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急性肾小球肾炎流行特征,分析病例发生的高危因素,为调整防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病例定义在县级医疗机构及乡镇卫生院住院病例中搜寻研究对象,查阅病历,采用统一的表格进行调查研究,并对2014年96名学生病例进行个案追踪调查,部分病例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2013-2015年,全县共发病215例,年均发病率15.13/10万,秋冬季为发病高峰,男性156例,女性59例,年龄1~46岁,平均(12.0±5.4)岁,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占85.58%。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及瑶族、苗族和侗族人群发病率较高。血清检查发现部分患者白细胞增高,抗"O"抗体检测阳性率为71.43%(35/49)、血清补体下降率100%(24/24)。发病前上呼吸道感染率60.78%(62/96),上呼吸道感染后不治疗或不规范治疗率90.32%(56/62)。结论8~15岁学生是发病的高危人群,少数民族聚居的偏远地区是高发区。改善卫生条件及时对病人开展早期规范治疗,督促病人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是预防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疫情的关键。

  • 标签: 急性肾小球肾炎 流行病学 苗族自治区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和分析本地区苗族妇女泌尿生殖道感染者的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情况和药敏分析结果,并根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9年3月-2011年9月来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1477例苗族妇女泌尿生殖道分泌物进行衣原体检测、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衣原体总检出率为7.9%(117/1477);支原体总检出率为48.0%(709/1477);衣原体和支原体总检出率为55.9%(826/1477);其中单纯感染的CT61例,UU534例,MH33例;混合感染的UU+MH86例,CT+UU27例,CT+MH11例,CT+UU+MH18例。药敏结果显示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敏感性较好,诺氟沙星耐药率最高。结论结果表明本地区苗族妇女泌尿生殖道以单纯支原体感染感染为主,感染情况比较严重。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敏感性较好,可作为本地区目前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用药。为避免漏检,尽早对泌尿生殖道感染者进行衣原体检测、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结果,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其传播。

  • 标签: 泌尿生殖道感染衣原体支原体药物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 苗族药物名称比喻形象、生动,指向具体,具有一定的组合规律,遵循苗语常用表达习惯。词法结构多为定中结构偏正词组,构词形式可分为中心语加修饰语,中心语加修饰语加限定语,纯中心语或修饰语三种类型。以用药部位作集合项的集合词充当中心语命名的苗药,药用部位为中心语。

  • 标签: 苗族医药 《中华本草•苗药卷》 翻译 命名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简称黔西南州)地中海贫血筛查及基因分型情况,为临床诊断地中海贫血及可疑病例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黔西南州人民医院进行地中海贫血基因筛查的孕妇、配偶和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外周血或脐带血样本提取DNA。采用间隙-聚合酶链式反应(Gap-PCR)和高通量测序(NGS)技术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并运用ArcMap 10.8软件基于筛查数据绘制地中海贫血空间分布图。结果共筛查黔西南州各地区人群67 185例,检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8 202例,总检出率为12.21%;其中,α地中海贫血5 660例,检出率为8.42%;β地中海贫血2 132例,检出率为3.17%;αβ复合地中海贫血410例,检出率为0.61%。在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中,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检出27种,以αα/-α3.7为主,占41.13%(2 328/5 660);β地中海贫血基因型检出33种,以βCD17(A>T)/βA基因型为主,占44.09%(940/2 132);αβ复合地中海贫血基因型检出55种,以αα/-α3.7复合βCD17(A>T)/βA为主,占21.22%(87/410)。在地中海贫血空间分布中存在高发区,为望谟县、册亨县,检出率分别为26.76%(1 438/5 374)、24.39%(1 314/5 387)。结论黔西南州地中海贫血基因检出率较高,以α地中海贫血的αα/-α3.7基因型为主;望谟县和册亨县为地中海贫血高发区,应继续加强筛查力度。

