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脑微出血(CMB)发生的危险因素及CMB与炎性介质的关系。方法收集非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80例,经头颅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排除急性脑梗死,根据SWI结果分为2组,CMB组41例,其中深部/幕下型CMB23例和单纯脑叶型CMB18例,非CMB组139例。记录临床资料,检测炎性介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采用logistic回归及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CMB组hs-CRP、IL-6和MMP-9水平均高于非CMB组(P〈0.01)。年龄、高血压、收缩压水平、腔隙性脑梗死灶数目、脑白质疏松评分(OR=1.105、8.545、1.617、6.243、1.117,P〈0.05)及hs-CRP、IL-6、MMP-9(OR=1.575、1.683、1.302,P〈0.05)是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MB灶数目与腔隙性脑梗死灶数目、脑白质疏松评分(r=0.382、0.325,P〈0.05)及hs-CRP、IL-6、MMP-9水平(r=0.507、0.517、0.672,P〈0.05)呈线性正相关。结论高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病变及炎性介质水平均是CMB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脑出血 C反应蛋白质 白细胞介素6 基质金属蛋白酶9 脑白质疏松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对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10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使用法莫替丁制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使用奥美拉唑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患者为60%,存在较大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在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不仅有效提高于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用药极为简单,止血迅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且用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行大范围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治疗 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脑红蛋白(Ngb)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将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和SAH组(72只),SAH组再分为模型建立后3、6、12、24、48及72h共6个亚组(每组12只)。通过改良后视交叉池注血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应用WesternBlot、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SAH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Ngb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水平变化和分布。结果①WesternBlot结果显示,大鼠正常脑组织中Ngb含量较少(0.56±0.14)。SAH后3h脑组织中Ngb表达蛋白水平开始升高(0.77±0.16),24h达到高峰(1.27±0.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后逐渐下降。②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大鼠脑组织NgbmRNA从SAH后3h开始增加,6h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至72h基本下降到对照组水平。其中6h及12h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脑组织中有少量Ngb表达阳性细胞,但多呈弱阳性表达,且在颞叶皮质表达较多,海马区也有少量表达;SAH后Ngb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并且多数呈强阳性表达,在颞叶皮质增高最明显。结论大鼠SAH后脑组织内Ngb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均上调,提示Ngb可能参与对SAH后早期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红蛋白 蛋白质印迹法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98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49例患者护理总有效率为91.83%,明显高于对照组57.14%,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出血率为93.88%,显著高于对照组59.18%,具有可比性。结论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出血症状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临床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产后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12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产科护理,干预组在给予临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护理后血压、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干预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产妇护理后血压明显较对照组降低(P〈0.05),下降至正常范围内,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较对照组提高(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剖宫产率,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产后出血率,同时使产妇血压平稳降至正常水平,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妊高症 产后出血 影响
  • 简介:2005年6月至2007年10月我院收治382例确诊的首次脑出血患者,其中发现急性期并发癫痫36例(10.61%),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癫痫 出血性脑卒中 CT MRI
  • 简介: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伴上消化道出血80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期寻找更好的治疗方式。方法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在本院收治的冠心病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挑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80例,以住院号单双数模式,分成联合治疗组和单一治疗组,每组患者40例。单一组统一接受单纯西医治疗;联合组统一接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单一治疗组显效11例,显效率27.50%;有效17例,有效率42.50%;无效12例,无效率30.00%;治疗总有效率70.00%;联合治疗组的显效、有效、无效,分别有23例,57.5%;14例,35.00%;3例,7.50%;总有效率92.50%。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伴上消化道出血的时候,应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有着更好的效果,治疗总有效率高,此种方式值得在今后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冠心病 伴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观察
  • 简介:缺血性卒中是致死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证实,发病4.5h内使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进行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方法[1],但可发生出血转化,引起患者早期死亡或对神经功能恢复产生不良影响。t-PA治疗24~36h发生症状性颅内出血的比例为1.7%~6.4%[2]。脑缺血可导致局灶性大脑功能迅速丧失,星形胶质细胞和内皮细胞释放的细胞因子可引起一系列级联反应,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血脑屏障 出血转化 综述
  • 简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有6%~67%的患者将会发生脑积水.可发生于SAH后急性期(SAH后0~3d)、亚急性期(SAH后4~13d)或晚期(SAH后≥14d).有的脑积水必须进行永久性分流术,称为"分流术依赖性脑积水".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积水 并发症 相关因素
  • 简介:临终患者停用ICD关掉,可以让患者免受疼痛和折磨。2011年3月《健康通讯》的头版文章介绍了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简称ICD)。当心脏跳动太快或不规则时,这种装置可以除去心脏颤动,使其恢复正常心律。ICD约微型手机大小,经手术安置于锁骨下方的皮肤底下。

  • 标签: 临终患者 ICD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 心脏跳动 锁骨下
  • 简介: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脑动脉狭窄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脑血管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脑动脉支架术已经成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已经成为脑动脉支架术后防止血栓事件发生的基石,但其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出血并发症,

