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8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哈尔滨市区居民身体成分与跟骨超声参数的关系,为该地区居民骨质疏松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韩国杰文ZEUS9.9身体成分测量仪和法国OsteospaceMEDILINK超声骨量测量仪测定1416例年龄为20.0—70.0岁的哈尔滨市区居民的身体成分与跟骨超声参数(STI)。结果①相关分析显示:体重、身体质量指数、脂肪量、体脂率、瘦体重与STI呈显著正相关,年龄与STI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男性STI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年龄、瘦体重、身体质量指数、体重;女性STI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年龄、脂肪量、体重、体脂率。男、女性身高与STI没有显著相关(P〉0.05)。②哈尔滨市区居民骨质疏松人数百分比随年龄递增表现逐年下降上升的变化趋势,50-年龄段以前,男性骨量丢失和OP检出率高于女性,50~年龄段以后,女性高于男性。结论①跟骨超声骨量与体成分变量间的相关存在性别差异。除年龄外,男性STI与各项指标的相关大于女性。年龄、脂肪量、体脂率可能是影响女性跟骨超声骨量变异的决定性因素;年龄、瘦体重可能是影响男性跟骨超声骨量变异的决定性因素。②哈尔滨市区居民低骨量和OP检出率比例较高,存在性别差异。

  • 标签: 哈尔滨 骨质疏松症 体成分 跟骨超声参数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神经根封闭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定位诊断作用。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58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共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5~75岁,平均64岁;病程1~11年。多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8~63岁,平均45岁;病程1~8年。以上患者均有下肢疼痛不适症状。所有患者均采用选择神经根封闭术明确责任节段。结果32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中25例行〉2个节段的减压术;26例多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12例行单节段髓核切除,另14例行双节段髓核切除。责任间隙准确,患者疗效良好。结论在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定位诊断中,选择神经根封闭是一种准确而有效的确认责任间隙的方法。

  • 标签: 腰椎 脊神经根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神经传导阻滞
  • 简介:微囊泡(microvesicles,MVs)是机体细胞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释放的直径在30-1000nm之间的微小囊泡[1]。1967年,Wolf在血液系统中发现并首次报道了MVs,当时仅被看作细胞活化或损伤的标志物。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MVs的损伤修复功能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 标签: 关节软骨损伤 间充质 外切体 机体细胞 微囊 细胞源性
  • 简介:目的对特发性脊柱侧凸两侧椎旁肌肌纤维分布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与脊柱侧凸病因学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本实验分三组,特发性脊柱侧凸组:20例,平均年龄15.3岁,平均Cobb角为56.8°,顶椎位于T7~12°其中Cobb角>50°11例,Cobb角≤50°9例.先天性脊柱侧凸组:11例,平均年龄13.9岁,平均Cobb角为66.7°,顶椎位于T7~12°对照组:取10例非脊柱侧凸病例作为对照.特发性脊柱侧凸和先天性脊柱侧凸组取顶椎区两侧椎旁肌,对照组取非病变区两侧椎旁肌,进行病理分析.结果特发性脊柱侧凸和先天性脊柱侧凸组凸侧椎旁肌Ⅰ型肌纤维含量和横截面积均显著大于凹侧(P<0.05),对照组两侧无显著差异(P>0.05),特发性脊柱侧凸组中Cobb角>50°的病例凸侧Ⅰ型肌纤维含量显著高于Cobb角≤50°的病例(P<0.05).结论脊柱侧凸两侧椎旁肌肌纤维分布不对称系继发性改变.

  • 标签: 椎旁肌 COBB角 特发性脊柱侧凸 肌纤维 对照组 先天性脊柱侧凸
  • 简介:采用表面脱钙骨基质明胶(SDBMG)移植治疗长骨大块骨缺损9例,结果,除1例因适应症选择不当而致失败,其它8例均得到了治愈,患健肢等长。说明SDBMG具有良好的成骨作用和可靠的支撑能力,是修复长骨大块骨缺损的理想移植材料,可作为自体骨合适的替代材料推广使用,但对感染骨缺损宜慎用。

