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管理措施对护士卫生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干预效果进行研究。结果经过7个月的卫生依从性的干预,护理人员卫生依从性由干预前的68.33%提高到干预后85.83%。结论在护理管理上采用多种影响因子共存,多种措施干预来改善护士卫生依从性能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护理管理措施 护士手卫生依从性 研究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重症监护医护人员卫生的现状,为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2013~2015年期间对我院重症监护采取多项卫生干预措施,随机对每年7月1~31日医护人员卫生依从性和各年度医院感染发生率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2013~2015年期间我院重症监护医护人员卫生依从率分别为59.55%、62.135和65.16%,呈逐年升高(χ2=10.018,P=0.002);医院感染率分别为2.13、1.48和1.06,呈逐年下降(χ2=82.377,P<0.001);2015年卫生依从率为65.16%;医生的卫生依从率显著低于护士,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7.97vs65.97,χ2=5.241,P<O.05);操作前(接触患者前和无菌操作前)与操作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体液后、接触患者环境后及脱手套后)的依从率分别为57.54%、67.41%,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354,P>0.05)。结论我院重症监护医护人员的卫生干预措施已见成效,提高医护人员卫生依从性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手卫生 依从性 医护人员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熏洗对脑卒中患者肩综合征的疗效观察。方法选择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肩一综合征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针灸及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药熏洗治疗。治疗10天后评定疗效。结果1.两组治疗方法对缓解普通偏瘫肢体疼痛均有疗效,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疗效更显著。2、在消除肿胀方面,实验组比对照组疗效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洗能提高脑卒中后肩一综合征的康复治疗效果。

  • 标签: 肩一手综合征 脑卒中 中药熏洗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监狱医院警察对手卫生知识的认知程度和卫生知识的来源、卫生的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资料来源本院监管病区警察98名,分别为来自该病区的医生、护士和管理罪犯的民警。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在48.6%~87.5%之间,传染病监区监管警察在14.1%~20.5%.。其他监区监管警察在8.4%~10.66%。监管警察明显低于医务人员。不同性别、职业、工作年限及科室之间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我评价在工作中坚持应用标准洗手法的医务人员占46.7%,监管警察占2%。影响洗手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工作忙(53.12%)、缺乏相应设施供应或远离洗手设备(59.37%),监管警察缺乏洗手技术指导及管理(96.96%)。结论监管中心工作人员对手卫生知识认知程度不均衡,卫生相关知识的掌握率偏低,监管警察知晓率更低。临床工作中卫生依从性极不理想,应加强监管中心卫生知识培训和管理。

  • 标签: 监管医疗 医务人员 监管警察 手卫生 依从性 调差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务人员卫生和洗手依从性现状,探讨切实有效的多模式卫生干预管理措施。方法通过现场观察和采样监测了解医务人员污染现状和影响卫生依从性的因素,制定卫生感染管理对策。结果医务人员工作中细菌携带率为100.0%,洗手后携带率为10.6%;感染管理干预后洗手依从性由28.3%提高到60.4%。结论医务人员污染是病原菌传播媒介,必须重视卫生的监督管理,提高对洗手的认知性和依从性,才能有效的预防经手传播的医院感染。

  • 标签: 管理干预 手卫生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综合征的中医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5月脑卒中后肩综合征患者共108例,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西药结合温针灸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康复治疗。观察比较患者上肢运动功能、临床症状变化,判断疗效。结果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63%,实验组为98.15%,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脑卒中后肩综合征,采用中医康复治疗结合温针灸能够降低患者痛苦,增强患侧上肢运动能力,有着确切的疗效。

  • 标签: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中医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点评我院手术科室的药物使用情况,并进行合理性分析,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2016年术科室住院病历150份,进行处方点评和分析,通过住院病历点评,了解手术科室存在的问题以及点评前后合理用药的变化情况。结果进行病历处方点评后,处方开具变得更为合理,处方的合格率明显提高,合理用药情况也明显提高。结论手术科室的病历处方的点评,有利于提高处方合理用药情况,减少手术科室的不合理用药错误,可降低医疗事故发生。

  • 标签: 病历处方点评 合理用药 降低医疗事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PDCA循环法对提高NICU医护人员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的效果。方法采取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法,进行NICU医护人员卫生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全员培训,完善卫生设施,定期检查、分析、反馈与总结。结果实施PDCA循环法后,NICU医护人员卫生知识知晓率由实施前的53.75%上升到实施后的92.5%;卫生依从性及正确率由实施前的73.83%、71.33%上升至实施后91.50%、9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364,P<0.001;χ2=78.329,P<0.001)。结论通过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医护人员卫生的知晓率、依从性及正确率。

  • 标签: PDCA循环法 NICU 手卫生 知晓率 依从性 正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针刺运动疗法对60例中风后肩综合征患者予以治疗。采用肩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对患者治疗前后的肩功能损伤程度、疼痛程度、运动功能予以评估,并评定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后,患者肩功能损伤程度、疼痛程度、运功功能均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肩综合征具有良好疗效,且安全简便,值得推广。

  • 标签: 针刺运动疗法 中风后 肩手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句容市近年来手足口病疫情的流行特点,并分析影响其流行因素,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获得的2008—2013年足口病发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年—2013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4631例,年发病率为115.87/10万;年龄集中在5岁以下,占90.89%,性别比1.371。结论加强手足口病的疫情监测,严格落实报告隔离制度,是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流行的关键措施。

