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质量改进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静脉药物配置中心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静脉输液化疗药物2000袋,将其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各组1000袋,对照组进行常规配置制度,观察组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对比两种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医嘱审核不合理、药贴标签错误、配置错误、送药不及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显著。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后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进行对比实验研究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在医院药学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实验对象选自于我院药学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之间来我院治疗的病患,人数依次为16人和142人,并将其进行分组,一组是参照组其中有8名工作人员和71名病患,本组工作人员实施药学常规管理措施即可,并对病患进行药学服务;另一组是实验组有8名工作人员和71名病患,本组工作人员则是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并对病患进行药学服务。在实验期间对比两组的服务效果有效率、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病患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可知,实验组的服务效果有效率为97.18%,而参照组病患的有效率仅为74.65%,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统计服务病患期间发生不良事件的概率可知,实验组的发生率为4.23%,相比于参照组的发生率25.35%来说,具有显著性优势(P<0.05);而通过问卷形式调研了两组病患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实验组的满意度达到了98.59%,而参照组的满意度仅为76.06%,两组之间的数据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医院药学管理中,不仅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赢得病患们的信赖,非常值得推广实施。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医院药学管理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医院血制剂运输、储存、发放和输注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法对血制剂温度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2020年6~11月血制剂温度管理数据,分析血制剂温度管理不准确的原因,于2020年12月~2021年5月实施PDCA循环法改进,比较改进前后血制剂温度管理准确率的差异。结果  应用PDCA循环法改进后,血制剂温度管理准确率由干预前的86.0%提高至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PDCA循环法进行血制剂温度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血制剂温度管理准确率,保障患者临床用血安全。

  • 标签: PDCA循环法 血制剂 温度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门诊西药不合理用药现状与改进策略展开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门诊1000份药方,对用药的合理性情况科学分析,找出不合理类型与情况,采取有效的改进对策。结果:门诊处方用药中存在的问题研究,31例不合理用药处方中,不适宜用药5例,用药疗程不合理7例,用药剂量不合理5例,用药未排除禁忌症5例,用药方法不合理7份,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2份。干预前两组评分差异不显著;干预后,用药安全评分,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干预前,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门诊 西药 不合理用药 问题 改进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PDCA循环管理法对静脉配置中心摆药差错进行分析及持续改进。方法:选取我院 2022年第一季度(1-3月)未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前,33007份静脉配置中心药品调配记录作为PDCA循环质量管理前的对照组,2022年第二季度(4-6月) 实施PDCA循环管理后35241份静脉配置中心药品调配记录作为摆药差错情况作为观察组,对比使用PDCA 循环管理法前后,静脉配置中心摆药差错的情况。结果该静脉配置中心现在实施的管理办法优化了静脉配置中心摆药流程,减少摆药差错,在对照组中33007份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记录,共34份摆药差错,占总比为0.103%。在观察组中35241份静脉药物调配记录中,共15份摆药差错,占总比为0.043%。 结论 PDCA 循环管理法有效降低静脉配置中心摆药差错,规范摆药流程,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标签: 静脉配置中心 PDCA循环管理法 差错
  • 简介:摘要:药品拆零是临床药物应用不可避免的一种应用方式,其不仅满足了临床患者的合理用药需求,同时也避免了药品资源的浪费。但是对于拆零后的药品管理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直接影响到药品质量。因此需要对拆零药品的管理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并针对问题采取合理建议,做到规范化使用拆零药品,保证临床的用药安全。

  • 标签: 拆零药品 管理现状 改进建议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提升妇科护理服务品质和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效用;方法 本研究选取我院妇科在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200名住院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妇科护理管理,而实验组则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其住院期间的护理风险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在各个维度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在对照组中,护理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仅为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00%(p<0.05)。结论 通过在妇科护理实践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减少护理风险发生率,证明了其在实践中的重要价值,建议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使用。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风险管理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改进清咽丸含量测定中供试品溶液的提取方法。方法:采用GC法,以聚乙二醇(PEG-20M)为固定液的弹性石英毛细管柱,柱温120℃。提取方法:取供试品置分液漏斗中加水适量振摇使成混悬状,再加乙酸乙酯提取。结果:本提取方法测定冰片的平均回收率为98.08%(n=6),RSD=1.35%。结论:本方法可用于清咽丸(大蜜丸)的含量测定。

  • 标签: 清咽丸 大蜜丸 冰片 GC法
  • 简介:摘要:本文研究了生产车间现场监督与质量改进的协同机制。首先,阐述了生产车间现场监督与质量改进的协同对企业的重要性。然后,分析了该协同机制存在的问题和难点,最后,提出了加强生产车间现场监督与质量改进协同机制的有效策略,通过采取这些策略,可以提升生产车间现场监督与质量改进的协同效果,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标签:
  • 简介:目的:改进地喹氯铵含片质量控制方法,统一有糖型和无糖型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UltimateAQC18(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0.005mol·L-1庚烷磺酸钠溶液-甲醇(50:50),柱温:30℃,检测波长:240nm,流速:1.0mL·min-1,以10片样品分别测定后取平均值计算含量;按崩解时限检查法考察溶化性。结果:地喹氯铵在7.40~13.74μg·mL-1(r=0.999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无糖型回收率为99.5%(n=9),有糖型回收率为99.1%(n=9),样品含量在95.5~103.2%之间;样品溶化时间在7~48min之间。结论:经方法学验证,所建立方法可同时用于有糖型和无糖型地喹氯铵含片的质量控制,为同类制剂提供参考。

