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创伤引起手部皮肤缺损,未出现肌腱及骨外露,临床一般选用植皮术修复创面,术后植皮能否成活,取决于患者的自身条件以及医生的操作技术,而更为重要的是合理的护理方法。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我科对21例外伤皮肤缺损患者实施植皮术,均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有关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高位硬膜外麻醉“孔法”胸腔镜(VATS)下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电视胸腔镜手术下以电钩状电凝器分离并切断T3交感神经节与其间交感神经链。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手掌干燥温暖,住院时间3-5天,均全愈出院。结论高位硬膜外麻醉患者处于清醒状态,能较好的配合手术,费用较全身麻醉少,术后没有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时的咽喉不适感。“孔法”胸腔镜下经胸侧径路行交感神经链切断术是近几年新开展的一种微创手术,具有效果明显、创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同时电视胸腔镜技术使手术野更清晰,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标签: 二孔法 胸腔镜 交感神经链切断术 手汗症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足病病人的有效护理措施和体会。方法选取我院入院治疗的典型口足病病人160例采取饮食护理、皮肤护理、高热护理、口腔护理、病情观察和健康指导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对挑选的口足病病人进行认真的护理,对其临床表现进行认真记录和观察,所有被选病例完全治愈出院,同时也为口足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了准确的资料。结论通过对手口足病人的细心护理和临床表现,确认的口足病通过隔离和正规的治疗和专业的临床护理后能够有效提高治愈率。

  • 标签: 手口足病 护理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卫生是一种最基本、最简便、最易行的有效预防病原微生物传播的手段,是降低医院感染最重要的措施,加强手部卫生,提高医护人员洗手的依从性,保证病人安全,已为全球所关注。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院感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越来越困难,引起医院感染的因素很多,而是接触传播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最重要媒介,医护人员的是造成医院交叉感染的重要途径。

  • 标签: 医护人员 手卫生 医院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腕掌部严重毁损性伤后、利用“废弃”指行部分手外形及功能重建的疗效。方法临床应用丧失原位再植条件的手指对11例手腕掌部不同平面毁损伤进行了部分手外形及功能重建。结果本组10例重建指成活,1例失败。成活指随访2~6年,所有成活指体痛、触觉恢复满意,两点分辨率6-11mm。掌部及腕关节再植手指大都能一期恢复伸屈,对掌、对指功能,前臂再植指具有对指揑持功能。结论手腕掌部毁损性离断伤是可以利用“废弃”指进行异位再植与再造重建部分手外形及功能,在重建时一定要掌握好拇指的对掌及对指功能,异位再植的指数要根据毁损平面而定,前臂异位再植以两指为宜。

  • 标签: 手腕掌 毁损伤 异位再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型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相关事项。方法对全组48例不稳定型舟骨骨折患者进行掌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植骨术,术后石膏固定治疗。结果全组病例骨折全部愈合,骨折成角、侧方短缩移位均矫正良好,关节活动明显改善,优良率达97.92%。结论及时正确的诊断、手术和足够长时间的石膏固定,是治疗不稳定型舟骨骨折的良好方法。

  • 标签: 手舟骨 不稳定骨折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临床护理人员洗手现状,探讨适合临床实际工作的洗手方法和监督措施。方法采用现场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正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的护士的卫生情况进行微生物学采样检测,并分别进行洗手前后的检测比较。结论应提高护理人员对洗手重要性的认识,有针对性改善病房内洗手条件,提高护理人员对快速消毒剂的接受度,从而真正有效地提高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

  • 标签: 现场观察 手卫生 依从性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肩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综合征在临床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本文就近几年来针刺治疗该病作一综述。

  • 标签: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针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农机设备伤人事件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86例患者的受伤程度和诊治情况。结果86例患者中功能完全恢复36例,功能部分恢复45例,功能丧失者5例。结论农机设备广泛应用于家庭作业,但因其设计上的缺陷以及培训不到位,故常有伤人事件的发生,导致致残,影响了的功能。

  • 标签: 农机设备 手外伤 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卫生执行状况及卫生相关知识掌握的情况。方法现场观察并记录151名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前后手卫生执行情况并对其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务人员卫生知识培训较到位,对相关知识认知的正确率达到80%以上,90.07%的科室卫生设施较完善,医务人员基本上掌握六步洗手法;但是护士、临床医生、医技人员卫生的依从率较低,分别为70.92%、47.66%、43.36%。结论加强手卫生知识考核及卫生依从性的督导。

