)D]水平及其与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4月至2019年3月收住北京协和医院且行血清T-25(OH)D和细胞因子[IL-6、IL-8和(或)TNF-α]检测的CD患者60例,收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0例CD患者中男46例,年龄(34±13)岁;其中缓解期16例(26.7%),活动期44例(73.3%);其血清T-25(OH)D水平为(16.0±7.7)μg/L,其中维生素D充足为16例(26.7%),维生素D不足为24例(40.0%),维生素D缺乏为20例(33.3%)。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T-25(OH)D水平与CDAI(r=-0.363,P=0.004)、IL-6(r=-0.360,P=0.007)、超敏C反应蛋白(hsCRP)(r=-0.272,P=0.043)、红细胞沉降率(ESR)(r=-0.293,P=0.024)水平均呈负相关;而与血清白蛋白(Alb)(r=0.372,P=0.003)、血红蛋白(Hb)(r=0.330,P=0.010)和体质指数(BMI)(r=0.276,P=0.033)呈正相关。在44例活动期CD患者中,23例(52.3%)合并感染,其血清T-25(OH)D水平较CD活动期未合并感染组低[(12.55±7.17)比(17.41±6.49)μg/L,P=0.023]。结论CD患者血清T-25(OH)D水平与CDAI、IL-6及炎症指标均呈负相关,且合并感染的CD活动期患者血清T-25(OH)D水平更低。

  • 标签: 克罗恩病 维生素D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以“概念教学”作为衔接途径,帮助学生纠正、补充、完善前概念,建构正确认知的作用,建构概念。文章以教学实践为例,对比分析初高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介绍“概念教学”的步骤,以期为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提供一些参考经验。

  • 标签: 概念教学 生物教学 教学衔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CD8+CD25+T细胞的比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5—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RA患者外周血38例和健康人外周血20名,并记录RA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环瓜氨酸抗体(CCP)],分离提取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8+CD25+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运用软件SPSS 22.0和GraphPadPrism 6分析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RA患者外周血CD8+CD25+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外周血CD8+CD25+T细胞与ESR(r=0.352,P=0.030)、CCP(r=0.312,P=0.047)、DAS28(r=0.330,P=0.043)呈现明显正相关(P<0.05),和C3(r=-0.354,P=0.046)、C4(r=-0.440,P=0.010)呈明显负相关(P<0.05),和其他实验室指标无明显相关;在RA患者中CD8+CD25+T细胞在低疾病活动组和高疾病活动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疾病活动组和中疾病活动组之间、中疾病活动组和高疾病活动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患者外周血中CD8+CD25+T细胞升高,与实验室指标和疾病活动度明显相关,其可能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CD8+CD25+T细胞 相关性分析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不同治疗及预防方案对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视神经炎(MOG-ON)患者急性期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确诊MOG-ON患者37例。比较激素冲击治疗及大剂量激素(未冲击)治疗对首次发作的MOG-ON患者(初发组)视功能恢复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影响;比较小剂量激素及小剂量激素联合吗替麦考酚酯(MMF)预防方案,对MOG-ON复发率的影响。结果37例MOG-ON患者中,初发组25例,复发组12例。初发组,采用激素冲击治疗19例,大剂量激素(未冲击)组6例。激素冲击组治疗后1个月视野MD值[(-7±8)dB]较发病时[(-26±11)dB]有显著恢复(P<0.01),而大剂量激素(未冲击)组治疗后6个月视野MD值[(-9±9)dB]才较发病时[(-22±11)dB]有显著恢复(P<0.01)。两组最佳矫正视力、视野缺损、视诱发电位振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在发病后1、3、6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复发预防中,复发组小剂量激素联合MMF预防9例(75%),预防前年复发率为0.77(0.21~4.5)次/年,预防后仅一例复发,年复发率降低为0(0~0.41)次/年(P<0.05)。结论MOG-ON急性期激素冲击治疗有可能加快视功能恢复及改善预后,小剂量激素联合MMF方案有可能降低MOG-ON复发率。

