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贫血原因。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至2013年孕期保健的980例孕妇的孕13周前,13至28周,28周以后的临床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孕妇各期贫血发生率及原因,比较两组孕妇间年龄、地区、文化水平、生活习惯、及饮食情况、药物依从性之间的差异性。结果妊娠期贫血发生率为26.5%,孕早期贫血发生率为4.6%,孕中期贫血发生率为35.4%,孕晚期贫血发生率为60%;其中轻度贫血发生率为77.3%,中度贫血发生率为19.6%,重度贫血发生率为3.1%;其中96.5%为缺铁性贫血,3.5%为细胞性贫血及其他原因贫血。两组间年龄比较无明显差异,研究组城乡结合区及农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文化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偏食、担心长胖、生活不规律高于对照组,且药物依从性差。结论妊娠期中晚期容易发生轻度缺铁性贫血,妊娠期进行合理的营养膳食指导,合理补充铁剂,能降低妊娠期贫血

  • 标签: 妊娠 贫血 原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维血宁对小儿贫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例患有贫血的婴幼儿,分为2组,100例用维血宁治疗,记为实验组,100例用硫酸亚铁治疗,记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显效98例,有效1例,总有效率99%;对照组显效80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87%;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维血宁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 标签: 维血宁 小儿贫血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先天性结肠(HD)的临床表现、分型与X线表现,重点探讨钡剂灌肠诊断结肠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经手术证实为HD的病例36例。结果HD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出生后不排胎粪或胎粪少,胎粪排出时间延迟,进行性腹胀及呕吐、便秘。结论X线钡剂灌肠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临床表现 X线钡剂造影
  • 简介:目的探讨热疗辅以介入治疗块型肝癌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3例块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局部区域热疗联合肝动脉检塞治疗块型肝癌,分别针对发热、胃肠道反应、疼痛、出血倾向等进行护理。研究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结果:对23例患者运用合理的护理方式对于热疗辅以介入治疗块型肝癌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讨论:对于运用热疗辅以介入治疗块型肝癌患者的护理应选用针对性护理方法,密切配合治疗。

  • 标签: 巨块型肝癌 热疗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经肛门改良Swenson手术治疗先天性结肠(HD)的临床经验。方法2000年4月至2013年12月我们确诊并行经肛门改良Swenson手术治疗HD患儿541例。收集其临床资料、术中情况及随访信息进行评估,均经直肠肛管测压、肛门指诊等评价患儿术后情况。结果541例患儿中,387例(71.5%)获随访,平均手术时间70min,平均出血量5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7d,发生并发症20例(20/387,5.17%),其中污粪4例(1.03%),失禁1例(0.26%),吻合口狭窄2例(0.52%),小肠结肠炎7例(1.81%),便秘复发6例(1.55%)。结论经肛门改良Swenson手术设计符合生理,安全可靠,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肛门 外科手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结肠症患儿灌肠的方法。方法将56例先天性结肠手术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传统方法灌洗);观察组28例(改良灌洗法)。对比两组患儿平均灌肠时间、灌肠天数、肠道清洁度。结果观察组的灌肠时间短于对照组、灌肠天数少于对照组;肠道清洁度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改良灌肠法对先天性结肠患儿灌肠,减轻护理工作量、省时省力、可提高工作效率、减轻患儿痛苦及经济负担。

  • 标签: 巨结肠 先天性 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结肠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来我院治疗的小儿先天性结肠患者34例,对腹腔镜下手术治疗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儿均手术顺利,且经过恰当的护理干预均无并发症出现,痊愈出院。结论对小儿先天性结肠患者进行积极而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是患者的手术顺利及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腹腔镜 小儿 先天性巨结肠 护理
  • 简介:目的:了解并比较手工分少白细胞细胞和悬浮红细胞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582例患者分为输注悬浮红细胞组(1450例)和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细胞组(1132例),输注前测定Hb值,复查患者及献血者ABO和RH(D)血型并作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输血后给每例患者进行血液学分析,检查Hb值,然后再进行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统计。结果:输注手工分少自细胞细胞效果好于普通悬浮红细胞,并且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细胞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结论:输注手工分少白细胞细胞可以使输血后非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降低。

