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扩大内膜剥除范围联合黄斑孔缘笛针按摩治疗初次手术失败的特发性黄斑裂孔(IM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3年8月至2019年6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经初次手术失败并接受再次手术治疗的18例IMH患者1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5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66.2±6.4)岁。所有患眼采用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视力表行BCVA检查,并采用OCT测量黄斑裂孔孔径。初次手术时,患眼平均BCVA为(32.6±13.1)个字母,平均孔径为(621.0±161.8)μm;再次手术时,患眼平均BCVA为(34.4±12.3)个字母,平均孔径为(499.0±148.6)μm。初次及再次手术平均间隔(3.4±1.3)周。再次手术术式为扩大内膜剥除范围联合黄斑孔缘按摩。ILM剥除范围扩大至直径为4 DD至上下血管弓。黄斑孔缘按摩采用软硅胶头笛针利用负压吸引或轻触孔缘向心方向活动。手术后平均随访时间(9.3±5.2)个月。对比观察再次手术前后患眼BCVA变化;同时,根据手术后OCT图像判断黄斑裂孔是否闭合。以手术后首次获得清晰的黄斑裂孔闭合的OCT图像时间作为裂孔闭合时间。手术前后视力比较均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18只眼中,再次手术后裂孔闭合17只眼,裂孔闭合率为94.4%,裂孔平均闭合时间为(2.1±1.0)周;再次手术失败1只眼,接受第3次手术后裂孔闭合。末次随访时,患眼平均BCVA为(51.5±13.0)个字母,较初次手术时平均提高18.9个字母(>3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12,P<0.001 )。末次随访时患眼BCVA较初次手术前提高大于3行者11只眼(61.1%),提高>1行者15只眼(83.3% ),无变化或下降者3只眼(16.7% )。与再次手术前BCVA比较,末次随访时患眼BCVA平均提高(17.1±9.5 )个字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5,P<0.001 )。结论扩大内膜剥除范围联合黄斑孔缘笛针按摩治疗初次手术失败的ILM患眼,可提高黄斑裂孔闭合率,改善患眼视力。

  • 标签: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内膜(ILM)翻瓣手术后黄斑裂孔愈合形态以及黄斑微结构和视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6年至2018年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IMH患者39例39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4例4只眼,女性35例35只眼;平均年龄(64.56±7.20)岁。均行BCVA、OCT、OCT血管成像、微视野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ILM翻瓣覆盖、空气填充手术。根据手术后OCT图像特征,将患眼分为U形闭合组、V形闭合组、不规则闭合组、平坦状闭合组,分别为26、5、7、1只眼。四组患眼间最小裂孔直径、黄斑裂孔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5.118、3.608,P =0.005、0.024)。U形闭合组患眼浅层毛细血管层(SCP)血流密度与V形闭合组、不规则闭合组+平坦状闭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79、2.368,P=0.047、0.025 )。手术后1、3、6个月,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比较各组患眼手术前后BCVA、黄斑区SCP血流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周长(PERIM)和黄斑10°总体平均光敏感度(MS)。不同组间定量数据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数比较行χ2检验。结果手术后6个月,U形闭合组患眼logMAR视力较手术前提高-0.75±0.29;较V形闭合组、不规则闭合组+平坦状闭合组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4、-2.518,P=0.006、0.018)。U形闭合组患眼外界膜(ELM)、椭圆体带完整性明显高于V形闭合组、不规则形闭合组+平坦状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229、10.809,P=0.020、0.013);U形闭合组患眼中黄斑中心凹下强反射团块百分率明显低于V形闭合组、不规则闭合组+平坦状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107,P=0.000)。U形闭合组PERIM较V形闭合组、不规则闭合组+平坦状闭合组更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91、-2.427,P=0.002、0.022)。U形闭合组患眼黄斑区10°总体MS明显高于V形闭合组、不规则闭合组+平坦状闭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9、2.811,P=0.001、0.001 )。结论IMH内膜翻瓣手术后U形闭合表现出更好BCVA及黄斑区MS;ELM及椭圆体带重新恢复结构完整性比例更高,PERIM更小,出现黄斑中心凹下强反射团块更少。

