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静脉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Ultrasound,CDUS)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56例疑似为DVT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选患者均采取CDUS检查(设为A组)和静脉造影(DAS)检查(设为B组),并比较分析这两种检查方式取得的结果。结果A组检出53例静脉,检出率为94.64%;B组检出56例静脉,检出率为100.00%。若将DAS检查作为金标准,A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2.86%,诊断灵敏性为96.08%,特异度为60.00%。结论CDUS用于DVT诊断中的实用性强,灵敏性高,能为DVT的诊断提供详细的影像学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彩色多普勒超声 静脉造影 特异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产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80例剖宫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40例)与干预组(40例),分别实施常规护理与优质性护理,对比两组剖宫产妇的下肢静脉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下肢静脉发生率,干预组低于常规组,组间数据结果差异显著(P<0.05)。比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干预组高于常规组,组间数据结果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剖宫产妇实施优质护理,有效降低下肢静脉发生情况,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优质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分组方式采取入院顺序,将先入院的40例患者定为对照组,后入院的40例患者定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明显提高,下肢静脉形成率较低,且患者生活质量得到良好改善,经计算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采用预防性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增强患者自理能力,减轻患者下肢静脉形成。

  • 标签: 脑卒中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性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90例实施骨科手术者,采取各异的护理模式,参照组的 45例患者展开常规护理模式,而研究组的 45例患者展开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成效。结果:通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肢静脉发生率,结果显示研究组均明显的少于参照组, 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的优势更显著, p<0.05。结论:对于实施骨科手术者展开科学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明显的减少术后下肢静脉发生情况,安全性更高。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干预 应用方法
  • 作者: 邓立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南充市中心医院    四川南充    637000)     【摘    要】    目的:分析预防骨科下肢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措施以及相关护理。方法:筛取在我院接受骨科下肢大手术的患者150例,将其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综合性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18.7%和2.7%,P<0.05。结论:综合性护理的方法对于骨科下肢大手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有着积极的效果,可以广泛实践应用。  【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手术中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10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预防性术中护理干预的为观察组。将同一时期收治的100例骨科手术患者纳入参照组,予以常规术中护理。就两组患者的临床干预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开展分析对比。结果下肢静脉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预防性术中护理,能够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骨科手术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血栓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实施骨科手术者,采取各异的护理模式,参照组的45例患者展开常规护理模式,而研究组的45例患者展开预防性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护理成效。结果通过进行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下肢静脉发生率,结果显示研究组均明显的少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护理满意度,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的优势更显著,p<0.05。结论对于实施骨科手术者展开科学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方案,可以明显的减少术后下肢静脉发生情况,安全性更高。

  • 标签: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预防性护理干预 应用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症状,探究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 45例设为此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例数分别为 23例与 22例。研究组患者术后在日常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只进行日常护理。结果:两组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骨科术后的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上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手术后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ICU患者存在较多发生下肢静脉的高危因素,对其预后有严重不良影响,故必须做预防工作。为此,本次研究在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ICU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高危因素及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ICU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高危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康复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并发症的影响价值,为骨科手术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4月期间骨科收治手术治疗的84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的参照组(n=42)以及加行康复护理干预的试验组(n=42)。对比2组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疼痛发生率以及下床活动时间、下肢肿胀程度、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疼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参照组,下肢肿胀程度优于参照组,下床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给予骨科术后患者康复护理可以提高患者术后安全性、加速患者术后康复,减少下肢静脉风险。

  • 标签: 康复护理 骨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康复时间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于护理干预对骨科手术之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作用的分析与探讨。方法 选取在 2016年 1月至 2017年 1月这一年当中来医院医治的骨科患者 80例。并对这 80例患者进行随机对半分配,各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在实验过程,在对病人使用药物以及日常常规护理没有很大差别的情况下,对于这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的护理方法对下肢静脉的发生概率是否有差别。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对下肢静脉的发生概率要小。结论 对于下肢静脉的发生概率来讲,护理干预能够对其产生良好效果。

  • 标签: 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概率
  • 简介:基于国内外研究者对缺血性脑卒中下肢静脉形成的研究成果,主要从下肢静脉形成定义、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出发,强调了该病的发病率及严重性,通过对其预防及护理措施的文献分析,获悉该病防大于治,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改善疾病预后、节约医疗卫生资源。

  • 标签: 脑卒中 深静脉血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预防关节置换术后静脉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我院收治的64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周内下肢静脉及下肢肿胀情况、肢体温度以及肢体表Human征及Nenhof征。结果观察组的下肢静脉和下肢肿胀发生率分别为0和3.1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0%和15.62%(P<0.05);两组术前的肢体体温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的肢体体温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Human征和Nenhof征的发生率分别为18.75%和15.6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6.25%和50.00%(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够减少并预防关节置换术后静脉形成的症状和体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关节置换术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的效果。方法我院进行本次研究所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我院在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82例下肢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通过护理工作来预防静脉的发生,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可以将其一共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应用的护理方式为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为92.68%,对照组的临床护理效果为63.41%,观察组的护理效果要远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要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结论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的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研究发展。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下肢静脉形成(DeepVeinThrombosis,DVT)诊断中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Ultrasound,CDUS)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56例疑似为DVT的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所选患者均采取CDUS检查(设为A组)和静脉造影(DAS)检查(设为B组),并比较分析这两种检查方式取得的结果。结果A组检出53例静脉,检出率为94.64%;B组检出56例静脉,检出率为100.00%。若将DAS检查作为金标准,A组临床诊断符合率为92.86%,诊断灵敏性为96.08%,特异度为60.00%。结论CDUS用于DVT诊断中的实用性强,灵敏性高,能为DVT的诊断提供详细的影像学依据,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彩色多普勒超声 静脉造影 特异度
  • 简介:摘要静脉在脊髓损伤中的发病率很高,易并发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而备受重视。在大量文献的研究基础上,本文主要使用弹力袜来预防静脉,强调弹力袜的早期使用和持续使用的重要性,分别从弹力袜的应用效果、作用、弹力袜选择和类型、穿戴方法、使用的时间和观察要点以及使用弹力袜预防血栓依从性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脊髓损伤 弹力袜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症状,探究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的预防作用。方法将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45例设为此次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与对照组,例数分别为23例与22例。研究组患者术后在日常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而对照组只进行日常护理。结果两组术后下肢静脉的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术后的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下肢静脉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在临床上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手术后 下肢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护理在妇产科手术患者下肢静脉形成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40例进行过老年心力衰竭的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采取预防护理措施,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无效0例,有效20例,护理有效率100%;对照组无效1例,有效19例,护理有效率95%。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预防护理运用于妇产科手术患者护理工作中,充分满足患者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有助于提高疗效,可帮助妇产科手术患者治疗及恢复,对临床症状和预后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预防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妇产科手术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