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腋横纹切口超薄皮瓣腋臭根治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自我院2012年至2014年6月行腋横纹切口大汗腺去除超薄皮瓣腋臭根治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沿腋横纹做平行切口,彻底修剪皮下大汗腺及周围皮下组织,形成超薄皮瓣,以达到根治疾病的效果。结果60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治愈30例,治愈率为50%;显效17例,显效率28.4%;好转为12例,好转率20%;无效例1例,总有效率为98.4%。1个月后患者来院进行复查,无复发症状,患者切口恢复良好,瘢痕均不显著,腋毛稀少,效果较好,且患者较为满意。结论对腋臭患者实施腋横纹切口超薄皮瓣腋臭根治术,不仅操作简单,治疗方式安全有效,且手术切口小,瘢痕面积少,术后复发例数少,治愈率高,治疗后可根除腋臭毛囊,使患者对治疗效果较为满意,临床上可对其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腋横纹切口 超薄皮瓣 腋臭 根治术
  • 简介:摘要在伤寒论中“汗”为治疗外感病的基本方法,经方剂统计姜、枣、草使用频率尤高,结合《本经》分析皆为食疗药物,在治疗外感或内伤病中作为佐使之用,都可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汗法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清洁干燥暴露与临床应用75%酒精消毒脐带及脐周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接产时无菌结扎脐带方法相同,均在生后24h打开脐带残端包扎纱布。观察组采用清洁干燥暴露护理脐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常规脐周应用75%酒精消毒脐带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部愈合时间和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脐带残端脱落时间,脐带愈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均无脐带感染情况。结论清洁干燥暴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生儿脐部护理方法,预防脐带感染,减轻产妇及家属出院后的护理负担。

  • 标签: 清洁干燥发 新生儿脐带护理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超声检查手法在超声诊断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药物可改善输尿管结石检查条件,探讨输尿管结石的超声快迅诊断方法和技巧,为电磁波体外冲击波碎石等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结果本院超声科利用双手加压多切面多角度超声检查手法联合药品和常规超声检查输尿管患者1480例,双手加压多切面多角度超声检查手法联合药品检查结石检出例数1394,结石检出率为94.2%,常规超声检查结石例数为1230,结石检出检出率为83.1%,两种方法经医学统计分析,X2=90.1,p<0.05,两种检查方法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双手加压多切面多角度超声检查手法联合药品在检查输尿管结石中优于常规超声检查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双手加压多切面多角度超声检查手法 常规超声检查法 药品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临床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介绍与对比。方法为了更好的对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应用价值进行对比,研究人员结合某医院在2011年-2013年中收治的220例心脏病诊断病例,对采用动态心电图以及常规心电图的不同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对不同检查方法的心电检查结果进行了记录。结果在研究的过程中,将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对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实验组对不同心电检查项目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诊断的阳性率为63.6%,对照组诊断的阳性率为50%,两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比发现,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比常规心电图的检出率要高,而且诊断的阳性率也比较高,所以,可以在临床诊疗心脏病时大力推广这种心电检查方法。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心脏病 应用价值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6月到2014年5月收治的148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另一组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然后对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收集,记录两组诊断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8例患者中,采取动态心电图检查与常规心电图检查,其阳性率无明显差异(P>0.05);动态心电图检查中,室早单发、房早单发,房室传导阻滞,心房纤颤,窦性停博,束支传导阻滞检出率的数值与常规心电图检出率,没有明显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诊断,在室早二、三联律,室早成对,房早二、三联律,房早成对,短阵室上速及室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检查的检出率,两组有着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具有一定优势,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相比,更加有效和灵敏,在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分析患者的预后和转归过程中,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动态心电图诊断 冠心病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护理监测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入院治疗的4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到本研究中,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40例患者分成监测组(n=20)与对照组(n=20)。对于对照组患者,在入院之后,使用常规末梢快速来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对于监测组患者,在入院后第一时间佩戴CGMS,对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进行动态性监测。结果在治疗前,两组FPG、2HPG与APACHE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7h后,监测组FPG、2HPG与APACHE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30d的治疗过程中,监测组1例出现低血糖,死亡2例,对照组6例出现低血糖,死亡5例,监测组低血糖发生率与死亡率也低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性的血糖监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动态性的监测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重度颅脑损伤 护理监测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使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分析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200例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观察组使用动态心电图的方法诊断,对照组使用常规心电图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数据差异。结果使用动态心电图和常规心电图对两组患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阳性率进行检测,对照组100例患者中检测出57例阳性患者,阳性率为57%,观察组100例患者中检测出81例阳性患者,阳性率为81%,观察组检测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100例患者共检测到350次心肌缺血发作,对照组100例患者共检测到280次心肌缺血发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均能够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但是动态心电图能够更好的诊断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理应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常规心电图 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老年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中使用动态心电图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中选取5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情况及ST-T变化情况;结果经动态心电图检查,本组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次数为624次,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次数为316次,两组具有较大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缺血时间主要集中于000-1000时间段。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发作时ST段低压幅度同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比较,明显较高,ST段低压时间同有症状性心肌缺血比较,明显较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能有效检出老年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可广泛运用。

