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7 个结果
  • 简介:南京师范大学外语学院将于2004年5月9日至13日举办认知功能语言学研讨会。届时神经认知语言学创始人、著名语言学家Lamb教授、香港城市理工大学Webster教授、南京师范大学程琪龙教授等将作精彩的专题报告。各位专家主讲专题分别是:Lamb教授的神经认知语言学(理论与应用),Webster教授的英汉双语语料库和功能语法,程琪龙教授的认知功能语言模式(重点报告“概念框架及认知操作”的研究成果)。会议将就相关专题组织讨论、对话和学术交流。

  • 标签: 功能语言学 南京召开 研讨会南京
  • 简介:本文在生成词库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认知转喻现象的相关问题,指出:认知转喻现象的发生从根本上看是由相关词语作为线索词通过语义强迫这一机制启动的,而认知转喻现象的概念激活则可以从物性角色中得到解释;概念整合机制将线索词和转喻词的语义实现共组匹配,从而实现转喻义的语义加工和识解。此外,文章还区分了认知转喻的两种类型——逻辑转喻和概念转喻,它们在压缩结构、语义所指、转指义固化、半能产性和多种解释等方面表现出异同。最后,在哲学本体论主义的框架下讨论了语义的加工和理解问题。

  • 标签: 生成词库论 概念整合 逻辑转喻 概念转喻 本体论主义
  • 简介:通过对两个班级的全国统考英语专业八级成绩、试验前后的专八模拟测试成绩分别进行配对样本分析,研究发现通过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的学生明显比没有通过八级考试的学生受磨蚀程度低,利用注意认知心理机制让学生注意到语言重点,以及注意到中介语和本族语者之间差距的重构写作训练有利于增强语言的抗磨蚀性,而如何区别外语磨蚀和习得失败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标签: 外语磨蚀 实证研究 注意认知心理机制 专业八级考试
  • 简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探讨"爱XX"的格式义和语境义,提出自己的观点。运用概念整合理论,从两个方面用两种方法按照整合度高低把"爱XX"格式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 标签: 爱XX 认知语义 概念整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暋回顾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相关理论,大多数研究是针对词汇本身的特点或词汇的教学法进行研究,却忽略了学习者的认知发展,也就是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对教学的影响.鉴于此,依据认知负荷理论从人的认知机制出发,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有效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考察如何将认知负荷理论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具体讨论如何运用认知负荷理论来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如何发挥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效应,进而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使学习者能够较为轻松地学习汉语,文章提出了一系列互补且相互印证的教学策略.从学生学什么(教学内容)、怎么学(教学策略)的角度出发,选用初级汉语教材中的词汇作为具体教学分析对象,应用认知负荷理论提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认知负荷 对外汉语 词汇教学 教学策略
  • 简介:摘要认知语言学是在新的哲学观和认知观基础上,以人们的经验、对世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研究语言的新兴语言学科。《本草纲目》草部药名的命名与人的认知有关,人们在命名时也运用了修辞,让药名更符合人的思维模式,更易识别。

  • 标签: 《本草纲目》草部药名 修辞 认知
  • 简介:本文以“~客”为例,从认知语言学原型理论的基础出发,借助人民网中相关新闻标题作为语料,从历时的角度考察日常语言中常见的家族词现象。研究发现,家族词的演变发展体现出人类在范畴化世界过程中的原型构建性;这种原型构建并非一成不变,会随着人们认知模型和文化模型转移而发生变化,并进而影响词义。

  • 标签: ~客 原型 历时语料 家族词
  • 简介:文章分析了内省研究方法的作用与不足,提出了建构语言和心智理论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倡导认知语言学学者在研究中应当更加关注实证方法,加强与心理学界的对话。

  • 标签: 内省 实证方法 认知语言学 心理学
  • 简介:语法隐喻发生在语法层面,指表达相同意义的语法范畴发生了转换,即相同的所指、不同的能指。本文对英语语法隐喻的认知理据从心理扫描模式的转换、经济原则和明晰原则的共同作用、象似原则和图形-背景理论的共同作用三个侧面进行了探讨,并对英语语法隐喻所具有的语篇简洁功能、语篇衔接与展开功能以及语篇客观化功能进行了论述。