  • 标签: 地喹氯铵含片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溶化性
  • 简介:在现代医院中,达标上等,优秀药剂科,优秀药房是对药剂人员的高标准要求。除了对医护两方面还要作必要的努力外,也必须对医院药剂人员的整体素质、业务水平、知识更新的层面,业务工作能力,管理创新水平结构,道德修养需不断加以提高,这是自身的工作性质要求所在。医院药房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

  • 标签: 医院药房 药剂人员 对药 临床药学工作 药剂科 药学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5月~2020年8月在我院行PICC置管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静脉治疗护理小组的方式进行护理,对比其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留置时间也明显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在持续改进PICC护理质量中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 标签: 静脉治疗护理小组 PICC护理质量
  • 简介:人血白蛋白是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提取制成,主要用于治疗因烧伤、创伤引起的休克,低蛋白血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压升高,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等.临床上,人血白蛋白存在一些不合理使用的现象,如作为营养品、提高免疫力、体液治疗等.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临床实践,探讨人血白蛋白不合理应用现象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如明确其临床应用指征、加强临床应用管理、开展循证医学评价、加强理论知识培训等,以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人血白蛋白 不合理应用 改进措施
  • 简介: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与规律,改进ADR监测工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2007-2008年上报的125份ADR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种类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占67.20%;抗感染药引发的ADR比例最高,达44.80%,其次是中药制剂占20.80%。结论应慎重选择静脉滴注给药治疗,以减少ADR发生。同时应加强ADR监测,完善报告分析系统,确保临床用药安全、合理。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监测 报告分析 改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消化内科护理管理中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方法:此次研究需要选取消化内科护理人员,共计20名,纳入时间段2020年2月~2020年9月。为了提升研究效果,采用分组式结果分析,护理人员平均分为观察组(n=10例)与对照组(n=10例),组别不同运用的管理对策不同,对照组运用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方式,研究期间每组护理人员管理40名患者,共计80名,在此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操作技能、健康教育、病房管理质量等。结果: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观察组护理人员操作技能为95.23±2.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人员操作技能84.21±1.05分,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护理人员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管理,可以有效提升科室整体护理质量。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消化内科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病案质量管理是当前医疗质量管理中最基础的部分,加强对病案质量的管理,可以提高医疗发展的规范化以及科学性,病案质量管理是当前医院工作的难点。尤其在当前,医患矛盾较为激烈,对病案质量的管理进行强化显得尤其重要。本文通过观察PDCA循环这一理论与病案工作的结合,并进行持续跟进和改进,由此加强医院对病案的管理能力,这对医疗业务发展具有较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 简介:目的:为完善我国新药审评模式提供参考。方法通过介绍PDUFAV中美国FDA对新分子实体和创新生物制品审评模式的改进,并对实施两年来的效果进行分析,探索其加强沟通、提高审评透明度和首轮通过率的方法,提出几点思考。结果新审评模式合理调整了审评时限,为申请者和审评者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补充和审评申请材料,里程碑会议的有序召开为双方提供了双向沟通的机会,第三方的评估结果显示,新审评模式有效推进了审评进程,提高了审评透明度和首轮审评通过率,增加了审评的可预见性,尤其对特殊审评药物产生了明显的积极影响。结论对新药审评模式的设计应考虑在保障充足审评资源的前提下,对审评的关键节点加以控制,设置合理审评期限,通过加强申请者和审评者间的沟通提高首轮审评效率和效果。

  • 标签: 新药审评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剂科中积极展开服务质量改进对医患关系产生的影响。方法:2019年3月~2020年6月期间从我院药剂科选取200例接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00,实施基础服务方式)与观察组(n=100,实施服务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医患纠纷发生情况以及取药等待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低于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对服务的满意度分别为71.00%、96.0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患纠纷发生率和取药等待时间对照组分别为10.00%、(10.31±3.52)min,观察组医患纠纷发生率和取药等待时间分别为2.00%、(15.22±2.52)min,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剂科中积极展开服务质量改进可有效降低医患纠纷发生率,缩短取药等待时间,且得到了患者更高的满意度,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药剂科 服务质量改进 医患关系
  • 简介:目的:建立HPLC法检查阿司匹林肠溶片中的游离水杨酸。方法:采用DiamonsilC18(4.6mm×200mm,5μm),流动相:甲醇-1%冰醋酸溶液(50:50),检测波长:300nm。结果:线性范围:0.0302~0.6040μg,r=1.0000。结论:本法可用于阿司匹林肠溶片中游离水杨酸检查。

  • 标签: 阿司匹林肠溶片 游离水杨酸 HPLC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