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恶性血液病并发下肢静脉形成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恶性血液病并发下肢静脉患者28例,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治疗,并对治疗效果进行探讨。结果28例患者中肢体肿胀完全消失20例,消失时间为3~14天,彩超复查血管再通或侧肢循环形成。剩余8例均肢体肿胀均不同程度缓解,其中4例于肿胀消退后20天及8天又复发血栓形成,其中自动出院2例,再次应用以上治疗1周2例,肢体肿胀消退。结论实际中恶性血液病出现DVT的原因主要包括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静脉液瘀滞、血小板异常。DVT临床诊断在依据临床表现的基础上,还需要充分考虑影像学检查结果。通过溶栓治疗能够溶解新鲜血栓,但溶栓治疗同时还需对抗凝剂进行应用。

  • 标签: 恶性血液病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肢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7月到我院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112例患者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两组,每组均为56例,常规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预防并发症的护理干预,之后再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患者的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为17.86%(10/56),干预组患者的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为1.79%(1/56),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发生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于预防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有效的降低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采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髋部骨折已成为老年患者常见骨科疾病,老年髋部骨折常引发更高的死亡率,病残率以及增加的个人和社会经济负担。静脉和肺栓塞是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国内外对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并发DVT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的研究较少报道。笔者对目前国内外研究情况进行了汇总分析,现将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形成的危险因素与预防对策综述如下。

  • 标签: 老年髋部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护理干预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产科收治的188例行剖宫产手术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94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观察组产妇则根据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产妇术后下肢静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下肢静脉发生率为3.2%,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的12.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20,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形成,应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干预 预防
  • 简介:摘要 : 下肢静脉形成是血管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后多数患者活动受限,治疗护理工作较为复杂,是血管外科临床诊疗及护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下肢静脉的发病机制及流行病学入手,阐述静脉形成在临床中的护理和预防应用现状,为临床诊疗护理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下肢静脉血栓 护理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Unifuse导管直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静脉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经多普勒超声确诊的36例急性左下肢DVT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置管溶栓,高压注射器冲击溶栓剂量为30万U,微量泵溶栓(168±82.34)万U,以及球囊扩张等方法,以术前、后的健侧、患肢周径差、静脉通畅度为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膝上周径减少(5.2±0.9)cm,VS(1.7±0.6)cm,膝下周径减少(3.6±0.4)cm,VS(1.4±0.2)cm。术前、后静脉通畅度评分显著改善(8.7±1.3VS2.1±0.9,P<0.05),治疗过程中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腘静脉置管溶栓治疗急性左下肢混合型静脉形成患者具有见效快、治愈率高等特点,经患肢静脉置管溶栓时先用高压注射器将尿激酶直接注入血栓处,局部浓度高,使血栓清除速度快,效果显著。

  • 标签: 左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球囊扩张 高压注射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循证护理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下肢静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确诊为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病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肺栓塞,4例下肢肿胀疼痛,2例下肢静脉;对照组患者出现4例肺栓塞,8例下肢肿胀疼痛,4例下肢静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循证护理的满意度为95%,对照组患者对常规护理的满意度为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的方式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干预,能够使下肢静脉的发病率有效的降低,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循证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重症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围手术期中为预防静脉形成采取的护理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骨科医院进行关节置换手术的90例患者进行研究,在围手术期对所有患者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包括术前的准备和护理,术后对病情及重要生命体征的观察,以及肢体功能锻炼等多个环节。结果90例行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在围手术期中仅有5例患者出现轻度下肢静脉,下肢静脉发生率仅为5.56%。结论在围手术其中给予行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有效的预防护理干预,并在术后及时进行功能恢复锻炼,可以有效的降低骨科关节置换手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骨科关节置换手术 深静脉血栓 预防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下肢静脉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预防和护理效果。方法筛选2015年——2016年我院收治的实施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09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我院自2016年初开展髋关节置换术预防护理,所以2016年之前收治的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2016年之后收治的患者为观察组,实施预防护理,统计两组患者并发静脉的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下肢静脉经预防护理后的发生3.51%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15%的发生率,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到94.7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0.77%的满意度,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肢静脉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实施预防护理效果显著,有效的降低患者下肢静脉的发生率,利于患者的预后,同时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大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预防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康复护理对降低脑梗塞患者下肢静脉形成(DVT)的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脑梗塞患者149例,按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n=75)和观察组(n=74),对照组给予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社区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DVT发生的差异。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DVT发生率显著降低,同时,股静脉流峰速度及血流平均速度均显著提高(P均<0.05),而对照组较入院时无显著变化。结论社区康复护理能降低脑梗塞患者下肢DVT的发生率,并可以提高股静脉的血流速度。

