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甲状腺癌双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01—2020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乳腺癌甲状腺癌双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全组98例患者均为女性,第一肿瘤确诊年龄为26~72岁,中位年龄47岁。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乳甲)组18例,甲状腺癌再发乳腺癌(甲乳)组60例,乳腺癌及甲状腺癌同时发生(二者确诊时间间隔在3个月内,同时)组20例。乳甲组、甲乳组和同时组患者乳腺癌病理分级、乳腺癌术后是否放疗、是否合并其他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98例患者中,复发转移14例,死亡7例,因肿瘤原因死亡患者均为甲状腺癌再发乳腺癌者。乳甲组、甲乳组和同时组患者的死亡及复发转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分期、雌激素受体(ER)与总生存有关(均P<0.05),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分期、ER与无复发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家族史、ER阳性、肿瘤确诊顺序(甲状腺癌再发乳腺癌)是无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乳腺癌甲状腺癌双发癌患者中,ER阴性为预后独立不良影响因素。

  • 标签: 乳腺肿瘤 甲状腺肿瘤 双原发癌 生存预后 雌激素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甲状腺癌双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01—2020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确诊乳腺癌甲状腺癌双发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全组98例患者均为女性,第一肿瘤确诊年龄为26~72岁,中位年龄47岁。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乳甲)组18例,甲状腺癌再发乳腺癌(甲乳)组60例,乳腺癌及甲状腺癌同时发生(二者确诊时间间隔在3个月内,同时)组20例。乳甲组、甲乳组和同时组患者乳腺癌病理分级、乳腺癌术后是否放疗、是否合并其他肿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98例患者中,复发转移14例,死亡7例,因肿瘤原因死亡患者均为甲状腺癌再发乳腺癌者。乳甲组、甲乳组和同时组患者的死亡及复发转移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分期、雌激素受体(ER)与总生存有关(均P<0.05),乳腺癌家族史、乳腺癌分期、ER与无复发转移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乳腺癌家族史、ER阳性、肿瘤确诊顺序(甲状腺癌再发乳腺癌)是无复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乳腺癌甲状腺癌双发癌患者中,ER阴性为预后独立不良影响因素。

  • 标签: 乳腺肿瘤 甲状腺肿瘤 双原发癌 生存预后 雌激素受体
  • 简介:摘要注射溶脂针是近年来兴起的非手术整形方式,其作为一种有创治疗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目前对于注射溶脂针引起的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报道较为少见。2020年10月,郴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肛肠烧伤科收治1例在美容院行溶脂针注射术后注射部位出现感染的患者。患者右上臂、腹部、腰部及背部有多处包块,大小约3 cm×4 cm,皮肤色红,皮温高,有明显波动感,有触痛。经检查诊断为皮肤脓肿,行脓肿清创术,彻底清除脓腔内坏死组织并予以持续负压引流。病理活检为慢性肉芽肿病变。行分泌物培养为快速生长型非结核分枝杆菌。微生物基因检测为免疫分枝杆菌。内科治疗选用阿米卡星静脉滴注1个月,口服克拉霉素6个月,服用药物期间无特殊不适,停药半年后复查,患者病灶已完全愈合,无复发。