  • 标签: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玻璃体切除术 黄斑/病理生理学 视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观察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膜(ILM)剥除和ILM覆盖手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2年10月至2019年1月于重庆爱尔眼科医院和合肥爱尔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78例7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例11只眼,女性67例67只眼;平均年龄(55.6±9.6)岁。患者均行BCVA、屈光度、OCT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记录时换算为logMAR视力。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PPV联合ILM剥除组(ILM剥除组)和PPV联合ILM覆盖组(ILM覆盖组),分别为51例51只眼、27例27只眼。两组患者平均年龄(t=-1.170)、屈光度(t=0.504)、AL (t=0.474)、logMAR BCVA (t=0.935)、裂孔直径(t=-0.33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个组患眼手术前后BCVA、RPE裸露距离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2个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末次随访时,ILM覆盖组、ILM剥除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0.87±0.27、1.45±0.39。与手术前比较,两组患眼BCVA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790、4.640,P<0.001、<0.001);两组患眼间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30,P<0.001)。ILM覆盖组、ILM剥除组患眼RPE裸露距离分别为(31.81±23.52)、(681.80±466.61)μm;2个组患眼RPE裸露距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0,P<0.001)。ILM覆盖组27只眼裂孔均愈合(100%,27/27 );均未发生视网膜再次脱离。ILM剥除组51只眼中,裂孔愈合45只眼(88.2%,45/51),视网膜再脱离6只眼(11.8%,6/51 )。2个组患眼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40,P=0.000)。结论与PPV联合ILM剥除比较,ILM覆盖手术患眼BCVA提高更多,视网膜再脱离发生率更低以及更好地保护RPE。

  • 标签: 高度近视 视网膜穿孔 视网膜脱离 内界膜剥除 内界膜覆盖
  • 简介:摘 要:“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医疗职业精神,在对新员工岗前培训中,我们注重上好职业精神教育第一课,教育他们如何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用良好的职业素养,职业品德,职业操守,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做“有情怀、有温度”的好医生,起到了指路明灯的作用。

  • 标签: 职业精神 教育 新员工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冠病毒核酸检测方法与各环节要点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 2019年 12月 ~2020年 3月我院发热门诊收治的 7例冠病毒疑似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核酸检测方法进行临床检验。结果 取咽拭子样本及深部痰样本的病毒核酸检出率之间有明显差异,咽拭子样品中新冠病毒阳性检出率低于深部咳痰;普通棉签拭子的核酸检出率明显低于带病毒保存液的植绒拭子 (P<0.05)。结论 核酸检测对冠病毒临床检验具有重要意义,各临床实验室应在现有研究报道及文件和指南的基础上,根据自身条件对冠病毒核酸检测全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及合理的优化。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核酸检测 诊断
  • 简介:摘要:冠病毒可侵入肺泡细胞,或通过免疫打击,导致肺泡细胞损害,发生肺炎、ARDS,但导致胰腺炎的机制不明,可通过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ADE)介导,或血流感染,也可以是全身免疫损伤的结果。克力芝是抗艾滋病药物,也可诱发胰腺炎,在用它抗冠病毒的同时,需注意不良反应。希望通过本病例,提高对冠病毒致病机理的认识,找到更好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胰腺炎
  • 简介:摘要21世纪以来,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策略的更新和临床研究的进步,结直肠外科得到了迅速发展。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盆腔侧方淋巴结清扫、直肠癌辅助治疗临床完全缓解的"等待观察"策略、机器人结直肠外科手术等问题仍然是近年来结直肠外科的争议热点。同时,三维成像、4K分辨率、第5代移动通信技术、虚拟现实及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在临床中的应用也给结直肠外科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崭新的机遇。通过开展相应的临床研究,获得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使结直肠癌的外科治疗更加规范化,才是切实提高结直肠外科治疗效果的根本方法。

  • 标签: 结直肠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为研究手术室护上规范化培训的有效途径,构建规范、实 用、可行的手术室聘护士培训大纲,进步加强手术室护理队伍建设。方法 :根据科室培训计划对聘护士制定出培训手册,采取脱产式岗前培训、阶段式培训、带教老师定期反馈等方法进行培训。结果 :通过近四年对手术室聘护士的专科护理培训过程,探索并总结出一种“速培 "与”渐进”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 :从手术室聘护士规范化培训表明,只有培养高素质的手术室专科护士,才能不断提高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这种培训模式效果显著,可以在短时间内培养出能够独立工作、知识全面、具有较高应变能力的手术室专科护士。