  • 标签: 社区康复护理 脑梗塞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股静脉 血流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对宫颈癌根治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及护理方法进行探究。方法选取宫颈癌术后并发下肢静脉患者33例并收到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研究样本均未出现任何形式的并发症状并痊愈出院。结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高专门的护理干预服务,指导患者按照休息,对下肢静脉疾病进行有效的预防,改善患者手术预后。

  • 标签: 临床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宫颈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系统性护理干预对预防ICU患者静脉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ICU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人。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系统性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护理后股静脉流速度、下肢肿胀、静脉形成的发生率。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股静脉流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八、十六天实验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15.2±2.5)cm/s、(34.7±7.8)cm/s,对照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14.7±2.2)cm/s、(22.1±7.4)c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结论对ICU患者采用系统性护理干预,可全面降低其发生静脉的危险,这对患者来说可以缩短治疗时间,尽快恢复,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ICU 患者 深静脉血栓的调查 预防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对妇科疾病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及护理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82例进行妇科疾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患者,给予有效的预防和护理以预防静脉栓塞的发生。对照组41例患者,仅给予常规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栓塞发生情况好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p<0.05)。结论妇科手术后,对下肢静脉栓塞应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护理,在肺栓塞等严重的并发症的发生上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妇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外科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于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患者中,随机选取72例作为样本,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均已发生下肢静脉。对照组均未发生下肢静脉。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合并糖尿病、卧床时间、静脉内留置管道、恶性肿瘤方面对比,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年龄、合并糖尿病、卧床时间、静脉内留置管道等,属于胸外科手术后下肢静脉形成主要危险因素,临床应视患者上述情况,对其加以护理,降低下肢静脉的形成几率,提高治疗安全性。

  • 标签: 胸外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优化护理应用于 患者 脊柱外伤 术后预防静脉 的临床效果 。方法:资料回顾性 选取 2016 年 5 月 - 2017 年 5 月收治 的 82 例脊柱外伤患者 ,依据术后护理模式不同划分对照组( 41 例 )和研究组( 41 例 )。 对照组以常规护理 。 研究组在常规基础优化护理, 比较两组血栓发生情况和生化指标。 结果:研究组下肢血栓率 2.44% ( 1/41 )和肿胀疼痛率 7.31% ( 3/41 )低于对照组 ,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研究组 FIB( 5.14 ±0.67 ) g/L 、 PT( 6.77 ±1.04 ) s 以及 APPT( 23.98 ±2.16 ) s 的指标参数情况优于对照组生化指标 , 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结论:优化护理对防止 脊柱外伤 患者术后 DVT形成有很好的成效,患者机体生化指标改善,有益血液快速流通,促进静脉回流减少下肢血管损伤,值得有推广。

  • 标签: 优化护理 脊柱外伤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官产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7月80例剖官产术产妇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预防组则实施预防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剖官产术产妇护理满意度;产后恶露总量、子宫收缩程度;干预前后产妇焦虑、抑郁情绪。下肢静脉总出现率。结果预防组剖官产术产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预防组很满意32例,比较满意人数7例,不满意1例,满意人数39例,满意度97.50%;对照组很满意13例,比较满意人数17例,不满意10例,满意人数30例,满意度75.00%。干预后预防组焦虑、抑郁情绪31.13±0.13分、32.23±0.56分低于对照组52.76±0.69分、53.41±0.25分,P<0.05。预防组产后恶露总量少于对照组,子宫收缩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其中,预防组产后恶露总量、子宫收缩程度分别是84.40±2.77ml和2.40±0.57cm,对照组分别是98.42±2.71ml和1.41±0.43cm。预防组下肢静脉总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有8例出现,发生率20.00%,预防组有1例出现,发生率2.50%。结论剖官产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及护理效果确切,预防性护理模式的开展减轻了产妇焦虑抑郁情绪,有助于促进子宫收缩和减少恶露,预防下肢静脉形成,提升产妇满意度。

  • 标签: 剖官产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后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3月-2017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剖宫产孕妇164例,根据就诊时间的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82例,其中对照组实施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干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产妇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情况。结果术后3d对照组出现下肢肿胀疼痛11例(13.41%),明显多于观察组的3例(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5例(6.10%)发生静脉,观察组无静脉形成,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现负性心理21例(25.61%),明显多于观察组例的6例(7.32%),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减少剖宫产术后产妇的下肢疼痛肿胀和下肢静脉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预防剖宫产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对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将2015年6月-2016年12月来我院行剖宫产术的76例产妇选取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采取的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均为38例,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采取具有针对性的静脉并发症预防策略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产妇的手术创伤和肠胀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产妇的下肢静脉形成及产后出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采取具有针对性的下肢静脉形成预防策略及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产妇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值得推广采用。

  • 标签: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