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西城区各级工会组织深入推行服务职工工作体系建设,积极探索依托工会三级服务体系平台,推进工会“全响应”网格化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创新,初步形成了组织体系完整、职能定位清晰、方式方法科学、资源高效利用的服务职工工作体系。

  • 标签: “全响应”网络化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 工会 创新
  • 简介:运用新公共管理、网络治理和后民主三个框架来识别和解释在英国土地利用规划领域的制度变迁方向.这三个框架被用来评估过去二十年间土地利用规划中中央集权化的程度或者地方分权化的程度.最近-届工党政府(1997-2010)和保守党占主导的联合政府(2010-2015)在这个议题上的观点截然不同.工党政府引入规划政策和巩固区行政管理机制,这个机制已经代替了地方主义者的规划系统和次级区的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伙伴.文章结论是,尽管所有的政党都否认次级国家机构的政治或者其他资源会威胁到位于威斯敏斯特的中央政府,但不论是工党政府还是保守党占主导的联合政府,二者均已开始着手那些有助于增加中央集权控制的政策,只是中央集权化过程中采取了不同的形式.

  • 标签: 行政组织和结构 政府间关系 新公共管理 规划 公共部门改革 地方政府
  • 简介:公共安全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从"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到安全发展观的树立以及相关理论的迭出,突出了公共安全在我国的重要地位。随着经济转轨和社会结构的分殊化,我国公共安全形势日趋复杂,面临的风险也日发严峻,促使政府必须由"单元"的管理模式向"多元"的治理模式转变,以提高各主体防范和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和效率。通过对公共安全管理的历史梳理和治理兴起的现实考察,得出制度在政府模式转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我国公共安全治理的制度化构建提供了一个理论基点。

  • 标签: 管理 治理 转变 制度
  • 简介:目前,我国公共危机治理的体制、机制、法制尚不健全,其治理面临不同程度的困境,一个系统、完善、科学的公共危机治理运行机制能够弥补体制的不足。要实现公共危机治理所预设的组织目标,应建立其治理的专门机构、规范其治理主体的权责、建立保障其治理体系运行的机制、完善其信息管理系统。

  • 标签: 公共危机 治理体系 运行机制
  • 简介: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民族主义思潮与现代国家民族建构运动以及非传统安全等因素的多重影响之下,跨界民族对国际关系以及一国内部事务尤其是边疆公共事务治理,造成了较为复杂而重要的影响。而在公共事务治理研究中,对于跨界民族与边疆公共事务这一特定区域和群体的研究是较为欠缺的。本文首先结合统计数据对我国边疆跨界民族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分析;其次对跨界民族跨境交往的成就与问题进了归纳和总结;最后基于我国跨界民族和平跨居的主流趋势以及跨界民族事务的主要特点,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模式与机制。研究认为,政府应转变跨界民族与边疆公共事务治理中的传统模式——族际主义的一元治理模式,尝试构建基于边域的区域主义的多元治理模式。本文的创新在于,基于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视角,结合跨界民族事物与问题的实证分析,构建了边疆公共事务的治理机制,从而丰富了边疆治理的理论视角,有助于边疆治理能力的建设与提升。

  • 标签: 跨界民族 边疆 族际主义 区域主义 多元治理
  • 简介:公共产品作为一种非排他性、非竞争性与不可分割性的产品,它本身就存在着“搭便车”的供给困境,而农村公共产品除了具有一般公共产品的特性外,其在传统的供给制度和供给主体的模式选择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完善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成为我们进行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 标签: 中心治理 产品供给 农村产品
  • 简介: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的全面深化改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正是这场深刻革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续开拓前进的鲜明标志.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诸多领域的全面性社会变革,需要从政治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法学等哲学人文学科的多个角度加以深入研究.

