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迪瑞FUS200尿沉渣自动分析仪与干化学法及镜检的符合情况,分析三者在尿液常规分析中的联合应用。方法对13175例患者的尿液标本分别用FUS200、迪瑞900全自动干化学分析仪及手工显微镜计数进行检查。结果3种方法监测红细胞、白细胞、管型以FUS200阳性结果为基础统计平均阳性符合率为85.62%,管型阳性符合率明显偏低为59.8%。结论FUS200尿沉渣自动分析仪与干化学法及镜检符合率良好,但不能完全替代其他两种方法,应把3种方法结合起来,减少检验误差,提高尿液分析质量。

  • 标签: FUS200尿沉渣自动分析仪 干化学法 手工镜检法 红细胞 白细胞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35-01
  • 简介:目的:探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颗粒对人单核细胞株THP-1、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共培养体系迁移、侵袭能力及对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剂(EMMPRIN)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THP-1-FLS细胞共培养体系,应用台盼蓝染色检测THP-1细胞、FLS细胞存活率,Westernblot、明胶酶谱、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样品中的EMMPRIN、MMP-2、MMP-9的表达及活性,并应用RNA干扰技术评估EMMPRIN的作用。结果UHMWPE颗粒刺激THP-1细胞EMMPRIN表达上调,对FLS的EMMPRIN表达无明显影响。UHMWPE颗粒刺激FLS的MMP-2、MMP-9表达上调、活性增强,对THP-1表达MMPs无明显影响。THP-1-FLS共培养时,UHMWPE颗粒刺激使EMMPRIN、MMP-2、MMP-9表达上调更为显著。颗粒刺激下,THP-1-FLS共培养体系的迁移能力、侵袭能力明显强于无颗粒刺激,并与EMMPRIN的表达水平和MMPs的活性呈明显正相关。行THP-1细胞EMMPRIN基因干扰后,共培养体系的EMMPRIN、MMPs表达均下调,迁移、侵袭能力下降。结论UHMWPE颗粒可刺激THP-1-FLS共培养体系高表达EMMPRIN,上调MMP-2、MMP-9的分泌并增强其活性,提高共培养体系的迁移、侵袭能力。

  • 标签: 聚乙烯 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剂 迁移 侵袭
  • 简介:目的探讨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CDMP1)诱导的瘢痕成纤维细胞在体内环境下的软骨构建能力。方法取瘢痕切除术后丢弃的增生性瘢痕组织,提取瘢痕成纤维细胞。将瘢痕成纤维细胞与PGA/PLA支架复合,CDMP1软骨诱导液(CDMP1终浓度为100ng/mL)进行诱导培养2周,设为诱导组(n=10);将常规培养液培养的瘢痕成纤维细胞-材料复合物植入裸鼠体内作为阴性对照,设为非诱导组(n=4);将软骨细胞-材料复合物植入裸鼠体内作为阳性对照,设为软骨组(n=4)。分别于4周和8周后取材,进行各组湿重、糖胺聚糖(GAG)含量测定,HE染色、Safranine-O染色和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体内培养4周、8周后各组湿重、GAG含量测定显示,诱导组均高于非诱导组(P〈0.05)。体内培养4周后,诱导组HE染色结果显示,瘢痕成纤维细胞诱导后出现软骨细胞陷窝结构;Safranine-O染色结果示,GAG均匀分布于基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部分瘢痕成纤维细胞基质中COLⅡ阳性表达。8周时,诱导组的类软骨结果相对4周时更加成熟,更加符合软骨结构分布。结论在CDMP1诱导下,瘢痕成纤维细胞与PGA/PLA材料复合,在体内可以形成类软骨组织,具备一定的成软骨能力。

  • 标签: 瘢痕成纤维细胞 软骨细胞 软骨形态发生蛋白1 诱导分化
  • 简介: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训练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及膀胱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自2011年10月~2013年7月收治共收治外伤行脊髓损伤病人86例,其中男53例,女33例,年龄21~64岁,平均40.2±4.6岁.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采用生物反馈训练对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训练;对照组41例,采用传统方法留置尿管及进行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经过3~10次生物反馈训练(平均5.9次),其拔除尿管时间、拔除尿管例数自主排尿、一周后残余尿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两组疗效判定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能有效提高不同节段脊髓损伤病人排尿及膀胱功能恢复,以颈髓、腰髓、胸髓恢复较好,马尾及骶尾髓损伤效果差.

