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辅助性T细胞17(Th17)以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分析其在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3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研究组,43例入院进行健康检查者为对照组。取两组研究对象静脉血,分别对Treg、Th17细胞含量进行测定,同时检测相关因子水平,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Th17、Th17/Treg值、Treg分别为(0.76±0.13)%、(0.14±0.03)、(5.17±0.74)%,研究组Th17、Th17/Treg值、Treg分别为(1.24±0.23)%、(0.27±0.06)、(4.28±0.62)%;研究组Th17、Th17/Treg值高于对照组,Treg细胞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白细胞介素(IL)-6、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17分别为(3.86±0.52)、(3.75±0.63)、(13.74±2.62)ng/L,研究组IL-6、TGF-β、IL-17分别为(4.96±0.84)、(3.52±0.75)、(18.04±3.62)ng/L;两组TGF-β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6、IL-17因子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7及Treg细胞通过其本身及分泌相关细胞因子在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辅助性T细胞17 细胞因子 结核性胸膜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患者手术前后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前后,外周血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和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及其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和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腹腔镜手术的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共40例作为内异症组,术后1个月根据是否用药分为单纯手术组(未用药)22例,手术+GnRH-a组(腹腔镜手术后联合GnRH-a药物治疗3个周期)18例;12例因输卵管绝育术要求行输卵管复通术的妇女为对照组。收集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或GnRH-a治疗3个周期后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的比例,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10、IL-17A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内异症组患者术前的Th17细胞比例(21.5±8.0)%显著升高,Treg细胞比例(5.6±2.7)%显著降低,Th17/Treg比值(2.9±1.1)显著升高(P均<0.05);IL-6、IL-10和IL-17A水平[分别为(122.8±40.0)、(147.5±48.9)和(6.3±3.9) ng/L]显著升高,TGF-β水平(32.9±12.3) μg/L显著降低(P均<0.05)。(2)与术前相比,内异症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Th17细胞比例(11.8±2.9)%显著下降,Treg细胞比例(7.5±2.4)%显著升高,Th17/Treg比值(1.8±0.4)显著下降(P均<0.05);IL-10、IL-17A水平[分别为(69.3±29.7)、(3.9±2.4) ng/L]显著降低,TGF-β水平(48.0±13.1) μg/L显著升高(P均<0.05)。对照组术后1、3个月分别与术前相比,Th17、Treg细胞比例和Th17/Treg比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3)单纯手术组、手术+GnRH-a组Th17、Treg细胞比例及Th17/Treg比值均有小幅变化,分别与内异症组术后1个月相比,均表现为Th17细胞比例升高,Treg细胞比例降低,Th17/Treg比值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组与手术+GnRH-a组分别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组、手术+GnRH-a组IL-6、IL-10、TGF-β水平变化更趋近于对照组的水平;而与内异症组术后1个月相比,IL-17A水平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组与手术+GnRH-a组各指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存在Th17/Treg细胞失衡,腹腔镜手术治疗可以部分恢复其免疫失衡状态,GnRH-a药物治疗对免疫平衡无明显影响。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HBeAg阳性高病毒载量乙肝肝硬化患者应用熊去氧胆酸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临床纳入2014年7月至2016年4月间我院接收的肝硬化患者62例,对照组31例给予一般治疗,研究组31例在一般治疗中增加熊去氧胆酸,对比两组外周血Th17、Treg水平及并发症。结果用药后研究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及两者比值水平相比对照组得到改善,P<0.05。用药后研究组腹膜炎、消化道出血、肝癌发生比例相比于对照组得到降低,P<0.05。结论通过联合熊去氧胆酸对患者进行治疗后,明显改善了外周血Th17、Treg水平,并发症减少,预后质量提升。

