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学界关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问题的研究仍存在不少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如对农业转移人口、农民工等概念界定不清,对市民化公共成本的构成要素、指标界定、测算模型与统计方法认识多有差异。未来研究重点应当理清公共成本内涵和规模,明确各级政府以及社会各方的责任担当,把握好市民化公共成本规模总量和支出结构的关系,理性设计分期支出年限,平衡多元主体成本分担机制。政府部门则应摆正态度、理性抉择、统筹安排,通过明晰支出责任、创新支出结构、完善体制机制、搭建信息平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等措施合理合法地化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成本压力,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有序稳步推进。

  • 标签: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公共成本
  • 简介:生育政策调整时机的选择折射了一国政府对人口内在规律的把握程度。本研究详细分析了深陷超低生育水平的欧洲和东亚国家生育政策调整时间与本国生育水平、人口惯性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低生育率持续20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引起足够重视,鼓励生育的政策需要较长时期执行才能显示出效果,而人口惯性为各国政府变革生育政策提供了判断的预警线,人口惯性为1.15进行调整比较理想。“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构建友好型生育政策体系、提高生育率的战略窗口期,否则将面临生育率失去弹性、人口负增长惯性强化的双重危机。

  • 标签: 人口惯性 生育政策 低生育率
  • 简介:未来,人工智能将填补劳动人口下降带来的岗位空缺,并将成为劳动生产中新的劳动大军。对基于增加劳动人口但收效甚微的计生政策、人口总量依然庞大、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的人口发展现状进行战略规划极为重要。首先,概述兰德里人口发展理论并用其对新中国人口发展过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该理论与新中国人口发展过程基本吻合:从1954年至1959年左右,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但自然增长率却很低的'两高一低'特点符合兰德里人口发展第一阶段的理论;从1962年到1978年,人口发展进入到了兰德里人口发展理论的第二阶段:人口发展过程从'高高低'向'三低'转变;从1978年至今,人口发展进入兰德里人口发展理论第三阶段:人口发展维持在'三低'阶段。其次,阐述人工智能发展快速的原因、主要应用的领域,并结合兰德里人口发展理论,解释出为何人工智能能抵消'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影响,同时指出人口总量过于庞大将影响人工智能的顺利发展、人口素质仍难以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要求等问题。最后,提出大力促进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建议。

  • 标签: 兰德里 人工智能 人口发展理论 人口发展战略
  • 简介:松材线虫作为我国重大外来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是原国家林业局与山西省政府签订的防控责任书中的重点防控对象。按照《国家林业局办公室关于开展松材线虫病疫情集中普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省林业厅于2018年4月-6月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了松材线虫病疫情集中普查工作。

  • 标签: 松材线虫病 普查工作 疫情 国家林业局 检疫性有害生物 责任书
  • 简介:摘要地理国情普查是从地理角度全面摸清国情国力基本情况的迫切需要,是切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对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建设美好测绘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各个省份都在开展地理国情普查以及地理国情监测,旨在通过创新制度、健全体制、完善政策、严格管理来做好该项工作,然而由于普查数据量大、调查对象广、管理难度大等问题存在,使得工作进展遇到阻力,为此,本文梳理地理国情普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解决对策。

  • 标签: 地理国情普查 管理 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面向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业务需求,建立一套自然资源资产本地数据库,该数据库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结合地理信息技术与方法,汇总自然资源审计专项资料,实现了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工作的“一张图”信息化管理和分析。该数据库可以辅助审计人员快速地进行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对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工作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地理国情普查 自然资源资产审计 本底数据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妇科普查方法在诊断及筛查早期宫颈癌的临床应用所具有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甘肃省某医院在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1060例患者作为本次开展妇科普查活动的研究对象,并对本次妇科普查活动获得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妇科普检子宫肌瘤检出率为0.57%,子宫良性病变检出率为0.67%,生殖感染检出率为41.5%,其他疾病检出率为17.0。结论妇科普检对妇科疾病、宫颈癌等早期预测与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妇科普查 早期宫颈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即将全面启动,在本研究中,通过对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普查技术、数据管理应用等不足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探究,指出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严峻,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与第一次普查相比有着迫切的管理需求和社会服务需求,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和建议,以期把污染源调查工作做得更符合实际、更全面、更有效,为即将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污染源普查 环境管理 普查数据 问题 建议
  • 简介:我国的脱贫攻坚已进入关键阶段,激发和调动贫困户脱贫的内生动力十分重要。但从局部地区来看,确实存在着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争当贫困户现象突出;等、靠、要思想严重;“干部干、群众看”倾向严重。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贫困思维方式的影响、群众发动不充分和媒体正面引导不够。为了激发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宜采取如下对策建议:动大“手术”换“根”,无缝对接助“行”,层层重奖树“典”,深入宣传重“引”,各级重视护“航”。