  • 标签: 手工分少白细胞红细胞 悬浮红细胞 疗效
  • 简介:晚期胃癌患者贫血发生率高达84.4%,贫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疗效以及生存期.目前治疗方法如输血和应用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存在诸多不足,中医药可从多环节、多靶点防治胃癌合并贫血.胃癌合并贫血的中医病机关键是脾胃虚弱、气血双亏.治法是补脾和胃、益气生血.今后应开展多中心临床研究以提供可推广的胃癌合并贫血的中医药治疗方案.

  • 标签: 胃癌合并贫血 中医药治疗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镜表现与贫血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胃大部切除术后胃镜表现与发生贫血的数据。结果吻合口炎、食管炎、残胃溃疡、残胃癌者之间贫血具有统计学差异,残胃溃疡者贫血程度更重。结论残胃溃疡是加重胃大部切除术后贫血的原因之一。

  • 标签: 胃大部切除术 贫血 残胃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室诊断医院收治的一例贫血病人。方法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他协助检查,综合分析诊断。结果检查结果发现血红蛋白下降,血清中胆红素高,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及有核红细胞进行性增多,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活跃,粒红比例显著降低。结论综合分析该病人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 标签: 贫血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儿童贫血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评估儿童营养现状。方法以2013年9月-2014年8月前往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300名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年龄分组。其中试验组148例,年龄段分布在6到12个月,对照组152例,年龄段分布在1到3岁。通过测定两组儿童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来确定儿童是否贫血,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家庭情况进行了解,以确定儿童贫血原因。结果在300例参与健康体检的研究对象中,有32例患有贫血,其中,1到3岁年龄段组的患病率要高于6到12个月龄的试验组。经过研究分析发现,儿童贫血患病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儿童挑食和母亲有贫血史,而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儿童贫血患病率没有直接联系。结论降低贫血患病率的有效途径是对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合理指导,加强对父母关于儿童营养搭配知识的普及,纠正儿童的偏食行为。

  • 标签: 儿童贫血 影响因素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贫血鉴别诊断当中采取血液检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4年2月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测78例贫血病人,根据临床贫血类型分为缺铁性贫血(研究1组)和地中海贫血(研究2组)。另外,抽取同一时间健康人39例当做对照组,对三组病人血液当中的各项观察指标给予密切观察,同时给予对比分析。结果研究1组病人的RBC和Hb指标明显要比研究2组以及对照组低,而RDW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研究2组病人的RBC和RBC/MCV明显要比其他两组高(P<0.05);研究1组和研究2组病人的MCV以及MCH明显要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贫血疾病诊断与鉴别的重要依据是临床血液检验,他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贫血进行鉴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鉴别诊断 临床贫血 血液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产儿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2009年6月-2010年6月收治的152例早产儿贫血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儿的情况分成早期和晚期两组,早期组78人,晚期74人,对患儿的贫血因素进行分析和记录。结果早期组患儿出生基础Hb值明显低于晚期组患儿,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儿平均红细胞体积明显高于晚期组患儿,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贫血大部分在出生两周内发生,主要以感染为主,在临床护理中应该多加注意。