  • 标签: 熊去氧胆酸 HBeAg阳性 乙肝肝硬化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时间给予17β-雌二醇(E2)替代治疗对apoE-/-雌鼠动脉粥样硬化(As)病变内效应性T细胞(Teff)和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和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与As的关系。方法5周龄apoE-/-鼠摘除卵巢后用高脂餐喂养,随机分为早期、延迟及持续治疗组,给予E2皮下注射(5μg/天)8周或16周,检测主动脉根部As病变大小、组成改变以及硫氧还蛋白TRX1的表达,并检测As病变内Th1细胞的细胞因子IFN-γ、Treg细胞的转录因子Foxp3和TRX1mRNA的表达。结果(1)和对照组相比,早期E2治疗使apoE-/-鼠脂质条纹的面积显著减少(8.82%±0.98%vs.19.3%±1.26%incontrols,P〈0.01);而延迟E2治疗纤维脂质斑块的面积明显增加(30.7%±0.74%vs.25.1%±0.94%incontrols,P〈0.05);持续E2治疗纤维脂质斑块的面积亦明显降低(22.48%±0.92%vs.25.63%±1.04%incontrols,P〈0.05);(2)延迟E2治疗斑块内胶原和平滑肌细胞含量明显减少,而巨噬细胞数量显著增加;持续E2治疗斑块内胶原和平滑肌细胞含量明显增加,而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减少;(3)早期及持续E2治疗As病变内代表促炎作用的IFN-γ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而延迟E2治疗斑块内IFN-γ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4)早期及持续E2治疗AS病变内代表抑炎作用的Foxp3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而延迟E2治疗斑块内Foxp3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5)早期及持续E2治疗,apoE-/-鼠血清过氧化脂质(LPO)的含量明显减少,而延迟E2治疗血清LPO含量明显增加;(6)早期及持续E2治疗As病变内TRX1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明显降低;而延迟E2治疗斑块内TRX1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却明显增加。结论apoE-/-鼠摘除卵巢后,早期E2替代治疗可抑制As病变的形成,而缺乏雌激素一定时间后,再给予E2治疗却加速了As病变的进展并使斑块趋于不稳定,其机制与调节Teff/Treg细胞平衡以及对氧化应激的影响有关。

  • 标签: 17Β-雌二醇 ApoE-/-鼠 Teff/Treg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婴幼儿喘息患儿瘦素、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及Toll样受体4(TLR4)的影响。方法69例婴幼儿喘息患儿作为观察组,28例健康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PCR法检测观察组和对照组痰及血CMVDNA水平,比较以上二组痰、血CMV-DNA阳性率;根据患儿CMV感染及是否使用更昔洛韦治疗情况,分为CMV感染更昔洛韦治疗组、非治疗组和非CMV感染组。放射免疫法检测患儿入院后24h内、治疗结束24h内及治疗后12周的血清瘦素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比及外周血单核细胞表面TLR4的表达,并门诊或电话随访2年观察喘息发作次数。结果(1)69例婴幼儿喘息患儿中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37例(阳性率53.6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8,3.57%)(p<0.01);(2)37名婴幼儿喘息患儿痰CMVDNA为30,3769.8拷贝/ml,其中23例血CMVDNA阳性,spearman相关性分析r=0.047;(3)入院24h内更昔洛韦治疗组、非更昔洛韦治疗组和非巨细胞病毒感染组血清瘦素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4+CD25+Treg百分比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TLR4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更昔洛韦治疗组、非更昔洛韦治疗组和非巨细胞病毒感染组组间瘦素水平、CD4+CD25+Treg百分比及TLR4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结束24h内更昔洛韦治疗组、非更昔洛韦治疗组和非巨细胞病毒感染组瘦素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更昔洛韦治疗后CD4+CD25+Treg百分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低于同期非更昔洛韦治疗组TLR4水平(p<0.05)。治疗后12周更昔洛韦治疗组瘦素及TLR4水平低于非更昔洛韦治疗组和非巨细胞病毒感染组,CD4+CD25+Treg百分比高于非更昔洛韦治疗组和非巨细胞病毒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巨细胞病毒感染组瘦素水平、CD4+CD25+Treg百分比及TLR4水平与入院后24小时内及治疗结束24小时内比较无明显差异。(4)更昔洛韦治疗后随访2年患儿喘息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1)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婴幼儿喘息有关,婴幼儿喘息患儿痰CMVDNA检测优于血CMVDNA检测;(2)CMV感染可能通过血清瘦素高水平表达、CD4+CD25+Treg数量的减少和TLR4表达增加及三者间相互作用导致Th1/Th2失衡,从而在婴幼儿喘息中发挥作用;(3)更昔洛韦治疗能有效减少CMV感染导致喘息发作次数。