  • 标签: 感染 非结核分枝杆菌 注射剂 美容业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矛头腹蛇咬伤患者患肢感染风险的早期预测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收集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四肢矛头腹蛇咬伤住院患者108例,根据后期治疗期间是否继发感染分为感染组(23例)和非感染组(85例),对比两组临床特征及入院前血清指标,筛选出感染风险因素;通过联合所有上述方法中筛选出风险因素评分、同时根据蛇咬伤严重程度评分(snakebite severity scale, SSS)、外观评分构建预测模型,对比三种预测模型在两组患者中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评估三种预测模型对矛头腹蛇咬伤患者患肢感染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入院前血清指标中受伤时间、是否为手足指(趾)受伤、水肿评分、是否存在张力性水疱、是否存在皮下出血、入院血小板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的三种预测模型得分救过,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通过ROC曲线评估三种模型对蛇咬伤后后期感染风险的预测价值中,风险因素数的预测AUC值为0.830(95%CI: 0.635~0.850),截断值2.5、敏感度0.870、特异度0.671,预测价值最佳。结论以风险因素数为标准的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蛇咬伤患者感染风险,风险因素数≥3分,提示感染风险大,可作为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蛇咬伤 感染风险 预测模型 原矛头腹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异常纤维蛋白血症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18年7月30日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异常纤维蛋白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本例患者为女性,52岁。对患者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凝血功能检查,以及FGA、FGB、FGG基因测序。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随访截至2019年8月。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本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并对其临床表现与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此外,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及PubMed数据库中与本例患者FGA基因突变相同的病例报道。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2月31日。总结与本例异常纤维蛋白血症患者相关的基因突变类型、患者的出血及血栓症状等。本研究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例患者因"左侧听力下降1+个月"于2018年7月30日就诊于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外科。患者主诉耳鸣、头昏、腰痛,无口腔、牙龈出血,无皮下淤点、淤斑,无呕血、咯血,无腹痛、腹泻、黑便等。患者既往体健,家系中一、二级亲属均无出血及血栓疾病史。②本例患者入院后,纯音测听检查结果示,左侧耳中-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凝血功能检查结果示,凝血酶原时间(PT)为11.3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为23.4 s,凝血酶时间(TT)为48.4 s,纤维蛋白原值为0.31 g/L。③本例患者纤维蛋白原基因测序结果示,FGA基因2号外显子c.104G>A(p.Arg35His)错义突变,1号外显子c.16A>G(p.Ile6Val)错义突变,并且均为杂合突变。④本例患者诊断为异常纤维蛋白血症、左侧感音神经性聋;鉴于患者及家族成员无出血及血栓疾病史,患者无口腔、牙龈出血,无皮下淤点、淤斑,无呕血、咯血,无黑便等出血倾向,未予纤维蛋白输注等特殊治疗,仅进行临床观察。截至随访结束,患者一般情况较好。⑤文献复习结果显示,与本研究患者同为FGA基因2号外显子c.104G>A(p.Arg35His)杂合突变与1号外显子c.16A>G(p.Ile6Val)杂合突变导致的异常纤维蛋白血症患者分别为23、1例。其中,仅2例伴FGA基因2号外显子c.104G>A(p.Arg35His)杂合突变患者具有出血及血栓症状。结论异常纤维蛋白血症临床表现多样,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也可表现为出血或者血栓形成。该病的诊断主要是依据患者家族史、临床表现、凝血功能检查,以及基因突变检测结果确诊,并坚持个体化原则,对于没有出血及血栓形成疾病史及家族史的无症状异常纤维蛋白血症患者,无需特殊治疗。

  • 标签: 纤维蛋白原类,异常 突变 纤维蛋白原 出血 血栓形成 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值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胰瘘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外科接受PD治疗的93例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后胰瘘情况,记录术前、术后第1、3、5天的血清PCT、CRP、WBC水平值,并根据胰瘘情况分为胰瘘组(63例)与非胰瘘组(30例),比较两组间术前资料有无差异,绘制箱线图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计算PCT、CRP、WBC水平值单独和联合预测胰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胰瘘组与非胰瘘组的术前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有无糖尿病、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体重指数(BM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PCT、CRP、WBC及术后第1天的PC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24、0.819、0.484、0.072)。术后第3、5天PCT值,术后第1、3、5天CRP值及WB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术后第3、5天三者联合预测ROC曲线下面积(AUC=0.792,0.812)。术后第3、5天三者联合预测胰瘘敏感性(62.9%,71.4%)及特异性(83.3%,80.0%)均优于三者单独预测。结论术后第1、3、5天的PCT、CRP、WBC值单独预测胰瘘有一定局限性,三者联合预测的价值更高。

