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麻醉并发与风险管理是现代医疗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麻醉并发的分类与发生原因、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综述,重点探讨了如何通过合理的风险评估、处理和监控等措施,降低麻醉并发的发生率和危害。

  • 标签: 麻醉并发症 风险管理 医疗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最常见、最基本的临床治疗操作。由于口腔颌面部解剖及临床操作的特殊性,在拔牙操作中易发生一些临床并发。本文针对牙拔除术的基本特点、常见失误、并发类型以及牙拔除术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临床上预防拔牙并发的发生提供参考。

  • 标签: 牙拔除术 并发症 预防
  • 简介:摘要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主要特征是剧烈瘙痒和反复湿疹样病变。随着全球AD发病率的上升,患者眼部并发发生也随之增多。其中,AD并发视网膜脱离(RD)与外伤导致的RD存在诸多类似,如裂孔多位于周边部、巨大视网膜裂孔、锯齿缘离断等。因此,关于AD并发RD的发生机制,外伤学说被广为接受。另外,眼前部发育异常学说、炎症-牵拉学说及外胚叶起源学说等也有报道。AD并发RD,无论采用巩膜扣带手术或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首次视网膜复位率均不高,部分患者手术后发生严重的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慢性葡萄膜炎症对睫状体造成牵拉导致视网膜再次脱离或新的裂孔产生。联合行为治疗、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等可有效减少RD的发生;预防眼部揉搓,减少可能导致RD的创伤性运动,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控制病情是AD患者预防RD发生的有效方法。同时定期的眼科检查能帮助患者早日发现RD,以便及时对症治疗。

  • 标签: 皮炎,特应性/并发症 视网膜脱离 综述
  • 简介:患者,男性,55岁。因"头晕2年,加重2周"于2013年7月15日入院。患者5年前因鼻咽癌行颈部放射治疗,约2年前开始逐渐出现头晕不适,体力劳动后加重,入院2周前晨起头晕症状加重,并出现口齿不清,至我院神经内科就诊。行头颈部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

  • 标签: 磁共振血管造影 口齿不清 颈内动脉 放射治疗 软斑块 颈总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干预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并发、血糖、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7月南阳市中心医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手术治疗的100例患者(148只眼),随机分为对照组(70只眼)与观察组(78只眼)两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出院后由患者自行根据随访时间到院进行随访及复诊,观察组患者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内并发发生情况、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时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2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问卷(2-DSCS)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采用糖尿病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修订版评价(A-DQOL)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继发性高眼压、新生血管、白内障、再出血、黄斑水肿及黄斑前膜等并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FPG、2 h PG、HbA1c水平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以上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2-DSCS量表中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遵医嘱用药、预防及处理低血糖得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以上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干预后A-DQOL量表中影响程度、满意程度、忧虑程度Ⅰ和忧虑程度Ⅱ得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以上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术后患者出院后进行定期电话随访干预,可明显降低并发发生率,改善血糖水平,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及改善生活质量。

  • 标签: 电话随访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手术 血糖 自我管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元化护理模式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早产儿1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元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家长嘱医行为及患儿并发情况。结果 干预后,参考组患儿家长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参考组患儿并发发生状况为4.30%,明显优于对照组(16.13%)(P<0.05)。结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应用多元化护理模式可提升患儿家长遵医嘱行为,减少患儿并发风险。

  • 标签: 视网膜病变筛查 多元化护理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多元化护理模式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的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早产儿186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多元化护理模式,观察两组患儿家长嘱医行为及患儿并发情况。结果 干预后,参考组患儿家长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参考组患儿并发发生状况为4.30%,明显优于对照组(16.13%)(P<0.05)。结论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中应用多元化护理模式可提升患儿家长遵医嘱行为,减少患儿并发风险。

  • 标签: 视网膜病变筛查 多元化护理 早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色素失禁(IP)相关视网膜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检查确诊的IP或IP相关视网膜病变患者12例24只眼纳入研究。年龄>4岁患者行最佳矫正视力检查和眼压测量。所有患者均于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眼前节、玻璃体、眼底检查。行基因检测8例。有活动性病变者,给予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激光光凝或玻璃体切割手术;无活动性病变者给予观察。所有患者1~3个月随访1次,平均随访时间18.7个月。结果患者均为女性,首诊眼科时平均年龄(6.3±9.8)岁。根据儿科医生建议主动行眼科筛查(转诊者)3例,平均年龄(0.4±0.5)岁(中位年龄:2个月)。未获转诊建议者(非转诊者)共9例,包括因视力障碍首诊眼科者3例,眼科就诊前未确诊IP者6例;其首诊平均年龄(8.2±10.8)岁(中位年龄:3岁)。非转诊者首诊年龄较转诊者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1,P=0.036)。12例24只眼中,眼底未见明显异常1例2只眼,IP相关视网膜病变11例22只眼(91.7%,22/24 );双眼不对称者8例(66.7%,8/12 )。眼底有活动性病变7只眼(29.2%,7/24 ),给予单纯视网膜激光光凝和(或)抗VEGF药物治疗。随访期间,视网膜新生血管复发1只眼。行基因检测的8例中,IKBKG基因4~10号外显子缺失3例(37.5%,3/8 )。结论IP相关视网膜病变多见于女性,发病年龄早;具有双眼累及但不对称特点,主要表现为视网膜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早发现、早治疗是改善预后的最主要方法。

  • 标签: 色素失调症 视网膜疾病 疾病特征 IKBKG基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