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切口单侧半椎切除入路治疗脊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08年5月~2015年5月于本院就诊的44例脊髓肿瘤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简单随机分为试验组(22例)和对照组(22例),试验组采用小切口单侧半椎切除入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切口全椎切除入路进行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一般情况及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为Ⅰ、Ⅱ级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恢复为Ⅲ、Ⅳ级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6%,低于对照组的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50,P=0.0423)。结论小切口单侧半椎切除入路治疗脊髓肿瘤效果显著,创伤较小,并发症少,安全性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 标签: 小切口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 脊髓肿瘤 临床效果 安全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螺内酯治疗高血压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合并慢性CHF患者198例,根据治疗情况分为2组,对照组106例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氢氯噻嗪、螺内酯,观察组92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给予氢氯噻嗪、螺内酯加用那普利。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和68.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治疗后的LVEDD、LVESD、LVEF改善情况均在对照组以上(<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那普利联合氢氯噻嗪、螺内酯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提升生存质量,是一种值得借鉴的治疗方式。

  • 标签: 心力 衰竭,慢性,充血性 苯那普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氢氯噻嗪 螺内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采用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之后的实际效果。方法在本院中选择一些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的患者,选取的时间区间是2017年4月27日到2018年4月28日,一共100例,之后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一组50例,为对照组,采用单纯的磺酸氨氯地平来治疗,一组50例,为观察组,采用磺酸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的方式进行,之后对比两组治疗过后的实际效果,以及安全指标数据。结果观察组的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在使用磺酸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钙之后,有效比例数据相比对照组来说较为突出,安全指标数据也更加明显。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在经过磺酸氨氯地平和阿托伐他汀钙共同治疗之后,患者的症状明显改善了许多,安全性也更有保障了。

  • 标签: 苯磺酸氨氯地平 阿托伐他汀钙 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 效果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泪液辅助治疗中老年睑腺功能障碍所致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中老年睑腺功能障碍所致的干眼症患者共109例,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身治疗,观察组采用人工泪液辅助全身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眼症治疗效果、对比敏感度及视功能改变。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9.1%,明显高于对照组70.4%(P<0.05)。治疗后,观察组不同频率下对比敏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泪液辅助治疗中老年睑腺功能障碍所致的干眼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对比敏感度,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人工泪液 睑板腺功能障碍 干眼症 中老年 对比敏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椎切除脊柱内固定术对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取本次研究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00例,时间为2016年4月9日至2017年11月16日,后对收取对象进行随机分组,即观察组——实施全椎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半椎切除术治疗,对2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采用全椎切除脊柱内固定术治疗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效果显著,值得研究。

  • 标签: 全椎板切除脊柱内固定术 老年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经微创接骨内固定术(MIPO)对四肢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状况。方法此研究中所研讨的128例患者均随机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中挑选而出,128例患者按随机抽签法分(64例)对照组和(64例)研究组进行研讨,对照组治疗方式为开放复位接骨内固定术,研究组治疗方式为经皮微创接骨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状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2.19%比对照组79.68%明显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各指数状况,从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上来看,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经皮微创接骨内固定术治疗四肢骨折疾病,疗效提出,创伤性小,术后恢复速度快,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程序化护理措施对半月损伤患者膝关节镜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7月到2018年7月期间就诊的50例半月损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50例患者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2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行程序化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患者疼痛程度与HSS评分。结果经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比较分析,实验组疼痛程度与HS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程序化护理措施应用于半月损伤患者膝关节镜术后康复中,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感,优化预后效果,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程序化护理 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镜手术 术后康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丁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的近期疗效及对患者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脑梗死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拜阿司匹林、辛伐他汀、血栓通、奥扎格雷钠注射液具有改善微循环及抗血小板凝聚等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加用丁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Barthel指数。结果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为77.50%,观察组治疗的有效率为92.50%,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arthel指数对比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出现逐渐上升的情况,观察组的Barthel指数上升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丁酞软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脑梗死患者的近期疗效较佳,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临床运用价值较佳。