  • 标签: 生物反馈训练法 脊髓损伤 膀胱功能 护理干预 排尿障碍
  • 简介:目的以Ⅱ型胶原水凝胶为支架、兔骨髓恭质干细胞(BMSCs)为种子细胞构建iJI注射割组织l:程软骨,探讨其在膝关肖腔内成软骨的情况。方法以免BMSCs为种子细胞.4oCF按105/mL.的浓度接种列Ⅱ型胶原水凝胶,倒嚣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接种的细胞形态,并计算细胞存活率。选取2个月龄新两鼍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2组(n=6):A组在兔左膝关节腔内植入装载Ⅱ掣胶原水凝胶-BMSCs复合物的扩散盒,B纰在兔左膝关节腔内植入装载单纯Ⅱ型胶原水凝胶的扩散盒。术后4周行左膝关节MRI检查;术后8周处死动物,通过组织学观察扩散盒中复合物作膝关节腔内的转归情况。结果Ⅱ型胶原水凝胶一兔BMSCs复合物体外培养1h后细胞呈规则圆形,分布均匀,胞浆染成株黑色;细胞存活率在95%以上。术后4周A绀与B绀MRI检查均可见游离的扩散盒影像位-3:外侧间室后方,形状完整无破损。术后8周A组HE染色见细胞数量较多,分布均匀,大部分让圆形或椭圆形,胞核深染,基质呈均一的粉红色;蕃红O染色和甲苯胺蓝染色可见大量圆形、椭圆形细胞分布.周围基质呈中到强阳性、术后8周B组HE染色呈弱阳性粉红色云雾状,其中无清晰可辨的细胞结构;蕃红O染色及甲苯胺蓝染色均呈阴性。结论Ⅱ型胶原水凝胶-BMSCs复合物能够在体生成透明软骨样组织,为其下一步往体修复大动物关节软骨缺损奠定了实验基础。

  • 标签: 胶原Ⅱ型 骨髓 间质干细胞 软骨细胞 细胞分化
  • 简介:目的:报道一种新的肌腱缝合方法M-Tang的生物力学特性及临床应用结果。方法本研究采用36根猪后足屈肌腱作为实验材料,在相当于Ⅱ区水平造成切割伤后,18根用Tang、18根用M-Tang进行修复。将修复后的肌腱分别进行直线和90°成角状态下的拉伸,用Instron力学测定仪测定2mm间隙形成负荷及断裂负荷。M-Tang用于临床修复Ⅱ区屈肌腱65例共96指,术后均采用保护性主、被动活动相结合的锻炼计划。采用Strickland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在直线拉伸模式下,M-Tang的2mm间隙形成负荷为(46.2±5.2)N,断裂负荷为(61.9±6.0)N,与Tang法相近;在90°成角拉伸模式下,M-Tang的2mm间隙形成负荷为(35.9±3.6)N,与Tang法相近,断裂负荷为(57.0±4.5)N,高于Tang。65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6个月,临床运用M-Tang修复的Ⅱ区屈肌腱无1例发生断裂,根据StricklandTAM标准,其中优78指,良10指,可8指,优良率91.6%。结论M-Tang具备Tang的生物力学强度,操作简便,使用缝线和外露线结少,能满足肌腱早期保护性主动活动的需要,是Ⅱ区屈肌腱修复的优选方法之一。

  • 标签: Tang法 M-Tang法 生物力学 肌键修复
  • 简介:目的探讨白芍总苷(TGP)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EAE)大鼠发病及脑组织IL-17含量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EAE对照组及TGP治疗组三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的发病情况并检测大鼠脑组织IL-17的含量。结果TGP治疗组发病较EAE对照组轻,大鼠脑组织中IL-17的含量较EAE对照组明显减低。结论TGP可明显减轻EAE发病,其机制可能与通过降低EAE大鼠脑组织中IL-17含量而起到抑制EAE发病的作用有关。

