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乳头状瘤CT诊断准确性及临床预后作用。方法 以我院2017年1-12月收治胰腺实性乳头状瘤患者30例为研究对象,并于2017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展开医学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CT检查,并进行5年的随访。结果 CT共检出27例胰腺实性乳头状瘤,其诊断准确率为90.00%,特异度为87.50%,敏感度为90.91%,其中诊断准确率与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 CT诊断 准确性 临床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隆鼻患者采用单纯硅胶体隆鼻+自体耳软骨隆鼻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2022年9月期间收治的隆鼻患者48例作为观察对象,并通过随机数字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2组,即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24例。常规组给予单纯硅胶体隆鼻,研究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联合自体耳软骨隆鼻术,比较两组的手术及愈合时间、鼻尖延长、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经过比较两组的实验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和愈合时间与常规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鼻尖延长效果优于常规组,出现并发症的例数也多于常规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单纯硅胶体隆鼻和自体耳软骨隆鼻术联合用于隆鼻患者中,能够获得比较满意的鼻尖延长效果,手术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单纯硅胶假体隆鼻 自体耳软骨隆鼻术 隆鼻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020年8月3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采用原位心脏移植治疗孤立性IgG4相关心脏炎性瘤的病例1例,结合文献对IgG4相关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探讨分析。孤立性IgG4相关心脏炎性瘤病例罕见,诊断及鉴别诊断困难,对于合并严重心脏功能损害者心脏移植是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 标签: 心脏移植 免疫球蛋白G 炎性假瘤
  • 简介:摘 要:针对北京北开ZF4-126型出线设备线路侧快速地刀“分”现象,分析隐患原因及操作风险,并从变电运行角度探讨设备操作过程中如何有效识别判断快速地刀“分”现象,从而避免出线设备带地刀送电造成设备跳闸事故。最终,选择接地电流测试为最佳技术手段,并制定具体可行的操作指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子宫肌瘤采取腹腔镜下包膜内剔除术的效果及对患者生育要求的体现。方法:对本院接收救治的子宫肌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样本采集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所有患者均采用腹腔镜下包膜内剔除术,共92例,同时对患者术后进行跟踪随访,随访时长为6个月至2年,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并对患者的生育情况进行详细记录。结果:患者进行手术的平均耗时为(98.56±15.47)min,患者术中出血量平均为(127.62±20.55)ml,所有患者通过术后抗感染等处置措施后,未出现术后感染情况;52例患者在术后5天内出院,1例由于复发原因采取二次腹腔镜下手术,有3例患者出现盆腔持续疼痛情况,给予镇痛后仍不能解决,最终决定进行子宫切除。统计有生育需求的患者共49例,并对其进行随访、跟踪,其中42例患者顺利完成妊娠过程并分娩,未出现异常情况,新生儿Apgar评分平均为(9.06±0.24)分,平均体重为(3.17±0.25)Kg。结论:对子宫肌瘤患者采取腹腔镜下包膜内剔除术效果明显,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身体康复,大大满足患者的生育要求,提高生育结局。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假包膜 生育结局
  • 简介:摘要免疫治疗在给肿瘤患者带来获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进展,增加了临床医生对接受新型药物患者的管理难度。如果把进展误认为疾病进展而停止免疫治疗,患者可能失去了治疗时机。以循环肿瘤DNA(ctDNA)为基础的液态活组织检查技术对评估肿瘤免疫治疗效果或耐药机制有重要意义。文章主要介绍了ctDNA在识别接受免疫治疗肿瘤患者的进展中的潜在应用。

  • 标签: 免疫疗法 循环肿瘤DNA 假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瓣加3D打印微孔钛(钽)体治疗下肢软组织缺损伴大段骨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2例足背软组织大面积缺损伴大段跖骨骨缺损,4例小腿软组织缺损伴大段胫骨骨缺损的患者,软组织缺损面积5.0 cm×8.0 cm~15.0 cm×10.0 cm,骨缺损长度3.8~7.0(平均5.75) cm。一期先用万古霉素骨水泥填充跖骨骨缺损或胫骨骨缺损,同时2例足部采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ALTF)修复软组织缺损,4例小腿采用局部筋膜皮瓣转位修复,皮瓣大小6.0 cm×8.5 cm~16.0 cm×11.0 cm。术后2~7个月,采用个体化设计的微孔体(微孔钛5例、微孔钽1例)修复骨缺损。术后观察伤口愈合情况、跖骨及胫骨骨断端与3D打印微孔钛(钽)体骨整合情况及行走情况。随访6~25(平均12.7)个月。结果5例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术后2个月开始站立,3个月开始扶拐行走,5~6个月脱拐行走;骨整合良好;1例糖尿病患者术后3个月足部伤口感染,微孔钛体取出并更换万古霉素骨水泥后,伤口愈合,恢复行走。结论皮瓣加3D打印微孔钛(钽)体治疗下肢软组织缺损伴大段骨缺损,是一种有效的、促进患者更早下地的方法,其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如何降低体感染率需要进一步探索。