  • 标签: 早产儿 贫血 因素 感染 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先天性结肠根治术后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相关性,分析术后小肠结肠炎的高危因素.方法收集2009~2012年先天性结肠及同源病根治手术治疗病例188例,根据病理诊断与手术切除范围不同分组,对比各组间术后小肠结肠炎发生率,分析术后小肠结肠炎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先天性结肠与结肠同源病在术前小肠结肠炎发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结肠同源病发生小肠结肠炎的几率明显高于先天性结肠(P<0.05);术前发生小肠结肠炎与术后发生小肠结肠炎明显相关(P<0.05);术中结肠切除范围和术后小肠结肠炎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Soave与心形吻合方式对于术后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无明显相关(P>0.05);全结肠型结肠更易发小肠结肠炎.结论术前小肠结肠炎、结肠同源病及全结肠型结肠仍然是影响术后小肠结肠炎发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巨结肠 外科手术 小肠结肠炎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镜脾切除的适应证与外科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脾需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40例,分为开腹组18例行开腹脾切除治疗,腹腔镜组22例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总结出腹腔镜脾切除的适应证,并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术后住院时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发热、腹腔出血、切口感染及结肠损伤发生率均少于传统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腹腔镜脾切除术随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较多,但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且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 标签: 腹腔镜巨脾切除 适应证 外科临床研究
  • 简介:本研究观察人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来源的外泌体(DC—derivedexosome,DCex)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成骨分化的影响。采用超速离心法从树突状细胞培养上清中获取DCex,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DCex形态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和鉴定其细胞来源。取第3代MSC,设3组培养诱导体系:①对照组:d—MEM基础培养液组;②实验组:d—MEM基础培养液+DCex(10μg/m1)组;③α-MEM基础培养液+标准诱导剂组。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各组成骨分化转录因子Runx2mRNA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另外,荧光染料DiI标记DCex,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DCex进入MSC的过程。结果显示,在电子显微镜下DCex呈典型的圆形或椭圆形膜层结构,直径为40—100nm,并表达DC细胞的标志物CD83,CD86,CD80和HLA—DR。在DCex处理MSC后6h时,可在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进入到MSC胞质内的DCex,随着作用时间延长,细胞荧光强度增加。按组培养第7天,DCex实验组Runx2表达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MSC培养第14天,DCex组ALP含量OD值与对应蛋白比为2.22±0.27,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1.20±0.21)(P〈0.01),但低于标准诱导组(3.22±0.24)(P〈0.05)。结论:DCex可以促进MSC向成骨细胞分化,其且体机制仍需讲一步研穷证实.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外泌体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指利用血液透析挽救患者生命,是延长尿毒症患者生命的过渡方法。近年来,随着各种疾病的增多,终末期肾病患者也逐年递增。目前除了慢性肾炎发展而导致的尿毒症进行维持性透析外,还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因素导致的尿毒症也会采用此治疗方法。贫血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因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相对缺乏及各种尿毒症毒素、炎症因子等原因造成。

  • 标签: 尿毒症 维持性血液透析 贫血
  • 简介:目的:讨论研究血液检验用于临床对地中海贫血及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意义与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血液科地中海贫血患者以及缺铁性贫血患者各20例分为A、B两组,另选取20例健康人血液标本进行血细胞检测。比较三组实验人员血液检验结果以及A、B两组患者检测灵敏度及特异性等指标。结果:三组实验对象血液检测指标比较显示。A组中红细胞与地贫/缺铁筛查指标与其余两组存在显著差异;B组中血红蛋白、红细胞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其余两组差异较大;A、B组血红蛋白以及平均红细胞红蛋白量与健康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液检测中血红蛋白指标、平均红细胞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分布宽度为判断贫血病因提供了准确实验依据。该方法检验贫血类型较为简便且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检验结果,费用较低,对临床用于贫血疾病的筛查检验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护理 盆底重建术 盆腔脏器脱垂
  •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肛门直肠肌鞘部分切除对预防结肠根治术后继发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对患者进行肛门根治术的同时进行直肠肌鞘切除的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从而确定临床疗效。结果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发现,只有1例患者在手术后发生了肠炎,发病率为2.5%,相比较手术前有着明显的下降。肛门直肠测压结果结肠根治手术前的肛管静息压力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但是手术后明显减低(P<0.05),术后6个月内有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肛门直肠肌鞘部分切除对预防结肠根治术后肠炎有着很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肛门直肠肌鞘 部分切除 预防 巨肠根治 肠炎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