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一)认识蒋永志一晃快二十年了。1983年省文联在都江堰举办四川省青年文学创作培训班,蒋永志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朴实,厚道、随和、充实、不温不火,既抓住机会认真学习,又不停地为会议忙碌着,勤勤恳恳,尽心尽职,在省里来的作家艺术家面前,他十分自谦,却又不卑不亢;讲起川西北高原上的民族风情和地方习俗及对文艺创作的想法,他博闻强记,如

  • 标签: 川西北高原 文学创作 藏族文化 文化研究 文艺创作 藏传佛教
  • 简介:经历着文学的边缘化阵痛,《报告文学》将从2002年第7期起以贴近现实、贴近读者,加强文学性为宗旨,通过全新的运营机制,让这一曾经深受读者喜爱文学样式,再度找回应有的社会文化位置。二十年前,改革开放的步伐带来了报告文学的空前繁荣,以徐迟《歌德巴赫猜想》为代表的一大批报告文学作品,脍炙人口,成为人们予以格外重视的强势文体。然而,随着媒体总量的爆炸式增长,纪实手法在多种传播形

  • 标签: 报告文学作品 发展目标 立体化 大文化 文学性 歌德巴赫猜想
  • 简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是艾青满怀急切忧虑的心情唱出的一支深沉而激越的爱国之歌。全诗通过一幅幅现实画面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带来的苦痛与灾难,传达出诗人急切忧虑

  • 标签: 寄托遥深 中国人民 艾青 土地 中华民族 虚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红楼梦》第七十二回中贾琏所说"这会子再发个三二百万的财就好了"的"三二百万的财",是无意中透露的流入贾府的黛玉家产吗?建造大观园与迎接元妃省亲的费用来源于黛玉家产吗?第五回中李纨判词的后两句"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以及综括李纨一生枯荣变化的《晚韶华》曲中的"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是寓示李纨因失去治家权而与凤姐心存芥蒂,并导致李纨对落难的巧姐不愿援手相助的佚稿情节吗?巧姐《留馀庆》曲中"爱银钱忘骨肉"的"奸兄"是指李纨之子贾兰吗?本文主要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全面平议,揭示当前红学研究中必须正视的深刻教训。

  • 标签: 《红楼梦》 林黛玉 李纨 家产之谜 判词之谜 平议
  • 简介:一2007年11月6日是大渡河水电开发史上一个浓墨重彩的日子!11月6日上午9时35分,溪沟水电站工程大江截流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国电大渡河公司总经理刘金焕提出的"安全、正点、有序、漂亮"的截流目标。2007年11月6日上午9时,

  • 标签: 深溪沟 刘金焕 国电大渡河 水电站工程 大江截流 葛洲坝集团
  • 简介:《八哀诗》,用八个唐朝人的生平事迹,来梳理盛唐以来的历史脉胳与人间正道,来梳理令子美先生刻骨铭心的国家大事与人生细节。笔者认为,“忠贞负冤恨,宫阙旒缀”是全篇诗眼,所有的构思都指向这一主题。本文论及《八哀诗》的深思成果分三个步骤,第一论及《八哀诗》的人物选择、结构安排与主题呈现。第二进行个案分析,思考主题诗句为何出现在李邕篇中。第三结合子关夔州自传体诗,讨论《八哀诗》的主题延伸与扩展,即子美深感意犹未尽,从而进行了对唐玄宗的指控补充和对唐代宗的期待彰显,由此完整了子美诗对当时和后世的双重目的指向。

  • 标签: 《八哀诗》 替君王反省 忠奸冲突 清君侧 用贤才
  • 简介:前言清乾嘉年间,被誉为“岭南才子”的宋湘(公元1757~1827),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白渡镇创乐村象湖)人。宋湘在世时,曾任翰林院编修,四川、贵州乡试主考,文渊阁校理,咸安宫、国史馆、文颖馆总纂。尔后,又被派往云南,先后担任曲靖、广南、大理、凤庆、保山、楚雄知府,

  • 标签: 审美特色 书法艺术 宋湘 文章 精神 意气
  • 简介:本文对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荷塘月色》的两个译本——杨宪益、戴乃迭译本和朱纯译本,进行了对比分析。从用词到句式结构再到修辞手法,欣赏了两篇译文的语言特色和翻译的独到之处,不仅忠实原文内容和情感的表达,更能让读者以另一种语言再一次体会了《荷塘月色》之美。最后笔者总结了汉译英的翻译技巧,欲作此次翻译赏析的心得体会。

  • 标签: 《荷塘月色》 杨宪益、戴乃迭译本 朱纯深译本 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