  • 标签: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相关视神经炎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的免疫功能及其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睡眠中心经多导睡眠监测确诊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30次/h的OSAS患者20例(OSAS组)和年龄匹配的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20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单核样CD14+低表达或者缺乏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low)MDSC占CD14+单核细胞的比例。流式细胞仪分选两组外周血CD14+ HLA-DR-/low MDSC,磁珠阴性选择法分选人外周血中的T细胞;T细胞增殖试验中,将经羧基荧光素二醋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的人T细胞与自体MDSC共孵育,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T细胞的CFSE荧光强度。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两组MDSC中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浓度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的表达阳性率及精氨酸酶1(Arg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相对表达量。结果OSAS组外周血CD14+HLA-DR-/low MDSC占CD14+单核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5±1.5)%比(3.5±0.4)%,P<0.05];OSAS组MDSC抑制T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强于健康对照组MDSC[(23.2±1.1)%比(53.7±3.2)%,P<0.05];OSAS组MDSC中IL-6、TNF-α、IL-10、TGF-β1的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 316±163)比(642±72)ng/L、(316±35)比(167±18)ng/L、(385±42)比(108±26)ng/L、(44 276±4 589)比(9 557±1 124)ng/L](均P<0.05);OSAS组MDSC的膜分子PD-L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75.6±7.9)%比(30.6±2.5)%,P<0.05];OSAS组MDSC中Arg1、iNOS、HIF-1α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健康对照组的(4.6±0.5)、(2.8±0.3)、(4.3±0.4)倍(均P<0.05)。结论OSAS患者可能通过活化HIF-1α信号等诱导MDSC数量增加、免疫抑制相关分子表达升高,进而增强MDSC的免疫抑制功能。

  • 标签: 睡眠呼吸暂停,阻塞性 抑制细胞,骨髓源性 免疫
  • 简介:摘要: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落实以培养学生生物核心素养为中心的教学目标已经深入了每一个教师的日常教学,但如何更科学、更有效去完成,我们还在摸索和探究。现以人教版必须一第五章第三节细胞呼吸的课堂内容为例,从生物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分别实际例证的形式来阐述在落实核心素养教学上面的探索和总结,展示我们在核心素养落实应用上面的探究过程,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

  • 标签: 核心素养,课堂教学,细胞呼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Wnt/β-连环链蛋白(catenin)/TCF-4通路在肾癌细胞中的作用,并初步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分别构建β-catenin sh和TCF-4△Nsh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分别转染肾癌786-O细胞,采用CCK8检测转染后细胞的增殖能力,吖啶橙-溴乙锭(AO-EB)染色法检测转染后细胞死亡情况,Western印迹检测转染组、空转组以及空白组细胞TCF-4、Bcl-2、bax、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转染β-catenin siRNA病毒后,细胞的增殖能力较空转组明显降低(0.443±0.145与0.910±0.721),细胞死亡率较空转组明显增加(16.38±5.32与6.61±1.04),TCF-4的表达受抑制、凋亡蛋白Caspase 3、bax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低(均P<0.05)。转染TCF-4 siRNA病毒后,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细胞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TCF-4的表达受抑制导致凋亡蛋白Caspase 3、bax表达增加,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减低(均P<0.05)。结论Wnt/β-catenin/TCF-4通路在786-O肾癌细胞中具有可调节肾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调节其下游的凋亡蛋白Caspase 3、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来实现。

  • 标签: 肾肿瘤 Wnt/β-catenin/TCF-4信号通路 786-O肾癌细胞 增殖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RNAi技术降低神经纤毛蛋白-2(NRP-2)表达后对结肠癌细胞HCT-8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lip2000分别将NRP2-siRNA和NControl-siRNA转染入HCT-8中作为转染组和阴性对照组,加入磷酸盐缓冲液作为空白对照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验证转染效果,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法、平板克隆实验和Ki-67蛋白染色实验检测3组细胞的增殖情况,吖啶橙/碘化丙啶(AO/PI)荧光染色实验检测3组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RT-qPCR和Western印迹法结果表明转染组细胞NRP-2 mRNA相对表达量和NRP-2蛋白含量降低(0.46±0.05比0.99±0.05和1.00±0.06,1.04±0.06比1.73±0.09和1.65±0.11)(均P<0.05),CCK法表明,转染组各时段的增殖能力较阴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24 h为0.53±0.04比0.82±0.07和0.87±0.07,48 h为0.54±0.05比1.00±0.09和1.17±0.05,72 h为0.75±0.05比1.31±0.13和1.50±0.03,96 h为1.05±0.04比1.46±0.09和1.86±0.06)(均P<0.05);平板克隆实验显示转染组细胞较其他两组克隆形成能力显著下降(134.67±8.74比245.33±19.14和300.33±14.01,P<0.05);Ki-67蛋白检测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转染组的细胞Ki-67含量显著下降(5.93±0.22比8.36±0.09和8.70±0.21,P<0.05);AO/PI实验显示转染组较对照组相比凋亡细胞/活细胞比例显著上升(0.43±0.07比0.14±0.04和0.11±0.04,P<0.05)。结论降低NRP-2表达可使结肠癌细胞HCT-8的增殖能力下降,凋亡能力上升。