  • 标签: 骨基质明胶 骨缺损 骨移植
  • 简介:目的探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指标(ICTP、PINP)与血脂水平的相关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测定12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骨质疏松症组)和122例绝经后健康正常妇女(正常对照组)的血清ICTP、PINP、TG、TC、LDL-C、HDL-C等指标,并分析其相关。结果两组相比较,骨质疏松症组TG、TC、LDL-C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PINP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骨质疏松症组ICTP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INP与TG、TC、LDL-C呈负相关,而与HDL-C呈正相关;ICTP与TG、TC、LDL-C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骨质疏松症患者成骨因子PINP水平下降、破骨因子ICTP水平升高与TG、TC、LDL-C升高及HDL-C降低密切相关,高脂血症引起的代谢紊乱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ICTP PINP 血脂
  • 简介: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胫骨骨小梁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变化.方法将3月龄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2只,实验组采用右后足皮内注射福氏完全佐剂的方法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模型.3周后处死大鼠,取右侧胫骨近端,制备不脱钙的骨切片后行形态学计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大鼠胫骨骨小梁体积明显减少(P<0.01),成骨细胞表面、类骨质表面减小(P<0.01,P<0.05).破骨细胞数增多(P<0.01),吸收表面增高(P<0.01).结论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早期可引起继发性骨质疏松.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骨小梁形态计量 模型大鼠 对照组 正常 胫骨近端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单椎体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术后近期手术椎体再骨折相关原因,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已行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kyphoplasty,PKP)治疗且符合纳入标准的18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显示,分为手术椎体再骨折组(A组,共24例),无再发椎体骨折组(B组,共164例)。术后随访1年以上,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index,BMI)、骨密度、手术节段、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弥散形态、骨水泥与椎体上下终板间距离、术后佩戴支具的时间、术后是否规范化使用抗骨质疏松治疗等相关因素,探讨导致术后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原因。结果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手术节段、骨水泥注入量、术后佩戴支具时间等因素在A、B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规范抗骨质疏松治疗依从较B组差,术后6个月A、B两组骨密度T值分别为(-2.46±0.700)、(-2.21±0.7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两组分别为(-2.37±0.896)、(-1.92±0.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椎体内骨水泥弥散形态分为团块状与海绵状,其中A、B两组团块状分布分别为15例、58例,海绵状分布分别为9例、10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0,P〈0.05)。术后3d复查测量A、B两组骨水泥上缘距上终板距离分别为(3.38±0.744)mm、(1.98±0.707)mm,骨水泥下缘距下终板距离分别为(3.13±0.835)mm、(1.82±0.475)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术后近期手术椎体再骨折是多方面综合因素共同引起的,其中骨水泥弥散形态、骨水泥与椎体上下终板间距离以及骨密度是导致手术椎体再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

  • 标签: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椎体压缩骨折 再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30例(108椎)OVCF患者行PVP+PKP术,术后给予鲑鱼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治疗组)。20例(62椎)患者给予卧床休息3月,鲑鱼降钙素、活性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对照组)。两组患者分别于0W、24W和48W测股骨颈和胸腰椎骨密度。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价。结果术后0W、24W和48W,两组患者股骨颈和胸腰椎多节段胸腰椎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术后0W、24W和48W治疗组患者VAS评分明显降低,较对照组患者VAS评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VP联合PKP治疗多节段(OVCF)能有效缓解疼痛,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多节段 药物治疗
  • 简介:目的比较微创法与传统手术法祛除足跟骨骨刺治疗顽固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取的92例顽固足跟痛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微创法治疗组和传统手术治疗组,其中微创法治疗组44例,传统手术治疗组48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功能恢复时间,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根据临床评分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入选患者均获得15~72个月随访,平均48个月。两组患者的年龄、随访时间及治疗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顽固足跟痛,微创法与传统手术治疗均能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显著恢复与改善。微创法治疗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恢复功能锻炼时间分别为(1.05±0.41)cm、(20.13±3.54)mL、(4.28±1.46)d和(1.03±0.26)d,均显著短于传统手术治疗组(P〈0.05)。微创法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分别为(2.21±0.33)分、(1.02±0.32)分和(2.13±0.71)分,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治疗组(P〈0.05)。微创法治疗组的总治愈率为100%,显著高于传统手术法治疗组(P〈0.05)。结论对于顽固足跟痛,微创法治疗的临床治愈效果要显著高于传统手术治疗,且微创法具有损伤小、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术后治愈率高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微创法 传统手术 顽固性足跟痛
  • 简介:目的探讨Graves病(GD)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骨密度(BMD)及骨转换指标的相关。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了73例GD患者和34例正常对照组腰椎及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并同时检测其甲状腺激素(FT3、FT4)、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typeⅠcollagencross-linkedtelopeptide,ICTP)和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水平。结果GD患者的BMD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ICTP、PICP浓度则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组的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腰椎和股骨近端各测量部位骨密度之间呈显著负相关,甲状腺激素水平与ICTP,PICP的水平呈正相关关系,ICTP,PICP的水平与骨密度不相关。血清ICTP浓度与PICP呈正相关。结论GD患者骨密度减低,骨转换增强,骨代谢紊乱,与甲亢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有关。定量检测ICTP,PICP的水平对于甲亢代谢骨病有重要的价值。

