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慢性腹壁疼痛(CAWP)的病因经常被误诊为由肠道来源的疾病引起,导致不适当的诊断花费,不必要的外科治疗的介入和不满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大约有15%的慢性非特异性腹痛是腹壁来源的,其中28%的患者去看普外科.Thomson和Francis[1]报道,24例患者中有23例做了剖腹术检查,并未发现肠道疾病.

  • 标签: 腹痛 诊断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病因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组织分离技术(CST)治疗腹壁肿瘤切除后腹壁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同济医院和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普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因腹壁肿瘤行CST手术治疗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例腹壁肿瘤患者均采用CST技术治疗。肿瘤病理类型以隆突性皮纤维肉瘤最多(4例),其次为硬纤维瘤(2例)和结肠癌腹壁转移(2例)。术前CT测量平均肿瘤最大横径(5.3±1.5)cm,肿瘤切除后平均腹壁缺损最大横径(9.4±1.4)cm。7例患者采用前入路CST(2例保留脐周腹壁穿支血管神经束,5例采用腹横肌松解技术)。10例患者使用合成补片,2例因为感染切口或联合肠管切除未使用补片。术后发生切口相关并发症3例,腹腔高压及肺不张1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1例患者于术后17个月死于结肠癌肝转移,其余11例无肿瘤复发,无腹壁切口疝发生。结论在保证充分切缘的前提下,在腹壁肿瘤患者中使用CST技术可以有效关闭缺损,重建腹壁功能,防止切口疝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腹壁 疝,腹部 组织分离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对腹壁纤维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2例腹壁纤维瘤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以剖宫产后腹壁疤痕处触及腹壁包块入院,术前均误诊为腹壁内膜异位病灶,入我院后予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腹壁纤维瘤病。结论腹壁纤维瘤病临床少见,经常发生在腹壁损伤的患者,和剖宫产后疤痕异位病灶有相同的诱因、体征,临床易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但在症状、超声、MR等表现方面有不同表现,术前应完善医技检查,争取明确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腹壁纤维瘤病 误诊 腹壁异位病灶
  • 简介:腹壁肿瘤以手术为主要治疗措施,其中腹壁恶性肿瘤还要辅以化疗、放疗。巨大腹壁肿瘤的切除后必然会造成腹壁大面积的缺损,如何在保证肿瘤根治的前提下选择最佳腹壁缺损的修复方式是临床治疗的一个难题。

  • 标签: 腹壁肿瘤 治疗原则 腹壁缺损 以手术为主 恶性肿瘤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线缝合针应用于剖宫产术横切口皮内美容缝合的效果。方法300例剖宫产横切口采用2-0带线缝合针进行切口皮内连续美容缝合。结果用2-0带线缝合针进行皮内连续美容缝合,术后疼痛较轻微,无切口感染,瘢痕小呈线形,住院时间短。剖宫产横切口采用2-0带线缝合针进行皮内连续美容缝合是一种非常满意的缝合方法,受到广大患者欢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部切口 2-0带线缝合针 皮内美容缝合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治疗腹壁疝的疗效。方法:选取 2018 年 1月~ 2019 年 2 月我院收治的腹壁疝患者 94例,按照电脑产生随机数的方法随机分为各有 47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张力修补术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腹腔镜修补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以( P

  • 标签: 腹腔镜修补术 腹壁切口疝 传统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腹壁疝修补术治疗腹壁疝的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腹壁疝患者94例,按照电脑产生随机数的方法随机分为各有47例患者的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张力修补术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采用腹腔镜修补术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以(P<0.05)作为判定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及复发情况,发现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以(P<0.05)作为判定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术后疼痛、尿潴留评分,发现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以(P<0.05)作为判定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壁疝采用腹腔镜修补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明显较好,加快患者康复,且能够减轻患者手术后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镜修补术 腹壁切口疝 传统修补术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减少及减轻第二次剖宫产病人的粘连、痛苦及医生的操作难度。方法对四川省德昌县人民医院妇产科1996年1月至2007年12月行第二次剖宫产的248例住院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其粘连、手术操作时间、手术难度、手术失血等进行比较。结果腹壁纵切口的118例有12例腹腔粘连,且粘连较轻、手术操作容易、手术时间短、手术失血少;腹壁横切口130例有64例腹腔粘连、粘连较重、手术操作困难、手术时间长、手术失血较多,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腹壁横切口第二次剖宫产比腹壁纵切口剖宫产粘连发生率高,手术操作困难些、手术操作时间长些、手术失血多些、病人相对痛苦些。

