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为解决企业应用系统平稳安全迁移到云环境下的问题,分析了胜利油田近千套应用系统,选取了100多套系统进行研究,制定了3种云迁移方案,提出了企业应用云迁移的建议。不同企业应用系统可以分别采用基于整机环境的迁移、基于应用环境自动化部署迁移和基于Docker技术迁移。

  • 标签: 企业应用系统 云环境 迁移方案 自动部署
  • 简介:文章介绍了现场原有伴生气回收工艺,针对偏远或小规模油田存在的因井口分散导致回收成本高的问题,提出了新的伴生气回收工艺流程。新工艺克服了原有伴生气回收设备难以在现场加工、且回收后还需要投资建厂、加工利用成本高的缺点,能够实现现场完成加工。该工艺现场脱除伴生气中含有的硫化物和碳化物,并用膜法工艺进一步净化其它有害物质,既可以降低回收成本,又能够现场制备符合国家标准的民用液化气,从而达到环保、节能、创造更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 标签: 伴生气 膜法 撬装 净化
  • 简介:十多年来工业界一直从事时移3-D或4-D地震成像技术的分析研究,有越来越多的文章报道了这方面的成功实例。最近报道的两个成功实例研究是:位于挪威北海的Draugen地区和位于英国大陆架之上的Cannet-C地区。这两个地区在技术上取得了成功,提供了储层内部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优质图像。这些4-D结果改变了井位,并且减少了油田开发决策带来的代价高昂的风险(注意:本文的“4-D”表示时移地震成像)。本文重点阐述了4-D地震定量评价对石油经济的影响。在总结出4-D对油藏管理影响的几个方面后,便可建立经济模型来定量评价这种影响。该种决策性树状模型运用了贝叶斯定量计算4-D产生的修正概率。模型说明,即使4-D信息是不完善的,但对于钻加密井而言,还是可以大大提高开发方案的价值。

  • 标签: 定量评价 4-D地震 石油经济 影响 时移地震成像 油藏管理
  • 简介:过去三十年来,梅迪纳(Medina)群砂岩一直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西北部的主要钻探目标。已有很多公司对这套致密的含气砂岩钻成了数千口井。随着压裂技术的进步,采用了很多不同类型的压裂方案,包括含有少量低密度砂子的“滑水”压裂(“slickwater”fracs)、携带大量高密度砂子的交联凝胶压裂、含砂量和密度有很大变化的线性凝胶压裂以及也可以输送不同体积和密度的氮泡沫液压裂。虽然每个人都认为梅迪纳砂岩气井只有采取增产压裂措施才能产气,但有关最成功技术的看法却几乎与经营公司的数量一样多。然而这些看法通常都是推测性认识,缺乏可以对比的支持数据。位于克劳福德(Crawford)、默瑟Mercer)和维嫩戈(Venango)县的克拉穆文(Cramerven)一库帕斯汤(Cooperstown)气田,是分析梅迪纳群砂岩增产史以及对比不同压裂方案效果的良好场所。为了确定效果最好的增产压裂技术,分析了该气田的很多气井并追踪了产量。虽然地质条件差异所引起的变化可以明显影响单井结果,但为了把这种影响降至最低限度,对大量的气井作了对比分析。本文将讨论这个气田的增产压裂历史,联系估算最终储量(EUR)对比增产压裂方案,为所采用的压裂方案提供设计和开发背景,最后还要介绍基于产量递减分析的当前设计思路。

  • 标签: 压裂技术 最佳方案 致密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 产量递减分析
  • 简介:高油价及对于未来原油供应的关切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提高采收率,即一类能够显著地提高现有油藏采收率技术的兴趣。大多数关于提高采收率的经验依旧来自美国,它们主要是西得克萨斯二叠系盆地的二氧化碳驱和加利福利亚SanJoaquln谷地的几种热采工艺。每两年就要对这些项目进行一次清点。但世界范围内的应用却正在日益增长。加拿大艾伯塔的沥青热采正在迅速增加,

  • 标签: 采收率 目的规划 二氧化碳驱 原油供应 得克萨斯 热采工艺
  • 简介:相国寺储气库为西南地区首座地下储气库,在其运营成本中,动力费占比达55%,主要耗能设备为电驱式压缩机。为降低该储气库运营过程中的用电成本,通过分析相国寺储气库运营成本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确定用电成本影响因素为压缩机功率和电价,其中影响压缩机功率的主要因素为机组压比和单机排气量。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建立注气期压缩机经济运行的优化模型,形成利用电价峰谷差错峰运行压缩机组的优化建议方案,可节约用电成本。经动态模拟计算验证,按优化方案运行机组,上游管网的压力波动范围介于0.2~0.4MPa,上游管段的压力变化均在设计压力之内,优化方案可行。通过现场试验,管网压力波动与计算结果一致,在注气量800×104m3/d时,日节约电费3万元,可以为储气库实现“低成本发展”目标提供参考。

  • 标签: 储气库 压缩机注气 运营成本 机组压比 单机排气量 错峰运行
  • 简介:EOR小型先导型实验,在油田经常进行。因为这种实验能表明某一种提高油田采收率工艺的效果。井网的几何形状、井网的规模和油层的非均质性,对EOR的工艺效果是有影响的,但EOR本身是有价值的。这篇论文举例说明,在流度比等于1的条件下,可以容易地计算出几何的和地质的因数。其后,就能预测出不等于1的流度比,用这种方法从岩石的结构和渗透率的变化中,识别EOR工艺效果的不同。