  • 标签: GRAVES病 骨密度 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 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
  • 简介: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以单位体积内骨量低于正常、骨强度降低而脆性增加为特征的退行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骨质有机成分生成不足、继发钙盐减少及骨组织的结构破坏,多发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的慢性退行关节炎,其主要病变为关节软骨的退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多见于中老年人和肥胖者.OP和OA都是与人体衰老密切联系的退行性疾病,其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国外30多年前就开始注意两者之间的关系,发现OP和OA很少同时存在,一些流行病学调查发现OA患者发生股骨颈骨折的机会较少.因此一些作者提出OA患者骨密度普遍高于无骨关节炎的对照组,并随OA的程度加重骨密度有增高趋势.国内有少数相关研究报道,但对上述观点的意见并不统一.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关节炎 继发性骨质增生 退行性关节炎 流行病学调查 中老年人
  • 简介:目的评价经关节突入路手术治疗峡部裂腰椎滑脱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9月~2003年5月我院手术治疗峡部裂腰椎滑脱患者83例,随访患者81例,年龄(55.25±19.21)岁,随访时间(1.68±0.93)年.按照不同的手术入路方法分为两组,Ⅰ组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Ⅱ组经椎板切除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按各组术中的临床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和术后JOA评分等数据经SPSS11.5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术后采用Stauffer-Coventry下腰椎术后疗效评定标准:临床优良率分别为87%与75%;术后神经功能改善率分别为87.81%与62.88%.术后均无螺钉松动、断裂或者滑脱加重等并发症,有3例假关节形成.结论在峡部裂腰椎滑脱的患者的手术治疗中,经关节突入路椎间融合椎弓根固定技术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腰椎 脊柱前移 椎间融合 手术治疗 内固定器 峡部裂性腰椎滑脱
  • 简介:目的:研究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的变化规律与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性骨折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法国Medlink公司Osteocore3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本地区417例绝经后女性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全髋进行骨密度测定。结果骨折组各年龄段、各部位的BMD均比非骨折组低(P<0.05)。随着年龄的增长,股骨近端骨量逐渐丢失,除了45~50组,其余各年龄段骨折组的患病率明显高于非骨折组(P<0.05),骨密度值越低,骨折危险越大。结论绝经后女性股骨近端骨密度与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呈明显负相关,应该注意预防。

  • 标签: 骨密度 股骨近端 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性骨折 绝经后女性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04年9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骨折患者21例,与同期保守治疗的19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经皮椎体成形术组与保守治疗组相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患者症状缓解较早,早期可开始下床活动(P〈0.01),所有病例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明显,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P〈0.05),而后凸Cobb角矫正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平均8个月)后未见明显伤椎高度丢失。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要掌握其应用的适应证。