  • 标签: 英语语法隐喻 认知理据 语篇功能
  • 简介:本文针对当前中学生英语课外阅读中元认知策略的使用现状,分析了元认知策略意识在课外阅读中的重要性,并从前期了解、课堂唤醒、课后强化以及教师鼓励这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引导中学生培养英语课外阅读中的元认知策略意识。

  • 标签: 英语课外阅读 元认知策略 策略意识
  • 简介:诗学象似性以语言学的象似性为源初,在分析文学文本时把文本特有的情感和审美效果以符号的形式呈现出来,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情感与形式象似性映照的桥梁。从诗学象似性出发探讨了《噢,船长!我的船长!》这一首诗歌的象似性现象,发现诗人借助象似性这一元素侧重于表达诗人对林肯总统的深深的哀悼之情。

  • 标签: 诗学象似性 情感 形式
  • 简介:本文通过对认知心理因素的分析,探讨汉语阅读中的生物基础与内在机制.提出信息处理模型和模块阅读法.基于背景知识与经验的作用,以及文本性质和语言规律的熟悉程度的影响,探讨了性质多样化的文本阅读和加强语言规律的学习,以形成内在积淀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汉语 阅读 认知心理因素 生物基础 对外汉语教学
  • 简介:接受美学凸显了用户在双语词典批评中的重要性,但当前的双语词典批评大都局限于用户显性信息需求(如查阅需求和技能等)的研究,对隐性的认知需求尚未进行深入探索。此外,现有双语词典批评研究以评价标准为中心,对评价原则和评价方法等重视不够,未能形成系统的评价体系。本文基于接受美学和涌现理论,从用户认知视角出发,并立足于用户的认知结构和查阅需求,从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范式和评价准则四个维度系统构建了汉英词典多维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的构建完善和促进了汉英词典的理论研究和编纂实践,也推动了整个双语词典批评的发展。

  • 标签: 用户 认知 汉英词典 评价体系
  • 简介:现代汉语语料库研究结果表明,“动词+借用动量词”构式分为三类,根据频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动(+了/补)+动量短语”、“动(+了/补)+名/代+动量短语”、“动(+了/补)+动量短语+名”.本文对人体器官动量词“脚”进行了认知分析,认为三者都是由原型及物构式派生来的.第一类构式受事论元省略,动作义突显,事件义弱化;第二类和第三类构式是同一上位构式的变体,二者构式角色分布不同,是受事论元与动量短语竞争突显位置的结果.使用频率差异表明,借用动量短语更倾向于被名物化,做宾语,而补语功能相对次要,借用动量词的范畴化作用更多地体现在突显某一具体语义角色上,而非量上.

  • 标签: 借用动量词 动量构式 认知
  • 简介:信息化社会对外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更新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探索富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本文首先对推动教育变革的若干理论进行了回顾,在反思当前俄语精读教学的基础上,探讨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的具体原则和方法。

  • 标签: 认知 建构主义 主体教学模式
  • 简介:李白诗歌中存在着大量的转喻,转喻的运用不仅可以使语言表达更形象、更巧妙,而且也是诗人认识和思考事物的一种方式。Lakoff提出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在转喻的生成和理解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该文在此基础上对李白诗歌中五种转喻模式的翻译进行分析,探讨认知模式下古典诗歌的翻译技巧,突出认知因素在翻译中起的作用。

  • 标签: 李白诗歌 转喻 认知模式 翻译
  • 简介:认知语言学之实践意义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从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出发,本文试图分析大学英语教师语言观,找到教师语言观与认知语言学基本观点的异同,说明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的应用认知语言学可以在外语教学领域有所作为。本文建议教师应改变陈旧的观念,适当结合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方法,提高对语言的认识,帮助学生增强语言意识。

  • 标签: 认知语言学 教师语言观 语言意识
  • 简介:本文概览了国内外各种口译程序认知模式,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提出并定义了“口译听辨”概念,概括了口译听辨的显著特征,并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口译听辨模式。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自身的口译实践、口译教学和口译研究实践提出了口译听辨的认知心理模式,分析了各种听辨过程,解释了各听辨过程所需的认知技能,并为相应的技能教学方案提出建议。

  • 标签: 口译听辨 认知心理模式 技能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