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联合早期综合康复疗法用于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杭州市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联合心理干预,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血清高度糖基化的i型跨膜糖蛋白阳性细胞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细胞(CD34+KDR+)占单核细胞百分比、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α)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别为(16.4±3.8)分、(17.9±5.2)分和(3.56±0.4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3.4±5.6)分、(23.7±6.4)分和(5.39±0.87)分(t=7.896、7.258、6.935,均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BI指数)、Fugl-Meyer评分(FMA)和功能独立性测评得分(FIM)分别为(79.7±20.8)分、(54.6±17.2)分和(96.8±8.5)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0.4±17.6)分、(39.6±14.8)分和(83.1±9.7)分(t=8.123、7.251、8.009,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4+KDR+占单核细胞百分比、SDF-1α分别为(1.58±0.19)%和(1.84±0.11)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0.73±0.20)%和(1.34±0.09)μg/L(t=7.125、6.983,均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心理干预联合早期综合康复疗法可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增加CD34+KDR+占单核细胞百分比、SDF-1α含量有关。

  • 标签: 脑梗死 心理疗法 康复 单核细胞 蛋白质转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表现焦虑量表 抑郁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是老年人群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目前,nAMD的治疗主要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激光治疗等对症疗法,这并不能解决nAMD持续性活动的问题,反复治疗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也增加了眼压升高、炎症反应等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基因疗法的广泛应用为nAMD的治疗带来了更多可能。它以病毒为载体,将目的基因cDNA与载体组合,利用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特点,实现了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内的表达。在动物实验成功的基础上,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展Ⅰ期、Ⅱ期临床试验,其靶点有色素上皮衍生因子、RNA干扰、可溶性VEGF受体-1、内皮抑素和血管抑素、抗人VEGF抗体片段、可溶性CD59、阿柏西普、补体因子Ⅰ等,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就基因疗法治疗nAMD的机制、临床试验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并提出未来基因疗法的前景展望。

  • 标签: 新生血管性黄斑变性 基因疗法 临床试验
  • 简介:摘要光线性角化病(AK)是与长期光暴露有关的一种皮肤癌前期损害,光动力疗法是其主要治疗方法之一。与传统光动力疗法相比,以日光作为光源的日光光动力疗法操作方便,疼痛感低,患者接受度高,但易受到天气等因素的影响,适用于头面部Ⅰ级或Ⅱ级光线性角化病的治疗,预处理、光敏剂、光照等均可能影响其疗效。本文主要阐述日光光动力疗法的优势,并介绍其操作方法,以帮助临床工作者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 标签: 角化病,光化性 光化学疗法 日光疗法 治疗结果 影响因素分析
  • 作者: 马锐 李春蕊 魏建梅 许丽媛 余恩念 彭莉萍 刘俐 刘起颖 郎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1-28
  • 出处:《中华疼痛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吉林省人民医院疼痛科,长春市 130000,中日友好医院日间手术中心,北京市 100029,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南昌市 330006,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北京市 100029,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疼痛科,济南市 250021,华中科技大学协和深圳医院疼痛科,深圳市 518052,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疼痛科,成都市 610041,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昆明市 650101,深圳大学总医院疼痛科,深圳市 518055
  • 简介:摘要臭氧大自血疗法是利用自体血加注臭氧后,通过静脉回输的方式将臭氧导入体内。该疗法在多种慢性缺血性疾病及免疫相关疾病中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国内该疗法操作流程无统一标准,存在操作差异,为保证臭氧大自血疗法的安全性,预防和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现组织国内相关护理专家撰写本共识。旨在规范臭氧大自血疗法操作流程,进一步推动同质化管理,让患者获得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 标签: 臭氧 大自血疗法 护理 专家共识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陶晶 杨晓帆 赵志轩 李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23年第03期
  • 机构: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高压氧科,牡丹江 157000,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康复科,牡丹江 157000,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中西医结合科,牡丹江 157000,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兴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牡丹江 157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针刺疗法是否可以减轻D-半乳糖(D-gal)联合三氯化铝(AlCl3)诱导的阿尔兹海默症(AD)大鼠的学习和记忆缺陷及其机制。方法本研究为动物实验。将体质量为240~270 g的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A)组、模型(B)组、针刺(C)组、药物治疗对照(D)组,每组5只。造模并治疗后,通过Y-迷宫、跳台和莫里斯水迷宫实验对各组大鼠的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尼氏体亚甲蓝特殊染色评估神经元损伤情况;TUNE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组织中β-淀粉样蛋白(β-AP)和磷酸化tau水平。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多组比较,然后选择Tukey检验进行多重比较。结果与A组相比,B组大鼠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出现神经元损伤和高神经元凋亡率,且β-AP和磷酸化tau水平均明显更高(均P<0.05);与B组相比,C组和D组大鼠认知功能障碍得到缓解,神经元损伤得到改善,神经元凋亡率更低,β-AP和磷酸化tau水平均下调(均P<0.05)。结论针刺疗法可能通过降低海马组织中β-AP和磷酸化tau水平来改善AD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 标签: 阿尔兹海默症 β-淀粉样蛋白 磷酸化tau 针刺疗法
  • 简介:摘要运动疗法是周围血管疾病综合治疗中重要的一环,包括步行训练、高强度间歇运动、抗阻力训练等形式。本文从运动强度(运动负荷、运动中跛行严重程度、运动量增加幅度)和运动持续时间(每次运动持续时间、作息比、每周运动频率、疗程持续时间)等方面进行综述,指出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制订个性化"运动处方",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指导,使周围血管疾病患者在运动疗法中获得最大益处。