  • 标签:
  • 简介:背景:类风湿性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很难有效解决患者免疫耐受机制缺失的问题。随着干细胞再生医学的发展,应用干细胞治疗免疫性疾病成为热点。目前国内外对于细胞移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少有报道。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Th1/Th2、Treg变化的影响,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br〉方法:18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其中27例为对照组,给予非类固醇抗炎药和抗风湿药,153例为治疗组,静脉输注细胞数为4×10^7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40mL,用药方案与对照组相同,76例患者在第1次细胞治疗的三四个月后接受了2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随访治疗后3,6个月进行临床有效性评估(DAS28、HAQ、ACR20)、类风湿因子、抗CCP抗体、T细胞亚群、Th细胞因子检测。部分2次细胞治疗患者随访至8个月检测Treg、T细胞亚群。结果与结论:①随访3个月时,细胞治疗组DAS28评分、HAQ评分、ACR20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②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3,6个月的DAS28评分、HAQ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0.01),2次治疗较1次治疗继续下降(P<0.01)。③治疗后3,6个月γ-干扰素水平较治疗前变化不明显,治疗后6个月白细胞介素4水平较治疗前逐渐上升(P<0.05)。④治疗后3,6个月Treg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同时治疗后Treg升高与ACR明显相关,尤其是ACR70百分率(P<0.05);治疗后3个月CD4+Treg比率明显升高(P<0.05),6,8个月时与治疗前相比也是升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治疗后6个月B细胞水平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3,6个月类风湿因子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⑥治疗后3,6个月抗CCP抗体和白细胞介素17水平变化不大。结果表明类风湿�

  • 标签: 干细胞 移植 类风湿性关节炎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治疗 TH1/TH2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大鼠胶元诱导型关节炎(CIA)模型血清Treg/Th17相关细胞因子及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影响,从细胞因子角度以及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探讨其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Ⅱ型胶原诱导大鼠胶原性关节炎模型,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来氟米特组、穴位埋线治疗组、来氟米特+穴位埋线治疗组。动态观察大鼠一般情况、各项关节炎活动指标、HE染色观察滑膜病理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6、IL-17和TGF—β1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均能有效改善CIA大鼠关节肿胀以及关节炎指数;提高血清中TGF-β1含量和降低血清中IL-6、IL-17含量,各治疗组能有效减轻CIA模型滑膜组织关节炎炎症及病理形态的改变。结论穴位埋线治疗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其可能调节Th17/Treg细胞平衡而显著减轻关节炎症和破坏。

  • 标签: 类风湿关节炎 穴位埋线 Treg/Th17 细胞因子 病理形态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对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抽取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实施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治疗。结果:升血小板胶囊与泼尼松联合治疗方案落实后,进一步促进了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增加,Treg细胞和Th17细胞表达水平呈良好趋势,血清IL-10、IL-17含量明显减少。结论: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中,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泼尼松的应用,可对Treg细胞和Th17细胞产生积极影响,应引起重视。

  • 标签: 升血小板胶囊 泼尼松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Treg细胞 Th17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他克莫司软膏对银屑病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皮损组织中Th17/Treg细胞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银屑病患者50例。使用0.1%他克莫司软膏进行治疗(2次/d,疗程4周),观察其治疗效果并采集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皮损组织,对皮损组织样本选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测定治疗前、后皮损组织中Th17/Treg细胞相关因子(IL-17和IL-10)的水平。结果: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后PASI评分明显降低(P

  • 标签: 他克莫司 银屑病 IL-17 IL-10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通肺平喘汤、布地奈德联用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以及对机体外周血Th17/Treg表达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2018年2月期间接诊的80例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通肺平喘汤、布地奈德联用治疗,对比临床效果以及Th17/Treg表达。结果观察组95.0%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0.0%治疗总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Th17降低,Treg升高,且治疗后观察组Th17/Treg水平与对照组存在差异性,上述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性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肺平喘汤、布地奈德联用治疗老年支气管哮喘疗效显著,能够降低Th17表达,增强Treg表达,进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通肺平喘汤 布地奈德 老年支气管哮喘 临床疗效 Th17/Treg表达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医药防治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Treg细胞和Th17细胞二者的动态平衡可调节肿瘤炎症微环境,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探讨Th17/Treg轴介导的炎症微环境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系,展望甲术三草汤调控Th17/Treg轴,调节肿瘤炎症微环境,抑制结直肠癌肝转移。

