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4 个结果
  • 简介:康奈尔大学全方位课程理念的产生不仅是美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创办者康奈尔和怀特共同努力的结果。其课程设计具有明确的通专相结合的培养目标,强调所有学科、专业、课程一律平等,注重实用教育与自由教育相结合,课程注重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课程的跨学科倾向等方面的特色。我国地方综合大学课程改革可以从中汲取有益的经验,即要明确大学课程设计理念;改变课程观念,注重学科间的均衡发展;加强科学研究,突显服务职能;注重课程资源的整合与开发,为学生的自由选择提供更多的机会等。

  • 标签: 康奈尔大学 全方位课程 课程结构 启示意义
  • 简介:少数民族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滞后、少数民族大学生低学业成就、科研院所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资源有效不足等等问题是当前教育教学、科研面临的难题,亦是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为此,以云南彝族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为例,通过研究成果转化为课程资源的迫切与可行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转化策略。

  • 标签: 地方性知识 课程资源 彝族文化 转化
  • 简介:《荀子·劝学篇》是最早论述学习的名篇,它提出"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的观点,其实质是一种研究学习观,这些观点对研究生进行研究学习具有借鉴意义。研究生在进行研究学习时存在知识面狭窄、思维不深入、缺乏写作训练的弱点。借鉴《荀子·劝学篇》的学习思想,研究生应采取广泛阅读、深入思考、勤于写作等学习策略来提高研究学习能力。

  • 标签: 《荀子·劝学篇》 “入乎耳 著乎心 布乎四体 形乎动静” 研究性学习 问题与策略
  • 简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出来,高校"思政课"应注重提高生态道德教育的实效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证明,问题教学法是提高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重要举措,因此应在《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

  • 标签: 大学生 生态道德教育 实效性 “基础”课 问题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