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8种微藻中制备水溶和脂溶性的提取物,用来筛选抗菌和抗肿瘤活性。抗菌活性是用抑菌圈法(细菌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大肠杆菌为指示菌,真菌用黑曲霉和产黄青霉为指示菌)。实验选用的所有的微藻均有不同程度的抗一种或多种菌活性,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微藻提取物中的57.14%有抗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采用MTT法体外检测藻提取物对HeLa肿瘤细胞系的细胞毒活性:大多数的提取物有抑制肿瘤细胞增长的作用,尤其是球等鞭金藻3011和H29显示有强的抗HeLa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微藻是一种十分有潜力用来筛选抗菌和抗肿瘤的新药源。

  • 标签: 微藻 筛选 抗菌 抗肿瘤
  • 简介:本文对沙棘中的主要生物活性物质,如天然维生素E,类胡罗卜素,植物甾醇,磷脂,不饱和必须脂肪酸,沙棘黄酮化合物等在沙棘植物中的分布和含量进行了描述,并且对目前在中国这类生物活性物质的各种提取方法和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叙述。

  • 标签: 沙棘 生物活性物质 分布 含量 提取方法
  • 简介:我国科学家利用化学物质合成了4条人工设计的酿酒酵母染色体,研究结果以封面文章的形式,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科学》发表。我国也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具备真核基因组设计与构建能力的国家,标志着人类向“再造生命”又迈进一大步。

  • 标签: 性染色体 物质合成 科学家 化学 酿酒酵母 学术期刊
  • 简介:【背景】紫茎泽兰潜在的化感效应可能是其具有极强入侵性的重要原因。目前,针对紫茎泽兰潜在化感活性物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偏小极性的萜烯类化合物,而对大极性化学物质的研究相对较少。【方法】采用活性跟踪分析法对紫茎泽兰乙酸乙酯提取物大极性亚组分进行潜在化感活性物质的跟踪分离,并用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其化学结构,最后就分离获得的单体成分与已报道的化感活性物质羟基泽兰酮(2)和泽兰二酮(3)以及信号分子JA-Ile在抑制拟南芥种子萌发和幼苗根生长方面进行潜在化感活性的对比分析。【结果】分离鉴定出一个具有潜在强化感活性的大极性化合物2.香豆酸葡萄糖苷(1),研究发现该化合物虽然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不显著,但在0.1mmol·L^-1的浓度条件下对拟南芥幼苗根生长却有着比羟基泽兰酮和泽兰二酮更为显著的抑制活性,且其抑制作用的浓度一活性关系与信号分子JA-Ile类似。【结论与意义】紫茎泽兰中潜在大极性的非萜烯类化感活性物质对于紫茎泽兰的综合化感效应可能同样具有重要而不可或缺的作用,化合物1等潜在大极性化感活性物质的逐步揭示对于系统解析紫茎泽兰的化感效应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紫茎泽兰 2-香豆酸葡萄糖苷 化感 拟南芥 种子萌发 根生长
  • 简介: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生物质产量极为丰富。为了解决生物质产能相对过剩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同时为了研究生物质转化的方式,我们小组开展了对不同种干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热解制碳与不同平台化合物的水热碳化(变量包括:种类、时间与温度、溶剂、)实验,亦可作为教学实验、演示等并总结汇报于此。

  • 标签: 生物质 活性炭 平台化合物 水热碳化
  • 简介:摘要: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活性物质,是一种传统的生物制药方式,也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方式,可以在多种条件下生产出特定的生物活性物质。尤其是在生产药物时,如抗生素、免疫调节剂、抗病毒药物等,都需要使用到微生物发酵生产技术。由于微生物发酵生产技术可以将一种生物活性物质生产出来,且对环境没有污染,所以被广泛应用到一些药物的生产中。但微生物发酵生产技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对环境污染问题和对微生物的控制等。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活性物质的原理和工艺现状,并从环境影响因素、温度控制、 pH值控制以及混合发酵等方面探讨了优化和控制微生物发酵生产生物活性物质的策略。

  • 标签:
  • 简介:北京市顺义区区委、区政府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几年来,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创建文明区工作纳入两个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并作为一项统榄全局的大事抓实抓好。

  • 标签: 北京市 顺义区 '首都文明区'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 物质文明建设
  • 简介:连续举办了两届的“平台”雕塑家的展览,既不是一个主题性的群体展,也不是概念性的工作室式的年度展。“平台”,我猜测,便是在同一地平线上,任凭各个人“独自言语”。

  • 标签: 平台 述评 漂移 物质 精神 雕塑家
  • 简介:从激励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出发进行分析,对需求、动机、行为等及其相互影响在激励实践中的作用进行了总结。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是两种主要的激励模式,它们都是从实践中来经过否定之否定而发展起来的。现代激励理论对两种激励基本上接受,但对两种激励的评价及侧重又各有不同。我国现行激励机制存在一些问题,尤以平均主义为基。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的有机结合,是激励模式发展的未来。

