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桃红四汤加味熏洗肛门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3年3月期间收治的58例行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给予对照组采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治疗,给予观察组采用桃红四汤加味熏洗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8%,两组相比,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桃红四汤加味熏洗肛门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肛门疼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桃红四物汤 混合痔 外剥内扎术 熏洗 肛门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生素C的不同使用方法对正在使用醋酸纤维膜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出现透析膜生物相容性差的改善情况。方法对长期正规血液透析、年龄(65.4±8.5)岁患者,于出现透析膜生物不相容性后进行血液透析300次,分A、B组和对照组。A组于基础冲管后用0.9%生理盐水500ml+维生素C4.0闭路循环20分钟。B组在A组基础上于透析上机前30分钟口服维生素C0.2g,对照组采用基础冲管。观察下次透析前患者常规体检测及主观感觉,每2周化验一次血常规、每4周化验一次血脂、肝功能、血清离子水平。结果应用维生素C预冲及口服患者对透析的耐受性明显增强,与治疗前比较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及血浆白蛋白升高(P<0.05)。血清离子水平更趋于平稳。结论维生素C可作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纠正透析膜生物不相容性的有效辅助治疗之一。

  • 标签: 透析膜 生物相容性 维生素C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不同时段且不同类型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分布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进行的2500份各类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回顾性分析其两个时间段中不同种类的临床微生物检验结果阳性率。结果各类标本第二阶段检验阳性率明显低于第一阶段(P<0.05)。结论为提高临床疾病治疗成功率,必须要保证微生物标本检验质量,对其不同时间段且不同类型的标本检验阳性率分布状况进行详细分析。

  • 标签: 临床标本 微生物 检验 阳性率 分布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唑泰棉栓体外抗病原微生物以及实验治疗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使用体外二倍稀释法对双唑泰棉栓对临床分离的真菌、厌氧菌、需氧菌以及滴虫的MIC50,同时与双唑泰栓进行比较,并且在体外对白色念珠菌以及厌氧菌的大鼠阴道炎模型使用双唑泰棉栓进行治疗。结果双唑泰棉栓的抗菌作用较强,在本次研究中能够对48株厌氧菌的MIC50达到0.003mg/L左右,同时在对大鼠阴道炎模型的治疗过程中,给药后发现细菌培养菌落数明显下降,给药7d后发现外阴及阴道分泌吸附在棉栓上,起到了较好的效果。结论双唑泰棉栓和双唑泰栓具有较强的抗菌以及抗滴虫作用,但双唑泰棉栓由于棉栓的吸附作用能够较好的吸附阴道分泌,效果更佳,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双唑泰棉栓 体外抗病原微生物 实验阴道炎 治疗作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放松训练治疗)合并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伴慢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46例伴有疼痛的抑郁症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两组各23例,分别给予生物反馈合并文拉法辛和单用文拉法辛治疗8周,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疗效。结果治疗8周末生物反馈合并文拉法辛组临床痊愈率为73.9%,有效率91.3%。单用文拉法辛组临床痊愈率52.3%,有效率7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8周末生物反馈合并文拉法辛组与单用文拉法辛组HAMD与VAS评分均显著下降。治疗第1、2、4、8周末生物反馈合并文拉法辛组HAMD减分率均高于单用文拉法辛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第2.4.8周末生物反馈合并文拉法辛组VAS减分率均高于单用文拉法辛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生物反馈合并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伴慢性疼痛较单用文拉法辛起效更快,抗抑郁及改善疼痛症状效果更强。

  • 标签: 生物反馈 文拉法辛 抑郁症 慢性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小板膜糖蛋白CD62p、CD63、PAC-1测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用流式细胞术,以单克隆抗体为分子探针,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CD62p、CD63、PAC-1的表达量进行检测。结果ACI患者CD62p、CD63、PAC-1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有统计学意义,CD62p、CD63、PAC-1的表达水平与ACI密切相关。结论CD62p、CD63、PAC-1作为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为ACI的诊断及预测病情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CD62p CD63 PAC-1
  • 简介:目的:观察3种青蒿素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童虫的体内作用效果。方法以经11轮亚治疗剂量吡喹酮筛选的日本血吸虫为吡喹酮抗性株,以未暴露于吡喹酮的日本血吸虫作为吡喹酮敏感株,收集2虫株尾蚴感染小鼠,以300mg/kg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对感染后7-8d童虫分别进行2次灌服用药(总剂量600mg/kg),所有小鼠于感染后45d解剖,收集小鼠体内成虫并计数,计算减虫率和减雌率。结果300mg/kg双氢青蒿素、蒿甲醚和青蒿琥酯2日疗法(总剂量600mg/kg)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敏感株7-8d童虫的减虫率为69.8%-71.0%,减雌率为75.4%-79.8%;对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7-8d童虫的减虫率为64.6%-66.1%,减雌率为69.3%-71.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日本血吸虫吡喹酮抗性株对青蒿素类衍生物双氢青蒿素、青蒿琥酯和蒿甲醚依然敏感,青蒿素衍生物与吡喹酮在日本血吸虫中不存在交叉抗药性。

  • 标签: 日本血吸虫 吡喹酮 青蒿素 双氢青蒿素 青蒿琥酯 蒿甲醚
  • 简介:目的探讨大孔吸附树脂提纯绞股蓝黄酮类化合对体外培养的乳腺肿瘤MCF-7细胞株抑制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浓度为25、50、100、200和400mg/ml大孔吸附树脂提纯绞股蓝黄酮类化合培养液分为五组:A、B、C、D和E组。A、B、C、D和E组均作用于体外传代培养对数生长期乳腺肿瘤细胞株MCF-7细胞24h;使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五组各对乳腺肿瘤细胞株MCF-7的生长抑制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五组各对乳腺肿瘤MCF-7细胞株肿瘤转移相关基因1(MTA1)mRNA的相对表达量。

  • 标签: 绞股蓝 黄酮类化合物 大孔吸附树脂 乳腺肿瘤 MCF-7细胞 MTA1
  • 简介:摘要目的对核苷酸类似(NUC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病人时出现的逆转录酶(RT)耐药突变现象进行分析,并针对rtA181耐药突变现象进行血清检测,观察其个体化再治疗的效果。方法以焦磷酸测序法(PCR)对489名CHB病人的HBVrt区中的十个耐药突变位点予以定理检测并进行突变分析,并对LAM+ADV组中的43名rtA181突变病人分组进行个体化再治疗,A组予以EDV治疗,B组予以LdT治疗,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1)DNA类型为C型者占82.4%,B型者占17.6%,其中C型耐药变异率为56.6%,B型耐药变异率为43.0%;(2)265份显示与LAM、LdT、ETV以及ADV有显著相关性;(3)rtA181突变病人的HBVDNA水平为明显低于疗前水平,P<0.05;(4)对rtA181突变病人行个体化再治疗时,HBVDNA<6lgcopies/mL时的疗效更好,且ETV治疗的效果比LdT治疗好(P<0.05)。结论HBV耐药突变以M204与A181为主,对rtA181突变病人,加/换用ETV的疗效较好。

  • 标签: 核苷(酸)类似物 乙型肝炎病毒 耐药突变 rtA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