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建立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监控传报系统,对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预警、监控及干预,从而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利用医院计算机网络对新入院患者及住院期间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录入,系统进行自动筛选并对达到或超过阈值的高风险人群进行预警提示,护理单元根据风险类别实施干预措施并进行风险监控传报,实行院-科-护理单元三级实时跟踪监控,对住院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前瞻管理。结果: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监控传报系统实施1年来,住院患者护理风险监控上报阳性情况率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之相关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患者护理风险评估预警监控传报系统提高了护士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及风险管理意识,提高了护理安全管理效率,减少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 标签: 住院患者 护理风险 评估预警 监控传报 护理安全
  • 简介:目的探讨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对脑胶质瘤术后病人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择2013年2月2016年2月进行康复的112例脑胶质瘤术后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外科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干预,包括社会文化干预、心理干预、生理康复干预。观察时间为3个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简易智状况检查量表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都明显高于护理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期间的下肢静脉血栓、压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7.1%)明显低于对照组(26.8%;P〈0.05)。结论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在脑胶质瘤术后的应用能提高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病人的智力与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胶质瘤 术后护理 多学科护理照顾模式 自我护理能力
  • 简介:手术室护理专科化发展是必然趋势,但需要进一步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针对目前手术室专科护理发展中实践指南、压疮、手术部位感染及深静脉血栓的热点问题进行综述,旨在提出我国手术室专科护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总结研究现状,以提升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整体护理服务能力,同时推动手术室护理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标签: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 压疮 手术部位感染 深静脉血栓 综述
  • 简介:目的:研究分级护理管理对脑出血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9月到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进行分级护理管理,对照组仅进行常规睡眠护理。采用ASHQ睡眠因子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价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比较2组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对照组ASHQ睡眠因子中各项因子分值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中除安眠药物指标外各单项得分以及总得分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级护理管理可以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睡眠质量,有利于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同时可以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分级护理管理 脑出血 睡眠质量
  • 简介:目前,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是梗阻性脑积水的首选治疗方法。神经内镜下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thirdventriculostomy,ETV)损伤小,并发症少。随着对于脑积水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加深和神经内镜技术的不断成熟,EVT逐渐应用于一些特殊类型的脑积水治疗,并且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 标签: 脑积水 神经内镜 第三脑室底造瘘术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癫痫病人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以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64例癫痫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包括网络健康教育、社会支持等。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使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MUIS)对两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MU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MUIS各维度及总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癫痫病人进行综合护理可以降低病人的疾病不确定感,促进病人心理健康,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癫痫 心理障碍 疾病不确定感 护理干预
  • 简介:本文参照国际法医护士协会的发展现状及相关文献报告,介绍法医护理的定义及起源,对美国、英国、加拿大等法医护理发展早且较为成熟的国家的法医护理发展现状进行详细介绍,提出法医护理在我国实施的可行性,为开展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医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法医护理 法医护士 专科护士
  • 简介:近日,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根据《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结合北京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及医疗卫生工作实际,发布了《北京市护理事业发展实施方案(2017-2020年)》。方案中提到,至2020年,北京市注册护士总数预计将达到15万。同时,将进一步提升护士薪酬待遇;开展护士电子化注册;逐步提高护士队伍学历水平;

  • 标签: 护理事业 北京市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医疗卫生工作 计划生育委员会 注册护士
  • 简介:目的:建设基础护理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并应用于课堂辅助教学,提升学生课外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方法:以网络教学平台的慕课式课程设计为支点,通过申请开课、创建课程门户、建设教学资源库、完善移动学习终端建设等步骤完成课程建设,并通过发布视频任务、发起网上讨论、布置课后测验、计算机随机组卷考试等方式应用于课堂辅助教学。结果:2015年9月到2016年2月,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共完成教师发布的单元测验和视频任务点43个,平台访问次数达39528人次,师生共参与讨论话题672个。结论:慕课网络教学平台的建立与应用,突破了传统教学仅注重课堂教学而忽视课外学习的瓶颈,实现了网络大数据监督下学生的自主课外学习管理,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辅助。但如何进一步改善教学设施,引导学生诚信学习,实现课堂和网络教学有机融合是慕课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 标签: 慕课 网络教学 基础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及青少年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87年12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50例儿童和青少年垂体ACTH腺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内分泌学检查、影像学检查、肿瘤分型、手术入路、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50例中男21例(42.0%),女29例(58.0%),年龄10-18岁,平均发病年龄15.5岁,平均病程45.5个月。术前影像学检查显示:微腺瘤40例(80.O%),大腺瘤10例(20.0%);侵袭性腺瘤4例(8.0%);均行经鼻蝶窦入路手术。肿瘤全切除48例(96.0%),次全切除2例(4.0%);随访时间1年,其中44例(88.0%)获得完整随访,7例(15.9%)在术后1年内复发或未缓解再次接受手术治疗。结论经鼻蝶入路手术是儿童及青少年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的首选和有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良好。该病具有复发倾向,需要定期复查垂体MRI及垂体内分泌激素,复发者可行再次手术或放射治疗。

