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羊膝关节软骨退变模型进行磁共振T2-mapping和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检查,揭示羊关节软骨退变各阶段MRI表现的特点和规律、并行量化评估。材料与方法选择健康的羊25只,随机平均分5组。A组为对照组;B、C、D、E组为造模组。分别对各组膝关节进行软骨的常规MRI、T2-mapping、DTI扫描,在T2-mapping上测量T2值,在DTI上测量ADC值和FA值,并对各组的T2、ADC、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造模各组髌后软骨T2值较对照组T2值增加(P<0.001)且大体呈上升趋势;造模各组髌后软骨ADC值较对照组ADC值增加(P <0.001)且明显呈上升趋势,5组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1);造模各组髌后软骨FA值较对照组髌后软骨FA值减少(P<0.001)。结论羊膝关节软骨早期病变时T2、ADC值随着实验周期的延长而升高,并随实验周期的延长ADC值均较T2值表现敏感,据此推断T2值、ADC值可评估羊膝关节软骨的损伤程度。FA值在羊膝关节软骨退变时降低,在各实验周期上没有发现FA变化的规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标签: 关节软骨退变 羊膝关节 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在肥胖人群椎间盘早期退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抽取台州市中医院、台州市立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MRI常规检查正常的志愿者60例为观察对象,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单纯肥胖组30例和体质量正常的对照组30例,分别进行腰椎间盘磁共振T2-mapping成像,测量并比较两组不同节段椎间盘髓核T2值的差异。结果对照组腰1~2、腰2~3、腰3~4、腰4~5、腰5至骶1节段椎间盘髓核T2值分别为(108.17±10.87)ms、(113.93±11.54)ms、(126.65±10.22)ms、(118.62±8.86)ms、(111.61±10.65)ms,不同节段椎间盘髓核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8,P<0.001);单纯肥胖组腰1~2、腰2~3、腰3~4、腰4~5、腰5至骶1节段椎间盘髓核T2值分别为(104.90±7.67)ms、(101.10±6.61)ms、(112.65±5.75)ms、(98.27±6.18)ms、(89.82±6.34)ms,不同节段椎间盘髓核的T2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9.52,P<0.001)。两组腰2~3、腰3~4、腰4~5、腰5至骶1节段椎间盘髓核T2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283、6.535、10.327、9.626,均P<0.001)。结论磁共振T2-mapping成像可发现椎间盘退变早期组织成分改变,可以为肥胖人群椎间盘退变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T2-mapping技术 定量检测 椎间盘退变 椎间盘 腰椎 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磁共振(MR)T2 mapping成像技术在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的应用,分析其特征性表现及定量性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研究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9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的23例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25例为对照组。使用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研究对象椎体,并自动生成T2 mapping图,在MR T2 mapping图上选择感兴趣区(ROI),自动生成T2 mapping值。对病例组患者病变椎体、临近未患病变椎体、椎旁脓肿与对照组椎体的T2 mapping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共23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龄为(38.5 ± 13.4)岁;对照组共25例,其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为(35.1 ± 12.7)岁。病例组23例患者中,病变累及5个胸椎、40个腰椎、7个骶椎,共52个椎体。其中有11个(21.2%)椎体MRI表现为骨髓水肿,41个(78.8%)椎体MRI表现为骨髓水肿与椎体骨质破坏并存。病例组病变椎体、临近未患病变椎体、椎旁脓肿和对照组椎体的T2 mapping值分别为(115.62 ± 11.37)、(75.21 ± 5.57)、(240.26 ± 30.67)、(77.29 ± 4.19)ms,病变椎体与临近未患病变椎体及对照组椎体的T2 mapping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78、19.42,P均< 0.05)。结论MR T2 mapping检查技术可对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的病变组织进行量化评估,对其定量描述及定性诊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布鲁菌脊柱炎 T2 mapping 定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的核磁共振(MRI)征象,探讨MRI在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纳入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MRI检查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的患者,收集的所有患者MRI检查均有T1WI、T2WI及STIR图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病变部位、MRI信号、椎体破坏、椎体楔形变、后突畸形、附件破坏、有死骨、骨质增生、椎间隙改变、脓肿部位、脓肿范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91例,其中女性36例,男性55例,平均年龄49.40岁;纳入同期检查的结核性脊柱炎患者112例,其中女性48例,男性64例,平均年龄47.15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25,t = 1.387,P均> 0.05)。布鲁菌性脊柱炎好发于腰椎[72.53%(66/91)],结核性脊柱炎好发于胸椎[47.32%(53/112)]。布鲁菌性脊柱炎患者在T2WI高信号表现高于结核性脊柱炎患者[51.65%(47/91)比24.11%(27/112),P < 0.05];在T2压脂高信号表现低于结核性脊柱炎患者[59.34%(54/91)比72.32%(81/112),P < 0.05];在椎体轻度破坏、骨质增生、椎间隙正常、椎旁脓肿、脓肿范围未超出病变椎体征象的发生率高于结核性脊柱炎患者[81.32%(74/91)、93.41%(85/91)、37.36%(34/91)、71.43%(65/91)、38.46%(35/91)比20.54%(23/112)、28.57%(32/112)、1.79%(2/112)、30.36%(34/112)、1.79%(2/112),P均< 0.01];在椎体重度破坏、椎体楔形变≤1/2、后突畸形、有死骨、椎间隙变窄、椎间隙消失、腰大肌脓肿、脓肿范围超出病变椎体征象的发生率低于结核性脊柱炎患者[12.09%(11/91)、18.68%(17/91)、2.20%(2/91)、2.20%(2/91)、61.54%(56/91)、1.10%(1/91)、2.20%(2/91)、1.10%(1/91)比75.89%(85/112)、72.32%(81/112)、29.46%(33/112)、46.43%(52/112)、79.46%(89/112)、18.75%(21/112)、66.96%(75/112)、74.11%(83/112),P均< 0.01]。结论MRI征象通过骨质增生、椎体破坏、椎体楔形变、后突畸形、有死骨、椎间隙异常,以及椎旁脓肿及腰大肌脓肿情况分析,可鉴别诊断布鲁菌性脊柱炎与结核性脊柱炎。

