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编辑来电要我谈谈对自由撰稿人的看法,基于什么理由呢?他们一定是认定了我已拥有这个身份。实际上我从来没有这种意识:我已经是一个自由撰稿人。我只是由于某种原因被迫失去了职业,或者由于更深层的原因一直处于体制外。自由撰稿在我看来是一个理想,直至如今我尚未尝过它的滋味。它至少包含以下内容:表达的自由。自由撰稿人的最大特点应是在发表

  • 标签: 自由撰稿人 写作者 体制外 真正意义 职业 市场机制
  • 简介:最初到北大中文系,我本是想学习写小说的,戏剧性的是,来了之后却写得越来越少了,上本科的时候,我一星期可以写一个中篇,但在北大的最初三年,却只写了三个短篇。在这里我上了三年学,感觉写作与否也并不是一件特别值得在意的事情,以前宏大的写作理想,也开始慢慢褪色了。成为优秀的小说家曾是我追求的目标,但在那时的理解中,小说家似乎是与社会、与周围的世界隔绝的,他们只是在纸面上编织美丽的故事与花纹,幻想写出人性与世界的本质,但他们的故事终究也只是故事,并没有抵达人类生活的底处,也不能深深触动我们的灵魂与内心,我对这样的写作感到失望了。

  • 标签: 写作 世界 创作 小说家 故事 内心
  • 简介: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谈文学主张,大家最后都没有说出什么主张,或许因为“主张”这个词有点过于自信,甚至有点强势。在这个时代,似乎没有人乐于听“主张”了,尤其是“文学主张”。我们只能轻声细语谈一点自己的感受,说一点看法。如果现在走出会议室,去找一个陌生人搭讪,谈文学肯定是最差的一种方式。文学成为一个小圈子里的事情了?我缩在里面,感觉它还在越变越小。但怎么说呢,虽然小,我还是觉得很温暖。

  • 标签: 文学主张 学习 写作 过于自信 会议室 陌生人
  • 简介:  时至今日,我写小说没有得到什么好处,然而时至今日,我还在玩着小说并乐此不疲.说"玩"绝不是对写作的不恭敬,恰恰相反,我认为写作是十分体面的事情.……

  • 标签: 拒绝闲适 闲适写作
  • 简介:在英语教学中读写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读为大脑输入信息,写是大脑输出信息,读得多了学生自然而然能下笔成文,知道从何处入手。要想搞好英语写作为其奠定坚实的基础,关键环节之一:教师通过不同渠道充分、大量的给学生提供较好的素材作为范文让学生大量的阅读。

  • 标签: 小学英语 写作教学
  • 简介: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经常出国旅行,也有多次在异国他乡长时间逗留的经验。作为一个作家,当然在哪里都有可能写作,也有一种可能,到了异国他乡,什么也不能写。2001年我参加美国爱荷华大学的国际写作计划,去之前我想在那里写一个类似美国观察的长篇巨制,至少完成一半篇幅,但三个月过去之后,我发现自己只写了一个短篇小说,是我的"香椿树街"故事系列中的一个,与美国无关,与爱荷华也无关,更

  • 标签: 国界写作 超越国界
  • 简介:不知不觉,我已写了三十年的诗。看来,到了我这种本应该把一切都放下的年龄,起码还有诗歌是一时半刻放不下的。一方面是自己难以割舍,另一方面是总感到有一只无形的手推着自己继续往前。

  • 标签: 创作 写作 宿命 三十年 诗歌
  • 简介:有天晚上,在北师大东门一家省名豪迈的半地下破旧书店里,我于昏暗的灯光下翻开亚里士多德的《动物学》《动物学四篇》,心里为之一震。一个伟大的人类灵魂在两干多年前,思考世界、思考宇宙、思考人生之外,对与人非亲非故的“生灵”,

  • 标签: 写作 亚里士多德 动物学 旧书店 北师大
  • 简介:笔记体小说集《风水先生》的出版(2013年6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散文丛书),我是感慨万千的。说来话长,1986年,当时我还不懂什么是文学,但当读了中文系,看了世界名著后,感觉就不一样了,有时会涌动起写作的欲望,尤其是看了卡夫卡、契诃夫、鲁迅和蒲松龄等作品后,感觉更甚。