  • 标签: 手足口病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胸脐瓦合皮瓣在修复全热压脱套伤中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12例全热压脱套伤创面彻底清创后应用双侧胸脐瓦合皮瓣转移覆盖全手创面。结果12例皮瓣及植皮全部或大部成活,2例因静脉回流受阻,皮瓣远端出现水泡,水泡给予刺破引流,保护表皮,后期痂下愈合。术后随访功能恢复满意,生活均可自理。结论双侧胸脐瓦合皮瓣修复全热压脱套伤操作简便,无需牺牲主要动脉,皮瓣成活率高,并发症少,是修复全热压脱套伤较理想的选择。

  • 标签: 双侧胸脐瓦合皮瓣 修复 全手脱套伤 创面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南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与发病趋势,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4年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4年足口病发病率由26.83/10万上升到265.31/10万,年均增长速度为147.87%,重症47例,死亡2例,死亡率0.03/10万,病死率0.022%。以经济发达、流动人口多、海拔较低的乡镇为高发。以散居儿童发病为主占78.67%,5岁以下儿童占92.25%。男女RR为1.862,5~6月为发病高峰期,EV71型感染为主,71.10%患者有跨地区就医经历。结论南安市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重症病例多,今后工作的重点是加强疫情监测,发现聚集疫情及时采取措施;加大在流动人口多、人口密集的乡镇、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地区、单位开展健康教育和防控措施技术指导;加强各级医疗机构手足口病救治能力建设,提高早诊、早治水平。对新生儿体温过低现象,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并立即查明原因,及时处理,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 标签: 传染病 手足口病 疫情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塌渍薰治疗中风后肩-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治疗组加肩部及、腕部的中药渍薰治疗,2疗程结束后按Conste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评价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塌渍薰治疗中风后肩综合征疗效显著。

  • 标签: 肩-手综合征 中药塌渍薰 外治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四操作在牙体大面积缺损修复中的优势、效率与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2年12月我院263例患者,300颗牙作为研究对象,用复合树脂进行直接修复,均为后牙大面积缺损,牙体缺损涉及三个以上牙面或一个以上牙尖。随机分为“四操作”组(实验组)和常规组(对照组),每组各150例牙,实验组进行“四操作”配合治疗,对照组由医生独立完成。从治疗时间等多角度多层次进行统计、比较及分析。结果试验组从操作总耗时、使用棉卷个数、粘接剂暴露时间、医师调节灯光次数等指标明显少于对照组;从复查成功率、满意度方面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四操作法在临床牙体大面积缺损直接修复中具有明显优势,是口腔专科护理发展趋势和需要。

  • 标签: 四手操作 牙体大面积缺损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行为教育干预对提高医务人员卫生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12年7月一2012年8月在岗的36人员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18名,实验组给予行为教育干预和指导,由观察员隐蔽观察2组卫生依从性情况。结果行为教育干预后,医护人员洗手指征和洗手技术均显著提高(P<0.01)。结论行为教育干预可提高医护人员卫生依从性。

  • 标签: 医务人员 手卫生 依从性 行为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所致的肩综合征并肩关节半脱位协同综合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68例肩综合征并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通过肩、保持功能位、刺激稳定肩、肘、腕、指关节的肌群、全范围的无痛性关节主、被动活动,提高肌力,扩大关节活动度,物理疗法,功能锻炼等康复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偏瘫后肩综合征患者总有效率97.06%。结论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综合征并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减轻疼痛、预防废用综合征,加快对上肢功能的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肩关节半脱位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归纳总结每年度柳江县儿童手足口病发病特点,探索该病在本地区的流行及临床症状和诊治规律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度收治的2095例手足口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和临床表现。结果本院2095例手足口病患者97%为5岁以下儿童;主要发病高峰在夏、秋两季;近80%病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均有口腔疱疹、溃疡和手心、足心及臀部皮疹等表现,约11%病例前臂、小腿、头面部、胸腹部皮肤发现斑丘疹、疱疹;无死亡病例;同时早期诊断治疗患者预后较好。

  • 标签: 手足口病 治疗 预后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管理妇科医务人员卫生中实行PDCA循环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就职的45名妇科医务人员,所有人员管理中均采取PDCA循环管理,对比分析实施前后手卫生执行率。结果实施PDCA循环管理前卫生执行率22.22%显著低于实施PDCA循环管理之后手卫生执行率77.78%,组间数据差异比较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DCA循环法在妇科医务人员卫生管理过程中应用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升卫生执行率,值得临床研究中广泛应用。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在妇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益气活血法治疗脑梗死后肩综合征的临床研究。方法本次60例受试者从我院2014年7月—2016年8月间接诊的脑梗死后肩综合征患者中选取,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康复治疗法,观察组采用益气活血法,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33%,(χ2=6.171,P=0.027),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采用中药泡洗和针灸推拿相结合治疗脑梗死后肩综合征相较于传统康复疗法效果更为显著,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益气活血 脑梗死 肩手综合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对于预防外伤的患者术后功能障碍效果。方法选择70例外伤的患者,随机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再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分析评价两组患者手部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在护理前功能评价结果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手功能评价结果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伤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系统综合的护理后,有助于患者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手外伤 护理干预 综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