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1 个结果
  • 简介:作为中国第一部研究戏曲发展的系统性专著,王国维先生的《宋元戏曲史》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前人评其“转移一时之风气,而示来者以轨则。”全书以宋代、元代为主要分析对象,既对中国古典戏曲的脉络进行了梳理,划定了中国戏曲史的分期,又提出了一些戏曲批评的独特理论。王国维先生将中国特有的美学传统与西方的审美思想相结合,把《人间词话》中的“意境”说与西方的“悲剧”理论融入到戏曲研究中,从美学角度提出了中国古典戏剧的批评原则,提高了人们对元杂剧审美艺术价值的认识,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 标签: 《宋元戏曲史》 王国维 意境说 悲剧理论
  • 简介:宋元时代滨海地域流行华化摩尼教——明教,文献资料记载凿凿,20世纪下半叶以来陆续的考古发现,也佐证这一结论。就有关的考古发现,自以泉州成绩为卓着,学界瞩目;前辈学者刘铭恕先生在泉州摩尼教考古成绩的鼓舞下,曾根据浙江文献,对浙江地区摩尼教遗址的发现也充满信心,早就吁请文博界努力;但时至1988年始有斩获,是为温州平阳县方志专家林顺道先生所发现的元碑《选真寺记》。

  • 标签: 宋元时代 摩尼教 温州 考古发现 文献资料 平阳县
  • 简介:宋元豐以前的日常朝參制度,在承襲唐、五代舊制的基礎之上,將正衙常朝、五日大起居、常起居三者配合行用,這種疊加繁複的朝參模式,實際上是針對官員的身份與職權作雙重安排,在本官與差遣之間謀求平衡。此時,内殿起居成爲日常朝見禮儀的核心内容,常規性地與上殿奏對緊密對接,並成爲其制度化的程序鋪墊。而爲避免延誤奏對程序,起居的儀式已大爲簡化,省去外朝仗衛,入殿排班與殿下拜謁也儘可能節省時間,具有很强的務實性。

  • 标签: 朝參 儀制 身份等級 北宋元豐以前
  • 简介:有唐一代是碑刻与书法发展的高峰,无论丰碑巨碣,还是村野志铭,多具有可贵的史料与艺术价值。近日友人见示一册旧拓唐碑,为中唐贞元年间所立之《王卓神道碑》,叹其罕睹,略识一二以求正于方家。

  • 标签: 神道碑 唐碑 王卓 宋元 书法发展 艺术价值
  • 简介:【摘要】多年来,围绕地方官府权力下移问题,一批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②。实际上,这种权力下移主要发生在中唐以后,尤其是宋元明清比较典型。由于唐宋社会变革,国家、士绅与宗族在乡里社会的支配方式或角色功用,相继发生了重要转换。中唐以后基层社会与国家权力间的框架关系,恰是在三者的角色功用转换中得以重新组合缔结。换言之,国家对乡里社会的支配方式、士绅与宗族的角色功用等重要转换及互动,促成了宋元明清基层社会秩序的新构建,所谓“地方官府权力下移”的奥秘,即在于此。

  • 标签: 基层社会秩序 宋元基层 新构建
  • 简介: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秘密宗教组织,与佛教的净土宗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本文通过南宋茅子元创立白莲教,佛教对白莲教的批判,初创时白莲教之教义,白莲教戒律、组织与正统佛教之异同,元代白莲教传教与禁教,白莲教的被禁与复教,以白莲教为名的初期造反活动,元末香会、白莲教与农民大起义之关系等问题的考察,揭示了宋元时期白莲教创立传播的历史实况,并就白莲教的性质和特点作出独到分析。

  • 标签: 白莲教 茅子元 弥勒信仰 白莲忏堂
  • 简介:宋元文人画教育思想审美倾向    文人画又称士人画,把画分为士人画和画工画,以形似之外求其画、气韵非师、诗书入画为主要审美倾向

  • 标签: 宋元文人画 审美倾向 思想审美
  • 简介:宋元时期是乌蛮不断分化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宋元王朝对西南地区治理的不断推进,乌蛮等民族也纳入了历史发展的洪流中。学界对宋元时期乌蛮民族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宋元王朝中央政权对其之统治方面,而对乌蛮与彼时杂处的其他民族的民族关系及其本民族内部关系等揭示不多,研究较为零散而不系统。有宋一代,与之共存的还有乌蛮聚居的大理国及以乌蛮为主体建立的罗殿国、罗氏鬼国、自杞国、特磨国等。因此,乌蛮除了主要分布于大理国辖境内,还有相当部分居于宋与大理国的交界处,因而其民族关系呈现出多元复杂的特点。在蒙元统治西南后,乌蛮等民族被纳入了统一国家的治理之下,乌蛮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元对其之统治与管理的政治关系。随着蒙元对东南亚国家的征战,乌蛮等民族也与外域民族产生了联系。

  • 标签: 宋元时期 乌蛮 民族关系
  • 简介:潮州双忠信仰始于南宋咸淳年间,至明末,潮州双忠祭祀点已知的有13处,其设立时间大多在明代中前期。至雍正末年,本区双忠祭祀点可考的有29处。至清末,双忠祭祀点有69处,双忠庙约50座。潮阳县始终是双忠信仰的中心区域,祭祀点沿着该县的主要河流练江扩散,且分布密集。

  • 标签: 潮州 双忠信仰 地理分布
  • 简介:摘要我国建筑行业在发展时,运用到建筑行业的各项施工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其中给排水施工技术作为最基础的一项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以满足工程行业不断提高的施工标准。然而在进行施工时总是会存在给排水漏水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大大降低了住户对居住环境的体验感,而且对高层建筑的质量也会造成一些影响。为了降低给排水施工渗漏水问题带来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对给排水施工出现的问题进行修补。本文通过分析造成给排水施工中渗漏的多种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了解决措施,希望对提高给排水施工质量有所帮助。

