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诸多药害事件的发生促进了药物警戒体系的生成与发展。为完善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药物警戒体系 , 需进一步加强对药物警戒工作的重视 , 设置药物警戒相关机构 ; 加强宣传教育与人员培训。同时利用各种药物警戒信息 , 加强信息沟通与利用。 持有人可 从组织机构、人员管理、制度等方面去完善药物警戒体系。建立药物警戒体系,贯彻落实法规要求的同时,也提高了 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水平。

  • 标签: 药物警戒 不良反应 体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国家加大力度鼓励新药临床研发,开展药物临床试验不仅可以支持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人民健康,而且对医疗机构自身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那些现有药物不能治疗或缓解的恶性及罕见疾病,通过药物临床试验,我们可以寻找到更多可能惠及民生的好药。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药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和公共安全问题,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社会和谐稳定。药物制剂组成复杂,在各种生产过程均可能引入元素杂质,这些元素杂质不仅可能影响药效,还是影响药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因素。本文总结了与药品质量安全紧密相关的元素杂质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布,分析了这些元素杂质在药物制剂中的引入途径及限度要求,列举部分元素杂质在不同形态的同一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为药物制剂中元素杂质的监测和药品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 标签: 元素杂质 药物制剂 药品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 心血管内科心绞痛临床药物疗效 进行分析研究 。方法选用了我院在 201 9 年 1 月~ 20 20 年 1 月接收的 67 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一段时间后,所有患者的疗效均出现了好转,但还有部分患者发生轻微的心血管事件,同时还有 2 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1 例心力衰竭患者、 10 例心绞痛再度发生的患者、 1 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患者。结论临床上治疗心绞痛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相关药物治疗,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缺血及临床症状,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疗效,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心血管内科 心绞痛 临床药物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45岁女性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口服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2周后因诱发粒细胞缺乏症停药。约1个月后遵医嘱再次服用甲硫咪唑10 mg、3次/d,分别于第1次服药后约2 h、第2次用药后约0.5 h出现高热、寒战,最高体温39.5 ℃。实验室检查示血白细胞计数5.99×109/L,中性粒细胞0.91,C反应蛋白2.3 mg/L,细菌血培养阴性。考虑为甲巯咪唑引起的药物热,停用该药并予对症治疗,4.5 h后患者体温降至36.5 ℃。随访1年,患者未再服用甲巯咪唑,未再出现高热、寒战症状。

  • 标签: 甲巯咪唑 发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儿童药物性肝损伤(DILI)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了解我国儿童DILI的流行情况及常见药物的分布,有助于儿童DILI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现就我国儿童DILI的流行病学及药物分布现状作一阐述。

  • 标签: 儿童 药物性肝损伤 流行病学 药物分布
  • 简介: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以合成生物学为基础的微生物药物研发和应用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各种微生物药物的出现,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本文分析了合成生物学在天然药物和微生物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 标签: 合成生物学 天然药物 微生物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褪黑素在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type 2 diabetic osteoporosis, T2DOP)大鼠骨组织中的药物存留情况及对T2DOP大鼠骨微结构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SD大鼠95只,其中60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T2DOP大鼠模型,2个月后通过检测大鼠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确定造模成功45只。随机选取30只造模成功和30只正常SD大鼠行褪黑素分布实验,分别将两组大鼠再根据注射褪黑素的浓度分成造模高浓度(50 mg/kg)组、造模低浓度(10 mg/kg)组、正常高浓度(50 mg/kg)组和正常低浓度(10 mg/kg)组,每组15只;按取材的时间点(5、15、30、60、120 min)再分成5组,每组3只。对每组大鼠骨组织进行预处理,而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骨组织中褪黑素的药物浓度。另取15只造模成功大鼠,根据是否注射褪黑素及其浓度分为单纯造模组、高浓度(50 mg/kg)褪黑素组和低浓度(10 mg/kg)褪黑素组,每组5只,再取5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正常大鼠组),处理8周后运用Micro-CT检测骨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药物分布实验结果显示,在腹腔注射褪黑素后各组大鼠骨组织中均有药物存留,均在给药30 min后药物浓度达到最高,120 min后显著降低。其中正常高浓度组与正常低浓度组相比,在5个时间点两组药物浓度无明显差异;造模高浓度组与造模低浓度组相比,在5个时间点两组药物浓度亦无统计学差异。而造模高浓度组在5、15、30、60、120 min 5个时间点的药物浓度分别为(7.613±2.568)ng/ml、(13.983±2.262)ng/ml、(18.816±1.291)ng/ml、(6.172±1.962)ng/ml、(1.112±0.566)ng/ml,均高于正常高浓度组各时间点的药物浓度。Micro-CT结果显示褪黑素治疗8周后,高浓度组的骨密度[(205.72±28.41)g/cm3]明显低于低浓度组[(223.63±35.41)g/cm3],但两组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组[(158.31±31.86)g/cm3],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源性褪黑素在骨组织中存在药物分布,且T2DOP大鼠的药物吸收率更高,同时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在骨组织中的药物分布无差异,均可以改善T2DOP大鼠的骨微结构。

  • 标签: 大鼠 糖尿病 2型 骨质疏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共 260例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参照组仅采用心血管药物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联合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的各项血脂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参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他汀类药物 心血管药物 冠心病 血脂水平
  • 作者: 郑小卫 陶刚 张轶雯 杨国浓 黄萍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药剂科 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 浙江省肿瘤医院,杭州 310022 ,浙江医疗健康集团杭州医院肿瘤内科,杭州 310022 ,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药剂科,杭州 310010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药物洛匹那韦/利托那韦(LPV/r)是多种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的抑制剂,又是多种CYP450酶底物,此外还是P-糖蛋白的抑制剂、葡萄糖醛酸转移酶诱导剂,与很多抗肿瘤药物存在药物相互作用。药品说明书仅列举了少数抗肿瘤药物与LPV/r的相互作用,提供参考信息严重不足。本文系统总结了抗肿瘤药物及常用辅助药物和LPV/r的相互作用及处理建议。

  • 标签: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肿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