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急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患者继发性脑水肿相关因素及对ICH患者预后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连续收集发病24h内ICH住院患者51例。患者到院时收集临床基线信息、完成实验室检查和常规头颅平扫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以评价基线脑水肿情况。发病(12±2)d行常规头颅平扫CT及CT血管成像一站式检查,以完成高峰期水肿情况及脑血管系统评价。分别在就诊、出院和发病后90d进行神经功能评价。结果在51例入组患者中,基底节区出血56例,丘脑出血7例,脑叶出血8例。本研究发现初始水肿体积(V初始水肿)与初始血肿体积(V初始血肿)正相关(r=0.799,P〈0.001);初始水肿指数(EI初始)与服用抗血小板药物负相关(r=-2.456,P=0.014)。高峰期水肿体积(V自峰水肿)与V初始水肿(r=0.720,P〈0.001)、V初始水肿(r=0.779,P〈0.001)和高峰期血肿体积(V高峰血肿)(r=0.788,P〈0.001)呈正相关;高峰期水肿指数(EI高峰)与EI初始正相关(r=0.357,P=0.010)。本组患者中V自**8十与就诊ICHsX7能预后量表(FunctionalOutcomeafterICH,FUNC)评分(r=-0.355,P=0.011)、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ComaScale,GCS)评分(r=-0.419,P=0.002)、原始脑出血量表(theOriginalICHScale,olCH)评分(r=0.364,P=0.009)、出院(r=0.520,P〈0.001)及发病后90d(r=0.481,P〈0.001)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RankinScale,roBS)评分以及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SrrokeScale,NIHSS)评分(r=0.526,P〈0.001)相关;V高峰水肿与就诊时NIHSS评分(r=0.455,P=0.001)、FUNC评分(r=-0.527,P=0.019)、GCS评分(r=-0.436,P-0.001)、出院(r=0.564,P〈0.001)及发病后90d(,=O.590,P〈O.

  • 标签: 脑出血 脑水肿 预测因子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脑外型海绵状血管瘤术前诊断及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18例脑外海绵状血管瘤诊治过程回顾性分析,包括术前诊断、临床表现、神经影像学特征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结果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8例。17例术后症状均改善,全切10例无复发。结论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是目前治疗本病最可靠方法,能否全切与术前评估、术者经验及显微操作技术等有关;放射治疗有效。

  • 标签: 海绵状血管瘤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分布对6-羟基多巴胺(6-OHDA)诱导S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缺失影响.方法6-OHDA单侧脑内内侧前脑束(MFB)立体定位注射,术后10d观测行为学变化;并取脑固定,免疫组化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观察中脑黑质致密部(SNc)与腹侧背盖区(VTA)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情况.并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测量SNc与VTA多巴胺能神经元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电流密度.结果损伤侧SNc区TH阳性细胞与对侧比较明显减少,而VTA区TH阳性细胞与对侧相比变化较小;全细胞记录电压膜片钳技术测量,发现SNc多巴胺能神经元钙通道电流密度与VTA相比明显较高.结论该结果发现,提示钙离子通道可能参与到帕金森氏病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凋亡机制.

  • 标签: 帕金森病 黑质致密部 腹侧被盖区 6-羟基多巴胺 钙通道
  • 简介:治疗性沟通是整个医疗护理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加强治疗性沟通可以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及院方信任,增加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信息交流和相互理解,帮助患者尽快适应ICU特殊环境及对自身疾病认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信心,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密切配合,促进患者康复,使很多医疗纠纷得以化解或消灭在萌芽状态。

  • 标签: 治疗性沟通 重症监护 自身疾病 心理反应 医疗纠纷 护患矛盾
  • 简介:目的运用心肌超声造影技术、应变率显像技术评价急性脑损伤时心肌功能、心肌各节段微循环灌注情况。方法建立18只犬急性颅脑损伤模型,于伤前及伤后6h、1d、3d利用实时心肌声学造影、应变率显像技术检测动物模型左室长轴方向各节段心肌应变率和由心肌再灌注后时间-密度曲线得出心肌显像峰值强度、平均斜率及局部心肌血流量等指标。结果3只犬于伤后6h即出现节段性心肌应变率、心肌显像峰值强度、平均斜率及局部心肌血流量等指标的减低,另有12只犬均在3d内出现相应指标的改变。结论急性脑损伤后,应激状态下中枢性心功能不全易导致心肌损伤继而并发脑心综合症,且多于伤后3d内发病。声学造影技术及应变率显像技术可为临床早期发现心肌损伤及心肌功能异常提供有效指标。

  • 标签: 实时心肌声学造影 应变率成像 心肌缺血 脑心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颈内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临床特点,评价其覆膜支架血管内栓塞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3例儿童颈内动脉瘤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均行覆膜支架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所有病人均经CTA或DSA随访2-4年无再出血,临床治愈。结论由于儿童血管顺应性好,覆膜支架血管内栓塞治疗成功率高,目前是儿童颈内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最佳治疗方法。