  • 标签: 降钙素原 胰瘘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PCT)预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患者死亡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96例发病7 d内的AB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临床结局将患者分为生存组(176例)和死亡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指标(WBC、CRP、PCT水平)和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床边指数(BISAP)、改良Marshall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CT严重指数(CTSI)。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估PCT及各评分系统预测ABP患者发生死亡的效能,并通过Delong检测对各种指标在发病1~2 d、3~4 d、5~7 d的预测效能进行比较。结果死亡组患者的血PCT水平及APACHEⅡ、BISAP、改良Marshal、SOFA、CTSI评分均显著高于生存组[6.98(3.12,13.64)μg/L比0.55(0.17,1.74)μg/L、12.00(6.00,18.75)比6.00(3.00,9.00)、3.20±1.47比1.59±1.05、2.85±0.37比1.96±0.64、5.50(4.00,9.50)比2.00(1.00,4.25)、5.05±2.33比3.39±1.7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T预测ABP患者死亡的AUC值为0.881(95% CI 0.820~0.938),截断值为2.44,其预测价值和改良Marshall、BISAP、SOFA评分相当,但显著高于APACHEⅡ评分和CTSI(P值均<0.05)。发病3~4 d的PCT AUC值高于改良Marshall、BISAP、SOFA评分,且显著高于发病1~2 d的AUC值。结论PCT可用于评估发病7 d内ABP患者的死亡概率,其评估价值与改良Marshall、BISAP、SOFA评分相当,评估的最佳时间点为发病3~4 d。

  • 标签: 胰腺炎 危重病 健康状况指标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在罕见部位(肺、胆囊、膀胱)的肝样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和诊断要点。方法分析武汉大学人民医院2017—2019年诊治的3例分别发生在肺、胆囊、膀胱的肝样腺癌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肿瘤细胞排列呈实片状、梁状、腺管状、乳头状,肿瘤细胞边界清楚,体积大,多角型,异型性明显,胞质透明或含有丰富的嗜酸性颗粒,细胞核异型明显,空泡状,核仁明显。免疫表型:肿瘤均表达甲胎蛋白、Glypican-3、HepPar-1、SALL4,Ki-67阳性指数80%以上。结论肺、胆囊及膀胱发的肝样腺癌十分罕见,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预后较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发窦组织细胞增生伴巨大淋巴结病(Rosai-Dorfman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病理诊断为颅内Rosai-Dorfman病3例,观察其临床特点、影像资料、病理学特点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的文献。结果发于颅内的Rosai-Dorfman病3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7、44、55岁,分别位于左侧颞枕部、右侧鞍旁、左颞叶,镜下见组织细胞弥漫片状生长,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灶片状聚集,免疫组织化学示组织细胞S-100蛋白、CD68为阳性。结论发于颅内的Rosai-Dorfman病较罕见,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表现,其诊断主要依据镜下的形态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体外药物代谢动力学(PK)/药物效应动力学(PD)研究,比较国产和研替加环素对细菌的抗菌与杀菌效果。方法利用体外PK自动模拟系统PASS400模拟不同剂量替加环素给药方案(100 mg,1次/d;50 mg,12 h/d;100 mg,12 h/d),观察国产与研替加环素对大肠埃希菌标准株(ATCC25922)、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标准株(ATCC BAA-1706)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AB-16703)时间杀菌曲线以及相关PD参数。应用GraphPad Prism 7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在模拟不同给药剂量PK条件下,国产与研替加环素具有相似的抗菌效果,但均表现较弱的抗菌效果。两者的时间杀菌曲线几乎重叠,最大杀菌量均<2 log,在24 h内,细菌都恢复生长到细菌的生长平台期。在PD参数比较中,研与国产替加环素(100 mg,1次/12 h)对大肠埃希菌ATCC25922最大杀菌量分别为(-1.101±0.147)lg CFU/mL和(-1.105±0.208)lg CFU/mL;对肺炎克雷伯菌ATCC BAA-1706最大杀菌量分别为(-1.999±0.187)lg CFU/mL和(-1.865±0.066)lg CFU/mL;对鲍曼不动杆菌AB-16703最大杀菌量分别为(-0.240±0.209)lg CFU/mL和(-0.230±0.187)lg CFU/mL。不同给药方案下,两种药物对三种菌的最大杀菌量、细菌再生至初始菌量时间、24 h杀菌量和杀菌与恢复生长曲线与空白对照曲线面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在体外模拟人体药物代谢过程条件下不能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研与国产替加环素体外PK/PD效果相似。

