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新《刑法》关于“假冒专利”的规定与其它侵犯知识产权在处罚上存在明显差别,通过“假冒专利”与其它侵犯知识产权的比较,指出“假冒专利”在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可能导致的误区,分析该在立法上的失误与疏漏。

  • 标签: 中国 刑法 假冒专利罪 侵犯知识产权罪 立法
  • 简介:《“两高”解释》通过量化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提高了《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的可操作性,然而,《“两高”解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司法机关在认定假冒注册商标时,应全面分析假冒注册商标的犯罪构成要件,客观评价涉嫌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的侵权行为对市场经济秩序和相关公众利益的损害,不能简单地根据《“两高”解释》所规定的数额标准“对号入座”。

  • 标签: 假冒注册商标罪 犯罪构成 司法解释 市场经济秩序 相关公众
  • 简介:摘要:《刑法修正案(九)》新增的终身监禁制度,立法机关仅将其配套于贪污受贿犯罪,这是顺应时代发展的结果。它首次出现便引发极大的争论,同时推动了我国死刑改革之路向前推进。立法明确规定其适用对象是实施了极其严重的贪污腐败犯罪的犯罪人。在实践中,法官面对具体案件时,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终身监禁的时间效力问题。终身监禁制度的确立在惩治腐败、促进死刑改革和彰显刑罚功能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同时因为在我国是首次出现,各界对其认识不够,导致在实践运用中也有些许瑕疵,所以如何对其加以完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贪污罪 终身监禁 特殊刑罚措施 死刑缓期执行 绝对终身监禁
  • 简介:摘要:意思决定自由是指主体对自身的利益按其意愿进行自由支配的权利。敲诈勒索中胁迫的违法性在于侵害了被害人处分财产的意思决定自由。对胁迫的认定,应基于事实与规范的递进性判断。从事实层面来看,无论胁迫的内容合法与非法,只要足以使被害人产生恐惧,则在形式上符合胁迫的构成要件。从规范价值层面来看,以合法内容实施的胁迫,产生的恐惧程度不足以侵害处分财产的意思决定自由,其法益侵害阙如,因而阻却胁迫的成立。对被害人的界定,应将具体被害人置于所属行业或交往领域中审慎的理性人、类型人作为判断基准,认定胁迫是否使同行业类型被害人产生恐惧,进而对其处分财产的意思决定自由造成侵害。

  • 标签: 敲诈勒索罪胁迫恐惧意思决定自由
  • 简介:摘要:最近几年,随着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存款率的上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问题逐渐成为金融犯罪的重点内容。我国刑法针对违反金融规定、扰乱金融秩序的非法集资行为构建了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为主导的规制模式。但是由于大量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案例涉及到数人甚至数十人,对于犯罪活动当中的共犯法律责任的认定,仍然面临法律适用标准不统一、刑法介入不恰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商榷和讨论。本文主要基于相关的司法实践经验,分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共犯问题。

  • 标签: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 共犯问题 非法集资 法律认定
  • 简介:中职生毕业后干什么?很多人的答案是技工。可是,上海市电子工业学校毕业生、23岁的李冠男给出了另一个答案。凭着一股闯劲,他从一线工人做起,然后到阿里巴巴做销售,再到现在自己创业当老板,前后只用了五年时间。他用实践证明,不管是什么学历,只要肯吃苦,愿挑战,都能收获人生硕果。

  • 标签: 阿里巴巴 老板 创业 销售 工业学校 毕业生
  • 简介:  问题与情境  打折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当我们走在街上,经常看到或听到"大放血""清仓处理""5折酬宾""大亏本"等标识或叫卖声;当我们打开网络想放松一下时,扑面而来的还是各种各样的销售信息.正因为这样,打折销售问题也成为近几年中考的热点.这里我们一起走进销售的现实世界,用数学知识来研究销售的问题.……

