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采用PCR法扩增来自国内5个不同产地裂叶荆芥ITS全序列,测序后以产自河北裂叶荆芥代表中国裂叶荆芥与来自不同国家裂叶荆芥ITS序列进行比较,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探讨国内5个不同产地及不同国家裂叶荆芥亲缘关系和系统进化。结果表明:国内5个不同产地裂叶荆芥ITS1和ITS2序列均有较高G/C含量;5个产地裂叶荆芥扩增序列长度均为749bp,且序列完全相同;其中ITS1序列长231bp,5.8S序列长168bp,ITS2序列长236bp。中国裂叶荆芥与日本、韩国裂叶荆芥ITS序列致性为100%,与美国裂叶荆芥ITS序列致性为99.0%。与美国裂叶荆芥相比,中国裂叶荆芥ITS序列有7个碱基发生变异。来自不同国家裂叶荆芥形成单系群和2个分支(中、日、韩3国为1个分支,美国单独形成1个分支)。ITS序列致性表明国内5个不同产地裂叶荆芥为同

  • 标签: 裂叶荆芥 产地 ITS PCR 测序 系统发育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影响,探讨可能作用机制。方法XTT减低法评价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及黏附影响,镜观察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态影响;实时定量RT—PCR法观察壳聚糖对白念珠菌Ras信号通路因子CDC35、PDE2、EFG1和HWP1基因表达影响。结果低浓度(0.02mg/mL)和高浓度(0.32mg/mL)壳聚糖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抑制率分别为(19.6±1.2)%和(96.96±0.6)%,0.16mg/mL浓度壳聚糖对早期(0h)、中期(12h)和成熟期(48h)生物膜抑制率分别为(78.6±0.5)%、(54.4±0.9)%和(41.1±1.1)%,不同浓度壳聚糖对各黏附阶段白念珠菌细胞黏附均有抑制作用,壳聚糖可剂量依赖性地下调白念珠菌生物膜Ras信号通路基因CDC35、EFG1和HWP1表达水平,上调Ras信号通路抑制剂PDE2基因表达水平(P〈0.05)。结论壳聚糖可能通过影响Ras信号通路及抑制细胞黏附而对白念珠菌生物膜形成具有抑制作用。

  • 标签: 壳聚糖 白念珠菌 生物膜 Ras信号转导通路
  • 简介:目的构建烟曲霉额外拷贝菌株,了解额外拷贝烟曲霉sho1、pbs2基因能否增强菌株对高渗透压、过氧化氢(H:O2)、碱性pH、刚果红应激抵抗能力,探讨HOG通路(highosmolarityglycerolpathway)参与应激反应。方法用原生质体法构建分别含有烟曲霉sho1、pbs2基因额外拷贝菌株,采用Real-timePCR方法检测额外拷贝株中sho1、pbs2表达情况。观察并比较缺陷株、额外拷贝株对NaCl(1mol/L)、H2O2(5mmol/L)、刚果红(400mg/L)及碱性pH(10.0)应激反应。结果获得了含有烟曲霉sho1、pbs2基因额外拷贝菌株MCsho1、MCpbs2,和含空白质粒对照株Empty。额外拷贝株sho1、pbs2表达水平增高,对NaCl(1mol/L)、H2O2(5mmol/L)、刚果红(400mg/L)、碱性pH(10.0)应激抵抗强于Empty。MCpbs2对这些应激抵抗较MCsho1更显著。烟曲霉缺陷株△sho1、△pbs2对NaCl(1mol/L)、H2O2(5mmol/L)、碱性pH(10.0)敏感性高于野生株AF293。△sho1对刚果红(400mg/L)敏感性高于野生株,△pbs2对刚果红敏感性与野生株比,无显著差别。结论额外拷贝烟曲霉sho1或pbs2基因能增强菌株对高渗透压、氧化压力、刚果红、碱性pH应激抵抗能力。

  • 标签: 烟曲霉 sho 1 PBS 2 渗透应激
  • 简介: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由稻黄单胞细菌(Xanthomonasoryzae)不同致病变种引起最重要水稻细菌性病害。发掘和利用抗性基因,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这两病害最有效手段之。本文分别综述这两高度相关病害抗性遗传研究进展,包括已发掘和利用主效抗性基因特点及目前国内外对这两病害抗性QTL定位研究进展,为水稻抗白叶枯病和细菌性条斑病育种研究提供有用信息。

