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凋亡联合化疗药物吉西他滨及多西紫杉醇的体外抗膀胱癌效果,评价该蛋白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将原核表达载体pBV220/Apoptin中的Apoptin基因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后,转染人膀胱尿路上皮癌细胞株EJ,利用RT-PCR观察基因表达情况,MTT法和流式细胞仪TUNEL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凋亡率,并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Apoptin并转染膀胱癌细胞株EJ,并于转染后不同时段观察到联合用药组肿瘤细胞的抑制率与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凋亡与吉西他滨或多西紫杉醇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抗膀胱癌效应,凋亡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膀胱肿瘤 凋亡素 吉西他滨 多西紫杉醇 治疗
  • 简介: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少见.我院自1985年1月至2003年6月共收治膀胱恶性肿瘤467例,其中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21例,占收治膀胱恶性肿瘤的4.5%.1990年后对其中的9例行手术-术中放疗-术后分次小剂量外放射治疗,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术中放疗 治疗 膀胱非移行细胞恶性肿瘤 小剂量 分次放疗
  • 简介:肿瘤进展与治疗失效的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凋亡抵抗。经常可以在复发的前列腺癌中检测到抗凋亡蛋白Bcl-2的过表达并增加了激素治疗与化疗的难度。然而,Bcl-2的拮抗剂-ABT-737在前列腺癌细胞并未显现出其促凋亡的活性。

  • 标签: 蛋白BCL-2 前列腺癌细胞 癌细胞凋亡 调节 凋亡抵抗 治疗失效
  • 简介:目的了解细胞增殖与凋亡在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中的意义。方法动态观察5/6肾切除大鼠模型第1~40周中不同时段肾脏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和细胞凋亡(TUNEL)情况并计算增殖和凋亡指数、检测肾组织Bax、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5/6肾切除大鼠残肾组织增殖和凋亡指数均升高;肾小球、肾小管的增殖和凋亡指数先升高后下降;肾间质的增殖和凋亡指数一直高居不下。Pax蛋白(促凋亡基因)在病变过程中呈波浪式变化,高峰分别在第4周和第40周。而Bcl-2(抑制凋亡因子)表达轻度增加。结论增殖和凋亡的平衡紊乱在5/6肾切除大鼠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肾小球、肾小管实质细胞的凋亡持续增加,肾间质的过度增殖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

  • 标签: 增殖 凋亡 5/6肾切除 BAX BCL-2
  • 简介:目的评估外科治疗散发性、无转移双侧肾细胞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10年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散发性、无转移、双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评估患者5年无瘤生存率及肾功能结果。结果共入组22例散发性、无转移双肾癌患者,占我院同期收治原发肾细胞癌(1696例)的1.3%。同时性发病16例(72.7%),异时性发病6例(27.3%)。同时性双肾癌发病年龄为(54.2±15.6)岁。异时性双肾癌第1与第2肿瘤发病年龄分别为(50.8±10.4)岁和(57.5±12.1)岁。22例患者共发现47枚肾肿瘤,左肾22枚、右肾25(有2例患者右肾发生多灶肿瘤,分别为2、3枚肿瘤)枚。肿瘤直径为(4.3±3.9)cm。47枚肿瘤中,46枚(97.9%)为透明细胞癌,1枚(2.1%)为乳头状肾细胞癌。所有患者均接受分期手术治疗:先行一侧根治性肾切除再行对侧保留肾单位手术(RN+NSS)10例,先行一侧保留肾单位手术再行对侧根治性肾切除(NSS+RN)8例,双侧保留肾单位手术(NSS+NSS)4例。第2次手术后RN+NSS组、NSS+RN组及NSS+NSS组中患者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风险分别为60%、25%和0。患者术后平均随访(72±63)个月。同时性双肾癌与异时性双肾癌的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81.8%和50%(P=0.025)。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是散发性、无转移性双肾癌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获得良好的肾功能及肿瘤学结果。虽然多数双肾癌表现为同时性发病,但部分患者可在一侧肾脏手术多年后发生对侧肾脏的异时性肿瘤。并且,异时性双肾癌的无瘤生存率低于同时性双肾癌,这些患者应给予更严密随诊。

  • 标签: 肾细胞癌 双侧 诊断 治疗 预后 无瘤生存率
  • 简介:维护腹膜透析(perilonealdialys,PD)患者良好的腹膜功能和透析效能是保持长程透析、减低治疗退出率的关键因素。国内外的研究资料表明进入PD治疗前3年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优于血液透析,但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腹膜的结构与功能将发生改变,进而导致透析效能下降与透析失超滤。腹膜间皮细胞(peritonealmesothelialcells,PMCs)除了维持腹膜结构的完整外,