  • 标签: 原油采收率 EOR 布井方案 流体流动 先导注水开发实验 非均质性
  • 简介:在气田开发过程中,气井无阻流量是评价气井产能、制定合理生产制度最重要的依据之一。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计算方法是陈元千教授利用四川16口气井的稳定试井数据,采用平均α值的方法建立的一点法无阻流量计算公式。开发实践发现,该公式对不同的气田计算的无阻流量仍可能带来较大的误差。以川东地区30余年稳定试井资料为基础,利用最优化法对一点法产能公式进行改进。经比较,最优化方法获得的一点法公式比平均α法获得的一点法公式计算的无阻流量误差更小,对产能评价更可靠。

  • 标签: 最优化求解 非线性GRG一点法求解 稳定试井 产能评价 无阻流量
  • 简介:1987年在普鲁德霍湾油田实施了大规模混相WAG项目。由于井网开采程度较高并且EOR效果减小,原来的井网不再吸收混相注入剂(MI)。现在通过用水平侧钻井将Ⅻ注入现有常规WAG井网(这些井网含有大量剩余油)内的不同位置,使普鲁德霍湾油田水驱地区重力控制的东部(集油站)2(FS2)EOR项目恢复活力。

  • 标签: EOR项目 普鲁德霍湾 开采程度 WAG 井网 采油量
  • 简介:多级压裂水平井技术的运用使页岩气得以有效开发。多级压裂水平井生产史的特征是线性瞬变流动阶段持续的时间很长。影响井流动特性的重要储层参数(先天特征)和完井参数(后天特征),包括渗透率、原始油气地质储量(OHIP)、水力裂缝数量、有效裂缝面积和裂缝间距等。了解这些参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页岩气资源开发的优化至关重要。文中提出了页岩气井生产动态分析的工作流程,该流程采用的是组合分析模型(hybridanalyticalmodel)。基于解析法的诊断过程(diagnosticprocess)分析井生产动态历史,而数值模型则验证用于开展有代表性预测的历史拟合模型的可行性。有了这些模型的结果,人们就可以确定各储层参数或完并参数的不确定性范围,例如渗透率、有效裂缝面积和裂缝间距等。诊断过程可以建立对井生产动态起着决定作用的重要参数间的关系,例如OHIP、有效裂缝面积、有效储层渗透率、有效裂缝间距和井距等。在本文中,利用所提出的页岩气生产动态评价工作流程,对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马塞勒斯(Marcellus)页岩成藏层带的井进行了评价。监测是这个工作流程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本文展示了如何把监测结果应用于资源管理和异常管理(exceptionmanagement)。随着数据挖掘的进行,这个工作流程可以缩短学习曲线,以便评估目前现场实践的有效性。评价结果有助于了解所泵入的压裂支撑剂的有效性、对生产有贡献的射孔簇数和开采问题。持续监测可以降低所有参数的不确定性。这个知识库可以用来优化开发策略,最大限度地提高投资回报率(RIO)。

  • 标签: 参数不确定性 储层参数 资源开发 优化开发 页岩气 预测
  • 简介:作为综合性时延地震方案的一个主要内容,对PanCanadian的Weyburn油田薄层状裂缝碳酸盐岩油藏的大规模CO2注气进行监测,于2000年8月在注气前,成功地采集到了水平井井间地震测量的原始数据。该项目的目标是要推广可能追踪作为时间函数的CO2含量详细变化的技术以及证实地面地震数据(3分量和9分量三维)和三维VSP的监测效力(在相同的时间里做这两项工作)。这实现这一目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和在一个产量限定的时窗内,结合作用压电震源挠性管和48级压敏检波器串的创新技术,在两口平行水平井进行了作业。所记录的资料展示了以很多有用波型组成的波场。处理结果表明,用压缩波(纵波)、剪切波(横波)和管道波导波的层析成像,对监测注CO2气的效应有较好效果。我们相信,这次在Weyburn作业的成功,向人们展现出井间地震技术的广泛应用前景。

  • 标签: Weyburn油田 平行水平井 井间地震剖面 规划 数据采集 层析成像
  • 简介:采用数学预测模型对气区产量变化趋势进行预测,从数学模型的角度论证天然气业务发展规划主要指标的科学性,对指导天然气业务中长期发展规划方案的编制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气田常用产量预测模型的特点及适用性进行总结和评价,从中选出不受模型分类因子正整数取值限制的广义Ⅰ型预测模型和广义Ⅱ型预测模型,以及目前常用的广义翁氏模型等3种预测模型对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产量进行全生命周期预测。结果表明:(1)3种预测模型对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产量发展趋势都有着较乐观的预测结果,由于各自数学原理不同,预测结果中峰值时间、峰值产气量、峰值产气量发生时的累积产气量等存在着差异;(2)广义Ⅰ型预测模型和广义翁氏模型在2021—2030年预测年产气量均在(200~210)×108m3左右,更符合四川盆地常规天然气的发展形势,其预测结果更为可靠;(3)广义Ⅰ型预测模型预测峰值时间出现在2065年,峰值产量285×108m3,相对稳产期17年,而广义翁氏模型预测产量峰值时间则在2050年,峰值产量270×108m3,相对稳产期11年。

  • 标签: 预测模型 产量 常规气 变化趋势 峰值 四川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