  • 标签: 丁苯酞软胶囊 阿托伐他汀钙片 脑梗死 疗效 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患有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行以丁酞、ADP受体拮抗剂、他汀联合方案的效果展开分析和讨论。方法随机在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期间我院接诊的患有急性进展性脑梗死且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症状的患者当中抽取30名,将其按照姓名首字母顺序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两组,对参照组行以ADP受体拮抗剂同他汀联合干预,对实验组则联用丁酞。观察两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做以对照。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治疗效果上,实验组显著好于参照组,且存在P<0.05;另外,在ADL评分、MMSE评分以及MoCA评分上,实验组好于参照组,且存在P<0.05;在治疗前后的SOD水平上,实验组好于参照组,且存在P<0.05。结论临床中,针对患有急性进展性脑梗死同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行以丁酞、ADP受体拮抗剂、他汀联合方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认知功能,调节SOD水平,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进展性脑梗死 认知功能障碍 三联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睑腺按摩联合内服润目丰液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4例(248眼)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干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联合内服润目丰液汤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5.97%(57/124),采取羟糖甘滴眼液、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睑腺按摩治疗;观察组占54.03%(67/124),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内服润目丰液汤治疗;以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T)、角膜荧光素染色(FL)作为观察指标,对比治疗前后的干眼主观症状积分。结果治疗后,两组BUT、S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F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干眼主观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睑腺按摩联合内服润目丰液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干眼的临床疗效确切,对于缓解症状、改善预后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干眼 睑板腺按摩 润目丰液汤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接受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治疗的效果进行探讨分析。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对112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试验组使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的临床优良率是91.1%,对照组的临床优良率是75.0%,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试验组并发症几率是7.1%,对照组是23.2%,结果存在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采取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治疗具有比较好的效果,并发症几率低,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 老年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将针对钛镍合金接骨内固定(电视胸腔镜辅助)和传统开胸手术,在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治疗方面进行优缺点的对比分析。方法本次实验选取了2014年6月-2017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110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式分析,并根据患者的入院时间进行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下钛镍合金接骨内固定术治疗,并对比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对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可进行统计学上的比较。与此同时,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8.2%,因此,我们认为VATS治疗更佳有效。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下钛镍合金接骨内固定术治疗多发肋骨骨折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的优势,值得在临床过程中推广应用。

  • 标签: 电视胸腔镜 钛镍合金接骨板内固定 多发肋骨骨折 开胸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PFNA)、解剖锁定接骨固定(ALP)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1月收治的90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采用ALP固定术治疗;实验组45例,采用PFNA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后Harris髋关节评分低于实验组,部分负重恢复时间、完全负重恢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高于实验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PFNA固定术治疗效果优于ALP固定术,能缩短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解剖锁定接骨板 老年 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丁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尾加压素Ⅱ(UST2)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二科的人群,行一般查体、全面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卒中进行筛查。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丁酞治疗。用药前行头部磁共振扫描、弥散加权像(DWI)、血管成像(MRA)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两组患者均连续用药14天,于治疗前后评定临床治疗效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进行测定血清尾加压素Ⅱ及eNOS水平,并分析其尾加压素Ⅱ及eNOS水平的变化情况,同时详细记录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1.实验组实验者尾加压素Ⅱ表达水平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2.实验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表达水平及评分均高于对照组。3.丁酞对脑梗死血管内皮因子尾加压素Ⅱ(UST2)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作用及预后效果起正性改变。

  • 标签: 丁苯酞,急性脑梗死,UST2,eNOS
  • 简介:摘要目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经皮椎间孔镜(PTED)与单纯椎开窗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的例数是40例。采用椎开窗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观察组患者,将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更高的优良率,效果较为显著,适合在日后的临床有关治疗中作为参考和借鉴。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椎间孔镜 椎板开窗术 临床效果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