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不同储存温度和时间对血清C肽(C-P)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为:C-P;标本共93例(采用化学发光方法),标本的选取时间为2019年3月-2020年3月,按照检测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置于-18°C即时或4h或48h检测C-P水平,31例)、B组(置于4°C即时或4h或48h检测C-P水平,31例)和C组(置于18°C即时或4h或48h检测C-P水平,31例)。采用统计学分析不同储存温度和不同时间的血清C-P检测水平。结果:A组置于-18°C即时检测C-P水平、4h检测C-P水平、48h检测C-P水平未有显著差异(P>0.05);B组置于4°C4h检测与即时检测C-P水平未有显著差异(P>0.05),B组置于4°C48h检测与4h检测、即时检测C-P水平差异显著(P<0.05);C组置于18°C即时检测C-P水平与4h、48h检测C-P水平差异显著(P<0.05)。结论:血清C肽标本置于-18°C检测C-P水平更稳定,且受储存时间的影响较小;置于4°C检测C-P水平宜于4h内完成;置于18°C应即时检测。

  • 标签: 不同储存温度 时间 血清C肽 检测结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矽肺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的变化及相应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20年1月,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烟台市烟台山医院确诊的矽肺患者455例,另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肺癌患者120例作为健康组和肺癌组。以化学免疫荧光法检测受试者血清中NSE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矽肺组血清NSE水平为[(22.88±7.86)ng/ml],高于健康组[(17.96±4.4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壹期、贰期、叁期组血清NSE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期别矽肺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矽肺组血清NSE水平低于小细胞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小细胞肺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SE对矽肺的诊断曲线下面积为0.718(P<0.01),当血清NSE的诊断阈值为17.49 ng/ml时,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8%,特异度为57%。结论矽肺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增高,可作为矽肺诊断及鉴别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 标签: 矽肺 血清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小细胞肺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及病情评估影响。方法:以1:1比例纳入本院确诊新发糖尿病患者50例及同期入院健康体检者50例,共100例,于2019年3月~2021年1月期间行对比性临床研究。两组均接受实验室血清检验。统计血清检验结果组间、组内差异,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并发症相关性影响。结果:(1)超敏C反应蛋白:新发糖尿病患者(无并发症、合并并发症)血清hs-CRP检验数据均高于健康者,且合并并发症新发糖尿病者血清hs-CRP检验数据高于无并发症者,P<0.05;(2)血脂:三组血脂检验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相关性分析:以血清hs-CRP(>10mg/L)为因变量,糖尿病并发症为预测变量,可知血清hs-CRP水平可负向预测糖尿病并发症,P<0.05。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验对于糖尿病新发患者临床早期筛查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 标签: 糖尿病新发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临床检验 评估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病毒(HBV)感染筛查中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核酸扩增技术(NAT)检测情况,进一步提高输血安全。方法采用2种不同生产厂家的ELISA试剂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HBsAg,阴性标本采用NAT进行6人份HBVDNA混样检测,混检有反应性标本再进行拆分单检,并对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化学发光法补充检测。结果48230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经ELISA检测,HBsAg阴性47865份;经NAT混检有反应性标本71份,拆分单检HBVDNA阳性标本40份,NAT总有效拆分率为56.34%,NAT检测阳性率为0.084%。HBVDNA阳性标本经化学发光发补充检测,7份标本乙肝5项全阴性,6份标本单纯抗-HBs阳性,6份标本抗-HBs阳性/抗-HBc阳性,4份标本抗-HBs阳性/抗-HBe阳性,7份标本抗-HBe阳性/抗-HBc阳性,10份标本抗-HBc阳性。追踪检测到4份乙肝5项全阴标本血清HBsAg由阴性转为阳性,判定为“窗口期”。结论ELISA检测在HBV感染筛查中存在一定漏检风险,NAT检测可弥补ELISA的不足,有助于降低HBV经输血传播风险。