  • 标签: 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 儿童 青少年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手术治疗
  • 简介:本文以省级医院(我院)帮扶县级人民医院手术室为例,总结手术室护理帮扶实践经验并分析帮扶效果。通过帮扶后,县级医院手术室在人才培养、质量控制和人文关怀等方面均得以改善。外科医生对手术护士手术配合的满意度由整改前75.6%提高至94.8%;手术室和麻醉科员工满意度由改善前78.8%提高至97.1%;手术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由整改前90.2%提高至99.8%。

  • 标签: 帮扶 手术室 县级医院
  • 简介:目的:建立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系统,指导骨科护理人力资源科学配置。方法:根据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量表,对病人进行因素型分类,通过公式计算每类病人的护士配备系数,根据各病区病人分类情况,计算病区需要的护士人数。结果: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量表根据人均每日所需护理时间采用整数时数分割法将6个病区病人分为四类,护士配备系数分别为0.30、0.48、1.04、2.01,每个病区每日需配备的护士人数=(一类病人人数×0.30)+(二类病人人数×0.48)+(三类病人人数×1.04)+(四类病人人数×2.01);临床实际配备护士人数远远小于所需人数。结论:因素型骨科病人分类系统的建立为病人客观归类提供了量化指标,可科学指导护理人力资源配置。

  • 标签: 病人分类系统 护理 人力资源配置
  • 简介:目的探讨术前三维稳态构成干扰(3D-CISS)序列和三维时间飞跃(3D-TOF)序列MRI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判断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首次行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的7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D-CISS和3D-TOF序列MRI检查。以术中发现为判断责任血管的标准。结果术中发现单一责任血管56例(70.8%),2支及以上责任血管19例(24.1%),无责任血管4例(5.1%);责任血管中包含至少一条动脉73例(92.4%),单纯静脉2例(2.5%)。术前影像学检查阳性75例,阴性4例。75例阳性中,术中发现责任血管73例,未发现责任血管2例;4例阴性中,术中发现责任血管2例,2例未发现责任血管。术前3D-CISS和3D-TOF序列MRI判断责任血管的灵敏性为97.3%(73/75),特异性为50.0%(2/4),准确率为94.9%[(73+2)/79];判断责任血管包含动脉的灵敏性为98.6%(72/73),特异性为50.0%(3/6),准确率为94.9%[(72+3)/79]。结论术前3D-CISS联合3D-TOF序列MRI可用于判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责任血管,尤其对于包含动脉的责任病变,准确率较高,为MVD提供参考信息。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三维稳态构成干扰序列 三维时间飞跃序列 责任血管 判断
  • 简介:目的:观察和探究对伴过敏性鼻炎的鼾症病患儿采用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的总体效果以及对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伴过敏性鼻炎的鼾症病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的鼻部症状评分、打鼾症状评分、治疗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ASHQ睡眠因子。结果:2组患儿治疗前的鼻部症状评分、打鼾症状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的鼻部症状评分、打鼾症状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各项ASHQ睡眠因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儿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伴过敏性鼻炎的鼾症病患儿采用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儿的鼻部不适和打鼾症状和提高患儿的睡眠质量,同时还能有效降低患儿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因此其是一组安全、高效的手术联合药物治疗方案。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鼾症病 手术联合舌下含服免疫治疗 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