  • 标签: 脱贫攻坚 贫困人口 内生动力
  • 简介:摘要文章分析了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社会的影响,阐述了开展老龄人社区体育服务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人口老龄化社区体育服务对策
  • 简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近年来政府和学界普遍关心的议题。以其基本内涵、演进过程和主要模式等本源性和学理性问题为出发点,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差别加以厘定,指出前者覆盖的人群具有多样性,而后者所指单一;提出市民化是客观与主观、个体与群体多面向的合体,具有公民资格、市民权利、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四个维度;市民化需经历脱域、并入和嵌入三个发展历程和伪市民化、半市民化和市民化三种主要模式;因“农村转移人口”表达的意涵更为自洽.建议将“农业转移人口”替换为“农村转移人口”。

  • 标签: 农业转移人口 市民化 农民工 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
  • 简介:中缅跨境民族的人口流动既是跨地域的地理流动,也是跨民族的文化流动,更是跨行业的经济流动。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缅边境地区由传统的改革开放末梢转变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中缅跨境民族的人口流动更加频繁,已经形成以区域经济、边境旅游、民族教育、婚姻迁移为主要内容的跨境流动态势。同时,在中缅跨境民族人口流动的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双向性流动、数量庞大且成分复杂以及空间分布不平衡等鲜明特点。

  • 标签: 中缅跨境民族 人口流动 流动现状 流动特点
  • 简介:摘要产业扶贫是指在贫困地区发展可持续的产业,目的是通过产业链条建设来带动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实现脱贫致富。

  • 标签: 贫困人口 自我发展 能力提升
  • 简介:口述史方法是历史学研究中搜集史料、构建史料的一种重要方法,将这一方法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领域,将不同于以往从某一具体非物质文化遗产门类本体出发的静态研究和研究者“自上而下”传统观看视角.而是强调“眼睛向下”的民间研究视角,能够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和发展纳入大的社会历史变迁背景之下进行考量性研究。口述史通过将几千年来基于口传心授记忆之中的民族文化转换成文字材料、进而有效获取非遗的最基本材料,留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记忆”,起到弥补文献资料不足,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空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但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属性决定了传承人的口述史同其他领域的口述史相比.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本文以重庆花丝镶嵌工艺传承人李昌义口述史为例,从田野实践角度出发,具体探讨口述史方法应用于非遗研究中田野调查工作的必要性,试图建立可操作性的方法体系及理论标杆,力求突破非遗口述史研究中传承人的客位身份,以带动深入研究口述史,同时,以传承人视角关注非遗传承现状,不仅为即将失传的传统手工艺留下技艺存活的可能,也希望能实现从田野到理论再到非遗保护机制的新思考。

  •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口述史研究 传承人 社会历史变迁 传统手工艺 历史学研究
  • 简介:摘要“十二五”以来,在各级党委的正确带领下,军队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得以顺利的开展,各项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并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方向。在这样的好趋势面前,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人们思想观念也在不断改变,军队的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也要不断面对新的要求和挑战。那么为什么要加强军队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呢?又如何顺利开展军队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呢?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影响当前人口计划生育的主要因素,随后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应对对策,希望可以更好的促进军队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 标签: 军队 人口 计划生育 因素 对策
  • 简介:“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这是党和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住房问题是关乎大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要消除城市贫困人口,就要关注城市贫困人口住房问题.文中阐述了天津城市贫困人口住房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从而提出解决城市贫困人口住房问题的对策.

  • 标签: 城市贫困人口 住房问题 保障性住房 棚户区改造
  • 简介:"中国青年人口和青年发展统计报告(2017)"以《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的青年发展领域为依据,以中国14-35岁青年2015年度发展状况为主要对象,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6)》、《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16》、《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16)》、《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6)》、《中国法律年鉴2016》、以及《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年鉴2016》等全国数据的综合分析研究形成,涵盖青年人口、青年教育、青年健康、青年婚姻、青年就业、青年政治参与、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青年社会保障(残疾青年发展)、青年留学、女性青年和少数民族青年共12个方面。

  • 标签: 青年人口 青年发展 统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