  • 标签: 联合采用血清学 核酸检测方法 筛查HBV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胆红素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的AECOPD患者210例(AECOPD组),同时期于该院被诊断为COPD稳定期的患者108例(COPD组)和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18名(健康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检测比较3组血清胆红素、炎症指标水平的差异。收集AECOPD患者相关资料并研究胆红素、C-反应蛋白(CRP)与各因素间的相关性。探索胆红素的临床意义。结果AECOPD组患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最低,健康对照组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AECOPD组患者中性粒细胞计数(NE)、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CRP水平最高,其次为COP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ECOPD患者TBIL与CRP呈负相关(r=-0.225,P<0.01)。间接胆红素与NE%、CR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负相关(r=-0.145、-0.333、-0.160,P值均<0.05),与氧合指数呈正相关(r=0.136,P=0.049)。CRP与NE、N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住院天数呈正相关(r=0.347、0.313、0.145、0.185,P值均<0.05),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r=-0.146,P=0.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BIL是COPD及AECOPD的独立保护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性别、吸烟状况、吸烟指数、TBIL、CRP、NE%多因素诊断COPD的曲线下面积为0.888(95%CI:0.845~0.932,P<0.001),TBIL单独诊断COPD的曲线下面积为0.663(95%CI:0.593~0.734,P<0.001)。TBIL、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评分、NE%多因素诊断AECOPD的曲线下面积为0.975(95%CI:0.961~0.989,P<0.001),TBIL单独诊断AECOPD的曲线下面积为0.672(95%CI:0.611~0.732,P<0.001)。结论正常生理范围内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在COPD患者中降低,在AECOPD患者中更低,与炎症指标相关,可能是COPD及AECOPD的独立保护因素,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胆红素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急性加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LDH、CK在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中的表达以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112例患儿,均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通过对病情的诊断,将抽取的112例患儿分为对照组(非胆红素脑病,60例)和观察组(胆红素脑病,52例)。将纳入研究的患儿均进行血清检测,对其血清LDH、CK水平及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经过对两组的观测,观察组患儿的血清CK、LDH的数值较对照组相比,呈现出更高的趋势(P

  • 标签: 肌酸激酶 乳腺脱氢酶 胆红素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TPOAb、TGAb对甲状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各20例,分别设为研究组、对照组。组间对比血清TGAb、TPOAb检验结果及二者阳性率。结果:研究组的血清TPOAb、TGAb水平及二者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统计学对比有差异。结论:血清TPOAb、TGAb在诊断甲状腺疾病良恶性上有显著价值。

  • 标签: TGAb TPOAb 甲状腺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7株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iNTS)的血清型和耐药性。方法针对收集的7株iNTS菌株,开展血清学鉴定、药物敏感性实验以及全基因组测序,并对血清型、MLST型和耐药基因进行鉴定、注释和分析。结果7株iNTS菌株中,包含1株鼠伤寒血清型和2株Ⅰ 4,[5],12:i:- (ST34型)、2株肠炎血清型、1株科瓦利斯血清型和1株未知血清型Ⅰ 4,[5],12:d:-(ST279型),其中6株为单相菌,沙门菌二相鞭毛基因缺失或假基因化可能有助于增强沙门菌侵袭性。未发现替加环素、氨曲南、阿米卡星及头孢类、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株,存在1株八重耐药鼠伤寒沙门菌。耐药基因与耐药表型基本相符。结论本研究中的iNTS菌株存在八重耐药株,整体耐药水平尚低但不可忽视。

  • 标签: 侵袭性非伤寒沙门菌 血清型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血清中碘含量的测定,并评价ICP-MS法与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碘的一致性。方法采用ICP-MS法测定血清中的碘含量,以铼(187Re)作为内标,优化各项参数;采用ICP-MS法和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88份血清样本,方法学评价指标包括标准曲线的测定范围、最低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并且通过组间相关分析、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Passing-Bablok回归和Bland-Altman偏差图分析评价两种方法的一致性。结果ICP-MS方法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 ~ 300 μg/L,碘浓度值与碘响应值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范围为0.999 8 ~ 0.999 9;最低检出限为1.96 μg/L;血清样测定的批内和批间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RSD)范围分别为0.2% ~ 1.4%、0.4% ~ 1.8%;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0.44% ~ 108.71%。88份血清样相关分析的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测定结果显著相关(r = 0.934,P < 0.05);ICC为0.932;Passing-Bablok回归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偏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land-Altman图提示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ICP-MS测定方法最低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高,简便快速且易于操作,适用于大批量血清样本中碘含量的检测;ICP-MS法与砷铈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碘结果具有一致性。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 方法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血清微小RNA(miR)-195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在北京怀柔医院105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实时定量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并与同期90例健康体检者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诊断食管癌的效能;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分析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健康体检者(4.39 ± 1.86比7.17 ± 2.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155,P<0.05)。以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平均值作为阈值,>4.39为高表达,50例;≤ 4.39为低表达,55例。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浸润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和分化程度无关(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诊断食管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19(95% CI 0.758~0.879,Z = 10.265,P<0.05),约登指数0.539,截断值取6.03时灵敏度为82.86%,特异度为71.11%。血清miR-195低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高表达患者(25.7个月比36.6个月),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高表达患者(18.2%比3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miR-195和肿瘤直径是影响食管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HR = 0.377和0.418,95% CI 1.276~5.599和1.478~7.608,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血清miR-195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健康人群,且miR-195表达越低,患者预后越差,miR-195可以作为食管癌患者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指标之一。