  • 标签: 剖宫产 粘连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补片或复合补片修复腹壁肿瘤切除术后遗留腹壁巨大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收治的39例腹壁巨大肿瘤患者均采取了手术切除治疗。采用直接缝合腹膜关闭腹腔,并在腹膜外用PP补片修复缺损6例,采用带蒂大网膜加PP补片修复缺损19例,采用复合补片修补腹壁缺损14例。结果39例中因术后发生急性心肌梗塞死亡1例。术后肺部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治愈。术后出现皮下积液5例,经穿刺抽吸,理疗和引流等措施治愈。随访34例,随访时间1~5年。在访的4例结肠癌患者和4例胃癌患者术后12~27个月均因肿瘤腹腔内复发及肝脏广泛转移死亡,术后肿瘤局部复发1例,随访的全部患者未发生腹壁切口疝和肠梗阻等并发症。结论采用PP补片或复合补片修复腹壁肿瘤切除后遗留腹壁巨大缺损并发症发生率低,效果良好。

  • 标签: 肿瘤 腹壁 腹壁缺损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临床对腹壁纤维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2例腹壁纤维瘤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以剖宫产后腹壁疤痕处触及腹壁包块入院,术前均误诊为腹壁内膜异位病灶,入我院后予手术切除,术后病理证实为腹壁纤维瘤病。结论腹壁纤维瘤病临床少见,经常发生在腹壁损伤的患者,和剖宫产后疤痕异位病灶有相同的诱因、体征,临床易误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病灶。但在症状、超声、MR等表现方面有不同表现,术前应完善医技检查,争取明确诊断,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 标签: 腹壁纤维瘤病 误诊 腹壁异位病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纵切口与横切口对第二次剖宫产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78例行第二次剖宫产术的产妇分为腹壁纵切口的观察组和腹壁横切口的对照组,比较2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腹腔粘连程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在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指标上均低于对照组(P<0.05),在粘连程度上明显好于对照组表现(P<0.05)。结论腹壁横切口行第二次剖宫产较纵切口操作难度大,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多,患者承受的疼痛相对多,建议选择行腹壁纵切口进行剖宫产手术。

  • 标签: 腹壁 纵切口 横切口 第二次剖宫产 粘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小肠腹壁切口瘘的常见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报导我院外科近10年来诊治的4例小肠腹壁切口瘘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小肠腹壁切口瘘多由于手术操作不当和手术后处理不当而引起。发生小肠腹壁切口瘘后,要加强病人的管理,尽量减少肠液的外流,减少肠外瘘病人的病死率。因此,本报导中的4例小肠腹壁切口瘘病人均治愈。结论在行腹部手术时,要预防腹部切口感染及切口肠粘连,要正确处理感染切口。当小肠腹壁切口瘘发生后,适时转流肠液也是相当重要的治疗措施。关键词小肠瘘腹部切口切口感染肠液转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切口疝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对2003.6~2010.12间收治的腹壁切口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生腹壁切口疝的高危因素依次为腹壁纵行切口,切口感染,切口过大,缝合技术欠佳、高龄、糖尿病、肥胖、低蛋白血症、腹内压增高,使用糖皮质激素等。48例腹壁切口疝患者均给予人工材料修补。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处置,术后随访6~36个月,无复发和其它不适。结论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行个体化负压引流及适度加压包扎,可避免切口积血、积液、感染等情况的发生,缩短病期,减轻痛苦,对术后的恢复及手术效果的保证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腹壁切口疝 无张力疝修补术 负压引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