  • 标签: 结直肠癌 肝转移 甲术三草汤 Th17/Treg轴 炎症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高压氧治疗(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HBOT)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神经功能、血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水平以及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医院儿科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HBOT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治疗,HBOT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HBOT。对比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脑电图(EEG)检查结果、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血清炎性因子、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central nerve specific protein,S100β)、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外周血Th17/Treg以及TLR2/NF-κB通路水平。治疗前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HBOT组临床症状持续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HBOT组癫痫发作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HBOT组中度和重度EEG异常的比例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EEG恢复正常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HBOT组EEG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HBOT组的MMSE评分(28.16±8.29)高于对照组(20.21±4.40)(P<0.05)。HBOT组的白细胞介素1(IL-1)、C反应蛋白(CRP)、S100β和NS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BOT组的Th17[(0.024±0.004)%]显著低于对照组[(0.028±0.001)%](P<0.05),Treg[(0.016±0.003)%]显著高于对照组[(0.014±0.004)%](P<0.05)。HBOT组的TLR2、Myd88和NF-κB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BOT组未发现HBOT相关不良反应。结论HBOT可提高对病毒性脑炎患儿的疗效,减少癫痫的发生,并发挥脑保护作用,这可能与HBOT具有抑制TLR2/NF-κB通路、调节Th17/ Treg平衡的作用有关。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高压氧 神经功能 TLR2/NF-κB通路 调节性T细胞 Th17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外周血中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Th17/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收集大同市第五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初诊的ITP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另取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和Treg细胞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外周血中HMGB1、白细胞介素17(IL-17)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浓度。分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进行体外培养,经重组人HMGB1(rhHMGB1)处理后,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胞内Treg细胞转录因子叉头状螺旋转录因子3(Foxp3)和Th17细胞转录因子孤核受体γt(RORγt)mRNA表达的变化。比较两组Treg细胞转录因子外周血中各指标的差异,分析HMGB1和Th17/Treg平衡间的关系。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及HMGB1、IL-17表达水平增高(均P<0.01),而Treg细胞比例和TGF-β水平降低(均P<0.01)。Th17细胞比例和IL-17与HMGB1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1);Treg细胞比例和TGF-β水平与HMGB1表达水平均呈负相关(均P<0.01)。体外实验中,PBMC经rhHMGB1刺激后,胞内RORγt mRNA表达较阴性对照组增高(1.50±0.24比0.93±0.22,t=9.612,P<0.01),而Foxp3 mRNA表达较阴性对照组降低(0.72±0.19比1.08±0.18,t=7.387,P<0.01)。结论ITP患者外周血中高水平的HMGB1诱导Th17/Treg失衡,加剧炎症反应,可能是原发ITP的重要病因。