  • 标签: 综述 周围动脉疾病 运动疗法 锻炼
  • 简介:摘要尖锐湿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近些年肛管尖锐湿疣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临床上治疗尖锐湿疣方法较多,但暂无可以彻底根除的方法。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是利用光敏剂和光治疗尖锐湿疣的新的治疗方法,逐渐被广泛应用。笔者对ALA-PDT的作用机制、ALA-PDT治疗肛管尖锐湿疣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尖锐湿疣 肛管 光动力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岩盐气溶胶疗法治疗呼吸道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于2021年6月,通过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Cochrane library、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中检索岩盐气溶胶疗法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应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进行风险偏倚评价,应用Revman 5.4和Stata 16软件进行meta分析,应用TSA 0.9进行试验序贯分析,GRADEpro软件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根据研究对象是否接受了岩盐气溶胶疗法分为试验组(1 125人)和对照组(973人)。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RR=1.22,95%CI:1.15~1.29,P<0.001),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WMD=0.20,95%CI:0.09~0.31,P<0.001),FEV1占预测值百分比(FEV1%)(WMD=5.06,95%CI:3.47~6.65,P<0.001),用力肺活量(FVC)(WMD=0.22,95%CI:0.16~0.27,P<0.001),最大呼气流量(PEF)(WMD=21.312,95%CI:9.189~33.435,P=0.004)均有所提高。TSA检验显示总有效率、FEV1、FEV1%、FVC、PEF的差异性结论可信,但对于FEV1%的结论需要谨慎对待;有3篇文献报告了试验组不良反应情况;GRADE证据质量评价显示3条极低质量证据,2条低质量证据。结论岩盐气溶胶疗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呼吸道疾病有一定效果,需高质量证据进一步确证。

  • 标签: 呼吸道疾病 Meta分析(主题) 岩盐气溶胶疗法 盐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应用多学科合作运动疗法的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入住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人民医院)MHD患者174例,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90例)不进行运动干预,观察组(84例)应用多学科合作的运动疗法,借助智能运动车开展个性化的渐进式运动干预,3次/w,连续不断进行12 w,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微炎症状态、生活质量的改变进行观察。结果干预12 w后,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SF-36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MHD患者应用多学科合作运动疗法的效果十分显著,不但可以使其微炎症状态得到改善,而且还可以使其生活质量得到切实的提升。

  • 标签: 血液透析 运动 微炎症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光动力疗法是消化系统癌症的一种有前景的辅助治疗方法和诊断方式,但是国内尚未普遍开展这一技术。本文对光动力疗法在消化系统癌症中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旨在加深临床医师对这一诊疗方法的认识。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诊断 治疗 光动力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远程运动想象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1月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常规康复疗法的基础上实施远程运动想象疗法进行居家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肢体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注意力、语言、记忆、定向及视空间与执行功能五个维度评分、上肢及下肢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将远程运动想象疗法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居家康复护理中,能够显著提升患者认知水平,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对患者居家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远程运动想象疗法 脑卒中患者 居家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电磁疗法作为一种物理疗法,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部分人类疾病的临床治疗。笔者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 Med、Europe PMC等数据库中,检索电磁疗法的临床应用相关文献共123篇,并对其做出分析和评价,共筛选出有效文章58篇。综述了电磁疗法对常见几种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失眠症、抑郁症、骨质疏松等的临床应用及治疗效果,并且对常用电磁疗法的类别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主要包括穴位贴磁、脉冲电磁场、旋磁、重复经颅磁刺激以及穿戴磁性物品等。结果表明,电磁疗法对部分人类内科疾病、神经性疾病、骨科疾病均有显著疗效,其适用范围广且副作用小。