  • 标签: 脑血管障碍 脑动脉 支架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胃肠出血 质子泵抑制剂
  • 简介:患者男,37岁。因头痛加重14h并意识障碍13h,于2009年4月收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入院体检:血压为125/89mmHg,脉搏为86次/min,体温为38.9℃,呼吸为26次/min,血氧饱和度为0.8。意识处于昏迷状态,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6分,左侧瞳孔为1.5113111,右侧瞳孔为2mm,对光反射迟钝,颈项抵抗明显,双侧巴宾斯基征(+),克氏征(+)。

  • 标签: 动静脉瘘 蛛网膜下腔出血 栓塞
  • 简介:患者女,39岁,因"车祸后意识不清伴呕吐1h余"于2015年4月10日急诊入黔南州人民医院。入院前1个多小时,因交通事故,患者左枕部着地,当即意识模糊,头部伤口出血,被送至当地医院进行头部伤口清创缝合。随后,患者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谵语,频繁呕吐,即转至我院治疗。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7.0℃,脉搏104次/min,呼吸21次/min。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血肿 硬膜外 颅内 颅内出血 创伤性
  • 简介:目的探讨非动脉瘤性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68例非aSAH和104例aSAH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CT检查(以德国Freiburg大学神经中心的标准,根据头部CT影像分型)、第1次全脑DSA检查、重复全脑DSA及短期和长期预后MRS(ModifiedRankinScale)评分等临床资料。结果①两组患者入院时的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023,P〈0.001。②两组CT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486,P〈0.001。非aSAH和aSAH患者伴有脑室积血者分别为36.6%(41/112)和89.4%(93/104),χ^2=72.254,P〈0.001;脑积水分别为34.8%(39/112)和74.0%(77/104),χ^2=38.910,P〈0.001。③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非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80,P〈0.01;经Spearman相关分析:入院时Hunt-Hess分级与CT分型之间无直线相关关系,r=-0.4,P〉0.05。④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14.5%(8/55)和21.8%(12/55),非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积水和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分别为54.4%(31/57)和42.1%(24/57),两组比较,χ^2=19.575,P〈0.01和χ^2=5.283,P〈0.05。⑤168例非aSAH患者随访92例,MRS≤2分者占90.2%,中、重度残疾占3.3%;104例aSAH患者随访88例,MRS评分≤2分者占50.0%,中、重度残疾占34.1%,χ^2=8.42,P〈0.05。结论非aSAH比aSAH患者入院时Hunt-Hess分级低,并发症少、预后好,在中脑周围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中表现得更加明显。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队列研究
  • 简介:帕金森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发病年龄及病程因人而异,其震颤、僵硬等症状给患者带来很大影响,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心健康。合理的饮食安排对治疗帕金森病有着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饮食原则和注意事项。

  • 标签: 帕金森病 患者 慢性进行性疾病 豆类 谷类 发病年龄
  • 简介:美国波士顿Massachusetts医院Jones等研究了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术前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抗的效果。他们分析了2003年至2014年血管质量计划(vascularqualityinitiative)数据库里的患者资料,比较术前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的患者与单独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主要结局有出血再次手术和梗死性并发症[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卒中或心肌梗死]。

  • 标签: 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围手术期 出血 卒中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QUALITY
  • 简介:目的探讨预防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侧支循环肺出血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侧支循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实施的干预措施情况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和常规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实施干预措施后的肺出血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肺出血率为3.3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0875,P=0.0078).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侧支循环患者的肺出血发生率,是临床预防肺出血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综合干预 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大体肺侧支循环 肺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抑制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SPF级成年雄性sD大鼠27只,选用视交叉前池注血法制作SAH模型,剔除3只死亡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AH组、二甲基亚砜(DMSO)组、DMSO+p38抑制剂组,每组6只。采用Westernblot分别检测p38、磷酸化p38、帕金森病蛋白7(DJ-1)、自噬相关基因5(Atg5)、自噬接头蛋白p62、微管相关蛋白I轻链3(LC3)-I和LC3.U蛋白表达,并用Garcia神经功能评分标准判断神经损伤。PCI2细胞加氧合血红蛋白建立体外SAH模型,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H组、DMSO组及DMSO+p38抑制剂组,利用荧光探针JC-1观察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1)4组大鼠p38、磷酸化p38和DJ-1蛋白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94.959、150.293和698.476,均P〈0.01)。4组PCI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24.989,P〈0.01)。4组大鼠自噬相关蛋白LC3-II/LC3-I、Atg5和p62表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35.319、110.490和36.311,均P〈0.01)。4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25.550,P〈0.01)。(2)与假手术组比较,SAH后p38、磷酸化p38和DJ一1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分别为0.43±0.06、0.41±0.02和0.07±0.01上升至0.61±0.08、0.79±O.07和0.17±0.03,均P〈0.01),线粒体膜电位去极化(8.294-0.28上升至9.23±0.42,P〈0.01);Atg5蛋白表达上调及LC3-II/LC3-I升高(分别为0.23±0.04和0.25±0.04上升至0.47±0.04和0.46±0.04,均P〈0.01),p62蛋白表达下调(1.09±0.14下降至0.54±0.10,P〈0.01);神经功能评分降低[(17.54-0.6)分降至(11.3±2.7)分,P〈0.01]。p38抑制剂显著下调SAH后磷酸化p38蛋白表达(0.794-0.07�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线粒体 自噬 大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