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巴塞罗那奥运会是奥运史上空前的盛会,游泳项目的31枚金牌落入9个国家之手,而93枚奖牌被18个国家争得,打破了以往由几个游泳超级大国垄断的局面,使国际泳坛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使今后的游泳比赛变得更加精彩、激烈,更加有魅力。

  • 标签: 游泳训练 游泳比赛 游泳项目 巴塞罗那奥运会 庄泳 训练理论
  • 简介:为消除社会各界对政府办赛社会效益的质疑,推动政府办赛为民的可持续发展,采用文献资料法、个案研究法、专家访谈法等,以近年举办的大型体育赛事为个案,探求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举办大型体育赛事为改善民生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有效手段;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可以增强人民的民生权益保障意识,可以完善服务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社会规制,可以拉动相关产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可以加速政府改善民生的社会实践等促进作用。同时,政府办赛也会滋生追逐政绩,导致行为失范和办赛惠民的盲动性和效率低下性。针对政府办赛的双重社会效益,提出如下结论与建议:1)举办大型体育赛事对当地政府改善民生构成倒逼机制并为改善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2)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与改善民生之间存在着既矛盾又相互统一的辩证关系。3)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在赛事举办和改善民生中的主体作用,建立起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促进政府办赛惠民决策的科学化、法治化、高效化。4)建立科学的政府办赛绩效考核机制,规避政府办赛惠民的盲动。5)政府办赛要优化公共资源,节俭办赛,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改善民生的实际需求中去。

  • 标签: 政府办赛 改善民生 矛盾性 统一性 辩证关系
  • 简介:回顾了我国体育强国的建设历程,解读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具有的草根性、民俗性和乡土性的原生文化特性,以及基于这种文化特性,所表现出的廉价、平民和非功利的原生文化价值存在。结果表明,当前国情背景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是我国实现向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战略选择。

  • 标签: 体育强国 民族传统体育 价值
  • 简介:通过田野调查方法,对广西邕宁抢花炮及其民俗文化进行研究。认为邕宁抢花炮表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其文化寓意却与嗣子的风俗有密切关系。突出了社会学、人类学视角研究的特点,在通过社会风俗来把握抢花炮的民俗文化方面显得更直观和准确。

  • 标签: 生殖崇拜 广西邕宁 抢花炮 民族传统体育
  • 简介: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并依托现代社会学分析法,以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安全为理论视角,揭示了体育全球化下我国民族体育文化所面临的安全威胁,提出了我国民族体育的文化安全不仅需要适应力,更需要创新力的观点,并指出当前我国民族体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主要在于进行科学的创造性转化,必须要充实和丰富自身,必须要不断地追求原创力等,为促进我国民族体育的文化安全及健康发展建言献策。

  • 标签: 全球化 民族体育文化 文化安全 创新性
  • 简介:采用实地考察、文献资料等方法,对内蒙古民族体育资源及产业化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结果显示,受区域经济和思想观念的影响,内蒙古民族体育资源虽然丰富,但进入商品化领域的项目不多,市场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的程度不同,民族体育产业专门人才匮乏。提出了促进内蒙古民族体育资源向产业化方向良性发展的对策。

  • 标签: 民族体育资源 产业化 内蒙古
  • 简介:通过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调查,发现体育开展现状不容乐观。影响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体育发展的社会学因素有人们的体育观念与意识不够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人们居住分散、受教育程度偏低和村民自治组织程度化较低。

  • 标签: 西北 少数民族地区 农村体育 对策
  • 简介:采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方法,在民族审美心理基本特征和哲学基础上,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分析了奥林匹克运动冲击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不同历史文化之间的冲突。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契合上,探讨了面对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渗透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

  • 标签: 奥林匹克运动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文化 审美心理
  • 简介: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云南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一种具有独立的文化形态、独自生存的发展历史、突出丰富文化内涵的民族传统文化。近年来,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锻炼与休闲已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社会需要。少数民族村寨传统体育文化象征着自然、和谐、发展。它是生活的美与美的生活,是体育的休闲娱乐,又是休闲娱乐的体育,是一种和谐生态的文化。在云南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寨建设是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村寨建设的重要内容,应加强两者关系的研究,加大项目保护和传承力度,加强制度管理。

  • 标签: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美丽乡村建设 休闲美学
  • 简介:通过调查发现,民族高职高专学生运动损伤的特点是:男生损伤率高于女生;民族学生的比例大于汉族学生;课外损伤高于课内;造成损伤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在受伤的项目上男生在足球、篮球中居多,女生在田径中居多;损伤部位以下肢为主。但只要加以重视,可以大幅度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 标签: 体育运动 运动损伤 高职高专 民族地区
  • 简介:基于传播学视角,分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传播主体定位存在偏差;传播路径较为狭窄;传播运行机制不畅;传播技巧缺乏创新性。提出了疏解对策,主要是:创新理念,科学定位;强化媒介,拓宽路径;完善机制、双方互动;创新方法、提升质量,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创造性传承和创新性发展。

  • 标签: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传承 发展 困境 疏解 传播学
  • 简介:办好学校运动队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汕头大学刘晋森一、训练与管理训练与管理,是学校运动队经常的大量的两项工作。这里讲的管理,是指运动队的思想教育,作风培养,组织纪律性和生活管理等。学校运动队既要首先完成专业知识的学习任务同时又是执行课余训练比赛任务的群体...