  • 标签: 手卫生依从性 调查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了解医院感染发生的情况以及医务人员卫生的现状,导致医务人员洗手依从性下降的原因。目的了解我院医护人员卫生依从率及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隐蔽式现场观察的方法,对全院部分科室医护人员卫生的依从率进行调查。结果该医院医务人员卫生总平均依从率为95.1%;在侵入性操作前后手卫生依从率最高,为99.6%,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手卫生依从率最低,为85.1%。护士卫生依从率最高,为98.1%,工勤人员卫生依从率最低,为90.8%。洗手六步法执行率仅为58.5%。结论提高医务人员的卫生的依从性,强化手部卫生观念,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医院感染 手卫生 依从性 医院员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调查医务人员卫生的知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提高手卫生的知晓率,从而达到预防医院感染,保障医疗安全的目的。方法选择易发生感染的15个科室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卫生指征认知的正确率较高,认知正确率绝大多少在90.0%以上,但对手套的使用和快速消毒剂的正确使用的知晓率较低。结论医院应广泛宣传,营造重视卫生的良好氛围,加强培训力度,提高手卫生意识。

  • 标签: 医院 手卫生 知晓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内科护理人员卫生的依从性。方法根据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卫生规范》的要求,对4个普通内科病区45名护理人员进行各项护理操作时卫生执行情况的实地观察。结果护理人员卫生执行情况操作后的依从性均高于操作前;要求无菌的护理操作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基础护理操作。结论加强对内科护理人员卫生知识的培训,提高其对手卫生规范的依从性是当务之急。

  • 标签: 医院内科 护士 洗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卫生的依从性和影响因素,总结些许医学经验,从而为临床提供借鉴意义。方法按照编号法随机抽取我院的一些病房和诊室,规则为选择编号是偶数的病房和奇数的2个诊室,在医务人员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专门培训的调查员根据统一的方式和表格对医务人员的卫生执行情况进行相关调查。然后收集其调查资料,对其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的卫生依从性是31%,同时科室、岗位和工作区域的不同医务人员的卫生依从性也不同;病房医师的卫生依从性较门诊而言要高(P<0.05),但不同区域间的护士的差异是不明显的(P>0.05);医务人员在实施手术之后手卫生的依从性是41%,比实施手术之前的卫生依从性还要高(P<0.05)。结论医务人员的卫生依从性普遍不高,需要按照不同的情况给予相应的改善手段。

  • 标签: 医务人员 手卫生依从性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肝硬化患者卫生习惯及细菌污染情况,为下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选择医院住院肝硬化患者32人为调查对象,进行卫生习惯、指征和卫生知识的调查,同时对患者的进行细菌污染情况检测分析。结果患者洗手的意识性及依从性较差。洗手的指征掌握不容乐观,大多不知道规范的洗手方法。患者手部感染的病原菌中,除常见的正常寄居菌外,还可可检测到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大多手部菌落数均不合格,合格率仅10%。结论肝硬化患者的卫生意识不强,依从性差,细菌污染严重,存在交叉感染隐患,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 标签: 肝硬化 手卫生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重点科室护士在静脉输液中卫生执行情况,为有目的的培训和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指定各科护士长对其在输液中卫生执行情况进行隐蔽观察,每名护士连续观察1h,并保证观察对象不受任何干扰,请感染管理科指控护士对其进行监测。结果对两个重点科室(ICU、儿科)40名护士卫生情况进行观察与监测,ICU和儿科未执行卫生的护士平均带菌数分别为58.5CFU/cm2、67.5CFU/cm2,带菌率均为100%;而进行洗手和消毒的护士平均带菌数分别为19.4CFU/cm2、22.0CFU/cm2,带菌率分别为23.1%、18.6%。护士卫生认知意识不够,洗手和消毒依从性低。结论通过加强对重点科室护士卫生的管理、监测,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持续强化教育培训,从根本上转变护士观念,提供有效的措施,对重点科室护士在输液中卫生将会取得一定的效果。

  • 标签: 重点科室 手卫生 手监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氯胺酮联合臂丛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外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予氯胺酮4~6mg/kg臀部肌注实施基础麻醉,再予0.5%~1%利多卡因与0.25%布比卡因混合液,常规加入1∶20万肾上腺素,注药容量0.5~0.8ml/kg注入肌间沟。术中监测ECG、BP、HR、SPO2,记录追加氯胺酮次数、间隔时间,观察有无麻醉并发症。结果术中患儿血压、心率、呼吸较平稳,追加氯胺酮时间平均间隔40min,追加次数0~5次,全组病例术中镇痛完善,经过顺利,无局麻药毒性反应及呼吸抑制等并发症,麻醉苏醒快,术后恢复顺利。结论小氯胺酮联合臂丛麻醉是小儿外伤手术中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标签: 氯胺酮 基础麻醉 臂丛阻滞 小儿 手外伤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