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一"点气象",事出:子路、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 标签: “曾点气象” 儒家 《论语·先进篇》 孔子
  • 简介:说是孟子实现其"仁政"理想的主要措施,它与孟子"爱有等差"的思想并不矛盾。推说具有可能性是因为孟子将血缘情感赋予自然的、本能的含义,同时强调这种血缘情感又具有高于自然的理性自觉。孟子以"孝"为"仁"的起点,实质是强调"仁"以人的自然性为起点,这使孟子的"仁"学具有高扬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的内容;同时孟子并不局限于自然因素,他所强调的只是仁义礼智等社会道德需要奠基在人的自然而真实的情感之上,否则会导致虚伪的道德、导致对人性的扭曲。"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仁"的自然性起点并不意味着对理性自觉的否定。

  • 标签: 孟子 推恩 血缘情感
  • 简介:<正>爱(1487—1517年),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姚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官至南京兵部员外郎、工部郎中,卒年31岁。爱是王阳明的开山弟子,后来成了王的妹夫。两人互相借重,许之以“朝有所闻,夕死可矣”的老师;王誉之为“吾之颜渊”。爱自述其师承阳明的经过,说:“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纵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待圣人而不惑者也。”(《阳明全书》卷一《传习录》上“卷首语”)流传久远的《传习录》即是横山最早编纂“以告同志门

  • 标签: 王阳明 学说思想 圣人 颜渊 小议 横山
  • 简介:<正>宝山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特别是在辛亥革命的风浪中,时沉时浮,难以捉摸。时人对他褒贬不一,后世学者评说也不相同,今借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的时机,对其功过是非作一初步评述。

  • 标签: 辛亥革命 宝山 武昌起义 江南 中国近代史 老虎
  • 简介:太宰纯崇尚孔子和先王之道,而不满于宋儒理学和孟子,他在《论语古训外传》一书中对朱熹提出了严厉批评。金迈淳则尊崇朱子,奉之为圭臬,并认为朱子与孔孟是一脉相承的儒学体系。在斥朱与尊朱的问题上,二人形成了尖锐的对立和论争。两人学术观点的对立,导源于各自师说家法的差异,也折射出同在东亚汉文化圈中的日、朝两国学术风气与治学取径的异质与殊途。在论争中,梅亮支持金迈淳,而贬抑太宰纯,并斥之为"异端之尤"。

  • 标签: 梅曾亮 太宰纯 金迈淳 《论语古训外传》
  • 简介:参思想以道德规范为主,核心是孝,实质是重视伦理,重视做人的责任。他认为人生责任多,处处时时有责任,责任是相互的;人的责任有先后、高低之分,家庭责任是首要的、基本的,社会行政责任是次要的。人们在尽到家庭责任以后,应自觉主动地承担并终生坚持不懈地履行对他人以至于天下人的责任;人们为尽到人生责任,必须加强自身修养,并提出了“省身”、“战战”、“慎独”等修身方法。

  • 标签: 曾参 责任
  • 简介:“中华文明历史上长期领先”命题影响大传播广,但似是而非。该命题受到李约瑟之谜的影响。李约瑟关于中国科学技术长期领先的观点失之片面。当前我们应以人民幸福民族繁荣为最高目标和价值,扬弃中化还是西化的两分法,把一切有用的东西拿来所用,即融中西文化所长,在现代化基础上重建中华文化本体。

  • 标签: 文明 科技 领先 现代化
  • 简介:目前通行的王弼本《老子》,经文业已经过大幅度的改动,并非王弼所依据的文本。通过考察王弼注直接引用以及间接表述的经文,可以发现其中与王弼今本经文相异的句例基本可以在简帛文本以及其他传世本中找到依据。王弼注所引述的经文,与楚筒本、汉简本、帛书本以及傅奕本最为契合,而与河上公本距离最远。王弼今本的经文与河上公本最为接近,当受到以河上公本为代表的通行本的大面积同化。

  • 标签: 王弼 《老子》 经注 简帛
  • 简介:<正>《汉书·儒林传》韦贤言“《谷梁》子本鲁学,《公羊》氏乃齐学。”战国时代稷下齐学,丰富多采;其后流衍之迹,线索犹多未泯。今从汉代《公羊》入手,清理旧说,寻求根源,便可窥见上承齐学,灼然无疑。一历来提起《公羊传》的述作,大都信奉戴宏的说法。唐彦《公羊疏》引《戴宏序》说:

  • 标签: 董仲舒 公羊传 春秋 司马迁 战国时代 齐学
  • 简介:通过借鉴复观的相关思想及对现代新儒家“中体西用”的再理解,我们发现,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机制表现为“传统一反传统~形成新传统”的规律,即以中国文化的体(即儒家的内圣之学、心性之学或曰历史常道者)为核心不断吸收消化外来文化,由此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而这一机制的核心就是庞朴先生所发现,并为中国古人一直袭用的“一分为三”的辩证思维。

  • 标签: 文化 机制 徐复观 中体西用 一分为三
  • 简介:《春秋》有“义”有“例”。西汉董仲舒作《春秋繁露》,其中多发明《春秋》之大义。而东汉何休作《公羊解诂》,自称“略依胡毋生条例”,又作有《文谥例》,以阐发《公羊》之义例,从此治《公羊》之学者,莫不重视“例”。何休重“例”的传统经彦疏何休的《公羊解诂》而得以发扬光大,进而在清代常州学派刘逢禄的《公羊何氏释例》那里被推到极致,以至于“何休一刘逢禄”这一谱系几乎被视作公羊之正脉。从另一方面看,历来对彦的《公羊解诂》多不重视,学界对该书的评价也不高。

  • 标签: 《公羊》 何休 《春秋繁露》 《春秋》 常州学派 刘逢禄
  • 简介:2003年是湖北籍现代新儒学大师复观先生的百年诞辰.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于2003年12月6-8日联合举办了"复观与20世纪儒学发展"海峡两岸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峡两岸的专家学者8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

  • 标签: 学术研讨会 徐复观 儒学 形而上学 中国哲学
  • 简介:作为一位具有文化情怀和社会承担的现代知识分子,复观对儒家的价值理念十分认同。其中国思想史研究即是为了证明儒家传统在价值上的正当性。但是,这种论证采取的乃是一种知识论进路,并且自觉不自觉的将西方关于思想文化的某种论述作为普遍范型用以描述、解读和评价若干重大思想史事实和重要经典,不仅在知识上陷入许多的矛盾,与研究的初衷也可能背道而驰。这种现象实际具有某种普遍性,值得后来者深切反思。

  • 标签: 徐复观 忧患意识 原史 实证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