  • 标签: 写作 上海文艺出版社 阅读 世界名著 小说集 笔记体
  • 简介:背景理由描述:侏儒时代一个商业化的时代就是一个欲望无限膨胀而精神无限萎缩的时代。它也是一个卡通化(或称侏儒化)的时代,一个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注重玩性而蓄意取消一切神圣价值的时代。卡通化就是游戏化。而在所有的游戏操作中,一切有关生命境遇的陈述都带有遮蔽

  • 标签: 写作者 卡夫卡 荷尔德林 诗歌 神圣 语言
  • 简介:  1.文字是一种很似是而非的东西,这是我在写作中常会有的一种感觉,这大约是文字与它要表现的东西之间的距离所造成的吧.我经常问自己,这是否一种错觉?今天我想,不是的,文字的似是而非性,对应的是主观的、客观的似是而非的存在.存在是模糊的,似是而非的.清楚的,是我们的自以为是,是眼睛的局限.而我们,就是在这样的局限中,吃力地在确定着什么.确定是一种思想结果,而不是当下状态.……

  • 标签:
  • 简介:“重庆诗歌的中年写作”这个话题有两个关键词:重庆诗歌,中年写作。我就这两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重庆新诗:丰厚的文化遗传对于20世纪的中国来说,重庆是一座新诗的重镇。这座“江山”之城哺育了吴芳吉、邓均吾、何其芳、杨吉甫、方敬、沙鸥、梁上泉、傅天琳、李钢、李元胜这样的一代代的著名诗人,也哺育了诗歌翻译家邹绛。在20世纪的抗战时期。许许多多名家都在渝州弹奏过他们的竖琴。

  • 标签: 中年写作 重庆 诗歌 座谈会 讲演 文化遗传
  • 简介:大约是在2002年,著名画家陈丹青与王安忆有过这么一场对话。陈丹青说:“我觉得我们其实很幸运,我们那会儿(指上世纪80年代)莫名其妙就出名了。我从来没有想过什么美术史,我现在也不太在乎那个美术史,忽然就给搁到那个位置上了一一是时代帮大忙了。”王安忆说:“帮我们出名而已,它没有帮你画画呀。我曾经也想过,觉得我们那个时候,因为东西少,画少不少,我不太清楚,

  • 标签: “主义” 文学发展 写作 当代 著名画家 80年代
  • 简介:杨献平:请阐述(表明)一下您的散文写作态度或者说主张、自我要求,特别是在当下环境中切身的感受与观察。

  • 标签: 散文写作 写作态度 文学 创作
  • 简介:新时期文学走过了三十年。三十年是一个需要总结的时间段落。我们始终积极地参与新时期文学,现在已经到了总结我们自己的时候。文学在三十年的历史之中扮演了何种角色,这与我们的文学观念息息相关。社会历史、人性、美、内心世界、语言和形式、文化传统——这些问题不断地启动我们的活跃思想。围绕着文学,三十年的争论留下了哪些深刻的认识?哪些问题需要继续争论,以至于可能影响未来的三十年?我们的刊物愿意开辟一个新的栏目,为大家的踊跃发言提供空间。

  • 标签: 新时期文学 写作 社会历史 文学观念 内心世界 文化传统
  • 简介:上大学时,我每天下午都到东一教室去写小说。一遍遍地写,一次次地把纸头揉成一团扔掉,好像没有过一挥而就的时候。那些傍晚,当我离开东一教室回寝室的时候,心里的感觉总是今天下午的时间又浪费掉了,结果就觉得不那么开心。

  • 标签: 写作故事
  • 简介:总有一些人会认为,你的童年决定了你是谁。尤其是海明威说的最武断,他说造就一名伟大作家的,是不幸的童年。但海明威的童年并非不幸,而是相当潇洒,他热衷于户外运动的习性,童年时就已经显现了。可我还是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关键在于我们如何里理解“不幸”。“不幸”应该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一个阿拉伯王子挥金如土,但他觉得自己是“不幸”的,那他就是不幸的。那么,也几乎可以说,“不幸”对于人是必然的。“不幸”便是局限,但人要用一生的时间,才能真正认清和适应自身的局限。

  • 标签: 童年 写作 户外运动 海明威 不幸 阿拉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