  • 标签: 经皮椎体成形术 椎体压缩骨折 骨质疏松 治疗
  • 简介:目的吸取以往神经根性疼痛动物模型的优缺点,模拟临床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形式,建立一个新的坐骨神经痛动物模型。方法取大鼠自体尾部椎间盘组织放置在L5神经根下,造成对L5神经根的直接压迫,术后不同时间点测定大鼠后足底机械刺激疼痛阈值的变化。根据行为学结果检测脊髓背角伤害性刺激标记物c—fos蛋白的表达,并与行为学结果相对照。结果术后实验组大鼠后足底产生了一个长时程机械痛觉敏感性的升高,3周时达到峰值,然后逐渐恢复。3周时相应脊髓背角浅层中出现了c—fos蛋白的表达。结论新建立的椎间盘源坐骨神经痛动物模型在病理机制上与临床腰椎间盘突出的产生过程相似,并且此模型能够产生一个长时程的机械痛觉过敏,因此这一模型适于用来研究临床腰椎间盘突出所致的坐骨神经痛的机制。

  • 标签: 大鼠 腰椎 椎间盘 坐骨神经痛
  • 作者: 奔木金措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4-27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第12期
  • 机构:青海省海西州蒙藏医医院,青海海西817099
  • 简介:目的:观察蒙医针刺疗法结合红外偏振光治疗痛风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3月至2022年11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痛风关节炎男性患者1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结果:蒙医针刺疗法结合红外偏振光治疗痛风关节炎后好转率达100%。结论:蒙医针刺疗法结合红外偏振光治疗痛风关节炎疗效好、安全高、无副作用、价格合理、疗效独特。

  • 标签: 痛风性关节炎;蒙医针刺疗法;红外偏振光
  • 简介:目的探讨对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神经损伤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对19例不稳定性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神经损伤患者行侧前方椎管减压、自体骨植骨融合.Kaneda器械内固定治疗。结果全部患者经1-6年随访,脊椎后凸畸形由术前平均25.1°提高到术后平均13°,平均椎管占位率由术前45%提高到最终随访的10%。神经功能按ASIA分级示,提高1级者有12例,2级者有4例;14例膀胱/直肠障碍者有5例完全恢复,8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例无变化。结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伴不全神经损伤患者经侧前路减压融合、Kaneda内固定器可较好地提供脊柱的即刻稳定性、矫正后凸畸形、有利于早期下床行走和防止继发性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大多数不全神经损伤的患者,其神经功能至少可提高1级,而脊髓圆锥创伤的患者可表现为部分直肠和膀胱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内固定器
  • 简介:目的调查吉林省长春地区4613例25~79岁女性腰椎正位L1-L4TOTAL骨密度(BMD),分析长春地区女性骨质疏松患病率,研究女性腰椎BMD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美国Hologic公司DiscoveryWA型骨密度仪检测受试者腰椎正位L1-L4TOTAL骨密度。将4613例受试者腰椎BMD检测结果按5岁为一年龄段分组,应用SPSS19.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腰椎BMD和骨质疏松患病率与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的相关采用直线相关分析。结果3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腰椎BMD值呈下降趋势,骨质疏松患病率升高,年龄与腰椎BMD呈负相关,与OP患病率呈正相关;随绝经年限延长,BMD值降低,OP患病率升高,绝经年限与腰椎BMD呈负相关,与OP患病率呈正相关。低体重指数组,腰椎BMD值最低,OP患病率最高;随体重指数增加,腰椎BMD增加,骨质疏松患病率降低,体重指数与腰椎BMD呈正相关,与骨质疏松患病率呈负相关。结论年龄、绝经年限、体重指数是骨密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增龄、绝经年限延长与低体重指数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骨密度 骨质疏松患病率 年龄 绝经年限 体重指数
  • 简介:目的观察后路减压截骨术治疗有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塌陷的疗效及安全。方法对2004年1月~2008年6月收治的20例有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塌陷患者采用后路减压截骨术治疗。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估疼痛改善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估功能改善情况,Frankel分级法评估神经功能状态,通过X线片测量Cobb角评估畸形及固定、融合情况,记录手术并发症。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4~30个月,平均23个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VAS评分及ODI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塌陷椎体局部Cobb角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术后1年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较前改善。结论后路减压截骨术是治疗有神经症状的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塌陷的有效疗法,其安全较高。

  • 标签: 老年人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减压术 外科 截骨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