  • 标签: 市场经济谋略 打折销售 谋略打折
  • 简介:【摘 要】过失致人死亡和故意伤害(致死)的区分,一直是司法实务界的难题,而从二的概念和要件出发,在理论上对二的差异进行对比,可知二的根本区别在于客观方面的行为范围不同以及行为人主观方面不同。本文以轻微暴力致人死亡案件为视角,在同一行为类型下对行为人的主观方面进行客观分析。文章运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对三个案例进行比较分析,认为司法实务中在个案中判断行为人的主观意图应当由客观事实和行为体现,具体可从当事人特定关系、案件起因、犯罪行为因素、行为人事后态度四个方面进行考量。

  • 标签: 过失致人死亡 故意伤害(致死) 轻微暴力 主观意图 客观标准
  • 简介:发生于1924年到1927年的国民大革命,革命主体从精英转向了平民,人民群众被广泛发动起来,出现人人竞谈“革命”、动辄“反革命”的奇观。武汉国民政府借此出台了《反革命条例》,将“反革命”的打击上升到法律层面。但打击范围的无限扩大,不仅买办阶层,甚至参加商会组织的商人上层群体也被列入革命对象,此举引发20年代末期的商会存废之争。直至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国民党在中国执政地位的确立,这场争斗才渐告结束。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这一大破大立的革命语境下,动荡的社会破坏了原有的政治结构,“反革命”即是在原有法律破坏的情形下出台并实施的。随着政局的稳定,国家由破坏转为建设,这一模糊化的“反革命”罪名才逐渐消失。

  • 标签: 国民革命 反革命罪 大买办 大资产阶级
  • 简介:摘要本文力图结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罪与罚》,对其创作中的宗教思想作具体的剖析,从而了解陀思妥耶夫斯基宗教思想的缘起及其出现的必要性,反映出陀思妥耶夫斯基通过构想出一种理想的宗教意识,呼呈世人以“爱”和“受苦”进化灵魂,从而实现社会和人类的解放。

  •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宗教意识
  • 简介:我国《刑法》第176条将“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纳入犯罪行为,这种将非正规金融活动入化的立法政策值得反思。将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入化,有悖于现代刑法所奉行的谦抑性原则,有悖于保护公众投资者利益的原则,也是有悖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需要。概而言之,“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应该去化,这是建立公正、合理之经济秩序的必然要求,也是迈向金融业平等的前提和基础。

  • 标签: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去罪化 投资合同 谦抑原则 市场经济
  • 简介:《刑法修正案(八)》增设危险驾驶是十分必要的,不仅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对刑法理论的完善。本的主观方面是过于自信的过失,属于抽象危险犯,而不是行为犯。在刑罚设置方面,应增设资格刑,以便能更好地预防本的发生。

  • 标签: 危险驾驶罪 醉酒驾驶 飙车
  • 简介:当今社会的洗钱活动日趋严重,已成为国际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为了打击洗钱犯罪,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关于预防和惩治洗钱犯罪的规定,对于惩治腐败,打击毒品犯罪、黑社会组织犯罪、跨国经济犯罪,促进国际经济合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刑法 洗钱罪 反洗钱立法 犯罪界定 犯罪构成
  • 简介:“我全部的精神支柱就是孩子,我想教育好他,可是我又想不出有什么更好的教育方法,我也不懂法律……”43岁的北京市房山区妇女骆淑平在法庭上这样忏悔,因为她竟动手把自己8岁的亲生儿子王闯打成重伤,以致生命垂危。

  • 标签: 出伤害罪
  • 简介:文章从两个方面对转化型抢劫的客观条件展开论述:一是转化的行为条件——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分析了使用暴力或以暴力相威胁的对象、程度及共犯中实行过限的问题。二是转化的时空条件——当场,明确地界定了此类转化型犯罪的时间和空间。文章还对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论证,为转化型抢劫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判断依据。

  • 标签: 抢劫罪 转化型抢劫罪 转化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