  • 标签: 布鲁菌性脊柱炎 结核性脊柱炎 核磁共振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美国10年MRI不良事件并结合我国MRI主动召回数据,分析不良事件和召回数据的类型和原因。材料与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美国SUS (system for uniform surveillance)数据库中发生在MRI设备、MRI专用线圈、MR波谱成像以及PET/MR的1548件不良事件;2011年1月1日到2019年12月3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查询的30件上报给中国的MRI、PET/MR主动召回事件。结果美国1548件MRI不良事件的类型和数量分别为过热损伤906件(58.5%)、机械损伤170件(11.0%)、铁磁性投射损伤133件(8.6%)、混杂事件109件(7.0%)、图像质量89件(5.7%)、噪音86件(5.6%)、不明原因55件(3.6%)、外周神经刺激0件(0%),其中过热损伤不良事件的类型和数量分别为不明原因348件(38.4%)、与其他导电物体接触257件(28.4%)、皮肤间接触147件(16.2%)、孔径接触97件(10.7%)、非射频相关57件(6.3%)。中国30件MRI主动召回事件类型和数量分别为氦气泄露7件(23.3%)、过热损伤6件(20.0%)、图像质量6件(20.0%)、机械损伤5件(16.7%)、磁体失超3件(10.0%)、标签3件(10.0%)。结论不良事件和召回数据的类型和原因对我国磁共振生产企业、临床机构和监管部门控制MRI相关风险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不良事件 召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核磁共振、乳腺钼靶分别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 对比。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9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核磁共振、乳腺钼靶进行诊断,对 这 两种诊断方法的准确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乳腺钼靶的检测诊出率为83.7%,核磁共振的检测诊出率为 93.9%。核磁共振的检测准确性明显高于乳腺钼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核磁共振的检测时间以及检测费用均明显高于乳腺钼靶,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核磁共振、乳腺钼靶在早期乳腺癌的影像学诊断中各有 优 点。相比于乳腺钼靶,核磁共振诊断的准确率较高,但费用较高。医护人员需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患者的诊断方式。

  • 标签: 乳腺癌 乳腺钼靶 核磁共振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 Dex)用于小儿行MRI检查镇静更为有效、安全的给药方式。方法选择行MRI检查的患儿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0例):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组(V组)和右美托咪定鼻腔滴入组(N组)。V组患儿静脉泵注2 µg/kg Dex,维持15 min, N组患儿双侧鼻腔交替滴入3 µg/kg Dex,维持1 min。记录两组患儿用药前(T0)、用药后15 min (T1)、入睡后进入MRI检查室前(T2)、进入MRI检查室后15 min(T3)、检查结束入苏醒室时(T4)、苏醒即刻(T5)时患儿的心率、MAP、SpO2,记录两组患儿入睡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儿用药后10、20、3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及父母满意度。结果与T0比较,V组T2、T3、T4时心率下降(P<0.05);N组各时点间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V组比较,N组入睡时间、苏醒时间延长(P<0.05);两组患儿检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0 min两组Ramsay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组患儿父母满意度高于V组(P<0.05)。结论鼻腔滴入3 µg/kg Dex在给药30 min后镇静评分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少、父母满意度高,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MRI检查前的镇静,但入睡时间、苏醒时间相对较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核磁共振成像 镇静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脊液分析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鉴别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的观察组对象是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78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对照组对象是同期因头痛于我院入院治疗的32例患者。两组研究对象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脑脊液分析,比较两组的诊断阳性率和脑脊液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MRI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显著;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乳酸脱氢酶(LDH)水平显著高于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和对照组患者,化脓性脑膜炎患者的肌酸激酶(CK)水平较其余两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对照组患者高,病毒性脑炎患者的乳酸(LA)水平较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低,差异显著。结论 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上,运用核磁共振成像与脑脊液分析可对感染类型进行明确鉴别,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故值得推广。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脑脊液分析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磁共振(MRI)扫描技术对膝关节半月板发生周缘垂直撕裂的病例进行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疑似膝关节半月板发生周缘垂直撕裂的病例71例,均对其进行关节镜与核磁共振(MRI)扫描技术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与关节镜诊断结果为金标准,MRI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分别为83.33%94.92%92.96%;经分析发现,56例确诊患者中,有碎块内移征/髁间碎块征占比最高,为37.50%,其次为双后交叉韧带征为21.43%结论:核磁共振(MRI)扫描技术对膝关节半月板发生周缘垂直撕裂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依据不同征象确定患者撕裂情况,有助于临床医师及时针对性制定治疗方案干预,减轻患者痛苦。