  • 标签: [ ] 手术室 新护士 培训 模式
  • 简介:摘要 : 自 2019 年末以来,冠病毒肺炎疫情( COVID-19 )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流行,给全球 100 多个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为了从免疫机制上更好地控制冠病毒的肆虐,各界科学家对感染冠病毒后抗体产生的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IgA 系病原体进入人体后的第一层黏膜免疫屏障,产生的不良炎症反应小,发病后出现早、效价高,具有阻止病毒与受体结合作用等,对防控冠病毒有着重要意义。本文章在对部分成果的系统性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冠病毒 IgA 抗体产生的特点及作用进行了整合分析与评价,期望为冠病毒的诊断、治疗提供理论、新思路。

  • 标签: 新冠病毒 IgA 抗体 免疫机制 新冠疫苗
  • 简介:摘要后部皮质萎缩(posterior cortical atrophy,PCA)是一种以神经退行性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核心症状为视觉障碍和顶枕叶皮质萎缩相关的认知功能衰退,神经影像学表现为后部皮质脑萎缩、血流灌注减少及代谢减低。PCA最常见的病理表现是后部皮质的淀粉样斑块沉积和神经原纤维缠结,分子生物学标志物为脑脊液β-淀粉样蛋白1-42水平减低及总tau蛋白和(或)磷酸化tau蛋白水平增加,故认为PCA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一种非典型形式。然而部分PCA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可能同时满足其他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诊断,并且与AD相关生物学标志物呈现阴性,提示PCA临床表现及病理生物机制存在较大的异质性,也促使PCA工作组就PCA分类及诊断建立了的共识,以促进AD、非典型AD及相关综合征的研究。文中就最新提出的PCA分类及诊断标准做一简要介绍和解读。

  • 标签: 后部皮质萎缩 分类 诊断 共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使重症冠肺炎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及护理。[方法]采取观察等方法对 27例住院时间进行全封闭式严密隔离的重症冠肺炎患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患者在隔离期间存在恐惧、焦虑、抑郁、孤独、愤怒、绝望、依赖等心理问题[结论]通过及时的心理疏导,能解决患者的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为今后应对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心理护理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 标签: 重症新冠肺炎 心理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冠肺炎患者心理问题,针对性提出临床护理对策。 方法: 回顾性分析 雷神山 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 57 例冠肺炎患者临床资料,收集相关资料,对患者心理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对临床护理对策进行科学制定。 结果: 本组探究中,痊愈出院 11 例患者,共计 9 例患者转入 ICU 。 结论: 冠肺炎患者心理问题 诸多,开展临床护理对策,效果理想。

  • 标签: 新冠肺炎 心理问题 临床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冠疫情期间,经发热门诊排查后,我科共收治发热病人8例,其中重症1例,经过精心治疗,最终患者均康复出院,未出现交叉感染。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 发热 隔离 护理 疫情
  • 简介:摘要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微小RNA(miRNAs)在控制DNA和蛋白质生物合成及活性以及病理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miRNAs的稳定性、高敏感性、易检性等特征,使其具有运用于肾移植诊断和预后的巨大潜力。本文从miRNAs的产生及其特点出发,对其在肾移植中诸如缺血再灌注损伤,同种异体移植物排斥反应或慢性移植肾功能丧失的标志作用做一综述。

  • 标签: 微小RNA 肾移植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手术仍然是根治胰腺癌的唯一手段,然而大部分患者在诊断时即是中晚期,丧失了根治性手术的机会。随着辅助治疗的推广应用,部分原本无法手术的患者降期后重新获得手术机会,生存时间显著延长。目前辅助治疗药物组合、放化疗手段搭配以及手术时机选择都是研究热点。与此同时,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取得了较大进展,这也使得胰腺癌患者看到了的希望。胰腺癌系统科学的治疗流程需要更多高等级循证医学数据指导,本文将就目前胰腺癌辅助治疗临床研究进展和热点问题做一概述。

  • 标签: 胰腺肿瘤 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放疗 降期手术 免疫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及时有效的冠肺炎的护理方案。方法 纳入 2020年 2月 ~2020年 4月于蚌埠市第五人民医院由本人和同护理组人员护理的 14例冠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观察其护理效果。结果 14例冠肺炎患者咽拭子检查两次均为阴性,没有任何临床症状,体温正常, CT检查无白肺状况,出院后需隔离两周,并密切观察。两周后,患者均无任何临床症状,体温正常,复检时,两次检咽拭子检查均为阴性, CT检查正常。 14例患者中, 10例患者十分满意, 4例患者较为满意, 0例不满意,护理满意度为 100%。结论 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促进冠肺炎患者改善心理状态及症状,防止医护人员感染,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护理干预 新冠肺炎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