  • 标签: 水稻 白叶枯病 细菌性条斑病 抗性遗传
  • 简介:利用与子粒性状相关QTL标记分析10个杂交水稻亲本间(5个不育系和5个恢复系)遗传差异,结合10个亲本所配25个组合F1表现,研究基于子粒QTL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粒重及粒重杂种优势相关性。结果表明分子标记遗传距离与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26*),与对照优势呈显著正相关(r=0.28*),与母本优势呈极显著正相关(r=0.41**)。为分子标记预测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研究奠定基础。

  • 标签: 杂交籼稻 粒重 QTL 遗传距离 杂种优势 相关性
  • 简介:为研究外源豌豆铁蛋白基因(Pea-Fer)导入和表达对水稻植株和子粒重要矿质元素积累所产生影响,本试验以原始受体亲本粳稻品种秀水11为轮回亲本,外源豌豆铁蛋白转基因纯系Fer34为非轮回亲本,采取连续回交,结合GUS标记基因辅助选择技术,BC6F3获得含Pea-FerFer34-XS11,它与秀水11构成对近等基因系。并利用该近等基因系,研究Pea-Fer基因导入对水稻植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幼苗期、分蘖期、成熟期)根、茎(叶鞘)、叶及子粒不同部分(谷壳、米糠、糙米、精米)主要矿质元素(Fe、Ca、Mn、Zn)积累影响。结果表明:外源豌豆铁蛋白基因(Pea-Fer)导入,使得水稻植株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根、茎(叶鞘)、叶等器官中Fe含量较对照品种秀水11明显增加,而对Ca、Mn和Zn含量并没有显著影响;同时,水稻子粒中Fe含量积累也有较高提升,而Ca、Mn和Zn积累却未出现显著变化。这为深入开展转基因富铁水稻新种质研究和利用提供定依据。

  • 标签: 水稻 Pea-Fer 近等基因系 基因表达 矿质元素
  • 简介:目的了解濮阳地区部分浅部真菌病中两及两以上真菌混合感染情况。方法对临床确诊为浅部真菌病患者456例,取标本行10%KOH直接镜检、真菌培养及菌种鉴定。登记确诊患者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其中}昆合感染发病特点。结果确诊皮肤癣菌和念珠菌混合感染病例36例,分离率为7.89%,多见于股部(58.33%)和足部(27.78%);分离菌株72株,皮肤癣菌中以红色毛癣菌为主(75.00%),念珠菌中以非白念珠菌为主(72.22%)。结论濮阳地区部分浅部真菌病中混合感染主要为皮肤癣菌和念珠菌混合感染,多见于股部和足部;致病菌以红色毛癣菌和非白念珠菌为主。

  • 标签: 浅部真菌病 混合感染 红色毛癣菌 非白念珠菌
  • 简介:选用籼粳交组合(晚轮422×沈农265)F2为试材,分别在四川、上海、辽宁同年种植,研究不同生态条件穗部性状和程氏指数变化趋势以及二者关系。结果表明:四川和上海穗较长、2次枝梗数较多、结实率较低并且与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在辽宁穗较短、1次枝梗数较多、结实率较高并且与着粒密度关系不显著。从北到南,程氏指数、叶毛、1-2穗节长、抽穗时壳色和子粒长宽比均呈偏粳分布,并且偏粳程度呈增加趋势。程氏指数与穗颈弯曲度相关性各地区均未达显著水平;四川与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在上海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辽宁与着粒密度、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水稻超高产育种必须根据生态条件差异合理地将协调穗部结构与亚种间杂交优缺点互补相结合。

  • 标签: 水稻 生态条件 籼粳杂交 穗部性状 程氏指数
  • 简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植物响应盐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依据盐芥EST序列进行RACE实验,获得1个新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基因,命名为ThGPX6(GenBank注册号为FJ357244)。该基因cDNA全长892bp,包含1个长为702bp开放读码框.编码234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蛋白具有植物GPX典型结构,即GPX催化活性区(NVASKCGLT)和标志性基序(ILAFPCNQF),以及PHGPX特有序列(KwNF(S/T)KFL)。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表明,ThGPX6盐芥叶片和根中表达,表达受NaCl诱导,显示ThGPX6植物高盐响应中发挥作用。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ThGPX6存在于线粒体和内体中可能性最大,预示着ThGPX6清除ROS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盐芥 ThGPX6 基因克隆 表达模式分析 亚细胞定位