  • 标签: 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颈内动脉 血管内治疗 覆膜支架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应用对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作用。方法:针对主题,进行现状把握,计划拟定,目标设定与解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进一步改进,效果确认,标准化。结果:通过品管圈应用,PICC穿刺点红肿、机械性静脉炎、导管异位发生率均下降,且前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品管圈对PICC维护质量进行管理控制,可以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维护质量,降低乳腺癌患者PICC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主动管理优点,能够更好地促进临床实际问题解决,促进PICC换药室管理制度、PICC维护标准化操作流程建立和完善。

  • 标签: 品管圈 PICC 并发症
  • 简介: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是血管内皮细胞前体细胞,它既参与胚胎时期血管发育、形成,也对出生后成体血管起到新生、修复、重建等极其重要作用。随着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medicine)理念提出与深入,越来越多学者将EPCs及其生物学特性引入到缺血性脑血管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中。本文就近几年血管EPCs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转化研究做一简要综述。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脑血管病 缺血性 转化医学
  • 简介:目的研究RNA干扰下调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对U251细胞自噬影响.方法建立RNA干扰下调Nrf2表达U251细胞系并在瞬时转染48h后,电镜观察细胞自噬相关结构形态,Westernblot法、吖啶橙染色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自噬水平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Nrf2组Nrf2蛋白水平明显下降(P<0.001),自噬泡结构增多,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蛋白3BII型(LC3B-Ⅱ)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01),酸性囊泡数量明显增多(P<0.05).结论RNA干扰下调Nrf2可以显著增强U251细胞自噬水平.

  • 标签: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自噬 RNA干扰
  • 简介:垂体泌乳素腺瘤是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常见肿瘤,约占功能性腺瘤40%-60%。近年来随着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研究和临床应用不断深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已经成为大多数泌乳素瘤首选治疗。本文就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在泌乳素腺瘤治疗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一、垂体泌乳素腺瘤垂体泌乳素腺瘤是最常见垂体分泌性腺瘤,也是颅内原发性肿瘤中相对较为特殊良性肿瘤:

  • 标签: 泌乳素腺瘤 多巴胺受体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耐药性
  • 简介:背景与目的本文作者全面回顾了成人急性缺血性卒中现有证据及各类评估和诊疗建议。本文目标读者为院前急救人员、内科医师、专职医疗人员和医院内参与卒中发病后最初48h诊疗有关人员。这一指南将取代此前2007版和更新后2009版指南。方法编写委员会成员由美国心脏协会卒中委员会科学声明监督委员会指定,各成员来自不同专业领域。共识编写整个过程严格遵守美国心脏协会利益冲突政策。小组成员被分配了与自己专业领域相关主题,重点回顾了前版指南发表之后卒中文献,并按照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证据分级方案起草建议。结果指南目的是降低卒中发病率和卒中相关死亡率。本指南既提倡卒中医疗系统整体概念,又体现卒中医疗各个细节,从患者识别到急救医疗服务启动、转运、分诊,包括了整个在急诊室和卒中单元最初几个小时内救治过程。本指南讨论了卒中早期评估和一般性治疗,以及缺血性卒中特殊干预措施,如再灌注策略以及脑复苏最优化措施。结论由于很多建议基于有限资料,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仍亟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科学声明 急性脑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再灌注 卒中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 简介:目的探讨小脑上动脉压迫造成三叉神经黏连移位处理方法,评估其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9例三叉神经痛病人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存在小脑上动脉压迫造成三叉神经黏连移位者120例,均行微血管减压术(MVD),并对术后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术后即刻缓解101例,延迟缓解13例,无效6例,术后缓解率95%,未发现严重并发症。107例随访3~7个月,复发3例(2.8%)。结论对小脑上动脉压迫造成三又神经黏连移位病人,在垫Teflon同时,完全松解小脑上动脉周围蛛网膜,将小脑上动脉移到三叉神经头侧,将三叉神经解剖复位能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小脑上动脉
  • 简介:目的总结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在神经外科手术中使用经验和体会。方法回顾分析46例运用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进行开颅手术,均行手术规划和(或)术中导航,胶质瘤切除前先穿刺肿瘤边界,放置标记物。结果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定位误差1.5~2.5mm,平均误差1.8mm,100%准确直达靶点;肿瘤及动静脉畸形均全切除。结论无框扫描立体定向技术具有精确定位、实时导航和辨认组织功能,且能有效应对术中脑组织漂移,操作简便,能明显减轻手术创伤,减少并发症,是微创神经外科手术重要辅助技术。

  • 标签: 无框扫描立体定向 神经导航 影像引导 微创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丘脑底核(STN)脑深部刺激治疗(DBS)对认知和抑郁状态影响。方法连续27例PD患者接受丘脑底核脑深部刺激治疗(STN-DBS)手术治疗,术前1周及术后6个月对认知和抑郁状态进行评估。结果术后6个月认知功能与术前认知、运动症状改善程度正相关。术后抑郁评分改善程度与术前抑郁评分和运动症状改善程度正相关。结论在严格筛选手术适应证前提下,STN-DBS可能对部分患者认知功能有改善作用,并且不加重抑郁状态。