  • 标签: 食管肿瘤 预后 血清 微小RNA-195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梅毒血清抵抗治疗中联用青霉素、中医辨证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梅毒血清抵抗患者取样73例,皆为我院2020.01-2021.03接诊,随机分为试验组(n=37,青霉素+中医辨证治疗)和参照组(n=36,青霉素治疗),比较血清转阴率、复发率、患者满意度。结果:经治疗,试验组血清转阴率59.46%(22/37),比参照组16.67%(6/36)高,复发率2.78%(1/37),比参照组19.44%(7/36)低,满意度(89.64±5.77)分,比参照组(84.15±5.89)分高,P<0.05。结论:梅毒血清抵抗治疗中联合应用青霉素、中医辨证疗法可优化临床疗效,提升血清转阴率、患者满意度,降低复发风险,值得借鉴。

  • 标签: 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 治疗方法 青霉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新发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的临床检验体会。方法:以我院在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接收的74例糖尿病新发患者作为研究组,将同期到我院进行健康检查的74例健康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观察两组患者不同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情况下的血糖情况。结果:研究组各个指标(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越高,血糖水平越高(P<0.05)。结论:新发糖尿病患者检验中使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可以很好反应血糖情况,值得在疾病检查中使用。

  • 标签: 糖尿病新发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临床检验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患者骨质疏松骨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接诊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将这部分患者划分至观察组,选择同期在我院接受健康体检的患者40例为对照组,这部分受检者全部为健康人群。对观察组患者使用活性维生素D药物,分析用药前后患者骨质疏松骨折的愈合情况评分。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受检者来说,观察组受检者血清内维生素D的水平整体更低。观察组患者在服用活性维生素D药物之后,患者的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评分相比于用药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结论: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患者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患者在发生骨质疏松骨折问题之后,通过进行活性维生素D的补充,提升血清维生素D的含量,骨质疏松骨折的愈合情况也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 标签: 骨质疏松骨折 血清维生素D 相关性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布氏菌感染检查中,应用血清检验、细菌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20年7月间,不同地区多家医院收治的40例布氏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在患者入院后均为其进行血清检验与细菌检验;对比观察在不同检测方式下两组患者的阳性检出情况。结果:在采取两种方式进行检验后,血清检验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病菌检验87.50%>62.50%(P

  • 标签: 血清检验 细菌检验 布氏菌感染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结直肠癌患者,实施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的诊断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研究组,共计50例患者;同时回顾性分析同期健康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记为对照组,共计5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清肿瘤标志物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检查结果。结果:经过检查后,在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检验上可见均有研究组更高(P<0.05);同时,四项联合检验阳性率高于单项检验(P<0.05);随着结直肠癌患者TNM分级增加,血清肿瘤标志物呈上升趋势,各级之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诊断结直肠癌时,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验诊断效果较好,阳性检查率高于单项检验,对于患者而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有积极促进作用,该方案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肿瘤标志物 联合检验 结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血生化检验过程中血清胆固醇异常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范血清胆固醇升高的解决策略。方法 对我院2019年1月-2020年2月所接收的60例血生化检验出现胆固醇异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寻可能导致患者胆固醇升高的原因。结果 原发性胆固醇升高的患者人数显著高于继发性胆固醇升高患者人数。糖尿病、LDL-R缺陷和肝脏病变是原发性血清胆固醇升高的主要原因。结论 在生化检验过程中,患者血清样本的胆固醇水平异常升高是一种常见现象,这与患者是否存在脏器病变、遗传疾病以及糖尿病之间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为了实现对胆固醇升高的有效预防,应对患者的饮食予以充分的关注度,并引导患者适当运动。

  • 标签: 血生化检验 胆固醇 血清样本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肌红蛋白(Mb)、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蛋白(Alb)在早期压力性损伤病人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调查2018年—2020年某三级甲等医院压疮不良事件中病人压力性损伤前后Mb、CK、LDH、CK-MB、Alb值的变化,比较5种血液生化指标在早期压力性损伤前后的表达是否有差异。结果:Mb、CK、LDH、CK-MB在病人早期压力性损伤后水平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b在发生压力性损伤后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b、CK、LDH及CK-MB在早期压力性损伤中水平增高,Alb在早期压力性损伤中水平降低,对评估早期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血清生化指标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临床检验价值。方法:于2021年1月-2021年6月期间在我中心进行血液检验的872例体检者中选取67例乙型肝炎患者和50例健康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将67例乙型肝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将50例健康人设为对照组。组间均予以血清免疫球蛋白检测。观察组间检测指标差异。结果:组间入院后血清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含量差异对比结果,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轻症患者42例,重症患者25例。观察组中病情程度不同患者血清IgG、IgA、IgM含量差异对比结果,轻症组均低于重症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行血清免疫球蛋白检验,可评估病情,诊断疾病。

  • 标签: []乙型肝炎 血清检验 免疫球蛋白A 免疫球蛋白M 免疫球蛋白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