  • 标签: 膝关节半月板 周缘垂直撕裂 核磁共振(MRI)扫描技术 诊断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用于小儿门诊核磁共振检查(MRI)镇静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3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行门诊MRI需要镇静的患儿300例,随机分为三组:水合氯醛镇静组(H组,口服10%水合氯醛镇静);丙泊酚静脉镇静组(P组,静脉推注丙泊酚镇静);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静脉镇静组(DP组,右美托咪定0.3 μg/kg+丙泊酚静脉镇静),各10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镇静成功率,镇静效果,呕吐、躁动发生率,呼吸抑制率。结果P组及DP组的镇静成功率明显高于H组(χ2=18.560,P<0.001),呕吐、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H组(χ2=54.224、17.023,P<0.001、0.001),三组呼吸抑制发生率及需要呼吸支持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49、1.798,P=0.591、0.407)。DP组需追加丙泊酚例数明显少于P组(χ2=67.520,P<0.001)。镇静过程中,P组及DP组镇静起效时间、苏醒时间、苏醒至离院时间明显短于H组(F=634.100、243.800、42.930,P<0.001、<0.001、<0.001)。结论小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丙泊酚静脉镇静用于小儿门诊MRI检查,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苏醒快等优点,可在小儿门诊镇静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 药物镇静 核磁共振,生物分子 右美托咪定 丙泊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的诊断及预后的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是 2015年 6月到 2017年 7月来到本院接收治疗的 100名足月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为观察组,以及 100名无窒息情况的新生儿进行对比分析,为对照组。首先采用了核磁共振头颅成像的方法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预后症状进行早期的诊断 ,然后进一步探讨了核磁共振头颅成像在新生儿临床上的重要性和使用价值以及对预后治疗效果做出评估。 结果:经过头颅核磁共振检查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新生儿患者出现了5种异常的情况,核磁共振成像检查都能将这些情况较为清晰地显示出来。 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能够在早期就发现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患儿的病变的位置,这样可以及时对新生患儿进行治疗,能够减轻病情对患儿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核磁共振成像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预后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乳腺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表观弥散系数(ADC)对乳腺癌病理分型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收治的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的72例乳腺癌患者。比较MR平扫、DWI及两者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比较b值为1000 s/mm2时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ADC值的差异。结果本组72例乳腺癌患者,病理证实非浸润性癌19例(导管内原位癌17例,小叶原位癌2例);浸润性癌53例(浸润性导管癌42例,浸润性小叶癌11例)。MR平扫、DWI及两者联合诊断本组72例乳腺癌患者的准确率分别为88.9%(64/72)、65.3%(47/72)、95.8%(69/72)。b值为1000 s/mm2时,导管内原位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小叶原位癌与浸润性小叶癌平均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015,P<0.001;t=3.095,P<0.05)。结论DWI对乳腺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MR平扫与DWI两者联合对乳腺癌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ADC值对乳腺浸润性癌与非浸润性癌的区分有价值。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弥散系数 乳腺癌 病理分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钆塞酸二钠T1 mapping参数和细胞外容积(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ECV)值定量评估兔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将10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HF组(n=80)和正常对照组(n=20),HF组皮下注射50%四氯化碳油溶液,正常对照组仅皮下注射生理盐水。MRI扫描进行T1 mapping成像后依据Metavir方法进行肝脏病理学分期。采用Spearmann方法分析T1 mapping (T1native、T110 min、T120 min)和ECV (ECV10 min和ECV20 min)定量参数值与HF进展的相关性,并应用ROC曲线评价定量参数值鉴别诊断HF分期的价值。结果F0、F1、F2、F3、F4期分别有14、19、15、19、18只。T1native、T110 min、T120 min、ECV10 min和ECV20 min随着HF进展均呈正相关趋势(r=0.685、0.428、0.818、0.278、0.766,P<0.001)。T120 min鉴别诊断≥F1、≥F2、≥F3、≥F4价值较其他参数值高,AUC值分别为0.90、0.93、0.93、0.92。结论T1 mapping和ECV参数值与HF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定量评估HF分期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 标签: 肝纤维化 钆塞酸二钠 T1 mapping 细胞外容积 动物实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