  • 标签: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术 认知功能 抑郁
  • 简介:再通闭塞血管和建立侧支循环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有效方法。在血管再通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起并发症,有效地降低并发症是神经外科亟待解决主要问题。治疗时间和治疗对象是影响血管再通治疗并发症高低两项重要因素。只有严格遵守治疗时间窗和严格选择病例,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血管再通治疗并发症。与单纯时间窗相比,按组织时间窗进行血管再通治疗更有利于减少并发症发生和提高成功率。另外,应评估出血性转化(HT)危险因素,根据影像学检查确定狭窄段血管解剖特点、脑灌注和侧支循环改变,是病例选择重要依据。

  • 标签: 溶栓 血管再通术 出血性转化 并发症 脑灌注 侧支循环
  • 简介:目的评估平板3D-DSA在前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前交通动脉瘤行介入栓塞治疗资料,常规全脑血管DSA检查后,再行三维重建,选择适合栓塞材料及工作角度进行手术,并分析3D-DSA对介入栓塞治疗应用意义。结果8例动脉瘤100%栓塞,2例栓塞95%,1例栓塞90%,1例栓塞80%,急性脑血栓形成1例,血管痉挛2例,无动脉瘤破裂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3D-DSA能够详细地显示前交通动脉瘤解剖信息,可明确其诊断,对制定栓塞手术计划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治疗 栓塞
  • 简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enolase,NSE)是烯醇化酶一种同工酶,其特异地存在于神经元、神经内分泌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内,其他脏器及脑脊液中分布水平不及中枢神经系统1%。由于NSE是神经元损伤敏感性和特异性生化标志物,

  • 标签: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标志物 神经系统损伤 研究进展
  • 简介:血管性认知障碍(VCI)和卒中后抑郁(PSD)严重影响了卒中患者预后。认知量表和心理量表是血管性认知障碍和卒中后抑郁早期发现、协助诊断和判断疗效重要手段。本文将就常见认知、心理量表在临床研究现状、进展、应用要求及展望作简要综述。

  • 标签: 认知量表 心理量表 脑血管病
  • 简介:目的研究脑栓通对脑梗死后同侧丘脑继发性损害神经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高血压大鼠(RHRSP)建立一侧大脑中动脉皮层支闭塞(MCAO)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溶剂对照组和脑栓通组,每组8只。脑栓通组大鼠MCAO术后24h经灌胃给予2ml/kg(10mg/ml)脑栓通,溶剂对照组给予等剂量溶剂,连续6天。MCAO术后1周感觉功能评估后行尼氏染色评价脑梗死灶体积和丘脑损害,并行免疫组化检测丘脑TUNEL、MAP-2和GFAP表达。结果脑栓通组大鼠患肢感觉功能较溶剂对照组出现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脑梗死灶体积无显著差异(P〉0.05)。脑栓通治疗后同侧丘脑神经细胞数量、MAP-2表达较溶剂对照组显著增多(P均〈0.05),但GFAP表达显著下降(P〈0.05)。脑梗死后同侧丘脑TUNEL+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假手组,脑栓通可显著减少同侧丘脑TUNEL+细胞数量(P均〈0.05)。结论脑栓通能够改善脑梗死后同侧丘脑继发性神经损害和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同侧丘脑细胞凋亡有关。

  • 标签: 脑梗死 丘脑 脑栓通 凋亡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高压氧治疗方案对永久陆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疗效以及高压氧对大鼠梗死部位周围脑组织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影响。方法制备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永久陛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随机分为高压氧组和对照组,每组32X,另设立伪手术组。使用Garcia神经行为学评分方法分别在术后24h、5d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应用2,3,5一三苯基氯化四氮唑(2,5,5-trjphenyltetrazolfumchlorid,TTC)方法对脑组织进行染色,观察24h、5d时大鼠脑组织梗死容积;取梗死部位周围脑组织,采用凝胶电泳迁移实验(electrophoreticmobilityshiftassay,EMSA)方法检测术后24h、5d时NF-κB脱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acid,DNA)结合活性。比较三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术后24h高压氧组神经行为学评分高于对照组[(13.33±1.53)坩(10.33±0.58),P〈0.001]。术后24h高压氧组梗死容积小于对照组[(139.75±33.59)坩(203.02±57.66),P=0.008]。术后5d高压氧组梗死部位周围脑组织NF-κB活性低于对照组[(16.01±4.56)坩(50.28±9.15),P=0.035]。结论大剂量高压氧治疗方案在脑梗死后24h内具有脑保护作用。大剂量高压氧可降低大鼠梗死部位周围脑组织NF-κBDNA结合活性。

  • 标签: 核因子ΚB 高压氧 局灶性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