  • 标签: 地中海贫血 高通量测序 基因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东南州)两社区不同年龄老年男性的性需求及HIV危险性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2018年6—12月,采用横断面研究,在黔东南州选取有工作基础,且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合作关系较好的两个社区,对到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咨询或就诊的50岁及以上老年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HIV和梅毒抗体检测,两社区各200名。HIV快速检测初筛阳性者进行确证实验(WB)。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最近1次与配偶/固定性伴无保护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果400名老年男性中,50~64岁者占52.2%(209名),≥65岁者占47.8%(191名),HIV感染率为1.0%(4/400)。两年龄组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仅为25.8%(54/199)和26.2%(50/191)。50~64岁者中,68.0%(142名)自我感觉性欲正常,73.6%(153名)自报性行为时每次都能阴茎勃起或基本勃起,52.9%(110名)多数时候射精有力。与≥65岁者相比,50~64岁者过去6个月与固定性伴发生性行为的比例(89.5%,179/200)、最近1次性行为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93.8%,168/179)、发生过临时性行为(不包括商业性伴)的比例(11.0%,23/209),以及商业性行为的比例(3.8%,8/209)均更高。年龄为50~64岁(OR=2.70,95%CI:1.22~5.95)、平均月收入≤1 000元(OR=2.79,95%CI:1.25~6.21)、没有使用过助性剂(OR=3.78,95%CI:1.65~8.67)是最近1次危险性行为的相关因素。结论该少数民族地区老年男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普遍偏低,与≥65岁组比,50~64岁组性行为更活跃,性需求更高。50~64岁组、经济水平较低和性能力良好者更容易发生HIV危险性行为。

  • 标签: HIV 老年男性 危险性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海南省苗族新生儿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发病情况及其G6PD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选择2017—2019年,于海南省接受G6PD缺乏症筛查的3 248例苗族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足跟血干血斑样本,采用荧光免疫分析法进行G6PD活性定量初筛;对G6PD活性<26 U/dL的初筛阳性苗族新生儿足跟血干血斑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导流杂交法,进行G6PD基因突变位点及其类型(纯合或杂合突变)分析。本研究经海南省妇幼保健院(现更名为:海南省妇女儿童医学中心)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8)伦审第(35)号],并与所有受试儿监护人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这3 248例苗族新生儿的G6PD缺乏症初筛阳性率为7.1%(232/3 248),接受基因检测的232例新生儿中,G6PD缺乏症发病率为86.2%(200/232)。本组男性与女性新生儿的G6PD缺乏症初筛阳性率及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②对232例G6PD缺乏症初筛呈阳性苗族新生儿的G6PD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00例新生儿发生G6PD基因突变,包括共计209个突变位点的12种突变,分别为c.1376G>T(占比62.7%)、c.1388G>A(占比21.1%)、c.95A>G、c.1311C>T、c.871G>A、c.1024G>T、c.392G>T、c.1360C>T、c.517T>C、c.592C>T、c.487G>A和c.383T>C。结论海南省苗族人群G6PD缺乏症发病率较高,其G6PD基因突变以c.1376G>T及c.1388G>A为主。

  • 标签: 葡糖磷酸脱氢酶 葡糖磷酸脱氢酶缺乏 少数民族 新生儿筛查 基因 突变 婴儿,新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简称恩施州)人间布鲁菌病(布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当地布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收集2012-2019年恩施州布病报告病例资料(来源于"恩施州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恩施州辖内各县市医院病历系统),对人间布病病例的三间分布情况(人群、时间、地区分布)和临床表现进行统计学描述和分析。结果2012-2019年恩施州共报告布病病例78例,年均发病率为0.193 5/10万。在报告的78例布病病例中,男女性别比为2.12∶1.00(53∶ 25);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0~59岁,占75.64%(59/78);职业以农民为主,占88.46%(69/78);主要接触动物为羊,占80.77%(63/78)。全年均有布病报告病例,主要发病月份为5、6、9、11、12月,占总发病数的55.13%(43/78)。2012-2019年恩施州除咸丰县和鹤峰县外其他各县市均有病例报告,其中利川市病例最多,为55例(70.51%)。布病报告病例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多汗、肌肉关节痛,分别占98.72%(77例)、89.74%(70例)、79.49%(62例)、69.23%(54例)。结论恩施州布病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农民为主,利川市发病率最高。相关部门应加大对布病的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防病意识,加强针对高风险人群和地区的防控,以减少布病发生。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流行病学 临床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