  • 标签: 比赛任务 组织纪律性 思想教育 课余训练 管理训练 汕头大学
  • 简介:根据草坪草气候生态区划带,温暖潮湿带是符合以下条件的区域:北纬约25.5-32度,东经约108.5-122度;年平均温度13.0—18.0℃;年平均降水量940—2050;1月月平均温度1.0-9.0℃,7月月平均温度23.0-34.0℃;1月月平均相对湿度69—80,7月月平均相对湿度74—94。地理区域则是:湖北的少部分地区;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广西的极少部分地区;江西的绝大部分地区;福建的北部地区;浙江;安徽的南部地区;江苏的少部分地区;上海市等。

  • 标签: 养护管理 潮湿 温暖 部分地区 图表 相对湿度
  • 简介:肌肉的强烈收缩将导致疲劳,肌肉在疲劳状态下工作能力下降,并容易导致损伤,因而能否有效评价疲劳对监控运动负荷以及避免肌肉损伤具有重要意义。肌电指标是传统的评定肌肉疲劳的方法,在训练状态下不易获得,近红外光谱技术是一种无损的可以遥测组织氧含量的方法,由于氧含量下降可能与肌肉疲劳的发生相关,因而监测肌氧含量的下降程度可能是评定肌肉疲劳的新方法。

  • 标签: 肌肉氧含量 肌肉疲劳 近红外光谱技术 肌电图 运动生物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射击运动员目标取向、竞赛状态焦虑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射击运动员目标取向测验和竞赛状态焦虑问卷对国家射击队、辽宁射击队、北京市射击队36名射击运动员进行调查。结果:(1)射击运动员的任务取向显著高于自我取向。国际健将级运动员任务取向显著高于国家健将和国家一级运动员,而自我取向显著低于后两者;(2)射击运动员的状态自信心得分较高。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认知状态焦虑显著高于国际健将级和国家健将级运动员;国际健将级运动员的躯体状态焦虑显著低于国家一级运动员;国际健将级运动员的状态自信心显著高于国家健将级和国家一级运动员;(3)自我取向高分组的运动员认知状态焦虑更高,状态自信心更低;任务取向高分组的运动员认知和躯体状态焦虑更低,状态自信心更高。(4)自我取向显著正向预测认知状态焦虑,解释率为31.3%;任务取向显著负向预测躯体状态焦虑,解释率为17%;自我取向显著负向预测状态自信心,解释率为27.3%,任务取向显著正向预测状态自信心,解释率为35.5%。结论:运动级别越高的运动员越倾向于任务取向,认知和躯体状态焦虑越低,状态自信心越高。

  • 标签: 射击运动员 目标取向 竞赛状态焦虑
  • 简介:选择高校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体育专业大学生运动损伤成因与运动场景的关系,旨在最大限度地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运用问卷调查法为主要研究方法,结果显示:运动场景是导致学生运动损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运动损伤的学生中,由于运动场景的原因,乡村与城市、低年级与高年级、男与女的受伤人数比例成显著差异.而低年级学生与高年级学生因"情景回顾"受伤人数比例无明显差异.

  • 标签: 高校 体育专业 大学生 运动损伤 运动场景 损伤原因
  • 简介:比赛服装颜色与运动竞赛表现的关系是近年来颜色心理学效应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也是竞技运动赛场中的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该文对运动竞赛情景中比赛服装颜色与运动竞赛表现关系的研究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普遍认为运动竞赛情景中存在红色比赛服装颜色优势效应。目前,比赛服装颜色对运动竞赛表现产生影响的解释观点包括物种进化、视觉搜索以及内稳态观点,其中,物种进化与内稳态观点得到较多支持。在对现有研究评述的基础上,为该领域提出了一些未来设想。

  • 标签: 比赛服装 红色效应 物种进化 视觉搜索 竞赛结果
  • 简介:一、前言我国女子400米栏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1993年的世界排名已进入前十名的行列,与同期的女子400米水平相比,进步更明显。说明女子400米栏的进步,除了400米平跑速度提高的因素外,全程技术的完善与提高也非常重要。影响400米栏技术的因素很多,主要是运动员跨栏技术、栏间跑步数、运动员身高等。我国女子400米栏运动员的栏间跑步数与身高差异的关系很大,这说明我国对女子400米栏运动员的身高及栏间跑步数等问题没有特别关注。本

  • 标签: 400米栏 运动员 栏间步 栏间跑 女子 中外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