  • 标签: 给排水施工 渗漏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建筑给排水系统当屮,有一部分管网是外露的,但是绝大部分的管网均是隐蔽的。所以,一旦建筑给排水系统出现故障或者其他问题,则会对人们生活、生产的正常用水产生重大影响,而且隐蔽的管网在故障排查和故障维修等方面也具有很大的难度,花费的时间和费用也非常大。本文对给排水管道施工的整个施工流程进行了简要的阐述,以供同行在施工中参考。

  • 标签: 建筑 给排水 管线 施工
  • 简介:<正>市镇作为社会的、经济的及地理的实体,是在宋元之后,特别是明清时期大量涌现于江南农村的。随着江南市镇社会经济的兴起与繁荣,其内部的社会组织也经历了一个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本文拟就宋元明清时期江南市镇社会组织的三种主要类型,即市镇政权组织、宗族组织以及帮行组织的内部结构,相互关系及其对市镇社会经济的影响略加探讨。

  • 标签: 江南市镇 宋元明清时期 宗族组织 社会组织 基层政权组织 述论
  • 简介:依据情理推断,早期南戏的韵系是以温州方音为基础的,等到南戏之曲成熟为“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时.其韵系便向宋人词韵靠拢了.而从今传宋元南戏作品看。其韵系虽然与北曲韵系不同,但两者间却又有相同之处;南戏的韵部,如以通行的《中原音韵》来解读,固然也有一十九部,但是南戏“合韵”现象极为普遍,而“合韵”其实就是一个韵部,因此南戏的韵部实际只有十个;南戏有入声字.因此入声韵单押及入声字与平上去三声通押就成了南戏所独有而北曲所无的现象,而一宫、一套、一曲均一韵则是南戏押韵的基本形态。

  • 标签: 南戏 韵系 韵部 押韵
  • 简介:<正>我国渔民在南沙群岛的生产活动由来已久.“宋元以来,已为我国渔业据点”.我国渔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逐步认识和掌握了南沙群岛各岛群路程的远近与方向,各处水道和礁石的深浅,各岛礁地形的特点,以及航行与季风、海流和飞鸟等的关系.这些宝贵的经验集中记载在海南岛渔民世代相传的《更路簿》中.我们从海南岛渔民获得如下几种不同抄本的《更路簿》:(1)琼海县潭门港草塘村渔民苏德柳保存的《更路簿》.这本《更路簿》是苏德柳13岁(1921年)时从他父亲处抄来,而他父亲又是年青时从文昌县老渔民转抄过来的.全书对折双面,共八篇47页,8,000多字.第一篇西沙更路,共29条,记述西沙群岛航海针位、更数和渔民俗称地名17处.第二篇南沙更路,共116条,记述南沙群岛航海针位、更数和渔民俗称地名65处,如:

  • 标签: 渔民 南沙群岛 更路簿 文昌 海南岛 琼海县
  • 简介:像生是宋元市井伎艺,宋杂剧和金元院本中有像生节目,其含义与工艺像生有相通之处,是指艺人对天籁市声的模仿,以及对人们熟知的特定人物或艺术形象的模象仿形与拟态表演。模仿是人的本能,像生伎艺可溯源至原始人所效之“山林溪谷之音”及拟兽歌舞,此后的宗教仪式、歌舞百戏、优人表演甚至世俗生活中均有像生的实际运用。元杂剧和宋元南戏中吸收的像生伎艺具有特殊音效制造、戏剧情节推演、滑稽效果制造等艺术功用。

  • 标签: 像生 仿声 模象 拟态 元杂剧 宋元南戏
  • 简介:在明代的画坛上,李流芳是一个很值得关注的人物。他生活在以戴进、吴伟为代表的继承南宋画风的浙派和以沈周、文徵明为代表的吴门画派相继衰落,而以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兴盛之时。他所画山水,大多是杭州、苏州、新安等地的景色。画枯树、花草不以摹古为主,也多是由写生而来,因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特色。他的绘画对后来的新安画派的形成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提起明代

  • 标签:
  • 简介:套印,是指以同类印相互合成为一组的印章,它分别有几个印面,具备一印多用的功能。这里所谈的套印是宋辽金元时期不同形制的,其大体可分为“子母式”、“拼合式”、“子母拼合式”三种。印文中见有汉字、辽代契丹字、元代八思巴字及“押”记。中华文明数千年之发展,印章作为一种载体将宋元时期的契丹、女真、蒙古等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字在与汉文化交融中形成演变的印

  • 标签: 宋朝 印章 套印 组合方式 民族文化
  • 简介:提要:宋元以来,珠三角地区伴随着海洋开发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观音信仰也逐渐在民间社会活跃起来,祭拜观音的庙宇由宋元时的点状分布发展到明清时的城乡林立。围绕观音祭拜而形成的观音借库和吃生菜会等民俗活动相当流行。观音信仰的主要信众是女性。观音信仰进入普通百姓家庭,成为家庭神位中的主神之一。

  • 标签: 宋元明清 珠三角地区 观音信仰 民俗
  • 简介:宋元小说叙述者的"观点"和"声音"表达了新兴市民群体的意识形态。本文以"情爱"和"政治"为例分析了其意识形态的主要内涵。在情爱故事的叙述中,叙述者既表达了一种公平交易的权利诉求,也表达了一种超越性的爱情幻想;而在其政治性叙事中,对主流政治秩序的批判和反抗是其主要的特征,但也存在自我约束或逃避斗争等消极思想。

  • 标签: 叙述者 意识形态 情爱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