  • 标签: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 动态心电图 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二期(动脉期、门静脉期)与三期(动脉期、门静脉期、延迟期)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4年8月间在我院接受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手术切除治疗的患者53例,53例患者均进行CT三期动态增强检查,对病变进行术前评估和定性诊断,对二期及三期CT检查图像进行评价,将二期与三期相应的病变显示情况、血管显示情况及定性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二期与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后结果分析,患者的肝动脉、病灶、肝静脉、门静脉在影像显示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二者对患者肿瘤的良恶性扫描后的定性诊断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二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与病理相符率为64.15%,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诊断与病理相符率为94.34%,两组扫描相符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期扫描与二期扫描的总体诊断价值相比较,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术前评估中对血管显示率及病灶范围无明显作用,但增加了对肝脏肿块的定性价值,但考虑到三期扫描增加了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所以在对患者进行检查时临床上须谨慎应用。

  • 标签: 二期CT动态增强扫描 三期CT动态增强扫描 肝脏占位性病变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灌注成像与动态增强扫描结合对肺内结节或肿块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内结节或肿块18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结节或肿块类型分为恶性结节/肿块78例,良性结节/肿块82例,活动性炎性结节/肿块23例,对三组患者肿块灌注参数、动态增强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活动性炎性结节/肿块PS、BV及BF值较良性结节/肿块高(P<0.05),而MTT值无明显差异(P>0.05);活动性炎症性、恶性结节/肿块间各灌注值呈明显重叠,TDC呈明显差异(P<0.05);结论螺旋CT灌注成像与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内结节/肿块诊断中具有较高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增强扫描 螺旋CT灌注成像 肺内结节/肿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β-HCG、孕酮联合B超动态监测在早期先兆流产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80例在我院安胎治疗的早期先兆流产孕妇及380例自愿在我院行早孕检查的正常早孕孕妇,根据妊娠结局分为3组继续妊娠组、难免流产组、和正常妊娠组,动态监测各组血清β-HCG、孕酮值及B超检测胚胎情况,来调整治疗方案结果正常妊娠、继续妊娠组孕酮值明显高于难免流产组(P<0.01),正常妊娠、继续妊娠组β-HCG值明显高于难免流产组(P<0.01)。B超动态监测先兆流产组和正常妊娠组较难免流产者妊娠囊平均生长速度快,大于1mm/d;而难免流产者妊娠囊平均生长速度小于1mm/d。结论血清β-HCG、孕酮联合B超动态监测可及时查找出早期先兆流产原因,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预测早期先兆流产结局,避免不必要的药物干预及经济负担,提高保胎治疗的成功率,弥补单一检测内分泌不足。

  • 标签: 孕酮 &beta -HCG B超 先兆流产 难免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恶性肿瘤发病率的预测模型,为卫生部门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重庆市恶性肿瘤登记处2006~2013年统计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资料建立灰色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对2014~2016年的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GM(1,1)模型为,预测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0%,模型精度为优(C=0.34,P=1.00),预测效果好,2014~2016年肿瘤发病率预测值分别为252.54/10万、264.80/10万和277.65/10万。结论GM(1,1)灰色模型拟合效果检验为优秀,可以用来预测我市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我市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 标签: 灰色预测GM(1,1)模型 恶性肿瘤发病率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股骨外侧髁环锯取骨与传统髂骨翼外侧板取骨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44例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患者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行股骨外侧髁环锯取骨法治疗,对照组行传统髂骨翼外侧板取骨法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86.36%)明显高于对照组(59.09%),两组治疗效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外侧髁环锯取骨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合并骨缺损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股骨外侧髁环锯取骨法 传统髂骨翼外侧板取骨法 胫骨平台骨折 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对顺序检查在彩超产前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接受产前筛查的1125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孕妇孕周为15-40周,根据子宫、胎儿结构及附属物进行彩超筛查。胎儿结构检查内容包括脊柱、四肢、胸腔等;胎儿附属物检查包括羊水、脐带及胎盘。结果1125例孕妇中,发生胎儿畸形的有12例,畸形率为1.07%;产前超声筛查检测胎儿畸形数为11例,占胎儿总的畸形例数的91.67%。结论在彩超产前筛查中的应用顺序检查,能够提高胎儿畸形检测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顺序检查法 彩超 产前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张力补片修补在疝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疝气患者84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传统腹股沟管后壁疝修补术,观察组行无张力补片修补,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26.19%;随访3个月~1年,观察组复发率2.38%低于对照组23.81%,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疝气治疗中应用无张力补片修补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

  • 标签: 无张力补片修补 疝气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