  • 标签: 结肠肿瘤 Neuropilin-2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描述儿童抗髓鞘少突细胞糖蛋白(MOG)抗体阳性皮质脑炎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于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血清抗MOG抗体检测阳性,且病程中存在皮质脑炎表型患儿的临床特点。抗MOG抗体检测使用基于转染细胞(CBA)的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共5例患儿病程中存在1次及以上皮质脑炎发作,女3例,男2例。起病年龄8岁至12岁1个月。至随访末3例为单相病程,2例为复发缓解病程。8次以皮质脑炎为表型的发作中,6次有癫痫发作,其中3次为癫痫持续状态,缓解期患儿无遗留反复癫痫发作。其他症状包括:发热(7/8),头痛、呕吐(4/8),嗜睡(3/8),偏瘫(1/8)。头颅MRI均存在单侧皮质肿胀,病灶无出血坏死。脑脊液白细胞存在不同程度升高(8×106/L~186×106/L)。所有患儿急性期使用丙种球蛋白及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均消失,其中2例有复发,加用吗替麦考酚酯口服。结论抗MOG抗体可介导皮质脑炎表型,临床以发热、头痛、癫痫发作常见,严重意识障碍及局灶神经功能受累少见;头颅MRI常表现为单侧皮质肿胀,无出血坏死;免疫治疗大多效果好,缓解期无遗留癫痫发作,部分患者可复发。

  • 标签: 脑炎 抗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2D SWE)技术结合临床生化指标等资料预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切除术后肝衰竭(PHL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肝切除术的274例患者,术后病理均证实为HCC,其中男235例,女39例,年龄19~80(56±11)岁。分析其术前2D SWE检查、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术中各项指标,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HLF,对以上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该模型对PHLF的诊断效能。另外回顾性收集2019年10月至2020年1月的103例HCC患者作为外部验证组,其中男89例,女14例;年龄23~80(55±11)岁。结果2D SWE所得的肝脏硬度测值(LSM)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层粘连蛋白(LN)是PHLF的独立预测因子,三者结合得到预测模型PM=-15.451+0.095×LSM+11.7×INR+0.012×LN,其诊断PHLF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为0.82,高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Child-Pugh分级诊断PHLF的AUC。外部验证组中PM预测PHLF的AUC为0.81。结论2D SWE技术有助于临床医师术前评估肝脏储备功能,帮助预测原发性HCC患者PHLF的发生。

  • 标签: 肝切除术 肝衰竭 二维剪切波弹性成像 原发性肝细胞癌
  • 简介:摘要:问题化教学模式是在真实、探究、主动的情景中,学生构建知识的过程。其教学模型一般包含以下过程:自主学习——问题情景导入——问题链的解决——问题解决的展示——问题解决的评价——问题的延伸和拓展。笔者以《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为例,对问题化教学模式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 标签: 问题化教学模式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仑伐替尼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无效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介入放射科收治的不可切除且对TACE无效(间隔4~6周、两次TACE后仍呈肿瘤进展)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36例,男30例、女6例,年龄35~76(54±10)岁。所有患者均口服仑伐替尼(体质量≥60 kg者12 mg/d;体质量<60 kg者8 mg/d)后6~8周以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疗效,包括疾病控制率、总生存期及无进展生存期,并记录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此后每8周评估一次。结果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者35例,无完全缓解病例,部分缓解2例(5.7%),稳定5例(14.3%),疾病控制率20.0%(7/35),总生存期11.5个月,无进展生存期5.3个月。24例(66.7%)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蛋白尿、腹胀等,因不能耐受停用者1例(2.8%)、减量者5例(13.9%)。结论仑伐替尼对部分不可切除且对TACE无效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有效,能延长总生存期,虽然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多较轻且为可逆。