  • 标签: 腹膜间皮细胞 透析效能 腹膜功能 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 生活质量
  • 简介:两性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性索间质肿瘤,国内外仅有少量的病例报道且绝大多数发生于卵巢,仅见1例发生于婴儿睾丸的两性母细胞瘤的国外报道。我科2016年1月收治1例成年睾丸两性母细胞瘤患者,报告如下。患者,男,23岁,未婚。因发现左侧阴囊内无痛性肿块人院。既往无睾丸附睾炎及阴囊外伤病史。体格检查:体毛分布正常,无男性乳房女性化表现。

  • 标签: 两性母细胞瘤 人睾丸 文献复习 性索间质肿瘤 无痛性肿块 睾丸附睾炎
  • 简介:目的观察醛固酮(ALD)灌注对大鼠肾小球细胞凋亡的影响和ALD特异性拮抗剂依普利酮(Eplerenone)的干预作用。方法1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ALD灌注组(B组)和Eplerenone治疗组(C组),分别皮下埋置渗透性微泵(osmoticminipumps),B、C组均以1.5μgh的浓度持续灌注ALD,同时C组用Eplerenone(100mg·kg^-1·d^-1)灌胃,A、B组用生理盐水代替。隔周测量大鼠尾动脉收缩压,收集24h尿液测定尿蛋白排泄率(UAER),于第28天心脏取血检测血肌酐(SCr),取肾脏,光镜观察其病理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B组大鼠血压和UAER从第14天起均较同期A组显著增高(P〈0.05),C组血压和UAER较同期B组显著降低(P〈0.05)。PAS染色发现B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外基质增多,轻度系膜细胞增殖;TUNEL法检测发现B组大鼠肾小球细胞凋亡明显增加,C组凋亡率较B组显著减少[(16.36±1.84)%vs(49.55±5.67)%,P〈0.05]。结论ALD灌注大鼠可导致肾小球病理损伤和细胞凋亡,Eplerenone可减轻ALD诱导的肾小球损伤。

  • 标签: 醛固酮 肾小球 凋亡 依普利酮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T细胞亚群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5例NS活动期和缓解期患儿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NS活动期组CD3+、CD4+、CD4+/CD8+比值、NK[CD(16+56)]+细胞均明显低于缓解期组(P<0.01)和对照组(P<0.01).结论:说明NS细胞免疫功能减低,T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肾病综合征活动指标之一.

  • 标签: 检测 临床意义 肾病综合征 T细胞亚群 免疫
  • 简介: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在正常细胞增殖及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发现该通路的活化也参与了包括肾细胞癌在内的多种肿瘤的发生、转移与血管生成。为了评价MAPK通路在调节肾癌细胞生长及增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者首先测定了透明细胞肾癌中MAPK及MAPK激酶(MKK)的表达情况,

  • 标签: MAPK激酶 信号通路 血管生成 肾细胞癌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癌生长
  • 简介:目的筛选肾透明细胞癌进展相关基因。方法通过构建共表达网络筛选肾透明细胞癌进展相关基因并进行初步验证。结果基于GSE36895数据得到2173个差异基因用于构建共表达网络。通过共表达网络确定与肾透明细胞癌进展最相关的棕色模块(r=0.52)为枢纽模块,进一步筛选得到6个枢纽基因TOP2A、CDK1、CDC20、KIF11、CCNB2、BUB1。通过测试集GSE73731数据对枢纽基因进行验证,各枢纽基因表达量与肾透明细胞癌进展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01);其中CDC20、BUB1对于低级别(gradeⅠ、Ⅱ)及高级别(gradeⅢ、Ⅳ)肾透明细胞癌有较高的诊断效能(AUC>0.7,P<0.0001)。另外基于TCGA数据,各枢纽基因表达量与肾透明细胞癌病理分期及预后均显著相关。GO富集及KEGG通路分析显示枢纽模块基因显著富集于细胞周期相关生物过程及通路。GSEA显示枢纽基因高表达组主要富集于细胞周期及免疫相关通路。结论通过WGCNA构建共表达网络筛选得到的6个枢纽基因与肾透明细胞癌进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枢纽基因可能通过细胞周期相关通路来影响肾透明细胞癌进展及预后。