  • 标签: 物质激励 精神激励 企业管理 激励理论 激励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生神经精神活动的物质层面。方法:依据目前神经生物学的有关研究结果,进行神经精神活动方面的功能研究。结果与结论:在产生神经精神活动的三个物质层面中:兴奋性神经元是其基本功能单位;皮层功能柱是其功能单元;神经通路是其组织结构。

  • 标签: 神经生物学,精神活动 神经元 皮层功能柱 神经通路
  • 简介:目的:研究中药外敷对哮喘豚鼠板层小体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影响。方法:将40只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中药外敷组、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除正常组外,各组采用Hutson法造哮喘模型,治疗组用中药敷贴,生理盐水组予氯化钠溶液浸润纱布敷贴,地塞米松组予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浸润纱布敷贴。2周后处死豚鼠,取肺组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哮喘豚鼠肺泡的超微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各组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磷脂成分的含量。结果: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豚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内板层小体脱颗粒、空泡化严重,与中药外敷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中药外敷组Pc、Pe含量高于生理盐水组和地塞米松组(P〈0.01);Pi含量高于正常组(P〈0.01),但低于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组(P〈0.01);各组Ps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药外敷能减轻哮喘豚鼠气道炎症,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磷脂分泌。

  • 标签: 哮喘 板层小体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豚鼠
  • 简介:摘要肺表面活性物质(PS)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常规药物,但有关PS的适应证、用药时机、剂量和次数、给药技术、疗效评估等一直在不断研究和发展。为使PS临床应用更加规范,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专家以国内外循证医学证据和最新进展为基础,制定中国新生儿PS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 标签:
  • 简介:樟科植物具有丰富的物质多样性,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用材树种、油料树种和宝贵药用植物资源。内生真菌通过与植物之间协同进化,可产生与宿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生物活性物质。内生真菌在新药剂研发、农林业生物防治、工业发酵等方面表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也是当时植物微生态系统的研究热点。从樟科植物内生真菌物质多样性、寄主选择、分布与次生代谢产物活性物质多样性等方面总结了最新的研究进展,提出樟科植物内生真菌及活性物质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樟科植物 内生真菌 多样性 活性物质
  • 简介:九十年代中期,纯天然植物抗癌产品握得素在加拿大研制成功,由于其具有多途径抑杀癌细胞且科技含量高等众多优势,该产品一经上市便引起癌症患者的强烈反响。握得素(WDS)所含的三种抗癌成分不仅单独起效,更能协同抗癌,因而被众多肿瘤专家推荐为癌症康复治疗的首选产品。

  • 标签: 握得素 抗癌活性物质 纯天然植物抗癌产品 癌症 康复治疗
  • 简介:采用对扣法测定狐粪青霉XY180挥发性物质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析狐粪青霉挥发性物质的化学成分。结果表明:狐粪青霉挥发物对植物病原真菌的菌丝生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狐粪青霉菌体的乙醚萃取液中共分离到26个组分,鉴定了其中的13个组分。

  • 标签: 青霉 挥发性物质 抑菌活性 成分分析 VOLATILE Compounds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优势。方法:抽取2018年2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88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案例作为对象,结合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的44例患者实施常规治疗,治疗组的44例案例进行的是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两组案例治疗后对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和分析分析两组案例的NBNA评分,治疗前差异不明显,治疗后治疗组的评分低。对比分析两组案例的各项时间值,治疗组的各项时间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5.4%和72.7%,高于对照组将近20%,治疗组的优势明显。结论: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案例实施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可行性高,符合当前临床具体治疗要求,值得实施推广。

  • 标签: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牛肺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留置气泡注射技术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注入中的应用。方法将112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方法,观察组采用留置气泡注射技术,评价两组患儿注入后效果,结果观察组采用留置气泡注射技术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注入中的应用从提高抢救率、减少药物浪费、避免院内感染、降低经济成本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5)。结论留置气泡注射技术对PS注射患儿积极有效抢救,提高抢救率,减少药物浪费,优化操作流程,避免院内感染,降低经济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留置气泡注射技术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 简介:目的:检测再发性腹痛患儿血浆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浓度变化,探讨其与再发性腹痛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58例再发性腹痛患儿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浆中SP和VIP浓度。再发性腹痛组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相应的HP-IgG抗体。结果:再发性腹痛患儿组血浆中SP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而VIP浓度与正常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HP-IgG阳性组血浆中SP亦较HP-IgG阴性组升高(P<0.01)。而VIP浓度在HP-IgG阳性组与HP-IgG阴性组间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P可能参与了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病过程。而VIP与再发性腹痛的关系尚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腹痛/血液 P物质/血液 血管活性肠肽/血液 人类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