  • 标签: 白芍总苷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白细胞介素-17
  • 简介:目的研究电针"三阴交穴"对自然围绝经期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与电针组,电针组大鼠在三阴交处进行电针,隔日1次,共治疗15次。其他两组大鼠进行常规饲养,不进行针刺,隔日抓取。酶免方法(Elisa)检测大鼠卵巢雌二醇(E2)水平和海马部位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结果Elisa结果提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卵巢E2含量降低了59.17%(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卵巢E2含量显著增高了65.49%(P〈0.01),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中枢神经递质的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五羟色胺(5-HT)含量升高了34.35%,NE、DA分别下降了33.86%和34.38%(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5-HT含量明显降低了11.13%(P〈0.05),NE显著上调了19.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DA含量虽升高了7.5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5-HT/NE的比值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的5-HT/NE的比值显著降低了23.47%(P〈0.01)。结论电针"三阴交"穴可以调节自然围绝经期大鼠的性激素水平及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水平。

  • 标签: 围绝经期 电针 三阴交 血清素 雌二醇 大鼠 Sprague-Dawley
  • 简介:目的:探讨在猪腹壁切口疝模型中应用菌液污染的方式制备感染型腹壁切口疝模型的可行性和聚丙烯复合脱细胞基质的新型复合补片在污染环境下耐受感染的能力。方法入组60只实验猪,随机分为3组(20例),采用切除部分腹壁肌肉的方式制备腹壁切口疝模型,后用大肠埃希菌肠液局部污染诱导产生感染病灶,形成感染窦道后,行清创手术后分别以聚丙烯-脱细胞基质材料复合补片(实验组)、单纯聚丙烯补片(对照组Ⅰ)和聚丙烯-膨化聚四氟乙烯复合补片(对照组Ⅱ)进行置入操作,术后1-12个月观察补片感染情况并取补片及周围组织,进行病理检查,以χ2检验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证实各组在污染环境下耐受感染能力的差异。结果术后观察期内实验组有1只猪出现补片感染,而对照组Ⅰ有8只猪出现补片感染,对照组Ⅱ有11只猪出现补片感染,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3),实验组与对照组Ⅰ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8),实验组与对照组Ⅱ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1),对照组Ⅰ与对照组Ⅱ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342),病理检查示聚丙烯复合脱细胞基质材料的补片易于成纤维细胞的长入及新生血管的生成,感染补片细菌培养结果证实为大肠埃希菌。结论在细菌感染的环境下,相较于单纯聚丙烯补片和聚丙烯-膨化聚四氟乙烯复合补片,聚丙烯复合脱细胞基质材料的补片耐受感染能力更强,单纯聚丙烯补片和聚丙烯-膨化聚四氟乙烯复合补片耐受感染能力无明显差别,其内在的机制可能与组织易于长入及新生血管生成有关。

  • 标签: 感染 腹壁 复合补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纱条填塞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子宫动脉结扎止血,观察组采用宫腔纱条填塞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止血,比较两组的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止血时间、手术时间、输血人数、并发症发生率、子宫切除率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宫腔纱条填塞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治疗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血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凶险型前置胎盘 子宫动脉结扎 宫腔纱条填塞法
  • 简介:目的:探讨下腔静脉二次球囊扩张配合口服华林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54例。先行下腔静脉小球囊扩张术,同时给予达标量口服华林抗凝治疗3~6个月,影像学观察患者血栓溶解情况。治疗效果明显者给予下腔静脉大球囊扩张成形术。结果:54例患者一期手术成功率100%,2例手术后口服华法令出现出血,改行外科手术治疗;4例改行其他介入治疗方式;余48例患者术后口服华林抗凝溶栓治疗3~6个月,治疗效果明显,行二次行大球囊扩张治疗。结论:腔静脉二次球囊扩张同时口服华林治疗布加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布加综合征 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球囊扩张 华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