  • 标签: 癌,肝细胞 仑伐替尼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盆腔脏器脱垂是一种发病率高、且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非致死性疾病。经阴道植入聚丙烯网片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其不良反应限制了广泛应用,目前寻找有更好组织相容性的移植物迫在眉睫。干细胞治疗可改善组织相容性,极大程度地减少不良炎症反应,是盆腔脏器脱垂极有前景的治疗手段。本文总结了间充质干细胞与网片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评估干细胞的治疗潜能。干细胞治疗有望成为增强盆底组织的有效工具。

  • 标签: 盆腔脏器脱垂 间充质干细胞 支架材料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论证式教学方法是通过对知识内涵的论证进行学习,论证方法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的知识掌握。论证过程可以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督促学生更快把握整体教学的认知和具体的知识点。因此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中,运用论证式教学方法,督促学生完成知识的基本学习把握。这是教学活动中的重点方向,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根本途径。高中阶段的生物教学活动,由于知识难度系数较高,更需要利用生物教学活动进行互动训练,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

  • 标签: 论证式教学 高中生物 教学策略
  • 作者: 唐维 梁慧迎 袁娇 超晨 黄干 周智广 杨琳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24期
  • 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 中南大学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 410011(现在怀化市第一人民医院代谢内分泌科,怀化 418000)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 中南大学糖尿病免疫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长沙 41001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加速树突状细胞成熟的预孵育法(acDCs)和直接检测法检测1型糖尿病(T1DM)患者外周血中胰岛全长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优劣。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代谢内分泌科就诊的T1DM患者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28.5±9.4)岁,病程6.0(2.8~8.3)个月;另纳入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12名;ELISPOT-acDCs法和直接检测法检测3种胰岛抗原谷氨酸脱羧酶65(GAD65)、C肽、胰岛素(INS)特异性干扰素-γ(IFN-γ)分泌性CD4+ T细胞反应的斑点数,比较不同检测方法下各种胰岛抗原及联合3种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阳性比例。结果ELISPOT-acDCs法检测T1DM患者GAD65特异性IFN-γ分泌性CD4+ T细胞反应的阳性比例为1/16,INS反应阳性比例为6/16,C肽反应阳性比例为4/16,其中INS反应阳性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12(P=0.024);联合3种抗原的T细胞阳性比例为9/16,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2(P=0.016)。ELISPOT直接法检测GAD65特异性T细胞反应阳性比例为2/16,INS反应阳性比例为1/16,C肽反应阳性比例7/16,其中C肽反应阳性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8)。联合3种抗原检测T细胞反应阳性比例8/16,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12(P=0.039);与直接法比较,仅acDCs法检测下的INS特异性T细胞反应阳性比例较高(P=0.041);两种方法在余各抗原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多种全长胰岛抗原ELISPOT-acDCs法及直接法检测胰岛抗原特异性T细胞反应均可为T1DM患者提供细胞免疫学分型诊断价值;ELISPOT-acDCs法检测INS特异性T细胞反应的灵敏度优于ELISPOT直接检测法。

  • 标签: 糖尿病,1型 酶联免疫斑点检测 T细胞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小鼠微小RNA(miRNA)-21和miRNA-155表达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6~8周龄KM小鼠数字随机分为移植组、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5只。移植组和模型组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方法造模24 h,移植组小鼠经尾静脉注入0.4 ml 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P3-BM-MNCs细胞悬液(3.2×106个/ml);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大鼠注入0.4 ml磷酸盐缓冲液(PBS)。采用UC疾病活动指数(DAI)对小鼠的一般情况进行评分;采用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miRNA-21和miRNA-155信使RNA(mRNA)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移植组的DAI评分分别为0(0,1)、3.1(2.8,3.3)和2.7(2.4,3.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移植组小鼠DAI评分较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小鼠DAI评分较低(P<0.05)。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移植组的组织损伤大体评分为0(0,1)、3(3,4)和1(1,2),组织损伤病理评分分别为0(0,1)、16(12,16)和6(6,8),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移植组小鼠组织损伤评分较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小鼠组织损伤评分较低(P<0.05)。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移植组的miRNA-21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87±0.15、2.38±0.29和1.59±0.32,miRNA-155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87±0.46、7.38±1.97和3.92±0.8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移植组小鼠miRNA-21和miRNA-155 mRNA表达较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移植组小鼠miRNA-21和miRNA-155 mRNA表达较低(P<0.05)。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可改善UC模型小鼠组织病理学评分和DAI评分,其机制可能与下调miRNA-21和miRNA-155 mRNA表达相关。

  • 标签: 单核细胞 溃疡性结肠炎 微小RNA-21 微小RNA-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