  • 标签: 国家治理 现代化 公共性 价值规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评介
  • 简介:儒家和谐治理观对历史中国和现代东亚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可以为当今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但由于其存在着以伦理为中轴、制度性资源太少的根本性缺陷,不能作为解决当今社会政治问题的现成方案。欲实现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必须扬弃和超越儒家和谐治理观,走出重“政治人”建设轻政治制度建设的历史误区,开辟一条靠制度执政、靠制度治国的新路。制度建设和创新的核心是民主与法治,其中又以党和政府的制度改革为重点。

  • 标签: 伦理中轴 制度中轴 和谐社会
  • 简介:在国家治理的意义上,现代化意味着社会管理机制和文化模式的理性化过程,无疑包含着公共性的内容,但是这种公共性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价值中立”以及技术化、工具化追求营建出的,因而仅仅是一种“形式公共性”。显然,这种“形式公共性”是一种不完整的公共性,缺少公共性的实质内涵,所以当前我国所谋求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能仅仅从治理方式和手段等技术化方面照搬西方治理框架进行顶层设计,而应该根据全球化、后工业化时代的要求,以正义的制度为保障探寻国家治理模式从“管理”走向“合作”的实质性转型,从而实现“形式公共性”与“实质公共性”的价值融合,进而在价值与技术、权威与自由的和谐统一下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 标签: 国家治理现代化 治理价值 形式公共性 实质公共性
  • 简介:城市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公共物品供给与消费的基本单元.然而,在既有的政府垄断性供给体系下,社区普遍存在公共物品供给短缺.改革传统的管理与服务方式,建立新的公共物品供给体系,满足社区不断增长的需求,已成为城市社区建设的中心任务.在众多的创新实践中,"社区治理"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思路.本文遵循社区治理的理念,尝试将其深化并落实到体制层面,提出"四轮驱动、一辕协调"的社区治理结构与运作模式,并建议首先在"危改回迁社区"中试点.

  • 标签: 社区公共物品 社区治理 治理结构
  • 简介:儒家和谐治理观制度化是以儒家学说为基准,建立起一套制度法律系统,规范人们外在行为的同时引导内心的价值判断,通过实施深入人心,形成核心价值观,儒家和谐治理观制度化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儒学的意识形态化。儒家和谐治理观制度化有效地说明和解释现有政治秩序的合法性并着力于维持和保障现有秩序和政权的持续发展。儒家和谐治理观制度化经验及发挥的功效为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本土资源的借鉴。

  • 标签: 儒家 和谐治理观 制度化
  • 简介:社会和谐的本质是权利的和谐,社会公共权利社会化发展不仅有利于促进中国社会和谐伦理环境的构建,而且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标志和重要内容。市场化、城市化是中国社会公共权利社会化的社会条件,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是中国社会公共权利社会化全面发展的根本所在,而社会组织结构直接影响社会公共权利的配置和实现方式,加快中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同时,要加快社会组织结构的创新。

  • 标签: 社会公共权利 社会化发展 和谐社会
  • 简介:社区公共物品网络治理供需双元割裂、利益博弈的形成原因、繁冗复杂的治理过程、个性异质的民众需求等诸多因子,凸显了社区公共物品网络治理冲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社区公共物品网络治理冲突的归因主要涉及网络治理结构的固有属性和个体特征以及治理主体的有限理性和个体理性。社区公共物品网络治理冲突中蕴含的网络治理理论、冲突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和资源依赖理论是阐释冲突的理论基础。构建系统完备、协调高效的治理结构框架,“多维点-主体线-环节面”是社区公共物品网络治理创新及其冲突治理实践的重要方向。

  • 标签: 社区治理 公共物品 网络治理 冲突
  • 简介:基于公共组织活动含义的公共管理已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其核心理念一度从统治转变为管理,最近三十年,又呈现出由管理转变为治理的态势。本文试对公共管理核心理念的变迁进行梳理,找出其变迁的动因,刻画三种核心理念指导下的公共管理的特征。

  • 标签: 公共管理 理念 统治 管理 治理
  • 简介:面对经济全球化,公共行政改革已成为当今世界一股强劲的潮流。公共行政改革,需要有宽广的世界眼光和辩证的历史眼光。通过回顾公共行政基本治理模式的变迁过程,深入探讨三种基本治理模式内在的逻辑机理,进一步探寻完善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有效路径。