  • 标签: 电磁疗法 高血压 糖尿病 神经性疾病 骨科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简快心身积极疗法在老年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泌尿外科围手术期老年患者387例,按同一病区2个医疗组所收治患者分为医疗组一所收治的193例患者为观察组和医疗组二所收治的194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结合简快心身积极疗法进行干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罗森伯格自信心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作为比较2组实施前后的评价指标。结果术后7 d观察组SAS评分为(31.13 ± 3.64)分,对照组为(48.45 ± 7.7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6.36,P<0.05)。术前1 d、术后7 d观察组自信心有效率分别为98.4%(190/193)、94.8%(183/193),对照组分别为86.6%(168/194)、85.1%(165/19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为-3.27、14.66,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 d GSES评分为(26.79 ± 2.17)分,对照组为(16.86 ± 1.90)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0.19,P<0.05)。结论简快心身积极疗法的应用能有效减轻围手术期老年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增加其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有效提高医患沟通效率,促进康复。

  • 标签: 老年患者 简快心身积极疗法 围手术期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是成年男性致死率较高的癌症,患者一旦进展至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或者出现转移时,其对传统雄激素剥夺疗法将不再敏感,预后往往较差。近年来,免疫系统在肿瘤发生发展及其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相应免疫疗法也相继问世。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作为一种新兴疗法可打破肿瘤对于机体免疫系统的"封锁",重新"点燃"免疫细胞活性。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问世使前列腺癌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这一疗法仅对部分患者有效。而通过联合疗法以及筛选高敏感性患者将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前列腺癌中的效能。本文旨在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对前列腺癌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免疫抑制剂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绘画疗法对减轻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和焦虑抑郁情绪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肿瘤科层流病房住院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纳入的39例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2—5月纳入的39例患者为干预组。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每周1次,共4周的绘画干预。采用Piper疲乏修订量表(PFS-R)、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SDS)分别于干预前、干预完成时和干预后1个月评估2组患者疲乏和情绪状况。对照组失访1例,干预组失访3例。结果绘画疗法后干预组2个时间点疲乏、焦虑、抑郁总分分别为(4.04 ± 0.91)、(48.81 ± 3.92)、(46.06 ± 4.53)、(3.55 ± 0.84)、(47.47 ± 4.33)、(45.17 ± 4.74)分,对照组分别为(5.34 ± 1.18)、(51.13 ± 3.88)、(50.63 ± 4.36)、(5.07 ± 1.40)、(52.74 ± 4.04)、(51.24 ± 4.01)分。2组患者疲乏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焦虑和抑郁总分的时间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值为48.859~126.096,均P<0.05);疲乏总分及感觉、情绪、行为维度得分,焦虑和抑郁总分的组间效应与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值为6.037~37.014,F交互值为7.696~35.754,均P<0.05)。结论绘画疗法能有效缓解血液肿瘤化疗患者的疲乏,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

  • 标签: 绘画疗法 血液肿瘤 疲乏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混合痔术后康复护理中采用五音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山东省耳鼻喉医院肛肠科行手术治疗的14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后给予常规护理与中药熏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开展五音疗法,分别对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疼痛程度、情绪状态、便秘及睡眠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 d的疼痛发生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Wexner评分与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在术后7 d的疼痛发生率、VA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Wexner评分与PSQI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混合痔术后康复护理中采用五音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和术后便秘程度,并积极改善其睡眠质量。

  • 标签: 混合痔 康复护理 五音疗法
  • 简介:摘要对视觉艺术疗法(VAT)的概念、实施人员、干预对象、干预方式、干预机制、理论依据、应用效果进行综述,提出培训专业实施人员、通过社区筛查患者、多学科合作促进康复、同伴支持建立兴趣小组、高校设立相关课程、养老机构与高校合作,促进VAT在我国失智症患者中的推广应用。

  • 标签: 综述 老年人 痴呆 视觉艺术疗法
  • 简介:摘要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主要有运动疗法,如八段锦、太极拳;中医适宜技术如艾灸、针刺、穴位贴敷、耳穴贴压、按摩推拿、拔罐、刮痧、药茶;情志疗法如音乐疗法等,多简便易行、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配合药物治疗有协同降压作用,更有利于血压平稳控制。今后研究还需进行长期的持续随访、加强研究规范性,对高血压病3级和继发性高血压患者仍有待展开深入的研究。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非药物治疗 中医药疗法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