  • 标签: 抗菌药 替加环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效应动力学 原研药 国产药
  • 简介:摘要同时性双侧发乳腺癌是指两侧乳腺同步发生发肿瘤,总体发病率较低,但近年来随着隐匿型乳腺癌的发现增加,其总体呈上升趋势。同时性双侧发乳腺癌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老龄、一级乳腺癌家族史、癌前病变硬化性腺病与首发癌病理特点是目前认可的危险因素。与单侧乳腺癌相比,同时性双侧发乳腺癌预后不佳。应增强高风险女性风险意识,定期检查,尽早发现非触及病灶。通过对高风险单侧乳腺癌患者采取各项预防性治疗,可有效减少乳腺癌事件,改善患者预后。本文通过回顾国内外文献,阐述同时性双侧发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病理组织学特征、预后和预防性治疗等。

  • 标签: 乳腺肿瘤 同时性双侧乳腺癌 危险因素 病理 预防与控制
  • 简介:摘要癫痫是中枢神经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在成人癫痫患者中,绝大部分为灶性癫痫。成人灶性癫痫病因众多、病理机制复杂、症状表现差异较大,常给临床医师在制订诊疗策略时带来困惑。得益于现代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诊疗手段不断涌现并应用于灶性癫痫,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也不断推陈出新。鉴于上述背景,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电图与癫痫学组组织相关专家,参考国内外相关指南、专家共识及最新文献,结合当前国内医疗发展实际情况,讨论并撰写了该指南,旨在为我国成人灶性癫痫患者提供更加实用、规范的诊疗方案。

  • 标签: 局灶性癫痫 诊断 治疗 指南 成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慢性灶性骨感染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以期帮助临床医生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22例慢性灶性骨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6例;年龄为(5.6±3.5)岁,范围为1~13岁;股骨16例,胫骨5例,腓骨1例;患侧为左侧12例,右侧10例。初次就诊时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10例,跛行8例,局部肿物3例,股骨外翻伴步态异常5例,不愿站立1例,症状持续时间为(3.2±4.1)个月,范围为7 d至12个月,均无发热等全身症状。入院后完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降钙素、结核菌素试验、T细胞斑点检测等。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平扫+重建、磁共振成像检查。所有患儿均在全身麻醉下接受患肢病灶刮除术。结果4例C反应蛋白升高,5例白细胞升高,8例淋巴细胞升高,3例中性粒细胞下降,2例血红蛋白下降,1例血沉升高,4例降钙素升高。结核菌素试验、T细胞斑点检测均无明显异常。3例骨质破坏周围无硬化骨,17例骨质破坏周围有硬化骨,4例骨皮质增生肥厚,5例股骨远端外翻畸形。病理诊断提示病灶内大量慢性炎症细胞浸润,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结果均为阴性。随访时间为(2.7±3.8)年,范围为1个月至4年,无切口感染、病理性骨折、骨感染复发等发生。结论儿童慢性灶性骨感染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影像学表现复杂,易误诊漏诊。早期积极行病灶刮除术,根除感染灶,是改善症状、防止畸形发生的关键。

  • 标签: 儿童 骨感染,局灶性,慢性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灶性白质损伤(punctate white matter lesions,PWML)是婴儿期最为常见的白质损伤性疾病(发生率超过20%),可引起不良神经发育结局,严重威胁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该损伤具有多变性及扩展性,可导致广泛脑结构及功能变化。笔者主要阐述了PWML病灶特征及其预后评估方面的研究进展,指出现有损伤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展望。