  • 标签: 外科皮瓣 假体 3D打印微孔钛(钽) 下肢 软组织缺损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清创保留体联合抗生素(DAIR)治疗急性人工关节假体周围感染(PJI)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导致DAIR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金陵临床医院骨科因急性PJI行DAIR治疗的122例患者资料,男55例,女67例;年龄50~86岁,平均68.0岁。统计患者入院和出院时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体温、白细胞计数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以分析DAIR的临床疗效。将患者根据治疗结果分为治愈组(81例)和未治愈组(41例),对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感染部位、感染类型(术后早期感染和急性血源性感染)、手术类型(初次和翻修)、合并症、入院时CRP、ESR、白蛋白、血红蛋白、症状持续时间、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无)、术前窦道(有/无)、多重细菌混合感染(有/无)等进行单因素分析,对于P<0.05的因素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预测DAIR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以DAIR治疗失败作为终点事件,绘制患者的"生存率"曲线。结果122例患者出院时的CRP、ESR、体温、白细胞计数、VA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IR治愈率为66.39%(81/122)。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症状持续时间>3周(OR=1.230, 95%CI: 1.092~1.576, P=0.020)、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OR=4.607, 95%CI: 2.057~10.318, P<0.001)、术前存在窦道(OR=6.115, 95%CI: 2.630~14.220, P<0.001)、多重细菌混合感染(OR=2.600, 95%CI: 1.131~5.977, P=0.020)是DAIR治疗失败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同样证实:症状持续时间>3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术前存在窦道、多重细菌混合感染的患者"生存率"显著低于症状持续时间≤3周、非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术前没有窦道、非多重细菌混合感染的患者(P<0.05)。结论对于急性PJI,可以选择DAIR治疗达到保留体、控制感染的目的。但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多重细菌混合感染、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周、窦道形成,不建议采用DAIR。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假体相关感染 清创术 假体植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睡眠质量与复杂性外阴阴道丝酵母菌病(VVC)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连续收集2021年1—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4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问卷收集患者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月收入、近2年居住地、生育史、生产次数、宫内节育器使用情况、流产次数、性生活频次、2个月内避孕药使用情况、2周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采用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患者健康问卷、健康问卷躯体症状群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收集患者焦虑、抑郁、躯体化症状、睡眠质量情况。以睡眠质量总分分组及各维度得分分组作为观察指标,构建3个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探索睡眠质量与复杂性VVC之间的关系。结果复杂性VVC组已婚、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近2年居住在农村、有生育史、生产次数≥3次、性生活频次≥1次/周、2周内未使用抗菌药物患者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在不调整混杂因素时,与主观睡眠质量很好的患者相比,主观睡眠质量很差的患者患复杂性VVC的风险高6.73倍(OR=7.73,95%CI:3.22~18.55);调整混杂因素后,风险进一步提高到9.08倍(OR=10.08,95%CI:3.47~29.33)(均P<0.05)。与无睡眠障碍患者相比,轻度睡眠障碍患者患复杂性VVC的风险高97%(OR=1.97,95%CI:1.15~3.37);调整混杂因素后,患病风险仍然高97%(OR=1.97,95%CI:1.10~3.55)(均P<0.05)。结论主观睡眠质量差、轻度睡眠障碍可能与复杂性VVC患病风险相关。

  • 标签: 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睡眠质量 相关性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131I全身显像可为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转移或复发的诊疗方案提供主要依据,是目前临床不可或缺的辅助诊疗方法。然而,由于多种生理或病理原因,可能会导致131I全身显像阳性,这对正确解读131I全身显像、判断是否存在复发和转移造成了较大困难。因此,了解造成131I全身显像阳性的原因对DTC患者的正确诊治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笔者从病因学的角度对DTC患者131I全身显像阳性的原因进行综述。

  • 标签: 碘放射性同位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 放射性核素显像 假阳性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质量控制措施对漏检率及阳性率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间我院检验科检验的1000份已灭活咽拭子标本、200份阳性质控稀释样本作为研究对象,以2021年8月至2021年10月检验的500份已灭活咽拭子标本、100份阳性质控稀释样本作为参照组,以2021年11月至2022年1月检验的500份已灭活咽拭子标本、100份阳性质控稀释样本作为研究组,参照组采取常规检测,研究组在核酸检测过程中行质量控制措施,对比两组漏检率与阳性率。结果:经过对比分析,研究组漏检率、阳性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差异均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核酸检测过程中采取质量控制措施,可有效降低漏检率、阳性率,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核酸检测 质量控制 漏检率 假阳性率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中老年人抗梅毒抗体阳性分布及其疾病对梅毒抗体检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某院8224位符合患者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梅毒检测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实验法、文献法和数据分析法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阳性结果高达57.1%,SLE患者梅毒阳性比例也达到25.50%,而骨折、肺囊肿的患者梅毒阳性比例则为零,因此中老年人梅毒阳性现象与其自身所患基础疾病有关。结论:抗梅毒抗体阳性分布与患者年龄相关,年龄越大阳性率越高,且肿瘤、自身免疫病等疾病对梅毒抗体检测均会产生影响。临床在检测中老年抗梅毒抗体时应保持警惕,提高诊断准确性,以保证患者的预后及复诊,减少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