  • 标签: 肾透明细胞癌 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 基因芯片 枢纽基因
  • 简介:目的比较血清胱抑C(CystatinC)及血清肌酐(SCr)诊断儿童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性。方法对136例儿童肾脏病患者分别测定CystatinC,SC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以校正的Ccr值将患儿分为4组。A组62例,Ccr≥80ml·mim^-1·(1.73m^2)^-1;B组33例,Ccr50-79ml·mim^-1·(1.73m^2)^-1;C组30例,Ccr30~49ml·mim^-1·(1.73m^2)^-1;D组11例,Ccr<30ml·mim^-1·(1.73m^2)^-1。CystatinC采用颗粒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以Ccr<80ml·mim^-1·(1.73m^2)^-1为肾功能减退,比较CystatinC与SCr检测肾功能损害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以及该两项指标与Ccr的相关性。结果Ccr与上述两项指标均呈负相关。CystatinC与Ccr的相关性优于SCr与Ccr的相关性,且CystatinC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较佳。结论CystatinC发现肾功能损害敏感性好,准确度高,适用于患儿肾功能监测。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CYSTATIN 比较分析 儿童 血肌酐 颗粒增强散射比浊法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清铁调(hepcidin)水平的变化及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3例和健康对照组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测定hepcidin、IL-6及TNF-α水平,高分辨二维超声对双侧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粥样斑块进行测量,分析hepcidin水平与颈动脉病变及炎症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MHD组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139.04±77,91)μg/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1.13±22.01)μg/L;MHD组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MHD组IMT值为(1.15±0.21)mm、斑块形成率(59.2%)、颈动脉硬化的患病率(77.6%)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0.78±0.28)mm和2.5%与10%(均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MHD组血清hepcidin水平与CRP、1L-6、TNF-α、IMT及斑块形成、颈动脉硬化率的患病率均呈正相关;与SBP、DBP、年龄亦呈正相关(P〈0.05或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epcidin、CRP、SBP和年龄是MHD颈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HD患者血清hepcidin水平显著升高,其可能通过促进CRP、IL-6等炎症因子的产生,参与MHD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 标签: 血液透析 铁调素 微炎症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胱抑C(cystatinC,CysC)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检测67例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微量白蛋白(UAER)和尿肌酐,并根据UAER结果分成3组,分别检测各组中CysC、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及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值,比较糖尿病各组中CysC与BUN、Scr及Ccr的相关性和诊断效能。结果:在糖尿病各组中血清CysC与BUN、Scr及Ccr均呈显著相关,其中以CysC与Ccr的相关程度最为密切及CysC诊断效能最高。结论:血清Cys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反映肾功能早期损害的标志物之一。

  • 标签: 血清胱抑素C 内生肌酐清除率 糖尿病肾病
  • 简介:目的探讨精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精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讨论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预后。结果患者右腹股沟区肿物2年,泌尿系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右腹股沟区有一3.3cm×1.7cm中低混合回声结构,CT检查见右侧腹股沟区类圆形异常密度影,病变内部密度欠均匀,呈高低混杂密度,行精索肿物切除术,病理检查结果为精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结论精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为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易误诊、误治;病史、B超、CT及MRI检查等是诊断精索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重要手段,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治疗推荐广泛性或根治性切除术联合术后辅助放疗。

  • 标签: 精索 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前列腺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腹腔镜行肾输尿管全长、膀胱袖状切除和膀胱疾病处理及前列腺摘除术共10例.结果10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无并发症,效果良好.随访3个月~3年未见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结论该法不仅具有腹腔镜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且处理合并症简单,适合治疗上尿路移行细胞癌合并膀胱前列腺疾病.

  • 标签: 腹腔镜 移行细胞癌 肾输尿管切除 合并症 上尿路 膀胱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尿毒清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制备成STZ糖尿病模型,实验分3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未干预组、尿毒清颗粒治疗组(2.6g·kg-1·d-1灌胃),于实验第4周、8周末检测血糖、血肌酐、尿肌酐及尿白蛋白排泄率,光镜、电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并计数足突宽度,免疫组化观察足细胞相关蛋白分子nepherin、podocin的表达,Realtime-PCR检测肾皮质nepherin、podocinmRNA表达。结果:尿毒清颗粒可以改善糖尿病大鼠肌酐清除率,降低尿白蛋白排泄,改善肾脏病理,减轻足突融合,维持足细胞相关蛋白分子的分布与表达。结论:初步证实尿毒清颗粒能通过上调足细胞相关蛋白分子水平减轻足细胞损伤,对糖尿病大鼠足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NEPHRIN PODOCIN 尿毒清颗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