  • 标签: 局灶性白质损伤 脑结构 脑功能 磁共振成像 预后评估 婴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灶性机化性肺炎(FOP)的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8年江苏省人民医院住院手术切除的40例误诊为肺癌的FOP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影像学特点、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结果(1)40例FOP患者中,男34例,女6例,年龄范围为26~82岁,平均年龄(55.55±10.52)岁。(2)临床表现中,咳嗽咳痰21例,发热6例,咯血8例,胸痛12例,体检发现14例。(3)病变在肺野外、中、内带及各肺叶均有发生。CT表现多样,除结节影和实变影外,合并有分叶状、边缘毛刺征、支气管充气征、空泡征、密度不均、胸膜牵拉等。病灶范围≥3 cm的26例,<3 cm的14例。(4)共有8例患者行PET-CT检查,其中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增高,提示恶性病变可能;2例未见氟代脱氧葡萄糖代谢增高,考虑炎症后改变。(5)40例患者中,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均正常,仅有1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轻度增高,D-二聚体均正常。(6)病理提示间质纤维组织增生,肺泡腔扩张,腔内见纤维素样黏液栓形成,间质多量淋巴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7)40例手术患者中,1例患者半年后复查手术缝线周围复发;余复查均正常。结论FOP临床相对少见,因其特殊影像表现极易误诊。临床医师需不断加强对FOP的认识,通过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影像、实验室检查、病理特征等综合诊断,以减少临床误漏诊。

  • 标签: 局灶性机化性肺炎 临床表现 病理学特征 影像学特点 误诊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5例肺炎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临床症状均表现为咳嗽、咳痰,感染指标轻度异常,肿瘤标记物指标增高,经抗感染治疗后效果欠佳,通过完善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等检查后明确肺炎型肺癌诊断。肺炎型肺癌因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若早期无法明确诊断,可经抗感染治疗后复查胸部影像学,并及时完善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肺穿刺活检等获取病理学依据以明确诊断。

  • 标签: 肺炎型肺癌 误诊 肺部感染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研究者是否会在工作时间之外向BMJ提交手稿和同行评议意见,以及这种状态是否随时间有所变化。研究设计观察性研究,选择2012至2019年提交的、能确定作者地址信息的研究手稿和同行评议意见。设施两个大型综合性医学刊物使用的在线提交系统。主要终点指标在周末、国家法定节假日以及每天不同时间段提交的手稿和同行评价(以区分清晨和深夜提交的文档)。使用Logistic回归预测手稿和同行评价在周末或节假日提交的概率。结果研究分析了49 000篇以上手稿和76 000篇以上同行评议。手稿或同行评议在周末或节假日提交的概率随时间的变化很小。与同一周工作日作比较,在工作小时之外提交文稿的比例非常高:周末概率平均为0.14~0.18,节假日工作概率是0.08~0.13。不同国家研究者之间的区别具有明显特征性:中国研究者最常在周末和午夜工作,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科研人员更可能在工作日和一天的中午提交报告。结论长期存在的国家之间的差异表明,"过度工作的文化"是实际存在的,而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方法。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过敏性鼻炎、哮喘住院患者血清过敏检测结果,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过敏反应科住院的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404例,均采用荧光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过敏,统计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2018-2020年过敏原阳性率变化趋势,分析过敏原性别差异及过敏原阳性率较高人群。结果404例成人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总免疫球蛋白E(IgE)阳性率达69.06%(279/404);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梧桐(56.19%,227/404)、粉尘螨(51.98%,210/404)、户尘螨(49.75%,201/404);食物性过敏原阳性率前3位依次为虾(23.76%,96/404)、花生(22.03%,89/404)、鸡蛋白(21.53%,87/404)。过敏总IgE、吸入混合型过敏原初筛(phad)的性别(男性/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35%比28.71%,29.46%比22.77%,P均<0.05);艾蒿、葎草、鸡蛋白、牛奶、小麦、大豆的性别(男性/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47%比20.05%,25.99%比20.79%,21.53%比13.12%,8.17%比5.45%,18.07%比12.13%,11.14%比7.18%,P均<0.05)。18~30岁人群过敏中梧桐、尘螨、艾蒿检出率达峰值。phad阳性率2018—2019年逐年升高,2020年略有下降;食物混合型过敏原初筛阳性率2018—2020年呈逐年升高趋势。结论血清过敏检测有助于明确呼吸道过敏性疾病患者致敏的种类,梧桐、尘螨、艾蒿可能是诱发郑州地区成人过敏性鼻炎、哮喘的主要致敏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哮喘 免疫球蛋白E 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