  • 标签: 中老年人 抗梅毒抗体假阳性 密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 化学发光法
  • 简介:摘要:对10例勃起功能障碍患者行三件套可控性阴茎体植入术,围手术期行全面系统的护理。结果10例患者术后均无并发发生,术后随访6~24个月,10例患者对性生活满意。提出充分的术前准备,完善的心理护理,积极的感染预防,细心的病情观察,耐性的术后指导,都是有效保障ED患者三件套可控性阴茎体植入术的成功条件。

  • 标签: 勃起功能障碍 阴茎假体植入术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使用机器人辅助技术对术后髋臼体位置和下肢长度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9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完成的机器人辅助下单侧、初次THA(rTHA)的患者共113例,并连续性纳入在同一时间段内使用传统器械进行THA(cTHA)的患者共133例。rTHA组男37例,女76例,年龄(62±9)岁;cTHA组男59例,女74例,年龄(60±12)岁。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臼体的前倾角、外展角,计算髋臼体位于Lewinnek和Callanan安全区的比例。测量并比较对侧髋关节正常或已接受过置换手术的患者双下肢长度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髋臼体的外展角为39.0°±5.5°,前倾角为14.1°±5.1°。rTHA和cTHA组体外展角(39.3°±2.9°比38.7°±7.0°,P=0.383)和前倾角(13.4°±4.3°比14.7°±5.6°,P=0.054)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Lewinnek安全区作为标准,rTHA组髋臼体位于安全区内的比例是97.3%(110/113),cTHA组是75.9%(101/133);以Callanan安全区作为标准,rTHA组和cTHA组体位于安全区内的比例分别是94.7%(107/113)和66.2%(88/1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rTHA与cTHA组术后双下肢不等长的绝对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5),但cTHA组有23.0%(29/126)的病例双下肢不等长超过5 mm,而rTHA组仅有9.7%(9/93)。结论机器人辅助技术提高了THA中髋臼体安放的准确性,提高了髋臼体位于安全区内的比例,在术后下肢长度恢复方面也更具优势。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机器人辅助手术 髋臼假体位置 下肢长度 队列研究
  • 简介:摘要创伤是距骨缺血性坏死的主要原因,饮酒、风湿性疾病等亦可引起距骨坏死。对于距骨骨软骨损伤引起的早期距骨缺血性坏死,骨髓刺激、距骨骨软骨移植均可获良好疗效[1]。而对于距骨表面广泛缺血性坏死、终末期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临床多选择踝关节融合或全踝关节置换术治疗(total ankle replacement,TAR),这两种术式均可缓解患者的疼痛[2],但踝关节融合会使患者丧失踝关节功能,而TAR需要大量截骨,对于胫骨远端相对正常的患者,该术式破坏了相对正常的解剖结构,二期翻修时大量的骨缺损是非常棘手的问题。对于一些年轻的距骨广泛缺血性坏死患者,胫骨远端关节面退变较轻,目前临床上缺少一种有效的治疗距骨穹隆部大面积坏死的有效方法。近年来,医学仿生学快速发展[3, 4, 5],在结构仿生、功能仿生及生物力学仿生理念的指导下,我院足踝外科自主设计研发了三维打印的距骨表面体,并成功应用于2例距骨表面广泛缺血性坏死患者,早期随访临床及影像学效果满意,现将研发设计与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全腺体切除后在胸大肌前皮肤筋膜脂肪瓣下直接植入体行乳房重建手术模式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茂名市人民医院乳腺科接受不保留或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乳房皮下切除术联合一期植入体行乳房重建的乳腺癌患者53例,分胸大肌前植入组(31例)及胸大肌后方植入组(22例),对两种胸壁不同位置植入体的重建方式出现(短期/长期)并发症、美容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两组均行保留厚皮瓣的皮下腺体全切术,通过12个月内局部复发率评估肿瘤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组均未出现乳头乳晕复合体及局部皮瓣缺血坏死,拔除引流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短期并发症(6个月内局部感染、积液发生)及远期并发症(6个月后局部皮肤波纹征、体移位、Ⅲ~Ⅳ度包膜挛缩)进行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胸大肌前植入组因对称性更好,美容效果评估提示优良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内两组均未出现局部肿瘤复发。结论胸大肌前植入体不联合补片进行乳房重建是经济、新颖、安全、有效的手术模式,手术效果的关键在于手术过程质控及保证体被盖组织厚度≥1 cm。

  • 标签: 乳腺癌 乳房重建 胸大肌前假体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应用于复杂性外阴阴道丝酵母菌病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0月这期间本院收治的确诊为复杂性外阴阴道丝酵母菌病患者30例,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制霉菌素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治疗方法,比较两组干预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情况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上对于复杂性外阴阴道丝酵母菌病患者应用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治疗有着极佳的治疗效果,有效降低了该病的复发率。

  • 标签: 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 氟康唑联合制霉菌素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