  • 标签: 治理模式 研究框架 变迁机制
  • 简介:公共债务风险是当前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关于其原因学术界莫衷一是。笔者从经济治理理念的角度对公共债务风险凸显的原因进行了剖析,首先梳理了经济治理理念的变迁;其次通过辨析新自由主义经济治理理念的内在矛盾,分析了经济治理理念与公共债务之间的因果关系;最后提出了经济治理理念的未来改革方向。分析结果指出,微观领域仍然奉行新自由主义理念,但宏观调控奉行凯恩斯主义的政策,是公共债务风险凸显的症结所在。回顾历史,对当前主要经济体而言,如要摆脱公共债务危机,重新考虑克林顿和布莱尔执政期间所倡导的“第三条道路”或许是可行的选择。

  • 标签: 公共债务 经济治理理念 新自由主义 凯恩斯主义 第三条道路
  • 简介:通过采用顾客满意指数模型和Better-Worse系数法,从公共服务供给的满意度、需求度和优先序三维度,实证分析公共服务供给不适应不同集中居住模式下社会需求变化的现实问题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建议以公共服务治理创新动态均衡区域公共服务需求的深刻变化,提升公共服务有效性:委托第三方进行连片特困藏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满意度、需求度评价和优先序分析,据此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和优先序,探索推行适应区域异质性需求的公共服务供给政策改革,在连片特困藏区探索实施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公共服务有效供给政策,构建需求主导的农牧民职业技能培训绩效考核机制,制定激励有效的公共服务人员待遇政策,等等。

  • 标签: 连片特困藏区 公共服务 有效供给 优先序 第三方评估
  • 简介: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同时也引发了众多的社会冲突,特别是以公共设施选址型邻避冲突为典型代表的群体性事件此起彼伏,导致一系列公共设施的兴建与运行困难重重。公共设施建设是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依托,对城市公共资源的科学合理配置、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都有着重大意义。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了公共设施选址型邻避冲突的成因,梳理了公共设施选址型邻避冲突的处置误区,并针对这些处置误区提出了治理策略。

  • 标签: 邻避设施 邻避冲突 处置误区 治理策略
  • 简介:公共价值管理是后新公共管理时期的公共行政新范式,创造公共价值被视为新范式下政府工作的主要目标。近几年,学者们主要从范式变迁的角度阐述了公共价值管理的主要观点和范式意义,但微观上如何测量公共价值,并回应公共价值治理和创造的挑战尚缺系统研究,公共价值测量、管理、治理和创造的关系也并不清楚。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在公共价值测量的哲学基础上,本文从过程和内容两个层面阐释了公共价值测量的研究,包括其理论框架、方法和体系等。本文认为,公共价值治理包含了公共价值的识别、管理以及确认等三个环节,公共价值测量贯穿于公共价值治理的全过程,公共价值事前测量为公共价值识别累积信息基础,事中测量确保公共价值管理的效率和效益,事后测量为公共价值的确认与治理提供改进着力点。在以上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公共价值领域的未来重点研究问题,包括开发设计公共价值测量量表、分析公共价值创造过程中跨部门合作的影响因素与结果、公共价值冲突的形成机理和解决途径等。

  • 标签: 公共价值 公共价值测量 公共价值治理 整合分析模型 范式
  • 简介:公共行政范式转换与社会治理范式变迁相生相伴,每一种社会治理范式实际上都在寻求回应与平衡效率、责任、公平等核心价值,只是在社会治理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某一种公共行政价值有所侧重而已.从公共行政价值多元交叉并存的视角来研究和把握社会治理的根本价值和目的,倡导效率、责任与公平等核心价值并重、统一、均衡的科学公共行政价值观,不仅有助于科学把握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规律和走向,破解工具性价值与目的性价值的悖论,也有助于社会治理持续均衡发展,从而更好地强化公共行政精神,实现公共利益.

  • 标签: 社会治理范式 传统公共行政(TPA) 新公共行政(NPA) 新公共管理(NPM) 公共价值管理(PVM) 公共行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