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时间护理干预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1月-2012年11月的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53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增加给予时间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发症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经相关护理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6.0%,且并发症发生率和满意度分别为8.0%和92.0%,均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时间护理是利用人体生理节律和药物特点为依据,在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护理中具有良好的效果,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时间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通过对病人睡眠障碍进行分析,予以相应的护理,消除不良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最大程度地提高病人睡眠质量,促进病人疾病的恢复。

  • 标签: 睡眠障碍 原因分析 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精神障碍用以描述一类起病急速、症状多变、病程短暂的一种精神障碍。病程不足1月,对不同转归的患者有不同的临床处理原则。若能依据患者的各种有用信息,对此类患者的转归进行预测,将对患者的早期治疗十分有利。本研究目的就是调查入院诊断为急性障碍患者的疾病发展、转归及预后以指导临床诊治。

  • 标签: 急性精神障碍 急性短暂性精神病 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精神分裂症 转归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急性精神障碍的病因,提高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并提高治愈率。方法通过回顾病历资料,分析我院神经内科急性精神障碍常见的原因,并且分析在各年龄段出现的频率、年龄段与所患疾病种类间的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神经内科的急性精神障碍的主要病因有急性脑卒中,电解质失常,肺性脑病,高血压脑病,癫痫,高血糖高渗性状态,低血糖,药物中毒反应。随年龄增长,上述各原因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呈增高趋势且所患疾病的种类增多,各年龄段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科以急性精神障碍为首发症状疾病种类较多,年龄越大所患疾病的种类越多,以脑卒中、电解质失衡、癫痫、低血糖最为常见。

  • 标签: 神经内科 精神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干预及体会。方法对3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经4周左右的护理干预。结果14例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达显效者占68.75%,有效者占25%,无效者占6.25%;15例中度吞咽障碍患者显效者78.95%,有效者21.05%;3例轻度吞咽障碍患者全部显效。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护理干预
  • 简介: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谷氨酸能系统障碍可能与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本文主要从外周血小板功能障碍、海马神经元再生及重塑障碍两方面阐述谷氨酸能系统障碍在PSD病理生理机制中发挥的作用。

  • 标签: 卒中 抑郁 谷氨酸
  • 简介:摘要产后心理障碍是指产妇产后发生的产后沮丧及产后抑郁。关于产后抑郁国内近年来发病率虽然有所增加,但尚无准确报道,国外报道发病率高达30%。其发病原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因此要从生理、心理、社会多方面给予预防、治疗与护理。

  • 标签: 抑郁症 病因 护理
  • 简介:摘要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脑实质内的非创性的出血。主要发生于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的患者,是死亡率极高的一种常见病,除少数患者因大量脑出血死于脑疝和中枢衰竭外,更多的患者是死于原发病以后出现的重要脏器并发症,最终发展成脑出血功能障碍。关键词脑出血功能障碍护理对策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中老年高血压患者一种常见的严重脑部并发症。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颅内血管畸形等,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临床上脑出血发病十分迅速,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肢体偏瘫、失语等神经系统的损害。它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我科自2012年以来共收治脑出血功能障碍患者64例,通过严密观察病情找出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降低了死亡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对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发生脑卒中48h即进行康复护理与1个月以后进行康复护理的脑卒中患者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基本痊愈16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1例;对照组患者基本痊愈9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7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病人的早期康复护理可减少患者残障的发生和提高患者的生活生命质量。

  • 标签: 护理 脑卒中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呼吸训练对运动性构音障碍康复疗效。方法选取45例运动性构音障碍患者,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5例,均予系统的构音障碍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配合呼吸训练,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构音障碍的改善程度。结果所有患者的构音障碍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的显效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显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显效率为50%,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呼吸训练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发声、呼吸、构音及交流能力。

  • 标签: 呼吸训练 运动性构音障碍 语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学习障碍小学生行为问题的特点,为其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对本院185例学习障碍小学生进行分析。男生归纳为9个因子,女生归纳为8个因子,凡依据Achenbach检测出任何一个因子超过正常值即判断为行为问题。结果学习障碍小学生的行为问题较普通学生显著增多,且男女、生有别,男生以多动、体诉、社会退缩、违纪、交往不良问题为主,女生以体诉、多动、社会退缩问题常见。结论学习障碍小学生较正常儿童存在更严重的行为问题,应重视对学习障碍儿童的行为问题矫治。

  • 标签: 学习障碍 小学生 行为问题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甲亢所致精神障碍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护士应多关心体贴患者,多方面给予照顾,使患者消除焦虑紧张的情绪。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精神护理,减少各种刺激,使其情绪平和。加强心理护理和卫生宣教,嘱患者定期复查。

  • 标签: 甲亢 精神障碍 护理
  • 简介:摘要高中英语听力教学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有阶段、有侧重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同时,注意协调好听力与读、写、说的关系,互相促进,达到新课标要求的标准。

  • 标签: 高中英语 听力教学 训练思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诊断及康复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8例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早期诊断、康复治疗与常规治疗,对比分析二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显效率与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诊断与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吞咽功能,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产生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与研究。

  • 标签: 康复治疗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4例脑卒中致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康复护理组(观察组)42例,常规护理组(对照组)42例,按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和才藤氏吞咽障碍分级疗效评价方法,观察组给予早期系统的康复护理训练。结果对两组病例吞咽障碍疗效评价得分,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训练可以改善和提高脑卒中致吞咽障碍者的吞咽功能,使其恢复经口进食,有效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早期康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在骨科手术麻醉后早期认知功能发生的变化。方法80例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患者,年龄65岁以上,随机分为全麻组(A组n=40)和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组(B组n=40),对A组、B组患者术前和术后12h、24h和48h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POCD发生数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全麻组患者术后与术前相比MMSE评分均下降,变化较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组术后与术前相比MMSE评分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h、24h和48h各时段MMSE评分全麻组均低于椎管内麻醉组,POCD发生数量全麻组高于椎管内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为了减轻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降低POCD发生几率,椎管内麻醉相比全麻更适用于临床。

  • 标签: 老年患者 认知功能 分析
  • 简介:摘要术后认知功能障碍是指术前无精神异常的患者术后出现大脑功能紊乱,导致意识、认知、记忆功能等方面的脑功能暂时性机能障碍。随着各国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占全人口中的比例逐年上升,老年患者也日渐增多,术后认知障碍的发生率也显著的增加了。本文对此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关的护理对策。

  • 标签: 术后认知障碍 老年患者 原因 护理
  • 简介:目的通过对卒中后睡眠障碍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分析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常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1篇有关卒中后睡眠障碍危险因素的文献进行定量分析,对每个危险因素进行异质性检验以及合并优势比(oddsratio,OR)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的计算。结果有5个因素与卒中后睡眠障碍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习惯性打鼾(0R14.77,95%CI5.52-39.53)、高血压(OR1.3,95%CI1.03~1.66)、糖尿病(OR1.41,95%CI1.08~1.84)、饮酒(OR1.59,95%引1.19-2.12)、皮质型卒中(OR1.31,95%CI1.06~1.63),合并结果稳定性较好。尚不能确定性别(OR1.12,95%CI0.96~1.31)、高血脂(OR0.96,95%CI0.7-1.133)、吸烟(OR1.27,95%CI0.73-2.20)、卒中史(OR1.05,95%CI0.74-1.49)与卒中后睡眠障碍有关。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饮酒、习惯性打鼾及皮质型卒中是卒中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 标签: 卒中 睡眠障碍 危险因素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