  • 标签: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Th17/Treg平衡 体外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孟鲁司特联合信必可治疗哮喘的临床疗效和对Th17与Treg细胞以及IL-4与IFN-γ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14例哮喘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单纯应用信必可治疗,治疗组联合应用孟鲁司特与信必可治疗。结果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情况、Th17与Treg百分比以及IL-4与IFN-γ值均要明显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哮喘患者应用孟鲁司特联合信必可治疗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免疫功能以及Th17与Treg细胞平衡,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 标签: 孟鲁司特 信必可 哮喘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患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复方风湿宁治疗,对其滑膜成纤维细胞(FLS)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于2014.9-2015.9期间收治的6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A组30例与B组30例,A组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复方风湿宁治疗,B组单独使用复方风湿宁治疗,临床检测FLS增殖情况,使用MTT法检测;用ELISA法检测IL-10、IL-17、IL-22水平。观察两组OD值、FLS增殖抑制率及IL-10、IL-17、IL-22水平。结果A组OD值低于B组,P<0.05。A组FLS增值抑制率高于B组,P<0.05。A组IL-10水平高于B组,P<0.05;B组IL-17、IL-22水平高于A组,P<0.05。结论采用甲氨蝶呤联合复方风湿宁治疗RA,相较于单独使用复方风湿宁,可有效降低FLS中OD值,提高FLS增殖抑制率,提高IL-10水平。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FLS 复方风湿宁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Th17/Treg免疫失衡与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合并肺炎支原体(Mp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与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儿科诊断为HSP或MP感染的住院儿童和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HSP或MP感染将研究对象分为HSP组(41例)、MP组(25例)、HSP-MP组(19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4组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中Th17、Treg细胞百分率,ELISA法检测4组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浓度水平。结果4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以及IL-17、IL-6水平,HSP-MP组显著高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MP组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HSP-MP组显著低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及MP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5)。各组间TGF-β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的IL-17与IL-6可能是引起HSP合并MP感染患儿严重的Th17/Treg免疫紊乱的重要因素,该免疫失衡可能在HSP合并MP感染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儿童 过敏性紫癜 肺炎支原体 Th17 转化生长因子-β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Th17/Treg免疫失衡与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合并肺炎支原体(Mp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秦皇岛市第一医院与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儿科诊断为HSP或MP感染的住院儿童和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诊断为HSP或MP感染将研究对象分为HSP组(41例)、MP组(25例)、HSP-MP组(19例)和正常对照组(20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4组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中Th17、Treg细胞百分率,ELISA法检测4组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7、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浓度水平。结果4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比以及IL-17、IL-6水平,HSP-MP组显著高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MP组两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外周血Treg细胞百分率,HSP-MP组显著低于其余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P组及MP组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P<0.05)。各组间TGF-β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水平的IL-17与IL-6可能是引起HSP合并MP感染患儿严重的Th17/Treg免疫紊乱的重要因素,该免疫失衡可能在HSP合并MP感染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儿童 过敏性紫癜 肺炎支原体 Th17 转化生长因子-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ncRNA)NEF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小鼠T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机制。方法使用Balb/c小鼠建立去卵巢模型(OVX,模拟PMOP)(46只),设立假手术(sham)对照组(16只),从这两组小鼠中用随机数字表法各选6只安乐死后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构建NEF的重组表达载体(pIRSE2-NEF)并转染BMSCs,使用RT-qPCR检测sham组、OVX组和pIRSE2-NEF组的BMSCs细胞中的NEF和miR-21水平;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验证NEF和miR-21的结合作用。将剩余的40只OVX小鼠分为4组,包括OVX组(10只),pIRSE2-NEF注射组(pIRSE2-NEF组,10只),pIRSE2-NEF联合PD-1抑制剂组(pIRSE2-NEF+PD-L1-IN-1组,10只),pIRSE2-NEF联合miR-21拟似物(mimic)组(pIRSE2-NEF+mimic组,10只)。sham组剩余的10只小鼠作为对照组。ELISA检测外周血IFN-γ、IL-2、IL-4、IL-13、PD-1/PD-1L信号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Treg-Th17细胞亚群偏移情况变化。结果与sham组(1.01±0.04,1.00±0.03)比,OVX组的BMSCs中NEF的表达下调(0.23±0.01),miR-21上调(2.96±0.05)(P<0.05)。与OVX组(1.23±0.15,5.20±0.31)比,pIRSE2-NEF组BMSCs细胞中NEF明显上调(6.83±0.35)(P<0.05),而miR-21下调(0.29±0.11)(P<0.05)。NEF与miR-21具有直接结合碱基位点。OVX组小鼠外周血的IFN-γ(3.25±0.21)、IL-2(2.44±0.06)水平,Th17/Treg比率(3.18±0.65)与sham组(1.03±0.02、1.00±0.01、0.86±0.09)比上升(均P<0.05),而IL-4(0.45±0.02)、IL-13(0.43±0.07)、PD-1(0.24±0.03)及PD-1L(0.51±0.06)的水平与sham组(1.00±0.04、1.00±0.02、1.00±0.03、1.00±0.00)比降低(均P<0.05);而与OVX比,pIRSE2-NEF组的IFN-γ(2.02±0.06)、IL-2水平(0.88±0.01)、Th17/Treg比率(1.43±0.22)降低,IL-4(0.87±0.03)、IL-13(0.84±0.07)、PD-1(0.79±0.06)及PD-1L(0.77±0.06)的水平升高(均P<0.05);与pIRSE2-NEF组比,pIRSE2-NEF+PD-L1-IN-1组中的IFN-γ(2.89±0.06)、IL-2水平(2.07±0.07)、Th17/Treg比率(2.39±0.38)上升,IL-4(0.68±0.03)、IL-13(0.76±0.08)、PD-1(0.52±0.02)及PD-1L(0.83±0.04)的水平降低(均P<0.05);且pIRSE2-NEF+mimic组与pIRSE2-NEF+PD-L1-IN-1组的调节效果一致。结论lncRNA-NEF通过吸附miR-21改善绝经后骨质疏松小鼠免疫失衡和PD-1/PD-1L介导的Treg-Th17细胞平衡。

  • 标签: 免疫平衡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microRNA-21 PD-1/PD-1L信号 lncRNA NEF
  • 简介:摘要探究利妥昔单抗联合扶正解毒方对儿童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治疗效果及对患儿Th17/Treg细胞比例的影响。研究发现利妥昔单抗+扶正解毒方治疗儿童原发性ITP,可纠正其Th17/Treg细胞比例,强化免疫调节作用,改善患儿免疫功能。

  • 标签: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利妥昔单抗 扶正解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